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丁香五月婷婷,丁香五月婷婷网,欧美激情网站,日本护士xxxx,禁止18岁天天操夜夜操,18岁禁止1000免费,国产福利无码一区色费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形勢與政策論文 > 形勢與政策結業(yè)論文

形勢與政策結業(yè)論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形勢與政策結業(yè)論文

  教育目的是形勢與政策教育活動的起點,它的確立可以使形勢與政策教育活動明確方向;可以激勵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者雙方自覺行動、積極參與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實踐活動,增強教育活動的實效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形勢與政策結業(yè)論文,供大家參考。

  形勢與政策結業(yè)論文范文一:大學生形勢與政策學習心得體會

  通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尋找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形勢與政策對我們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社會歷史的大發(fā)展已決定了個人發(fā)展的最大環(huán)境、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

  當今世界飛速發(fā)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柜?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新世紀的接班人就該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面對變化莫測國際形勢,我們應有自己的主張。因為只有拋棄過去才能前進。由于知識面的限制,有些觀點可能不成熟,還請老師諒解。

  先說說中美關系,我眼中的中美關系沒那么復雜。國家間利益就是一切,是敵是友只是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手段。作為國家領導階層,其施政思想是國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不能為國民謀利益就會被推翻。因此,國家間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國和美國的關系很明顯反映出這一點,以前英國是老大哥,美國跟在后面跑,后來位置逐漸改變,英國要聽美國差遣?,F(xiàn)在隨著國家實力的不斷變化,英國開始有自己的聲音。同樣,二戰(zhàn)結束后,日本也要處處看美國臉色,但現(xiàn)在日本領導人開始逐漸擺脫美國的控制。當然,能否真正擺脫是另一回事,這個問題之后再說。

  現(xiàn)在的世界一哥是老美,無須質疑。中國以后能否取而代之,不好講。我認為希望不大,因為國情不同,美國從建國到現(xiàn)在與中國比,太年輕了。也正因為此,負擔輕,有能力,有魄力改革。如今各國都有很嚴重的社會問題,這點不容質疑。貧富懸殊、暴力、等等一系列問題擺在眼前。中國負擔太重,而且?guī)浊甑姆饨ㄋ枷氩蝗菀赘淖?,我們總在宣揚傳統(tǒng)文化,以悠久的歷史為榮,張口四大發(fā)明,閉口黃河、長城??砍宰孀陲堄幸饬x嗎?我看不見得。歷史應該銘記,但落日的輝煌說多了就要被人笑話。

  歷史在不停的發(fā)展當中,未來如何誰也不敢說。我們活在當代還是說說現(xiàn)在有點實際意義。曾看過一篇報道講美國的貧富懸殊異常嚴重,其實中國也差不多,有人窮奢極欲就有人在死亡線上掙扎。沒有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對。社會的黑暗面不如說是人類的劣根性在作怪。我們活在現(xiàn)實的世界就不祈求柏拉圖式的天堂,但我們可以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那就是合作。國與國之間需要合作,人與人之間同樣需要合作。

  有問題就解決問題,粉飾太平毫無意義。“重臉面輕實利”要不得,哪國都有自己的問題,總唱贊歌不解決問題。中國的中庸之道由來已久。它有一定價值,但害處也不少,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人愿當出頭鳥,總希望別人來說。今年的兩會有何成果在此不做探討,只是一些代表不涉及敏感問題,竟扯什么“男人節(jié)”“女人節(jié)”讓人捧腹。有問題就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以后或許會有辦法,但回避絕對不行。有人講今天的中國還是小家子氣,不肯在世界面前承認不足,是因為自卑,對自己的嚴重不自信。要面子是傳統(tǒng),別人不會理解“面子”對中國人的意義,但有人會利用這一點占我們的便宜,吃虧了還得表現(xiàn)的很高興。想必也只有我們愿意干了。

  中國有實力、有能力左右世界,這是事實。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一件件解決問題,未來一切都有可能。所謂外交無非是各國在世界范圍內追求國家權利的最大化,即國家利益。國際關系格局的演化是各國外交不斷“博弈”的過程。這一切都是以國家實力為基礎的。中國不能樂觀,但也無須悲觀。我認為,臺灣會統(tǒng)一,只是時間問題。但很可能是有代價的從美國取得。當放手臺灣對美國有利時,臺灣就是中國的了。那時,日本會是另一大制約中國的因素。同時朝鮮很可能成為一個新的威脅。

