初中思品小課題研究小論文范文
初中思品學科是學生感覺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科,但是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思品小論文,供大家參考。
初中思品小論文篇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途徑》
摘要:作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從教學內容定位、教學形式把握、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等方面,探討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工作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生 價值觀 教學途徑
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中,教師的引導對學生成長起著關鍵性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的政治性和德育性對思品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較高要求?;谒枷肫返陆逃ぷ鞯莫毺匦裕處煈鶕踔小端枷肫返陆逃n程標準》的要求改進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將系統(tǒng)理論知識教育與日常行為管理相結合,與各門學科教學相結合。針對當前思想品德教學存在的問題,發(fā)現學生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是教學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師要認真探索符合初中生身心發(fā)展需要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是非觀、感恩情懷和陽光心態(tài)。要做到這些,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有效利用典型案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攫取生活中較有代表性或較為典型的時事熱點、事件或者有爭議的案例等當做課堂正面或反面教材,供學生討論和交流,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力和分析力。如筆者在片區(qū)公開課活動中執(zhí)教的課題是七年級上冊第八課的第一框《身邊的誘惑》,教學過程中,筆者將“誘惑”當成主講關鍵詞,分別列出現實中難以抵擋的誘惑類型,如金錢、游戲等誘惑,重點強調游戲誘惑的危害。其中,筆者列舉兩個時事案例引起學生對游戲誘惑危害性的關注。其中一個案例為:2013年,臨沂的一名初中生王某某因為喜愛上網玩賽車游戲,并陷入癡迷狀態(tài)而持刀威脅寶馬車主李某某,并將車開走,最終被判刑。另一案例為:2009年《焦點訪談》節(jié)目播出的李勤一案。不到18歲的李勤為了搶劫財物,涉及了8宗命案,其中他親手殺死了5個人。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就是因為迷戀暴力的網絡游戲。在講述兩則案例中,筆者采用設置懸念的方式引起學生對案例的反思。最后以慘痛的教訓凸顯難以抵擋誘惑的嚴重后果,啟發(fā)學生理性拒絕誘惑,不做誘惑的奴隸。此外,筆者以“幫他出主意”為題,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找出自身難以抵擋誘惑的情況,并請其他同學幫忙想辦法解決。這種互動方式有效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和參與課堂討論的熱情,同時充分開啟學生思考現實問題的智慧之窗,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的學生課后向筆者反映,這堂課使自己印象深刻,并開始對玩游戲的行為進行反思。
二、巧用多媒體手段,聲情并茂地吸引學生眼球
教學中,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已趨于單一化。隨著現代互聯網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被提上日程。不可否認通過多媒體聲情并茂的教學,利用畫面和聲音等方式確實能帶給學生心靈的震撼,并讓學生融入課堂活動中親身感受和體驗,使其印象深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珍愛生命》一課中,筆者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的方式加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和重視。課堂中,筆者向學生展示了兩組圖片,其中一組圖片包含大自然花鳥蟲魚生機勃勃、人類和諧生活的幸福畫面及動物間的親密友好等,讓學生充分感受世間萬物的美好和生命的美好;另一組圖片則包含泥石流、地震現場、車禍現場、生命危在旦夕的吸毒青少年等。此組圖片給學生以視覺上的強烈震撼。兩組圖片進行對比,既呈現生命美好的一面,又突出旦夕禍福的變化無常,最大限度地體現出珍愛生命的主題。又如教學《感悟青春》一課中,筆者將收集的關于校園生活中學生友好互助的場景、合作拼搏的場景、運動場上揮灑汗水的情景、畢業(yè)典禮場景等照片做成課件放映,并于照片旁邊或后面增添關于定義青春的描述性詞句,具體形象的畫面和富有啟發(fā)性和感染力的語言相結合,讓學生充分感受青春的氣息和含義。課后,學生喧嘩不已,議論紛紛,一致認為青春代表活力,青春就應該拼搏,青春是多么美好,應該珍惜青春的友誼,珍惜青春的美好時光。
三、采取聽說寫三位一體,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而學生是主體。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不是教師教得如何好,而是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作為學習主體,學生是否參與課堂教學互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然而思想品德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要獲取最大化教學效果需要學生參與。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這一教學資源為自己教學所用。如筆者要求學生留心觀察現實生活中較為典型和有代表性的事件,讓學生對事件進行分析并寫成議論性短文,涉及內容主要包括時事熱點、家庭問題及社會現象等。隨后筆者選出比較有代表性或者爭議性的文章,讓學生在課堂上或者利用其他空余時間進行討論。筆者以為這種聽說寫三位一體的體驗模式,是學生全面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最好方式,不僅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觀察力、分析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如筆者就當前道德缺失問題分別選取一位女大學生扶摔倒老人反被控告為施害者,公車上遭小偷,幾人看見卻無人敢說出等案例進行分析,最后以“是否應該見義勇為”為主題,讓學生課后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并告知他們下次班會課討論這個話題,希望他們尋找相關材料。學生將文章上交后,筆者認真閱讀,從中選出正反兩種觀點的代表文章,并讓其作者闡述,其他同學補充,最后筆者進行歸納總結和引導。發(fā)現通過聽說寫三位一體互動模式,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通過激烈討論,學生在觀點與觀點的交集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難看出,學生并不反感這樣的教學方式,相反,他們認為這提升了他們的寫作能力,他們從最初排斥寫作到后來習慣寫作,寫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有學生甚至告訴筆者,以前自己毫無主見,人云亦云,但是現在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會進行一定思考??梢哉f,聽說寫三位一體教學模式不僅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價值觀,而且對提高學生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傊?,思想品德教師要使學生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使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落到實處,就必須結合實際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身邊資源為教學所用,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實用性,讓學生用心感悟、融會貫通,將所學所想內化為自己的思想道德行為,促使知識內化,達到知行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李苗苗.淺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新出路[J].文學教育,2010,(7).
