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科技論文的寫作
摘要:對論文寫作的意義、論文的格式和要求、論文的寫作步驟和方法、論文寫作的規(guī)范表達等方面作了得要闡述。
關鍵詞:科技論文寫作
一、一般概念
1論文的概念及分類
(1)論文的概念
科技論文是創(chuàng)造性科學技術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學論述,是理論性、實驗性或觀察性新知識的科學記錄,是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新進展、新成功的科學總結。
科技論文是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主要載體,是獲得科技信息、促進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2)論文的分類
科學——從理論上解釋自然現(xiàn)象(規(guī)律)“是什幺”和“為什幺”,提供新的事實、理論和概念,為技術的發(fā)展開拓新的途徑。
技術——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回答“做什幺”和“怎幺做”。
根據(jù)科學與技術的區(qū)別,以及論文表達的內容,科技論文分為學術(科學)論文和技術論文兩大類:
①學術論文: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
②技術論文:創(chuàng)新性技術(產品、設計)論文、新技術應用性論文、試驗性論文。
2論文的特點
科技論文是對創(chuàng)造性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進行理論分析和總結的科技寫作文體。因此,科技論文既具有一般議論文的特點,論點、論證、結論構成,又具有與一般議論文不同的特點:
a)科學性和準確性。
b)學術性或理論性。
c)創(chuàng)新性與獨創(chuàng)性。
d)規(guī)范性與人工語言符號(圖表、照片、公式、化學等)的應用。
二、論文寫作的意義
科技論文的寫作是科技研究工作的組成部分
科技論文的寫作有利于促進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是科技成果的重要標志)
科技論文的寫作有利于提高科技人員的素質(是科學技術研究的一種重要手段)
科技論文的寫作有利于進行學術交流和人才的發(fā)現(xiàn)
著名物理、化學家法拉第的名言“科學研究有三個階段,首先是開拓,其次是完成,第三是發(fā)表”??萍颊撐膶懽魇且磺锌萍冀涣鳎ㄑ芯砍晒?、技術發(fā)明、科技信息)的基礎,不論是對國家、單位還是個人來說,其意義都是現(xiàn)實而有益的。
三、論文的格式和要求
●基本要求:學術性、真實性、邏輯性、規(guī)范性
●格式:科技論文的組成部分和排列次序(格式)為:
標題
作者姓名
(工作單位名稱地址)
摘要
關鍵詞
①引言
②正文論述正文部分
③結論
④致謝(必要時)
⑤參考文獻
1題名
即標題、題目、命題等,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摘、索引或提錄等情報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
擬定題名的要求:簡明、準確、恰當、完整。應注意:
(1)準確性。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圍和深度。
常見的毛病有:
一是大題名,小內容。如:“……地區(qū)降水量特征研究”
二是不注意分寸,有意無意地拔高。如”……對……的作用機理(影響)”
三是標題一般化,沒有特點。如:“……水文站水位~流量關系分析(探討)”——“……河流水情特性分析”
(2)簡潔性。即在能夠準確反映、清楚表達“最主要的特定內容”的前提下,題名字數(shù)越少越好,便以記憶與應用。
GB7713——87規(guī)定,題名“一般不超過20字”。因此:一是盡可能刪棄多余的詞語;二是避免將同義詞或近義詞連用,如“…….問題的分析與計算”,“ 分析”與“計算”在該處是近義的;常見的還有“…….的研究和探討”、“……的分析研究”,一般可刪去其中的一個。三是當題名不易簡潔時,可以采用主題名(表示論文的中心內容或論點)和副題名(表示論文的中心內容或論點涉及的范圍)的辦法處理,即副題名對主題名的內容起一種限制作用。例如:深基坑施工支護技術
——錨桿檔墻的設計與施工
(3)題名應具有鮮明性。即要一目了然。
以上“三性”是科技論文題名應具備的基本屬性,此外題名的文字組織應做到結構合理、選詞準確、詳略得當、語序正確,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修辭和邏輯規(guī)劃,給人以美感。
當題名較長時,題頭空格4格或5格,如一行寫不完,另起一行,比上一行退兩格書寫。如有副標題時,另起一行,比主題名退兩格加破折號書寫題名。當題名較短時,題名居中書寫。
2署名、單位名稱和地址
要簽署作者的姓名、工作單位名稱和地址。
(1)署名的目的
①著作權擁有的聲明。署名本身即向社會聲明,作者對該作品擁有了著作權,任何個人和單位不能侵犯。
②署名表示文責自負的承諾。
③署名便于讀者同作者聯(lián)系。
⑵署名
署名的排序問題(兩人以上)