  我個人一直認為中國真正的勁敵是日本。大和民族有其自身優(yōu)勢,我們一貫不把日本放在眼里,曾看過一本書講述大和民族精神。不管是櫻花還是武士道都不可小覷。一個國家是否真正強大,民族精神很重要。日本幾次能從瓦礫中迅速崛起,難到不可怕嗎?只是我們一直不愿承認這個事實。日本的學者大量來研究中國文化,中國歷史,難道人家真就對你有興趣嗎?不是!是在準備!“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這是孫子的教誨,人家應用在國際關系中,我們用在內杠上。中國人在外有“一人龍,三人蟲”之說。不管對錯,我們都該警醒了!現(xiàn)在不早做防備,當事實發(fā)生了再做事后諸葛毫無意義。

  國際關系就是人的關系。只要國民整體素質上去了,國家在世界舞臺上才有發(fā)言權?;貧w到底還是要抓教育,從兒童抓起。我們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有理想、有抱負,更要珍惜大好時光學習,奮斗。國家的路需要我們走出來,自己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來。

  形勢與政策結業(yè)論文范文二:我國財政形勢與政策選擇論文

  關鍵字:政策世紀財政選擇綜述形勢我國初期21

  21世紀初期,我國財政將面臨許多新的問題與挑戰(zhàn)。如何進一步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穩(wěn)固、規(guī)范、高效、健康的財政體系和財政運行機制,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在此將理論界有關這一問題的觀點綜述如下。

  一、21世紀初期我國財政形勢展望

  21世紀初期我國財政收支測算應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規(guī)劃期間。

  有的學者認為,我們對2000年的財政收入預測暫不考慮費稅改革的體制因素,對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減持平處理,經濟增長方面按7%考慮,物價方面按3%考慮,財政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按此測算2000年全國財政收入將達到11890億元,比1999年預算增長10%,絕對額增加1000多億元。關于2000年財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國財政支出占gdp的比例14.0%測算,2000年全國財政支出將達到13350億元,比1999年預算增長10.1%,絕對額增加1200多億元。2000年支出與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減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財政赤字為1660億元,比1999年擴大157億元。

  “十五”時期的預算。收入測算應從幾個因素來考慮和處理。(1)費改稅。盡管“十五”期間費改稅將使財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決不了國家可支配財力增加的問題,因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確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變。費改稅的意義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國家可支配財力的數(shù)量,而是治“亂”,是規(guī)范政府分配行為的制度建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觀經濟運行環(huán)境。(2)宏觀調控所需的財政政策取向。由于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等因素導致的國際、國內的經濟環(huán)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運用上不可能成為增稅的時機。(3)財政體制。1994年新財稅體制運行幾年來,通過不斷的磨合與完善,一個穩(wěn)定的財政收入增長機制已初步形成,機制本身保證了“九五”時期財政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4)經濟增長。據(jù)當前一些機構的研究報告及世界銀行發(fā)展報告,我們按照7%的經濟增長速度和國家計委物價預測中的3%的價格方案考慮,“十五”的gdp現(xiàn)價增長速度為10%。幾項因素中,我們認為直接影響“十五”期間國家可支配財力的數(shù)量主要是經濟增長,因此收入測算中以經濟增長作為主要參數(shù)。據(jù)此,2005年全國財政收入將達到19150億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財力1400多億元。支出的考慮主要從需要與可能兩個方面來分析。“十五”期間是否需要繼續(xù)擴張支出規(guī)模,主要取決于中期經濟形勢的發(fā)展,關鍵在于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動趨向和近兩年來采取的擴張政策刺激國內需求的效果。從經濟周期的調控運行來看,財政政策從擴張到收縮都應有過渡,需要保持相應的連貫性,不可也不應該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勢如何發(fā)展,財政支出的壓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會保障補助(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補助、貧困人口生活補助等等)的增加,擴大內需政府增加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后續(xù)資金壓力,以及推進市場化改革的各種社會成本等,都需要財政增加支出。

  另有學者認為,21世紀初期我國財政將面臨以下幾個影響因素。

  1.“九五”時期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續(xù)提高,2000年估計能夠繼續(xù)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時期財政收入的增長很重要的在于一些臨時性、政策性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在“十五”時期將很難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十五”時期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將主要依賴稅收與經濟的協(xié)調增長。

