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guī)范的學術論文格式
規(guī)范的學術論文格式
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是論文,它也有自己的格式。小編整理了規(guī)范的學術論文格式,歡迎閱讀!
規(guī)范的學術論文格式
一、論文的書寫格式規(guī)范化要求
論文本身由論文題目、作者、中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幾部分組成。
1.論文題目:簡明、確切地表述研究的對象和內容,一般不超過25個字,可分兩行書寫。
2.作者:處于論文題目正下方,須寫明院系、專業(yè)、年級、班別、學號、姓名。
3.摘要:摘要應反映文章的主要觀點,重點表述研究內容及結論,必須重點突出、文字簡練,中文摘要字數不超過300字。
4.關鍵詞:要符合學科分類及專業(yè)術語的通用性,并注意與國際慣例一致,中文關鍵詞限制在3~8個。
5.正文:論文的主體。論文須符合學術論文的格式,正文要標明各級標題,設計合理,文稿中應采用規(guī)范化名詞術語。
6.參考文獻:必須是本人真正閱讀過的,應選用公開發(fā)表的資料。以近期發(fā)表的學術期刊文獻為主,圖書類文獻不能過多,且要與論文內容直接相關,參考文獻應按文中引用出現的順序列全。
關于物理教育的學術論文
基礎教育初中物理課程改革十年回顧與反思
為深入了解《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實施的情況,教育部先后兩次以一線骨干教師、教研員為主要對象展開了全面的調研。2003年調查市縣級實驗區(qū)17個,其中被試有252人;2007年調查了29個省,其中被試有2895人。針對《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課程性質、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科學探究及案例、內容標準、實施建議,以及《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實施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2007年,課程標準修訂組成員又針對《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實施情況訪談了中科院、南京大學、吉林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等單位的專家;通過與當地教研員的合作,訪談了江蘇、寧夏、廣東、遼寧、山東、福建、北京、天津等地的中學教師及教研員。十年來,物理課程標準組成員深入一線實地考察,聽課、評課3000多節(jié)。另外,我們還通過查詢相關教育類期刊雜志,了解《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實施狀況。調查結果和查詢的文獻表明:《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得到了教科書編寫者、教學研究者、教師和學生的廣泛認同。廣大物理教師改革熱情高漲,教學觀念發(fā)生了新的變化,教學中注重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學生課堂生活出現了新的局面。很多一線教師深刻地感到新課程促進了他們_的專業(yè)發(fā)展。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改革是一次從理念與目標,到內容與實施,以及評價的全面改革,對學校和教師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因此,在改革過程中出現各種困難和問題在所難免。為了深化物理課程改革,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將從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兩方面總結物理課程改革的實施情況,并展望改革的前景。
1 物理課程改革的成效
從問卷調查、訪談、課堂觀察和教師發(fā)表的論文中了解到,本次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較大的提高,物理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1.1 有效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
《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緊密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提出“注重全體學生的發(fā)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注意學科滲透”、“構建新的課程評價體系”等課程的核心理念。經過新課程的培訓和實踐,這些理念已經得到教師的高度認同。教育部2007年在全國實驗區(qū)的大范圍調查結果顯示。87.2%的被調查者非常認同或比較認同《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的基本理念,87.8%的被調查者認為基本理念很好或較好地體現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66.8%的被調查者認為基本理念完全能夠實現或經過努力能較好的實現。在課程內容設置上,教師們認識到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應滿足所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課程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并認識物理規(guī)律,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應用,以及科學的發(fā)展與社會科學的相互滲透等。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們認為,要讓學生通過學習物理知識,學會學習,學會探究,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探究學習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能促進學生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發(fā)展科學思維、培養(yǎng)科學精神。在學生評價上,教師們普遍認為對學生的評價應全面,特別要重視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動手實踐能力、科學精神等方面綜合素質的評定:不僅要有對學習結果的評價,更要注重過程性評價;評價要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
教師普遍認為,《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理念促進了教師的教學研討和反思,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新的理念已成為教師工作的“航標燈”,引領著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改革的方向,并在實踐中煥發(fā)出勃然生機。
1.2 教師對物理課程的教育功能有了新的理解