工作單位名稱、地址和郵編寫在署名的下方,居中書寫。例
黃英1,王宇2
(1.云南省水文水資源局,云南昆明650118;2.云南省氣象臺,云南昆明650034)
3摘要
摘要是對論文內容不加解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是論文信息交流(為讀者)和檢索(二次文獻編纂)的需要。
(1)摘要的作用
①報道作用。讀者就可以從摘要中知道論文的主要信息,方便了讀者,起了報道作用。
②索引作用。摘要是二次文獻的著錄內容。
(2)摘要的分類
摘要按其性質分為三種類型:
指示性摘要——又稱概述性摘要或簡介性摘要;
報道性摘要——又稱資料性摘要或情報性摘要;
報道----指示性摘要——中間性摘要。
(3)摘要的寫作要求
①用第三人稱。用第三人稱的方式如實報道,以增強客觀效果,排除主觀因素。“本文介紹了…….”,“本文報道了……”中的“本文”做主語,語發(fā)和邏輯是對,但GB6447----86的要求,“本文”也刪去。
②簡短精練,具體明確,內容完整。最短的有十幾個字,長的300—500字。一般:報道性摘要以200—300字為宜,指示性摘要以50—100字為宜,報道—指示性摘要以100—200字為宜。
摘要的寫作應字字推敲,力求做到“多一字有余,少一字則不足”。
③格式規(guī)范,文字為主。正文中的圖、表、公式等非文字部分一般不列入,通常也不舉例證。也切忌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和羅列段落標題代替摘要。
④獨立成段。即不應再分段落。
(4)摘要的寫作內容和寫作方法
①摘要的寫作內容。摘要為論文全文的濃縮,其寫作內容主要為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等。但注意對不同類型的摘要,其內容的詳略程度有所不同。
②摘要的寫作方法。摘要可以根據(jù)作者的意圖有不同的寫法,但都要反應論文的主要內容,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獨立使用。
報道性摘要:以“摘錄論文要點”的形式,向讀者提供全部創(chuàng)新內容和盡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信息。目的項可寫簡單些。創(chuàng)新內容多,向學術性期刊投稿的,應寫報道性摘要。例:《云南水文水資源信息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一文的摘要:
摘要針對目前水文水資源信息自動監(jiān)測技術、設備存在的問題(目的、范圍),通過現(xiàn)代電子、遙測、自控、通信等新技術與行業(yè)技術的多學科結合(方法),研究開發(fā)具有云南特色的水文水資源信息自動監(jiān)測、傳輸設備和實時信息處理分析及資料整編軟件等關鍵技術,達到科技成果的實用性轉化,實現(xiàn)我省水文水資源信息的自動采集、遠程傳輸、數(shù)據(jù)整編一體化的總體目標(結果)。本文介紹了云南水文水資源信息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設計目標、研究內容和功能,重點討論了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及其特點。
指示性摘要:簡單介紹論文的論題,或概括地表述研究的目的,說明文章的主題。(目的項寫細些,其他項寫簡單些。)。技術期刊上的技術論文的摘要,一般屬于指示性摘要。例:《云南省水面蒸發(fā)量不同計算方法比較》一文的摘要:
摘要:通過對水面蒸發(fā)量的各種計算方法及其計算值與E601型蒸發(fā)量的誤差比較分析(目的、方法),得出彭曼修正式用于計算云南省水面蒸發(fā)量誤差小,其它計算公式精度較差(結果)。據(jù)此分析計算了云南各地的水面蒸發(fā)量及其時空變化規(guī)律。
創(chuàng)新內容較少的論文,其摘要可寫成指示性摘要或報道----指示性摘要。
報道----指示性摘要:以報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論文中最重要的內容,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作者認為不太重要的內容,以突出重點、又避免摘要寫得太長。例:《云南省水環(huán)境狀況及問題分析》一文的摘要:
摘要根據(jù)2000年云南省主要河流水質監(jiān)測評價結果,全省評價河段總長9280KM中,水質為Ⅰ~Ⅲ類的河長占76.3%??傮w上,云南省內各大水系水質良好,但水污染總體上正在加重。從1985~2000年,Ⅰ類河長年均減少2.3%,Ⅴ類河長年均增長0.6%。廢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是引起污染的重要原因。水環(huán)境問題已成為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問題,要切實加強水資源的保護,科學地開發(fā)利用水土資源。為了有效地改善水環(huán)境的質量,污染控制應從源頭開始并采取綜合治理措施。
摘要”二字左頂格書寫,后空一格書寫摘要的內容。
4關鍵詞
關鍵詞是摘要內容的濃縮,亦是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最重要的詞、詞組和短語,一般選用3—8個。
