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論文(2)
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論文篇二
《心理學專業(yè)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個案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學專業(yè)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的表現(xiàn)特征,以及心理學學習經歷對這種心理特征的影響。方法采用質的研究萬法,分別對6位完美主義者和6位非完美主義者(皆為心理學專業(yè)四年級畢業(yè)生)進行半結構化的訪談,對訪談記錄進行文本定性分析。結果:心理學專業(yè)的大學生完美主義表現(xiàn)在設定過高目標、期望事情按自己的想象發(fā)展、對所要做的事情在頭腦中反復語言和檢查以避免錯誤、對整潔和秩序的苛求以及懼怕別人的否定等5個方面,與非心理學專業(yè)大學生相同。有4位同學認為在學習心理學以后完美主義有顯著的改善,另外有2位同學有輕度的改善。其他因素,如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也會影響完美主義心理。結論:完美主義是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在不同的人群之間有相似性,但不是不可改變的。學習心理學對于完美主義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關鍵詞] 完美主義;心理健康;個案研究;定性分析
1 引言
完美主義是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實踐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是一種對人們的行為影響深遠的心理特征。吸引了許多的心理學家對其進行研究。一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完美主義同抑郁、社交焦慮與社交恐怖、人格障礙、強迫癥、進食障礙、身心障礙等心理問題都有顯著的相關,并且是一些心理問題癥狀形成的重要風險因子。在心理基本健康的人群中,完美主義與人格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也非常顯著和復雜。國內外學者對完美主義心理的研究大多采用定量方法,從群體的角度探索完美主義與其它心理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上У氖?,這種研究方法在產生量化的、普遍的和概括的結論的同時,忽略了完美主義及完美主義者的個體差異,對完美主義心理的表現(xiàn)特征、形成過程及發(fā)展機制缺乏細致、豐富的了解,因而對心理咨詢工作的啟發(fā)有限。
采用質的研究方法研究完美主義心理是近年來此領域的1個新的方向,比較有代表性的是Speirs-Neumetster對資質優(yōu)異(gifted)大學生的完美主義與成就動機的研究,訾非對中國研究生人群的完美主義心理研究,訾非對完美主義與____信仰的研究等。這些研究集中于完美主義心理較為普遍的資質優(yōu)異人群,對于這些研究對象的完美主義心理進行了近距離的了解、觀察和總結,為心理咨詢及資優(yōu)教育領域提供了有益啟示。有一類與完美主義這個概念關系密切的人群,即學習心理學的大學生,長期以來并沒有成為研究關注的對象。學習心理學專業(yè)的大學生的完美主義傾向有什么特點?學習心理學對這種傾向有沒有影響?本研究以1所中國重點大學的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質的研究方法,探究心理學專業(yè)的完美主義者的典型特征以及學習心理學對這種特征的影響。
2 對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質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為某重點大學心理系四年級本科生。該系全部57名本科四年級學生(男生20人,女生37人)分別填寫《中文佛洛斯特多維完美主義心理問卷》(FMPS),根據問卷總分選取男生分數最高和最低的兩位、女生分數最高和最低的4位,共12名學生作為訪談對象,他們的人口統(tǒng)計學信息如附表所示(在統(tǒng)計問卷結果時參考此前訾非對中國研究生的研究,計算問卷總分時忽略FMPS的條理組織度這個維度)。
訪談的第一個問題是受訪者的自我判斷,即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完美主義者還是非完美主義者,并且在此之前沒有告知受訪者所填問卷的性質及得分。只有1位問卷高得分者(良)認為自己不是完美主義者。其他受訪者的自我意象和問卷顯示結果相同。在對受訪者進行訪談時,尤其是心理學對于完美主義的影響時,研究者避免任何有導向性的提問方式,使受訪者自主自由地表達。