  2.當前我國財政收入與經濟協(xié)調增長的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長期以來影響我國財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3.從預算內財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經濟的宏觀稅負(預算內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12.4%。而從整個政府分配活動看,把預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動賴以維持的資金來源考慮在內,經濟維持整個政府運轉的負擔估計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從全口徑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經濟的稅負并不算低。“十五”面臨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減少經濟中不規(guī)范的政府分配活動的同時,采取措施增加財政收入,必然將加重整個經濟的負擔水平;如果僅僅把預算外、制度外轉化為預算內進行管理,又不得不維持這部分資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財政可直接支配的財力,從而也就不能有效緩解財政當前的收入困難。

  4.1998年和1999年,我國已經連續(xù)兩年實行增加國債發(fā)行、擴張政府需求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從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繼續(xù)實行相對擴張的財政政策仍然難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認為,我國經濟需要比較長的結構調整時間。根據(jù)世界銀行有關專家的分析,在這個期間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經濟增長速度可能下降到4.5%左右,這個速度顯然是我國社會現(xiàn)狀所難以接受的。因此,財政政策面臨著技術擴張的壓力。

  5.造成財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財政基礎薄弱,財政可調控財力嚴重短缺。初步測算,考慮物價因素,如保證法定支出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十五”時期僅支農、科教文衛(wèi)支出、價格補償?shù)纫蛩丶纯烧既ヘ斦磕晷略鲐斄Φ?0%左右。如果考慮到近年來大量下崗職工的生活保障問題、糧食收購等資金需要,財政(尤其是中央

  財政)的可調控財力極為有限,“十五”時期財政收支矛盾將更加突出,作為宏觀調控主體的中央財政無疑將要面對更加嚴峻的考驗。

  6.在我國財政調控經濟手段缺乏的情況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最終體現(xiàn)為財政赤字和國債的增加,但財政赤字的擴大和國債規(guī)模的增加,也相應增大了財政的風險。很顯然,不論從財政赤字還是國債角度看,聯(lián)系到我國脆弱的財政基礎,財政風險都不是一個讓人可以放心的問題。

  還有學者認為:對“十五”時期我國國債規(guī)模的預測主要基于“九五”時期經濟運行情況,特別是與1999年國民經濟計劃指標緊密相關。“十五”時期各主要指標預測是:gdp計劃增長7%,各年分別為106480億元、117130億元、128840億元、141720億元和155900億元;中央財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變,利率以應到期國債實際利率計算,各年中央財政赤字分別為1810億元、1990億元、2190億元、2410億元和2650億元,合計將達11000億元,超過“九五”時期一倍左右。根據(jù)“十五”時期的中央財政赤字和內債、外債的還本付息情況,各年國債發(fā)行額將為:4100億元、3800億元、3800億元、3500億元和3500億元,累計近19000億元,比“九五”時期新增3800億元。依此計算,“十五”時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財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財政債務負擔率仍都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內。如果依此指標,我國“十五”期間仍存在一定的發(fā)債空間。

  再有學者認為:21世紀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間,我國宏觀經濟的運行和發(fā)展將表現(xiàn)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勢。

  1.經濟增長速度繼續(xù)受到需求制約。我國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動的沖擊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終消費率下降,以及消費需求不足對投放擴大的影響。從國際比較看,我國近幾年的最終消費率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顯低于儲蓄率較高而消費率較低的亞洲國家,原因是我國的居民消費率與其他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個百分點左右);但我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率按人口比重計算卻不低于其它國家,問題在于農村消費水平太低,影響了整個居民的消費率。從現(xiàn)在到“十五”期間,我國國內需求結構失衡從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從這個角度看,我國消費需求的擴張基本上依賴于農村居民消費擴張期的到來。

  2.經濟增長質量將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間,國有經濟的制度變革和戰(zhàn)略調整將較大幅度推進,這會帶動國有企業(yè)經濟效益的上升,同時促進非國有經濟特別是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較快發(fā)展,使競爭機制更趨于合理和有效,市場機制的調節(jié)作用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yè)改革和所有制結構調整的進程,加上市場需求相對不足的約束,將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起著較大的推動作用,從而使經濟增長質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計“十五”期間增長方式轉變和增長質量提高最為明顯的領域將是消費品工業(yè)部門。