如何遴選關鍵詞?可從以四個部位去尋找:
首先,從題名中找。題名是論文的主題濃縮,最易找到。
其次,從文摘中找。文摘是論文的內容濃縮,最重要的方法、結果、結論、關鍵數(shù)據(jù)都能在其中反映。
其三,從論文的小標題中找。其為反映論文主題的層次標題。
其四,從結論中找??烧业皆陬}名、文摘、小標題中漏選的較為重要的關鍵詞。
“關鍵詞”左頂格書寫,后空一格寫關鍵詞。關鍵詞與關鍵詞之間空一格書寫。
例文1:《云南水文水資源信息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一文:
關鍵詞:水文水資源信息;自動監(jiān)測;關鍵技術
例文2:《云南省水環(huán)境狀況及問題分析》一文:
關鍵詞:水環(huán)境;水污染;水質變化;影響分析;云南
5引言(前言)
引言又叫前言、緒論、引子、緒言等。引言是文章的開場白,其作用是向讀者揭示文章的主題、目的和總綱,便于讀者了解本文所論述課題的來龍去脈,以及作者是如何展開論述的。
(1)引言包括的內容
常見的引言包括以下內容:
①提出課題的現(xiàn)實情況和背景;
②說明課題的性質、范疇及其重要性,突出研究的目的或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③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評價;
④達到研究目的的研究方法和實(試)驗設備;
⑤研究工作的新發(fā)現(xiàn)。
一篇科技論文的引言中,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結果是應該包括的。
(2)引言的寫作要求
① 開門見山,不落俗套。
引言寫作中常見的毛病有:
●鋪墊太遠,繞了一個大圈子才進入主題;
●過于俗套。諸如:一些客套話,不必要。
“眾所周知”、“大家知道”——不符合科技論文的嚴肅性
“如有不對,請批評指正”——應有起碼的責任心和自信心,不能出差錯,否則不應投稿。
“可供……參考”——水平高低、好壞,是否需要參考,不必說,讀者自作評價。
② 言簡義明,條理清晰。以最精練的語言,表述清楚研究課題的來龍去脈及研究的成果??萍颊撐囊缘淖謹?shù)一般在300字以內;
③ 尊重科學,實事求是。不要使用“國內少見”、“首次提出”、“首次發(fā)現(xiàn)”等等。
(3)引言的寫作
理論性論文與技術研究性論文引言的寫作內容、方法基本是相同的,一般按研究對象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義這樣引出問題,簡要交待研究的途徑(方法)和結果作為結尾。實驗和試驗性論文,一般以實(試)驗的目的作為引言的開始,扼要交待實(試)驗的環(huán)境條件、主要方法及結果,也可以只寫實(試)驗的環(huán)境條件、主要方法及結果,也可以只寫實(試)驗的目的。
例:《云南省水面蒸發(fā)量不同計算方法比較》一文的引言:
水面蒸發(fā)量也稱最大可能蒸發(fā)量,是指在水體充分大時,有充足水份供應、由大氣狀況控制的蒸發(fā)過程的最大蒸發(fā)能力。它主要受當?shù)靥鞖鈿夂驐l件的影響,一般與當?shù)氐奶栞椛?、溫度、濕度和風速等關系密切。實驗說明,當水體面積較大(20m2),有一定深度(2m以上)所測出的蒸發(fā)量即可代表實際的水面蒸發(fā)量。(背景)
曾為水文、氣象部門廣泛使用的20cm口徑蒸發(fā)皿,由于水體面積很小,器壁甚淺,其測出的蒸發(fā)量與實際蒸發(fā)量相差較大。目前,我國設立的大型蒸發(fā)池為數(shù)甚少,普遍采用E601型蒸發(fā)器觀測水面蒸發(fā)量;據(jù)有關文獻介紹,認為其觀測值與大型蒸發(fā)池所測得的水面蒸發(fā)量最為接近。由于E601型蒸發(fā)觀測資料的使用,受站點較少、資料序列較短的局限(引出問題),因而各類經驗公式被廣泛用于計算水面蒸發(fā)量(意義)。
國內外計算水面蒸發(fā)量的公式有彭曼公式、布德科公式、高橋公式、伊萬諾夫公式、桑斯威特公式、盧其堯公式、謝良尼諾夫公式,以及從道爾頓定律出發(fā),結合 E601蒸發(fā)器和大型蒸發(fā)池資料建立的多個經驗公式等。云南省尚無大型蒸發(fā)池觀測的水面蒸發(fā)量資料,采用E601型蒸發(fā)站實測水面蒸發(fā)量與各種公式計算的水面蒸發(fā)量誤差進行對比分析(方法),結果表明,彭曼公式(修正式)適用于云南,所計算的水面蒸發(fā)量誤差最小。應用該公式求得云南各縣(市、區(qū))的水面蒸發(fā)量,并分析研究時空分布規(guī)律,其成果資料在水利、氣象、農業(yè)等部門有著較好的使用價值(結果)。
6正文
正文是一篇論文的核心,其水平標志著論文的學術水平或技術創(chuàng)新的程度,是論文的主體部分。總的要求是,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真實,準確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
(1)正文的寫作要求
① 理論性論文。用理論分析或計算分析來證明論文觀點的正確。對于研究對象進行精確的描述,定量地揭示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在寫作方法上,常用舉例、推理、反證、類比、對比、因果分析、歸謬法等。在寫作要求上,應論點明確而惟一,論據(jù)充分而必要,層次清楚,結構合理,邏輯性強。