[2]任松燕.論中學思想政治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功能.
[3]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出路.
初中思品小論文篇二:《現代信息技術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
一、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與人類生活行為密切相關的學科,植根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學科特征決定了其教學要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同時初中生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學生更容易從直觀而形象的事物中來感受感性信息,并為上升為理性認知打下基礎。學生的思維特點決定了如果只是就理論講解,學生并不容易理解,而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形象的情境?,F代信息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教學情境,將抽象而枯燥的理論寓于直觀形象的實際事物與現象之中,化抽象為形象,化無形為有形,這樣的教學方法更能突出學科特征,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學生自然就不會再只是機械而枯燥地記憶理論條款,而是能夠從直觀事物中獲取形象感知,經過獨立地思考與思維上升為理性認知,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如在學習《財產留給誰》時,如果教師只是機械地照本宣科,又是舉例又是講解,看似講得清晰透徹,但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當繼承權發(fā)生爭議時需要注重情義、互諒互讓的道德精神,以及在遺產繼承中除了要嚴格遵循法律規(guī)定外,還要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踐行社會主義道德。為此我們就可以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真實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直觀而動態(tài)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以強烈的圖文聲像效果來將學生帶入現實生活,這樣更能喚起學生強烈的參與欲望,引導學生展開一系列獨立思考與激烈討論,從而總結出遇到遺產問題要本著法律和道德兩方面來處理,這樣更能深刻地理解所學。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行為內化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集智育、德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其教學的成敗并非單單只是看學生能記住多少行為規(guī)范,而是要看學生能否將這些行為準則用于指導行為實踐,能否實現道德準則的內化,讓學生做心中充滿陽光,樂觀生活,快樂學習的身心健康的青年?,F代信息技術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將學生所熟悉的各類生產現象與生活實際搬入課堂,讓學生能夠在道德準則與實際行動之間建立直觀聯系,尤其是學生看到熟悉的畫面與場景,更能激起學生的主觀認可與積極思維,從而使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的道德準則轉化為自身的行為實踐。如在學習關于網絡這一章節(jié)時,我們就可以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向學生播放平時學生上網的相關的資料,并截取電視新聞報導,將學生帶入熟悉的生活世界。這樣的教學更具真實性,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的激情與討論的熱情,此時教師讓學生就此話題來展開充分的交流與討論。在真實的實例面前,學生的思維活躍,不僅可以在認識上正確對待網絡,同時還可以將所學與自身的網絡行為結合起來,充分認識網絡的兩面性,這樣可以指導學生更好地運用網絡,為我們的學習、生活與交往服務。
三、總結
總之,我們要正確對待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氛圍,構建開放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進入更為豐富而寬廣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展開快樂學習、主動探究,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綜合素養(yǎng)與能力的全面提高。
初中思品小論文篇三:《改革初中思品課堂促進思品教學》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實施以及初中階段普遍使用新教材,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如何落實新課標的理念,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這是擺在思想品德教師面前不得不思考的迫切問題。
【關鍵詞】激勵 環(huán)境 因材施教
大家知道,長期以來,思想品德課成了說教的代名詞。一是學生不喜歡學習思品課、不愿意花哪怕一點點時間來學習思品課,而另一面,我們思品教師并沒有因此而放棄思品課的教學,還常常為此付出很多心力,但是教學效果還是差強人意。
隨著新《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的實施以及初中階段普遍使用新教材,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如何落實新課標的理念,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這是擺在思想品德教師面前不得不思考的迫切問題。下面就如何貫徹新課標,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談談自己的一點淺顯看法。
一、激勵學生參與
初中階段的學生渴望被他人關注,也渴望參與課堂教學。但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和“滿堂灌”,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課堂上,往往是教師問什么學生就答什么,教師不提問,學生就鴉雀無聲。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抹殺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也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提出“要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主動地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在課前,可以布置學生通過上網、去圖書館、實地調查、小組合作等方式收集資料,也可以與學生一起探討教學方法;上課時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分組討論;新課結束時可以讓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收獲等。