3 結果
3.1 完美主義的典型特征
通過對訪談記錄文本的分析,發(fā)現(xiàn)完美主義者對自己完美主義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的自我認知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如下。
3.1.1 給自己設定很高的目標,對自己要求嚴苛具體表現(xiàn)為許多方面的事情都想做,而且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例如,在FMPS量表上得分較高的良指出;“我從小到大就是這樣,什么東西都想做到最好,什么事情想爭第一。我覺得這也沒什么不好的,除了有時候覺得壓力的確有些大以外,對自己要求高確實也使我取得了一些成績?!?/p>
3.1.2 要求自己的事情按自己的想象發(fā)展,否則就感到不完美在FMPS量表上得分最高的巖說:“在做一件事時,如果事情的發(fā)展和我預想中的不一樣,做到中途我就不想做下去了。甚至想放棄。事情做完之后和預期的不一樣的話,還會覺得很失敗,不完美,是一種遺憾。”雷也表示如果事情不按照他的想象和要求的方向發(fā)展的話,他就很不舒服。
3.1.3 對要做的事情在腦子里反復演練或者在做事時反復檢查巖做某件事之前,一定要在腦子里過一遍程序。每個細節(jié)都要考慮到。預想一些可能會產生的突發(fā)狀況,想好各種應對措施。雷也陳述了類似的特點: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會在腦子想怎樣做這件事情的整個程序,要把它演練好幾遍。直到我覺得準備好了,可以著手去做了。我還會琢磨事情的細節(jié)。要處理好細節(jié)部分。細節(jié)很重要,我覺得細節(jié)做得好不好是反映一個事情做沒做好的重要指標。另外,我還會自己在腦子想出幾套緊急預案,萬一事情出了點差錯,我還有后備的方案。不至于太過慌亂甚至失敗。這充分反映了完美主義者懼怕失敗的想法。雁做事情的時候會反復地檢查、重復地確認,以此來減少出錯幾率,表現(xiàn)出類似強迫型神經癥的癥狀。
3.1.4 對整潔和秩序的需要
山喜歡收拾她的書桌,她說她喜歡看到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的樣子??床幌氯プ雷由想s亂的狀態(tài)。彭則表示自己需要經常洗衣服,尤其是從擁擠的公共場合回到家時,她說:我不喜歡夏天去擠公共汽車。聞到別人身上的汗味我會很難受。別人還會蹭到我身上?;丶液笪揖偷昧⒖滔匆路?,哪怕不臟,只是有點味兒,我也不能忍受。我洗衣服洗得很勤。而且其實洗的時候衣服都還不是特別臟。脫下來的衣服我會立刻就洗。不會留到明天。而且我洗衣服時一定要把衣服洗得很干凈,比如洗白襪子時,我會用好多肥皂使勁搓,直到洗到和剛買時一樣白。
3.1.5 在意別人的想法,懼怕否定試圖以自己的努力來滿足別人和社會的要求。雁喜歡把事情做得完美、沒有缺點,不想讓別人指出缺點。她希望別人都說她做得好。
而在非完美主義者組中,6位受訪者中有兩位(冉和嘉)傾向于把自己和完美主義者進行比較。覺得自己不符合完美主義的特征,沒有完美主義者的苛刻、挑剔,于是認定自己不是完美主義者。問卷結果也顯示了他們在FMPS上的得分較低,屬于非完美主義者。還有3位非完美主義者(文、晶、方)認為如果把成就分為“上中下”三階的話,自己要保持在“中”和“上”之間,不追求最好,但是不能比別人差。她們不會給自己定下特別高的目標,讓自己很辛苦。她們認為差不多就好。但是不能太差。這樣的想法讓她們在發(fā)覺自己低于“中”的水平時立刻努力迎頭趕上。當處于自己可以接受的區(qū)間的時候就
盡力做事情,做到自己滿意就好。驊則認為,人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應該順其自然,自己能做到哪里是哪里,盡力了就好。另外,冉指出,在工作、個人發(fā)展方面,還是比較完美主義一些。而在生活方面、人際關系等方面,就隨便一些,覺得自己不像完美主義者那么挑剔。
對兩組受訪者的訪談結果進行對照發(fā)現(xiàn),完美主義和非完美主義的想法相差很大,尤其在給自己設定的標準方面。非完美主義者并不是沒有標準或標準很低,部分受訪者是以中等為最低標準,即“我不追求最好,但是也不能比別人差?!绷硗猓昝乐髁x和非完美主義之間的界線也不是絕對的。完美主義者對有些事情并不特別追求完美,非完美主義者也不是對所有的事都隨隨便便。
3.2 學習心理學對完美主義心理的影響