② 實驗性論文。實驗是為科學上實現(xiàn)新的發(fā)現(xiàn)的一種手段。其論文的內容一般包括理論分析,實驗材料、方法,實驗結果及分析等幾部分。在論述實驗材料和方法部分,要把材料的來源、性質和數(shù)量,實驗使用的儀器、設備、實驗條件和測試方法交待清楚,其目的是使別人能重復操作進行同樣的實驗,以驗證你的新的發(fā)現(xiàn)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③ 試驗性論文。試驗是相對技術而言、為解決或驗證技術措施的可行性服務的。寫作的內容一般包括試驗的目的,即要解決或驗證的問題,試驗的方法、試驗結果及分析等。
②~③類型論文正文的寫作應按研究問題的邏輯關系來寫,不應按實驗或試驗的時間順序來寫。
④ 創(chuàng)新性技術論文。以自然理論為基礎,應用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實現(xiàn)技術創(chuàng)新,或者是運用已有的科學技術理論和自己的實踐經驗實現(xiàn)技術創(chuàng)新而形成的論文(此類論文較為多見)。例文:《灰色系統(tǒng)理論在旱災分析中的應用》。
其寫作的內容一般包括理論分析,也就是應用科學理論或原理,研究的成果,實踐的驗證等。正文表述的重點是理論分析,也是論文學術價值之所在。由于技術研究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所以,技術論文強調其實踐性,以證明理論分析的正確性和技術的可行性。(技術強調其經濟性和效益,所以,成果需經過實踐和驗證,才能證明其經濟、社會效益大小和使用效果精度。)
⑤ 新技術應用性論文。應用一種新的技術(工藝、產品、設備),解決工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形成的論文,又稱其為技術總結。例文:《全站儀在(山區(qū))遠(長)距離水準測量中的應用》、《3S技術在云南省土壤侵蝕調查中的應用》。
其論文寫作時,主要在于回答“為什么要應用這種新技術”,“如何應用”和“結果如何”三個問題。正文寫作的重點在于從理論上回答應用這種新技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應用。對于應用的改進或改進的建議,可寫在結論部分。
(2)正文的層次
正文是表達作者思想觀點最重要的部分,為表達清楚,正文必須分成若干個層次來寫。
●有的正文一氣呵成,只分成若干個自然段,注意一個自然段只能表示一個中心意思。
●有的正文分成若干個小標題進行分層表述,注意擬定小標題的注意事項與擬定題名一樣,一個小標題下的論述只能圍繞小標題來論述。每個小標題都應有題名,不能有的有題名,有的沒有題名。
用小標題對正文進行分層時,每層的小標題均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碼。編碼的兩個數(shù)字之間用圓點(•)分隔開,末位數(shù)字后面不加圓點。如:“1”、“2.1”、“3.1.1”。所有的編碼均左頂格書寫,最后一個序數(shù)碼之后空一格寫標題。
當用小標題對正文分層時,每一層次一般不超過4級,如“2.2.1.1”,最后一級內如果還要分層可用“(1)”、“(2)”的形式表述。
正文的層次不論是分成若干個自然段,或是用小標題進行表述,都要注意層次之間的邏輯關系。
例文:《云南省水土流失變化趨勢分析》
1自然地理概況
2水土流失的變化
2.1河流泥沙的時空變化
2.1.1空間變化
2.1.2年際變化
2.2河流輸沙量的變化趨勢
3影響水土流失變化的主要原因
3.1氣候的影響
3.2地質、地形條件的影響
3.3人類活動的影響
4結語
7結論
結論又稱結束語、結語。它是全篇文章的歸結。
(1)結論寫作的內容
1)學術性論文
①本研究結果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得出什么規(guī)律性的東西,解決或完善了什么理論,適用于什么樣的范圍;
②對前人有關本問題的理論作了哪些檢驗,哪些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出了哪些修正、補充、發(fā)展或否定;
③本研究尚未解決的問題及今后研究方向的設想或建議。
其中:第①點是必須的,而第②點和第③點視論文的具體內容(或具體的研究對象)可有可無。
2)技術論文
①本技術理論或技術成果與既有技術理論或技術比較有什么先進性;
②本技術理論和技術成果適用的范圍、條件;
③試驗結果與實際的一致性,或者結果的適用范圍條件;
④對應用的技術有哪些改進的建議。
第(1)點是必須的,是表明論文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
(2)結論寫作要求及方法
①概括準確,措詞嚴謹。
把論文中創(chuàng)新的內容準確、完整地概括出來,不輕易放棄或漏掉一條有價值的結論??隙ㄅc否定要明確不能用“大概”、“可能是”等之詞。
②明確具體,簡短精煉。結論應提供明確、具體的定性與定量的信息對要點要具體表述,不能用抽象和籠統(tǒng)的語言。結論段字數(shù)一般為正文字數(shù)的3%~5%。
③不作自我評價,論文的水平應讓讀者去評價。
④根據(jù)正文的全部內容,可以把結論分成苦干條來寫,也可以用幾句話來表述。
例1:《云南蒸發(fā)量時空分布及年際變化分析》
5結論
由上,云南省蒸發(fā)量時空分布和年際變化有如下特點:
(1) 怒江州北部、德宏州、保山地區(qū)、曲靖市東部、文山州東部、臨滄地區(qū)東部蒸發(fā)量數(shù)值較小,其值一般在1100mm以下。滇中一帶、紅河州、文山州西部、怒江州南部、大理州以及滇中以北金沙江流域河谷地帶等地數(shù)值較大,其值一般在1200mm以上。省內其他地方數(shù)值一般在1100~1200mm之間。
(2)蒸發(fā)量年內變化具有春、夏季各個月數(shù)值較大,秋、冬季各個月數(shù)值較小的特點,年內最高值一般出現(xiàn)在4月、5月,最低值出現(xiàn)在12月。
(3)蒸發(fā)量年內變化有單峰型、雙峰型、三峰型等幾種型式,以雙峰型出現(xiàn)站數(shù)最多。
(4)蒸發(fā)量近30年來絕大多數(shù)站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20世紀90年代比80年代、70年代平均值明顯減少。其可能原因與日照、風速的減小有。
例2:《云南省水面蒸發(fā)量不同計算方法比較》
綜上所述,以上6種計算公式因其考慮因素的局限性,用于計算各地水面蒸發(fā)量,其誤差遠比彭曼修正式計算的大。因此,彭曼修正式對分析計算云南水面蒸發(fā)量,具有最好的應用效果。
8致謝
對于在研究過程中,或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對自己直接提供過資金、設備、人力以及文獻資料等支持和幫助的團體和個人,均應表示謝意。
書寫格式為:“在研究(論文撰寫)過程中,得到×××高級工程師的幫助(指導),謹致謝意。”“致謝”空一行放在結論節(jié)后。
9參考文獻
其概念是為撰寫論文或編輯論著而引用的有關圖書資料。
(1)著錄參考文獻的原則
①最必要的文獻。
②著錄公開發(fā)表過的文獻。
③規(guī)范的著錄格式。
(2)順序編碼制的著錄方式
采用順序編碼制時,對引用的文獻,按它們在論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在文中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碼,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并視具體情況把序號作為上角標,或作為語句的組成部分。
(3)參考文獻類型及其標識代碼
根據(jù)GB3469—83的規(guī)定,各種參考文獻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專著[M],期刊文章[J],論文集[C],標準[S],報紙文章[N],學位論文 [D],報告[R],專利[P]。對于專著、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其文獻類型標識建議采用單字母[A];對于其他未說明的文獻類型,建議采用單字母 [Z]。
電子文獻類型及其標識:聯(lián)機網(wǎng)上數(shù)據(jù)庫[DB/CD],磁帶數(shù)據(jù)庫[DB/MT],光盤圖書[M/CD],網(wǎng)上期刊[J/OL],網(wǎng)上電子公告[EB/OL],網(wǎng)上圖書[M/OL]。
(4)各類參考文獻條目的書寫格式及示例
① 專著
[序號]作者.書名[M].版次(第1版不標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止頁碼.
例如:
[1]劉國緯.水文循環(huán)的大氣過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66-240.
② 期刊(作者超過3人者只列前3人,后加“等”字)
[序號]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號:起止頁碼.
例如:
[2]王本德,周惠成,程春田,等.水庫預蓄效益與風險控制模型.水文,2000,20(1):14-18.
[3]黃英,李波.云南省水土流失變化趨勢分析[J].中國水土保持,1995,(4):8-11.
③ 論文集
[序號]作者•析出文獻題名[A]•見(英文用In):論文編著者(××主編或××文集編寫組)•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如:
[4]趙人俊.新安江模型原理[A].見:桂宗禹,胡鳳彬,夏自強,等.濕潤地區(qū)水文站網(wǎng)規(guī)劃論文集[C].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89.9-15.
④ 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
[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例如:
[5]GB50179-93,河流流量測驗規(guī)范[S].
⑤學位論文
[6]余達征.關于防洪調度智能決策支持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D].南京: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1999.
⑥ 科技報告
[7]胡余忠,程其文,方炳烈.約束條件在Z-Q關系分析中的應用研究項目報告[R].黃山:安徽省黃山市水文水資源局.1996.