  3.產業(yè)結構調整將邁出較大步伐。90年代以來我國的結構問題比較突出,一個是三次產業(yè)的結構偏差明顯加深,另一個是工業(yè)結構的升級非常緩慢。這兩個方面對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和增長質量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在“十五”期間我們不能不花大力氣來推進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4.對外開放將進入一個重要的新時期。加入wto,受到沖擊較大的產業(yè)將是農業(yè)、重制造業(yè),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yè)以及很多第三產業(yè)部門,而大多數(shù)消費品工業(yè)則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對外競爭能力。即使中國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紀初期也必然要實行進一步開放的政策,在關稅降低和外商投資條件方面都會邁出較大的步伐,國內企業(yè)將面臨更多的商品進口沖擊和國際大跨國公司進入的沖擊,面對更大的國際競爭壓力,同時也會有更多的國內企業(yè)去迎接新的國際挑戰(zhàn),擴大對外出口和對外投資。因此,“十五”期間我國在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中既可以進一步利用擴大開放的有利條件,又需要加快增長方式的轉變與產業(yè)結構的升級,以盡快提高國際競爭能力。

  二、21世紀初期的財政政策建議

  第一種建議認為,考慮短期政策與中長期政策的協(xié)調銜接,近期我國財政政策的取向有以下八個方面:

  1.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反周期”宏觀調控方針。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已使中國經濟運行基于“自然節(jié)律”的周期波動趨于明顯,因此財政政策作為市場經濟下“間接調控”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勢必要更加自覺和堅定不移地在目前所處的經濟運行低谷階段,與貨幣政策相互協(xié)調配合,作擴張性的“反周期”調控操作。只要經濟景氣還未回升到(并相對穩(wěn)定到)接近中位的水準,市場預期還未普遍由看淡轉為看旺,擴張政策調節(jié)的取向就不能改變,并要審時度勢保持調控措施必要的力度,掌握好各方面具體措施的優(yōu)化組合。

  2.酌情對積極的擴張財政政策在實施重點和操作方面作出微調。根據(jù)項目實施情況和優(yōu)化經濟結構的通盤考慮,近期的投資重點,應向興辦基本農田水利、防治環(huán)境污染、建設一般民用住宅等方面適當調整并更為收攏。同時,針對現(xiàn)實問題,加大項目建設資金的監(jiān)管力度,嚴防挪用,加快資金到位速度,并努力改進工程設計,提高施工質量,以求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3.財政職能應在退出“越位”和填補

  “缺位”兩個方向上作出積極調整和探索。隨政府職能和財政職能的進一步轉變和調整,財政應在一般競爭性的生產建設領域“淡出”,其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職能,需要更加強調和重視,擺到更靠前的序位上。

  4.“費改稅”漸入快車道。以“清費規(guī)稅”為重點的政府財力整合,代表了現(xiàn)階段財政政策的一個必然導向。這也意味著對政府行為的規(guī)范約束和對“既得利益”的調整,將隨之進入更深入、更具體的階段。

  5.改革的深化將引出進一步的機制磨合過程。財政政策是服務于發(fā)展和改革的,目前既需要作出不同尋常的短期調節(jié),又需要掌握中長期的總體機制轉換、協(xié)調與配套。財政體系自身走出困境的“振興”,也有待經濟發(fā)展、市場成熟過程中財力狀況的改善和政府財力運作的規(guī)范化。

  6.新調控方式與手段的探索將成為現(xiàn)實生活的迫切要求。財政政策需進入市場經濟“間接調控為主”的軌道,因而必須積極探索新時期可行的間接調控新方式。1998年在以財政貼息支持高科技成果產業(yè)化方面已經破題,而今后經濟生活中的客觀需要將推動這種探索向更寬廣的政策性投融資領域擴展。

  7.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勢在必行?,F(xiàn)實生活正在呼喚財政收支管理的進一步嚴密化和與市場經濟國際慣例的接軌。從財政政策指導上看,今后必將強化對收入、支出、轉移支付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與相關領域的管理,使之嚴密和規(guī)范。

  8.進一步推進統(tǒng)一市場和企業(yè)公平競爭環(huán)境的營造。實現(xiàn)企業(yè)間的公平競爭、優(yōu)勝劣汰,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的既定方向和動態(tài)過程。隨相關措施的貫徹落實,我國統(tǒng)一市場的規(guī)范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條件也將進一步走向成熟。

