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論文理論的方法(2)
其次,要科學地掌握理論,必須善于聯(lián)系。一是聯(lián)系理論所形成的客觀條件,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確切地理解這一理論的內容。比如,要撰寫《關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勞動力市場的思考》,就必須把市場形成的前提條件聯(lián)系起來考慮,掌握了市場形成的一般前提條件,自然而然也就引申出建筑勞動力市場形成的前提條件:其一,體制條件;第二,相關市場條件3其三,行業(yè)用工特殊性條件。二是聯(lián)系與其相關的理論,這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把握這一理論的實質。仍以上文為例,要揭示建筑勞動力市場產生的客觀必然性,不僅要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還應掌握與此相關的理論,譬如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一事物的產生總是它事物作用的結果,從這一原理我們認識到,建筑勞動力市場之所以能在當代中國應運而生,也存在著孕育它產生的必然的前提條件,這推動著我們去探究促使建筑勞動力市場產生的“他事物”。
最后,必須在理論指導下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撰寫畢業(yè)論文必須有理論的指導,但是,理論并不能為人們提供解決問題的現(xiàn)成答案。因此,閱讀經典著作和重要文章,決不能只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其中的某些結論,而要創(chuàng)造牲地思考,努力從前人的知識中尋求某些啟發(fā),用以指導自己探索當前面臨的問題。對于前人提出的結論中那些已經不適合現(xiàn)實情況部分,要敢于提出疑問,敢于提出新的看法,這并不像有人所認為的是“高不可攀”,只要我們刻苦鉆研和思考問題,把所學到的前人論述一一用實踐去檢驗它,把它一分為二,孰是孰非,把正確的錯誤的區(qū)分開來,分別排隊研究,就自然會產生自己的見解,對前人的觀點作出補充、發(fā)揮、糾正、批駁,就自然會形成自己的新觀點,產生自己的畢業(yè)論文。歷史學家張蔭麟還在上清華中學時,就去大學旁聽梁啟超講課,聽后有不同意見,寫了一篇反駁文章,文章質量很高,在雜志上刊登后,編輯以為是教授寫的,將稿費寄到清華教授宿舍。梁啟超十分欣賞他的才華,便精心培養(yǎng)他,結果,張蔭腸二十幾歲就成為一位歷史學教授。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能做到的,我們二十幾歲的大學生,三四十歲的成人高校學生通過努力,為什么就做不到呢?更何況社會在不斷地發(fā)展,前人提出的理論中那些沒有涉及的問題必然會越來越多,我們要勇于思索,勇于開拓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