⑦ 專利
[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
10作者簡介
對第一作者按以下項目和順序書寫其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籍貫,學位,職稱或職務,從事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方向等。
四、論文的寫作步驟和方法
1選題
選題是科技工作者研究工作的起點,是整個研究工作中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選題本身就是一件科學研究工作。愛恩斯坦也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shù)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都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1)選題的基本要求
科研選題原則應具備以下“五性”:
①經濟、社會效益原則。經濟、社會效益原則是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究選題的首要原則。
②創(chuàng)新性原則——內容要“新”。在繼承和運用已有的科學成就的基礎上,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在科學理論或技術領域有“新”的添加,新的貢獻。沒有新的東西,所選的課題就毫無意義了。
③可行性原則——條件須“實”。要具備科研的條件和能力。包括:主客觀條件(組織條件、物質條件和實(試)驗條件等)和自身條件(知識水平、實踐經驗等)可行。一般選題不宜過大,涉及的知識面不宜過廣,應選擇自己能力和精力能達到的課題,尤其是剛起步的同志更應慎重地選擇。
④科學性原則。所選的課題必須屬于科學的范疇,是客觀存在的,而不是虛構的。
⑤特色性原則——方向宜“專”。選題切忌雜,力求專。確立自己的專業(yè)研究方向,一旦確立,始終不渝,集中精力去研究,則有可能以特色取勝。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2)研究課題選擇的途徑
①從理論與實踐發(fā)生的矛盾中選擇課題。
②從科學與技術的“空白點”上找研究的課題。被忽視的地方就是“空白點”。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中,出現(xiàn)了一些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等新的科學領域,為人們提供了新的知識和理論。
③從科技信息中尋找研究的課題。收集研究科技信息是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創(chuàng)新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可以從獲得的信息中啟迪自己去尋找新的發(fā)現(xiàn)?;蛘呤菍κ占囊延械闹R進行歸納、分析,也可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全世界每天發(fā)表論文6000——8000篇,我國出版的科技期刊3000余種。
④從企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中選擇研究的課題。所謂技術創(chuàng)新是“企業(yè)用新的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產品質量,開發(fā)生產新的產品……”。
⑤在工程實踐與新技術應用中選擇研究的課題。隨著知識與經驗的積累,總可以在實踐中找到研究的課題。我們更應該提倡在實踐中大力應用新的技術、新的工藝。
⑥建立科學技術筆記??茖W技術筆記,顧名思義是指記載有關科學技術信息,個人在科學技術上的隨想的一種記錄。
總之,要能選出具有學術價值和技術水平的課題,還得靠自己平時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牢固樹立創(chuàng)新的思想意識,任何成果的取得都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結果,是知識和經驗不斷積累的結果,是以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進行思考與研究的結果。
2資料的搜集
(1)直接資料。作者通過自己的實踐或調查得來的材料。
(2)間接資料。從各種文獻資料中得到的,或由他人提供的。
(3)發(fā)展的資料。對直接資料或間接資料加以整理、歸納、分析而形成的資料。
(4)資料的作用。一是可使研究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在論文寫作中加以引用,以豐富自己論文的內容,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
3論文的撰寫步驟
一般經過整體構思、擬定提綱、論文起草、反復修改、適當閑置和最終定稿等六個步驟。
(1)整體構思——打腹稿
構思文章的總體結構,圍繞主題對科研過程的總體把握。擬在文中說明什么論點,用哪些論據(jù)進行說明和論證,如何進行文章的布局,各種數(shù)據(jù)如何穿插等,應大致勾繪出比較清晰、完整的輪郭。擬出先寫什么、后寫什么,詳寫什么、略寫什么應用什么科學基本原理,如何做出評價等。
(2)擬定提綱——搭框架
這是對整體構思的具體實施。寫提綱時,應將每一部分內容的素材準備好,比如:圖、表、方程等等,在提綱中注明,以備寫作時參考。
提綱的內容都應符合論文寫作要求: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結論。