  第二種建議認為,在我們看到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拉動經濟增長積極效應的同時,還要對其下一步發(fā)展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作出前瞻性分析。

  1.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必須適度,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早研究。這是經濟資源的有限性決定的。從中長期看,我們必須堅持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嚴格控制并逐步縮小財政赤字和發(fā)債規(guī)模。要對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國內的物價走勢、國債資金使用效果及還本付息等進行密切監(jiān)測,早作應對。俄羅斯等國因財政赤字和債務規(guī)模過大而引發(fā)債務危機和通貨膨脹的教訓,我們要很好研究,以興利除弊,未雨綢繆。

  2.要把激活消費作為今后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措施,而不宜簡單地再靠政府投資推動。從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作用的特點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短期拉動作用十分明顯。但是從社會再生產角度看,只有消費需求才是經濟增長真正的和持久的拉動力量。因此,今后要逐步把拉動經濟增長的立足點轉到引導刺激消費上來,要修改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限制消費的稅費等政策,制定鼓勵和引導消費的稅費政策。有計劃地把工作重點放在開拓城鄉(xiāng)消費市場和引導形成新的消費熱點,進而帶動民間投資上。

  3.要注意財政政策與其他政策措施的協(xié)調與配合。因此必須發(fā)揮政策要素的組合效應。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兩個主要手段,首先必須相協(xié)調、相配合,要繼續(xù)適度加大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開展消費信貸和對中小企業(yè)信貸的支持力度,以充分發(fā)揮兩個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力。

  4.要研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具體措施。要特別注重發(fā)揮財政資金的杠桿和導向作用,更多地采取通過財政貼息和為高新技術貸款提供擔保等間接手段,用較小的投入去啟動企業(yè)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這樣做,不僅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經濟的結構調整和產業(yè)升級,而且可以發(fā)揮地方的積極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合力,但地方財政必須做到收支平衡。

  第三種建議認為,對“十五”財政的測算,要按照壞、中、好的經濟大環(huán)境做三個方案。具體測算如下:

  方案一:整個“十五”時期仍未走出經濟低谷,需最大限度運用財政擴張政策。

  方案二:“十五”中期走出經濟低谷,需維持現(xiàn)行財政規(guī)模的擴張過渡政策。

  方案三:2001年經濟走出低谷,恢復適度從緊財政政策。

  方案一、方案二各年的赤字絕對額比“九五”末期2000年增加,方案三各年與“九五”末期2000年持平。從赤字率(赤字占gdp的比重)看,方案一各年比“九五”末期2000年增加,方案二各年與“九五”末期2000年持平,方案三各年比“九五”末期2000年減少。從支出與收入年均增長比較看,方案一支出高于收入1個百分點,方案二收、支增長同步,方案三支出低于收入1個百分點。

  三個方案測算的結果說明,無論最大限度運用財政擴張政策方案,還是維持現(xiàn)行財政規(guī)模的擴張過渡政策方案,還是恢復適度從緊財政政策方案,“十五”期間財政赤字絕對量都不可能比“九五”時期減少。因為我國支出剛性的特點所造成的財政政策缺乏彈性的問題,始終還未在機制上解決。按最樂觀的方案三所展現(xiàn)的情況,“十五”期間要實現(xiàn)每年保持2000年赤字絕對額不變的水平,財政支出年均增幅必須低于財政收入年均增幅1個百分點。那么,要實現(xiàn)2000年赤字絕對額減少的目標,起碼要低于1個以上的百分點才行。在經濟逐步回升的初期,要求財政大幅度縮減開支,很不實際。

  為此,建議選擇赤字率的相對標準,作為“十五”期間的財政狀況的調控指標,將之控制在gdp3%(含債務利息口徑)之內,并隨著經濟形勢的發(fā)展變化,相機采取提高、維持不變或者縮小。

形勢與政策結業(yè)論文相關文章:

1.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結業(yè)論文

2.安全教育結業(yè)論文參考

3.大學心理健康結業(yè)論文

4.安全教育結業(yè)論文

5.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結業(yè)論文

6.黨課結業(yè)論文范文2016

7.工程項目管理論文結業(yè)論文

133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