在問卷測試中被歸為完美主義的6位同學中有3位(雁、彭和良)認為自己的完美主義心理傾向在學習心理學后沒有太大變化,只是自知力提高了。例如,彭指出:現(xiàn)在。我比以前更自知了,更能容忍缺點,在對自己苛刻時提醒一下自己不要太較真兒,對自己好一些。比如洗白襪子時,以前是非搓到白得不行為止,現(xiàn)在就不會那么認真。對好多事情現(xiàn)在看得淡一些了。其中有些是主動去改變的,覺得以前的那種方式實在是沒有必要。有些是被動改變的,完美主義的目標有時候確實是過高,不得不放棄??梢姡淼耐昝乐髁x是發(fā)生了一些變化的。但是,她覺得自己的這些變化比較小,沒有達到她心目中定義的“完美主義發(fā)生了變化”。彭在這里又落入了自己的完美主義套路。完美主義使她認為,只有大變化才能稱得上“完美主義發(fā)生了變化”。并且,這個“大變化”里“多大才是大”的標準也是通過完美主義的眼睛才能決定的。山和雷則認為學習心理學的確消弱了自己的完美主義傾向。山在大三以前都認為完美主義是不好的,壓抑自己的完美主義。她到大四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的一個重要情結是控制,對一個東西喪失了控制感就會使她非常難過。后來,經過不斷地學習、自我分析和成長,山明白許多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以前的確是要求過高,現(xiàn)在變得比較有現(xiàn)實感了,也接納了自己的完美主義。與山不同的是,在心理學的影響下,雷覺得自己更完美主義了。因為他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可以要求自己完美的領域。例如心理學知識方面,心理咨詢技能方面、心理修行中的一些觀想、自省方面等等。
巖認為自己的完美主義也有所消弱,但引起變化的原因主要來自于生活中,是經過現(xiàn)實的打擊而改變的。巖在大學四年經歷了很多事情。她覺得自己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影響到了她的完美主義心理上了大學以后,經歷了好多事,尤其是大四上半學期的保研的事,我發(fā)現(xiàn)世界和自己想象中的太不一樣了。自己努力了好久,得到的可能還不如沒有努力過的人多。而且有些東西是自己怎么努力也得不到的。我意識到世界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想得太多,做得太多也沒什么用,有時候得到的結果還不如什么也不做。我變得越來越現(xiàn)實了,磨掉了銳氣,甚至一部分的自信。以前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現(xiàn)在是順著現(xiàn)實的情勢去做。在一次團體心理輔導中,老師說?!笆澜缇褪沁@個樣子,絕望也得活下去,人要有現(xiàn)實感?!蔽覍@句話印象極其深刻。還有一件事也對我影響很大。我覺得我是嘉的好朋友??墒羌螀s不告訴我他和女朋友分手的消息。我從別人那里聽到這個消息后很生氣,就去質問嘉為什么告訴我。嘉說:“你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你的眼中我們是完美的一對,可我們現(xiàn)在分手了。我不想傷害你?!?/p>
非完美主義者組中,冉和文認為自己在初中和高中已完成轉變(由完美主義變成非完美主義),所以大學四年期間學習心理學對他們這方面心理沒有什么影響。有兩位受訪者(驊和晶)表示學習心理學以后自己變得更加不完美主義了。方認為自己在完美主義方面也有變化,但主要是在人際關系方面。嘉則認為自己在學習心理學以后開始追求完美了。
驊指出,自己以前比現(xiàn)在要追求完美一點兒。后來通過讀書,上大學,讀心理系,變得不那么追求完美了。驊說:“讀書使我開闊了眼界,懂得道理更多了。學習心理學以后使我知道了我的完美主義是怎么形成的。小時候我的潛意識里的認識是。不完美就得不到愛。現(xiàn)在我通過嘗試,明白了自己就算不完美也是能得到愛的。我對人際關系、對別人有信心了。我主動去找自己內心真正想要得東西,我的結論是――愛,我去愛別人,也得到別人的愛。因此也沒有那么必要和迫切的需求去追求完美了,現(xiàn)在一切順其自然就好?!?/p>
晶在大一時經歷了一段比較消沉的時期。她認為別人都很優(yōu)秀。自己卻那么不出眾,于是產生了自卑和焦慮的情緒,并且一度心境低落。后來卻發(fā)現(xiàn),原來在別人眼中她也是個優(yōu)秀的人,大家都是覺得別人比自己好。從此晶不再看輕自己。她發(fā)現(xiàn)人和人是不同的,人的價值可以表現(xiàn)在許多不同的方面。成績的好壞只是一個方面而已。她指出,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悅納”的思想對其影響很大,教會她接納全部的自己。
方認為自己的變化是在完美主義的人際指向方面:我雖然不是完美主義者,但是在有些事上也對自己有要求的。當我對自己有什么要求的時候,也希望別人像我一樣。別人達不到我的要求時我就會抱怨。學習心理學后我用精神分析的防御機制的理論分析自己的行為模式。我覺得自己是在投射,覺得自己能達到的別人也應該能達到。別人達不到的話,我就采用抱怨的方式釋放自己的能量,表達自己的情緒。學習人格心理學、關于自我成長的理論時,以及練習意象對話治療技術的過程中,我更加自知了。我意識到自己是可以改變的,就開始自然而然的改變了?,F(xiàn)在我對別人更加得寬容了,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只要求自己,而不會去強求別人。消除了自己的一些消極情結和情緒,也改善了我的人際關系。