1)創(chuàng)新性技術論文。由于這類論文包括新的(工程)技術、新的工藝和新產品、新設計,以介紹“新”為重點,這類論文的寫作提綱一般包括如下內容:
引言部分:
①該技術(工藝、產品、設計)的現(xiàn)狀及評價;
②研究的范圍和目的。
正文部分:
①應用的科學理論和原理;
②研究的方法、步驟和環(huán)境條件;
③研究所用的材料和設備(資料);
④工程實踐(分析應用)的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和結果。
結論部分:
①研究成果的可靠性(精度);
②成果使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③需要改進的地方,或需繼續(xù)研究的方向。
對上述提綱內容需要說明的是:
①在技術論文中,對于現(xiàn)狀的評價,除特別需要外,不引用具體的事例,只作綜合的評價;
②對于上述提綱的內容,應考慮每一條內容是否還需要分層表述。如需分層,是應寫出每層的分層提綱;
③應考慮正文部分在哪一條提綱內使用圖、表表述更為恰當;
④上述提綱的順序,具體可根據(jù)自己的寫作風格重新排序。
2)新技術(設備、產品)應用性論文,其寫作提綱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引言部分:
①應用環(huán)境、條件概述;
②可以使用的技術(設備、產品)的比選;
③采用的新技術(設備、產品);
④應用的效果。
正文部分:
①方案的比選。
②新技術(設備、產品)的應用。包括:結合工程實際的工程設計;使用的主要材料和設備;勞力組織和工藝流程;注意事項和質量標準的控制等。
③應用的結果。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評價。
結論部分:
①對應用技術的評價;
②對應用技術的改進或改進的建議。
例文1:《云南省水環(huán)境狀況及問題分析》一文的提綱:
引言部分:
●水環(huán)境的概況及評價;
●問題的提出。
1云南省水環(huán)境狀況
1.1河流水質現(xiàn)狀
綜上所述,云南各大水系水質總體較好,少數(shù)河流被污染。各水系支流污染重于干流,下游污染重于上游,城市河流污染嚴重。全省河流水質污染以有機污染為主,局部河段有重金屬污染。
1.2湖泊、供水水源地水質現(xiàn)狀
影響湖泊水質的主要污染指標是總磷、總氮、CODMn、BOD5、氨氮,其中總磷、總氮污染較為普遍,是導致全省湖泊富營養(yǎng)化的主要因素。九大湖泊中,富營養(yǎng)化程度從大到小依次是滇池、異龍湖、杞麓湖、星云湖、程海、陽宗海、洱海、撫仙湖、瀘沽湖。
正文部分:
●水環(huán)境發(fā)展態(tài)勢分析;
●水環(huán)境問題的原因分析
2水質發(fā)展趨勢
選用1985~2000年全省主要河流、湖泊相同的監(jiān)測斷面及評價總河長的監(jiān)測資料進行全省水質變化趨勢分析。
⑴河流水質變化趨勢
⑵湖泊水質變化趨勢
3水環(huán)境的主要問題
水環(huán)境問題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影響,使水體水質朝著不利于人類方向演變的結果。我省水環(huán)境問題主要源于三個方面。
3.1水土資源配置不平衡,導致水環(huán)境問題
云南具有水資源總量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開發(fā)利用程度低,以及水土資源的配置不平衡等特點。
3.2水土流失、洪澇災害加劇水環(huán)境惡化
云南是一個洪旱災害頻繁,滑坡、泥石流發(fā)育,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區(qū)省份,加之毀林開荒、陡坡耕種,過渡開采濫墾,隨意采礦棄土等不合理的水土資源開發(fā)利用,更加重了水土流失及旱澇災害損失。
3.3廢污水的排放是引起水環(huán)境問題的主要原因
80年代以來工業(yè)、生活廢污水量急劇增加,據(jù)調查資料,全省現(xiàn)狀廢污水排放量已超過80年代初的一倍以上,但其處理能力大大落后于排放量的增長速度。
結論部分:
●水環(huán)境狀況及問題的分析結論及對策措施。
4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有以下認識:
⑴全省水環(huán)境有機污染普遍,水污染總體呈上升趨勢。
⑵資源環(huán)境與人口、經濟的不良匹配是導致我省水環(huán)境問題的必然的潛在因素。
⑶保護水資源、加強水污染防治已刻不容緩。
例文2:《云南水文水資源信息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一文的提綱:
引言部分
(1)水文水資源信息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及運用現(xiàn)狀;
(2)技術、設備存在的問題及研發(fā)項目的提出。
正文部分:
(1)研究的目標(目的)和方法(技術手段、方案設計、項目管理等)
(2)研究的主要內容(范圍)及功能(研究的效果)
系統(tǒng)研究內容包括水文水資源信息自動監(jiān)測、傳輸技術及相應系列設備的研制,系統(tǒng)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的分析處理和整編軟件的開發(fā)。
圖1設備系統(tǒng)結構示圖
圖2系統(tǒng)軟件結構示意圖
(3)系統(tǒng)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點或關鍵點)及特點
①大容量固態(tài)存儲技術
②水位監(jiān)測中的電子消浪
③多方式數(shù)據(jù)遠傳與提取技術
④監(jiān)測設備電氣安全技術