在講授人教版九年級第三課第一框題《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時,我曾經在兩個教學班做過對比。第一個班我按照常規(guī)方法進行教學,結果學生反應平平。第二個班我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從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看中國對世界影響”的資料,結果這個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踴躍回答問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實踐證明,只有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新課標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落實,思想品德課才能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
二、創(chuàng)設寬松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更多地強調“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權威的化身,容不得學生冒犯,上課總是板著臉,笑容不多,學生對教師采取“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在這種氛圍下,學生不可能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只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F在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因此,教師不能以權威自居,在課堂上要善于激勵學生,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回答,要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一框題《網絡上的人際交往》時,我做了一個小調查,調查上網的學生人數以及上網對自身的影響。在調查前,我作了聲明,對上網的同學一律不追究。因此學生非常配合,我也順利地完成了調查。在討論上網對自身的影響時,我加入到學生的分組討論,也把我的看法告訴學生。結果這節(jié)課上得很成功。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踐證明,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會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高聽課效率,容易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反之,過于嚴肅、單調的教學環(huán)境就會阻礙學生思考問題,最終也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三、因材施教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經常采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學生,這種模式不可能真正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實際上,學生都是千差萬別的。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真正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力求滿足優(yōu)生、中等生、后進生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教師的教學設計包括對學生的提問、作業(yè)的設計、練習的布置等都要有針對性,而且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梯度,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設計。在教學設計中,“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鼓勵大膽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適時地提出一些目標比較明確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通過討論、調查、查閱資料、訪談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可以請優(yōu)生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留給后進生回答;難度不大的問題,就直接讓中等生回答。也可以安排學生分小組討論。這樣安排,既可以達到培養(yǎng)優(yōu)生、照顧中等生的目的,又可以達到增強后進生自信心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八課第二框題《維護消費者權益》時,我設計了三個不同難度的問題:“購買商品時你會留意哪些問題?”“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當你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時,你應該怎么辦?并說明理由”這幾個問題我分別請后進生、中等生和優(yōu)生進行回答。由于問題的設計比較合理,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因此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四、理論聯系實際
思想品德課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論聯系實際。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這些事例,既可以安排學生收集,也可以由教師列舉。
課本的例子一般都滯后于現實,因此教師要關注當今社會發(fā)生的各種新聞,要在講授新課時補充新的事例,把新的事例與課本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思想品德課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課第一框題《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時,我插入了曾經轟動全國的湖北“佘祥林殺妻案”,以案說法,以此說明“人格尊嚴不可辱”。這樣鮮活的案例既能夠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課本知識,又能夠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同時也會使學生越來越喜歡學習這門課程。
思品,本來就是教育人的科目,作為思品教師,更應該學會如何和學生相處,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和他人相處,如何適應這個社會,如何在學校搞好學習,當然其中更要學好思品課本身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的思品教師不僅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還要善于學習和思考,充分發(fā)掘學生潛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只有這樣,我們的思品課才能夠讓學生真有所得。
5.初一政治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