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問題淺探論文(2)
大學生心理問題淺探論文篇二
《大學生心理問題及應對分析》
摘要:大學生面臨著日益增大的來自社會、家庭和學業(yè)、情感等各方面的壓力,產生了心理的困惑和沖突方面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其中嚴重者甚至自殺。作為高校思政教師和輔導員,就必須在日常工作中重視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及時發(fā)現,并對他們進行力所能及的心理疏導。結合工作中遇到的幾個相對典型的學生心理問題,作一相對較有實際意義的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心理疏導
中圖分類號:B8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5-0287-02
近年來,由于社會仍處于經濟轉型期,各種不穩(wěn)定因素也沖擊著大學校園,而高校規(guī)模擴大和收費并軌,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和投入不夠,使得大學生在學業(yè)、就業(yè)、情感等方面遇到的壓力越來越大。作為高校思政教師和輔導員,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就接觸到了很多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我也感到重視學生們的心理問題并注重探討心理疏導的有效措施很有必要。
其一,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帶來的心理焦慮、自卑和無助感,也是在眾多有一定心理問題學生中,相對來說較大的一個群體。在跟環(huán)藝班一位同學的談心中,她講到自己的家庭經濟困難,全靠母親一個人到處打工在支付自己和弟弟的學費和生活費時,泣不成聲,我深深感到其家庭的某些困難深深打擊著她脆弱的心靈,后來我還了解到這些憂慮甚至已經造成了一定的神經癥問題:她有很長時間的睡眠困難,即焦慮感和失眠都很嚴重。那天我跟她聊了很多,甚至用自己奮斗的經歷來鼓勵她,當她從我辦公室離開時,我明顯感到她心情好了很多,在以后的日子,她堅強了很多,積極參加社團活動,還在周末做兼職,鍛煉自己的同時也減輕了她家庭的部分負擔,看到她的成長,我由衷地為她高興,也體會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資源班有個同學父親失蹤,一直杳無音信,她本來性格就有點內向,加上父親失蹤,經濟和情感上就背負了雙重壓力,在班級里表現為孤僻、不合群甚至有些偏執(zhí)。通過經常性的聊天,她自己改變了很多,先是在自己宿舍跟其他舍友積極溝通,后面還參加了學生會,由自閉消極變得積極樂觀。
像她們這樣的同學還有很多,總體來說,因為家庭經濟上的問題,使她們變得內向,甚至是自卑,每個班級申領助學金的同學也是這個群體最顯著的代表,她們除了要面對學習上抑或成長中情感上的壓力外,家庭經濟的困難變成沉重的包袱壓在她們稚嫩的肩膀上,她們中有些人通過兼職打工為自己賺取生活費,積極樂觀一些,但大部分仍然由于家庭的貧困變得敏感、謹小慎微和不合群,甚至抑郁。我就經常通過聊天式班會跟她們做工作,希望大家明白家庭的貧困并不是自己的問題,困難也只是暫時的,一定要積極面對,認真刻苦完成學業(yè),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取得成績,回饋自己的家庭。
其二,父母的離異等情感問題對他們造成的困擾。文秘班有位同學的父母在她大一下學期時鬧離婚,她的父母已經鬧的不可開交,還是她的姑姑電話里告訴我,這個孩子一直特別懂事,所以也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又由于性格內向無法排解,希望我能從輔導員的角度開導一下她。我與這位同學進行了一番長長的談心,從各方面希望她正確認識這件事,并給她舉了很多父母離異的家庭中照樣健康成長并取得不俗成就的人們的例子,我的鼓勵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她漸漸從父母離異的陰影中走出來,并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人也開朗了很多。環(huán)藝班有個男生性格本來就比較內向,加上其父母離異,父親對其母子不管不顧,于是他痛恨父親的同時開始痛恨男人,甚至發(fā)展到恨他自己。由于我觀察到他有繪畫的特長,我就發(fā)揮他這個特長,讓他負責他班里的板報,他也慢慢開始跟其他同學們交往,在墻報比賽中獲獎也證明了他的價值,他的集體榮譽感也隨之增加,把自己真正當成了班級的一分子,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偏執(zhí)。
像這種父母離異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在高校里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大學生心理還不成熟,仍然不能客觀面對父母的離異,往往采取回避甚至冷漠的態(tài)度,甚至會使得她們本人對情感的認識有了偏差,在自己與異性的交往中往往表現為敏感、淡漠甚至有敵意,這甚至會影響到他們與異性同學的正常交往,我就會經常找她們聊天,通過聊天讓她們認識到父母因為種種原因離異,并不代表就不愛孩子了,人生的分分合合也實屬正常,無須太在意,更不必背上什么心理包袱。