⑤微處理器控制技術
⑥系統(tǒng)軟件技術(水位過程摘錄軟件、通信軟件、遠程故障監(jiān)控軟件)
結論部分:
對研發(fā)系統(tǒng)技術和產品性能及其應用效益的評價。
(3)論文起草——寫初稿
放開寫,一氣呵成。認為有必要的有用的盡可能多寫,增加論文的信息量,為論文的修改奠定基礎。適當?shù)貙戦L是一個有益的做法(修改時刪多余的),一次性寫完是一個成功的經驗。
(4)反復修改——細加工
做到精雕細啄、精彩合理。注意:
●論文主題、論據(jù)和論證方法是否科學;
●對文章的結構、語言要精心修飾、仔細推敲,多余的內容果斷剔除。
1)內容方面的修改與校核
①內容的增補、刪除和調整。
②提煉。使文章達到文字簡煉,用詞準確,內容精粹。稿件的字數(shù)不超過3000—5000字。
③校核。對原始數(shù)據(jù),運算過程和最后結果,都要進行認真的校核,尤其是對數(shù)學式的推導要認真審核,看其是否存在錯誤。
2)形式方面的修改
①行款格式是否符合科技論文規(guī)定的寫作格式;
②用字是否正確,不能有漏字、錯別字,簡體字要符合國家的規(guī)定;
③計量單位是否符合國家的法定計量單位;
④標點符號及各種人工語言符號的使用與書寫是否正確、清楚。
(5)適當閑置——冷處理
論文寫作一個漫長過程,不急發(fā)表,回頭重新審視作品,有可能發(fā)現(xiàn)某些疏漏、不足。
“冷處理”時間:幾天~一兩周
(6)最終定稿——得華章
古人云:反復推敲出佳句,精心修改得華章。
在文章結構、內容、表達方式上精心安排、反復推敲,才能產生精品,自己滿意、讀者滿意。
定稿后——打印——投稿
4提高論文寫作能力的途徑
(1)學習哲學等社會科學的有關知識??萍颊撐氖亲髡邔ρ芯繉ο筮M行理論思維結果的文字表達。
(2)認真學習漢語表述基本知識。
(3)學習科技論文寫作表達基本知識。由于科技論文的寫作文體不同于其他文章的寫作,更不同于文藝寫作,它在寫作格式、表述方式和要求上都有自己的特點。
(4)堅持科學技術筆記的寫作??茖W技術筆記是對一篇科技論文中摘抄,往往要經過作者的思考和重新組織,因而一篇科技筆記往往是一篇獨立的科技短文,長期堅持下去也是對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鍛煉。
(5)多讀、多寫、多改。
多讀,就是多讀一些寫得比較規(guī)范的科技術論文。國家級的科技期刊與一些高等院校的學報刊印的科技論文都寫得比較規(guī)范,值得認真地研讀。
多寫,就是自己動手寫作。
多改,文稿初稿完成之后,要按照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反復修改。
五、論文寫作的規(guī)范表達
1語言表達的特點和要求
準確、簡明、清晰、平實
論文的圖表(插圖和附表)不宜太多,只附最必要的。
2插圖
科技論文中的插圖種類很多,常用的有曲線圖、柱狀圖、示意圖、工程圖等。
(1)插圖的特性
科技論文的插圖包括圖與照片,其特性有:
①圖形的示意性。從圖中得出各量值之間的精確關系。
②內容的寫實性。反映客觀事物的真實形態(tài),運動的變化規(guī)律,各量值之間的相互變化關系。
③表達的規(guī)范性。圖中的線型、符號、漢字等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和公認的習慣。
④色彩的單一性??萍颊撐闹械牟鍒D均用黑、白色。
(2)插圖的設計
利用插圖表達時,應對插圖進行精心設計,使圖面的比例適當,清晰美觀。一是指圖幅的大小與圖內所提供的信息量相匹配,不致于使圖面感到空曠或擁擠。二是指圖內的線型與符號、數(shù)字、漢字等比例適當。
變量相同的幾根曲線應繪制在一幅圖內,不應一根曲線繪制一幅插圖。
對于圖中線型的注釋,當圖幅的右上(左下)角有空位時,可注在圖的右上(左下)角;當圖的右上角無空位時,可在圖下面集中注釋,或在線型旁邊注釋。
對于圖中各量值單位的注釋,當圖中的量值單位相同時,可在圖名后或圖名下方注明(單位××)。
插圖無論是人工繪制或計算機打印,圖畫線不宜過細或過粗,過細容易在制版過程中斷線,過粗顯得笨粗難看。圖中的縮略語、符號必須與正文中一致。
(3)插圖的編排
文中所有的插圖均應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編序號,并標注圖名。例如:圖1、圖2,圖號和圖名(其間空一格)置于圖的下方居中位置。插圖應緊隨其敘述文字之后編排。
3表格
常用的表格有無線表、系統(tǒng)表、三線表。
國內外推薦使用三線表,制版容易、顯示簡練。按順序編號。
表序表題
頂線
項目欄
欄目線
表身
底線
注/說明
4計量單位
一律用國際(法定計量)單位規(guī)定的統(tǒng)一符號表示。對廢止的計量單位,請換算成法定計量單位。
例如:長度為m、cm、mm;面積為m2、cm2、km2……;重量為g、kg、t;流量為m3/s;流速為m/s;時間為h、min、s等。
5字體、字號
標題(3號黑體)
作者姓名(小4號楷體居中)
(工作單位名稱地址)(小5號仿宋體居中)
摘要:(小5號黑體左頂格:內容為小5號楷體)
關鍵詞:(小5號黑體左頂格:內容為小5號楷體,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
正文:
正文內容為5號宋體。正文各級標題一律左頂格書寫,題號(1,1.1,1.1.1,…)后空一字再寫標題名。標題第1級為小4號宋體,第2級為5號黑體,第3級為5號楷體加粗。
參考文獻:(小5號黑體左頂格:內容為小5號宋體,另起行左頂格,并用[1]、[2]、… 順序編號)
作者簡介: (小5號黑體左頂格:內容為小5號宋體)
圖表:
圖名 ?。ㄐ?號宋體居中)
表名——小5號黑體居中,表頭和表身——字體為小5號宋體
注意:若論文參加學術交流會或向雜志投稿,遇有單獨的文稿格式要求,其投稿論文的格式、字體、字號等以次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