另一方面,非完美主義的嘉覺得大學4年就要結束時,倒感覺有些趨向完美主義了。在這4年的學習中,嘉開始對道家、禪宗、佛教里的一些思想特別感興趣,想要追求智慧、開悟、更高的境界。在學習意象對話心理學時,進行了很多自我分析,人格方面有了一定的變化和自我成長。他覺得在追求自我成長、自己整個人的人格發(fā)生變化時,比以前更加追求完美了。不過嘉的這種追求是不同于完美主義的,而是想獲得更完善成熟的人格,在精神方面想得到更高的境界,是屬于“積極的完美主義”,而非完美主義的通常含意一“消極完美主義”。
4 討論
訾非的研究顯示,完美主義是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比較不容易發(fā)生改變。本研究的結果部分支持這個結論,幾個被歸于完美主義者的受訪者都指出,即使學習心理學,完美主義傾向只是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消弱。例如,山認為自己的完美主義情況雖然比大三之前好一些了,但是在有些情境中還是會回到以前的狀態(tài)。
也有幾個受訪者認為學習心理學對完美主義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方用精神分析的手段修正對別人要求比較高的完美主義指向,改善了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和人際關系。驊也用心理動力學里面的方法分析自己的童年和潛意識,找出自己的完美主義形成的原因。他認識到即使不完美,父母也是會接受他的。意識到這些時,完美主義的想法自然就減輕了。訪談發(fā)現(xiàn),每個人早期生活經歷不同,影響他成為完美主義者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每個人的完美主義表現(xiàn)也紛繁多樣。4年大學本科學習中受訪者接觸了各種流派的心理學知識,各種宗教、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論和方式,各取所需,來進行內心的探索和成長。受訪者比較一致地認為,在心理學學習中大家可以經常的審視和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行為模式以及需要改變的地方,然后就可以去改變。因此,從心理學學習中的收獲還是很大的。
不過,在訪談中,筆者發(fā)現(xiàn),除了心理學專業(yè)學習,一些其他因素也可以影響個體的完美主義傾向。例如,文在上大學前遭遇了一些比較重大的挫折,當時她沒有學習心理學,但通過反思,她對自我有了更好的理解和調節(jié)能力,由一個完美主義者變成了非完美主義者。這是重大事件導致完美主義者向非完美主義者轉變的例子。與文的快速轉變不同的是,巖的轉變是在現(xiàn)實中逐步發(fā)生。巖對生活的理解曾經過于理想化。正如Horney曾指出的。完美主義者按照理想的非現(xiàn)實的自我形象生活,并認為人類社會是按照公平和正義的機制運行的,但是一旦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不幸,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和自己想得不一樣,或者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完美時,他們就會產生心理上的巨大失衡。巖的理想和現(xiàn)實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不斷調整自己?,F(xiàn)在,她認為,自己一方面在精神世界保留著理想,另一方面在現(xiàn)實中按照現(xiàn)實原則行事。
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對于“完美主義”這個概念的理解,受訪者也存在一定的個體間差異。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完美主義以設定過高目標、期望事情按自己的想象發(fā)展、對所要做的事情在頭腦中反復預演和檢查以避免錯誤、對整潔和秩序的苛求以及懼怕別人的否定等為主要特征,這與訾非在研究中歸納的消極完美主義的5個維度有較為一致的對應關系。但也有個別受訪者將“完美主義”與“理想主義”視作類似的概念。例如,在道德觀念方面的嚴格要求也被個別受訪者視作“完美主義。”那么,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這兩個概念在心理層面上有何種差異和聯(lián)系?這是將來的研究應該給予注意的。
為何有些個體的完美主義傾向會因為各種原因發(fā)生比較大的改變,而另一些個體的完美主義傾向比較不容易改變?這種差異性的深層原因亦需要在將來的研究中進一步探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將有助于尋找完美主義心理臨床干預的有效策略。
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