其三,在男生中間表現尤為突出,那就是網絡綜合癥,也稱:“互聯網癡癖癥”,其表現是:無節(jié)制地上網、不上網時情緒低落、無愉快無興趣;生物鐘紊亂、食欲下降、思維遲緩;不愿與人交往等。有調查顯示,高校中近70%的學生有電腦,但僅有10%的學生用電腦來學習。一些本來性格開朗的學生由于迷戀網絡變得孤僻,不愿與人交流。更不用說,一些本來就比較內向的大學生就更容易沉溺在網游中實現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快樂,長期上網聊天或游戲,甚至形成網癮。環(huán)藝班有位男生性格本來開朗活潑,但自從迷上網絡游戲,經常是網游一打就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甚至出現了曠課去上網和周末通宵上網的情況。我跟他積極溝通,希望他能懸崖勒馬,起初效果并不理想,通過不斷的聊天談心,請宿舍里其他同學監(jiān)督等,他的狀況開始有所改善,開始與同宿舍同學交流,由于發(fā)現他有籃球方面的特長,我又推薦他參加了系里的籃球隊,在系籃球比賽里的優(yōu)異表現使得他體會到了現實生活中的成就感,于是他不再一味沉溺于網絡,他的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起色,整個人又回復到了之前開朗樂觀的狀態(tài)中。由于迷戀網絡而影響學習成績,甚至正常生活的同學,尤其是男同學,在每個班中間都有,通過談心,尤其是找到他們的個人特長并創(chuàng)造讓他們特長得以發(fā)揮的機會,他們往往能慢慢從網癮中走出來,融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
還有是因為自身比較內向的性格及自我中心的處事方式造成了自己跟其他同學的交往問題,內向性格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生往往比較多疑和容易憂慮,資源班有個同學就因為自己班里推優(yōu)時,認為班長推薦的同學還沒有班里某某某優(yōu)秀,而懷疑班長在推優(yōu)中存在偏心,徇私舞弊,對班長意見很大。在我跟她聊天過程中,她也講到自己比較敏感多疑,經常對班里、學校抑或社會上一些現象看不慣,想不通就常常一個人生悶氣,心情抑郁。通過跟她聊天,她自己也慢慢意識到追求公平、平等是對的,但絕對公平和平等在現實中也很難實現,人是要調整自己去適應社會,而不是讓社會來適應自己。像她這樣的同學也有很多,以自我為中心,容易對周圍的事情斤斤計較、意見滿腹,又因為性格相對內向,無處宣泄,負面情緒不斷累積,時間長了甚至會抑郁成疾。這種敏感、多疑的性格直接影響了他們與其他同學的良性溝通,還會導致她們對很多事情產生偏執(zhí)、固執(zhí)己見的看法,影響了她們的人際交往和健康成長。
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針對心理疾病給人造成的嚴重危害斷言:“沒有任何一種災難比心理障礙帶來的痛苦更深重”。醫(y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問題是由長期的精神緊張壓力、反復的心理刺激及復雜的惡劣情緒逐漸影響而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和化解,日積月累,就會造成心理障礙、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機。沒有心理健康自然就沒有人的身心和諧,就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甚至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對創(chuàng)建平安、和諧大學校園也存在很大的隱患。教育部正在制定下發(f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標準》,建議省級教育管理部門設立高校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標準,盡快進行評估。在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專職心理咨詢教師要按1∶3 000的比例配備,由教育廳人事處下文,以便于高校人事部門操作。在高職院校里,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專職人員、經費不足和培訓不夠等多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往往起不到相應的作用。
我們作為高校思政教師和輔導員,作為與學生朝夕相處的老師,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般心理問題只要及時厘清,對癥下藥,是不會影響學生健康人格發(fā)展的。我在日常工作中比較注意用心觀察那些“心理問題”多,易“自我中心”的學生,對她們進行聊天式心理疏導,我力不能及的,也會及時向心理咨詢老師匯報,請她幫忙共同應對??傊?,在處理心理問題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只有學生的身心都健康,平安、和諧校園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能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元慶,姚本先.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基本建設標準[J].中國德育,2008,(2):69-70.
[2]段鑫星,趙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曲素艷.大學生心理素質現狀調查及心理障礙成因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3,(1).
[4]李文玉.新時期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2003,(2).
[5]馬建青,朱美燕.論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tǒng)的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7,(9).
[6]梁艷.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N].光明日報,2008-05-13.
大學生心理問題淺探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