《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確定了課程的總目標,并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構筑了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強調“過程與方法”的學習.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功能,加強了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這些對原教學大綱的突破,深得廣大教師的認可和贊同。2007年教育部的問卷調查顯示,針對“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有51.7%的被調查認為描述得“好”,40.9%的被調查者認為“較好”,認為一般的僅占6.9%:對“過程與方法”維
度的目標,有44.1%的被調查認為描述得“好”,44.6%的被調查者認為“較好”,認為一般的僅占9.4%;針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維度的目標,有41.8%的被調查認為描述得“好”.42.0%的認為“較好”,認為一般的僅占14.5%。
調查、訪談和文獻顯示,絕大多數教師認為,《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義務 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總目標和課程分目標,符合 社會 發(fā)展、物 理學科特點和學生終生發(fā)展的需要。老師們談到,三維目標是物理課 程中體現人全面發(fā)展的一個多元化的課程目標,有利于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
實地的課堂觀察發(fā)現,教師改變了以往重視知識結果的教學模式,現在的課堂特別注重適當地展現客觀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引導學生在一個個物理問題情境中獲得概念、發(fā)現規(guī)律、深化理解,從中 體會科學探索的過程,發(fā)展探索的興趣、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并充分體會物理課程的價值。三維目標引導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1.3 科學探究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
《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將內容標準分為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兩部分。很多教師認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強調了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要突出“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段锢碚n程標準(實驗稿)》在教學建議部分提倡多種教學方式,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與新課程理念相關的五點建議。調查表明,大多數教師(77.6%)認為教學建議有利于他們拓寬視野,改進教學方式。還有不少教師(64.1%)認為教學建議有利于教師結合可利用的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促進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從實地課堂觀察中可以看到,教師們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讓學生多動手做實驗,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很多教師動手利用身邊的物品制作了各種簡單而有創(chuàng)新的教具,設計了新穎的實驗,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驗科學的方法和探究、創(chuàng)新的成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感到枯燥無味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了較大的提高。
十年來,教師們對科學探究的教學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 實踐探索,探究式教學逐步成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他們已經深刻地認識到讓學生親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物理的主要途徑。教師在探究目標的確定、探究內容的選擇、探究情境的創(chuàng)設、探究活動的展開、探究過程的評價等方面都進行了研究和實踐。 總結提出了有效的探究教學方法與策略,如“問題串”教學法、基于前概念的探究策略、物理雙主探究式教學、“透鏡式”教學法等等。在實踐中教師們還積累了大量探究教學成功案例。物理標準組每年都在全國各地 組織召開系列科學探究教學課題研討會和現場教學觀摩,并通過建設網站、開展 網絡論壇、遠程研修,將教師們的研究成果及時推廣,發(fā)揮了很好的引領作用,成功地幫助了教師解決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了探究教學本土化的實施,提升了廣大教師實施探究教學的水平。
1.4 教師開發(fā)課程資源的主體意識得到提高
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是教師開展物理教學、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重要條件?!段锢碚n程標準(實驗稿)》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調查表明,多數教師(59.7%)認為,課程實施建議部分有關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內容是很可行或比較可行的,他們認為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建議開闊了自身的課程視野。訪談中,很多教師談到,學校普遍重視抓好校園網、圖書館、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的建設與使用。在實驗儀器不足的情況下,許多一線教師除了充分利用現有儀器.還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需要自 制教具,同時還鼓勵、 組織學生自制教具,引導他們動腦筋想辦法利用生活、生產中的一些簡單材料,廢舊、廢棄的物品,制作物理課中需要的教具。在學生中開展科技小制作、小發(fā)明競賽。自制教具的創(chuàng)造活動,不僅節(jié)省了開支,而且解決了教學儀器不足的問題,保證了實驗活動的順利進行,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使物理實驗更貼近于生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動手能力、科學態(tài)度和勤儉意識。
1.5 教師重視發(fā)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 發(fā)展功能
《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學生學習評價建議中提出應強調評價在促進學生發(fā)展方面的作用,要重視學生在活動、實驗、制作、討論等方面的評價建議。調查表明,大多數教師認為評價建議能引導教師真正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67.7%),促進學生主動學習(57.6%),使教師能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52.7%)。訪談中發(fā)現,物理課程中學生學習評價的改革不斷發(fā)展,評價更加注重激勵、診斷與發(fā)展,許多教師嘗試運用課堂觀察、作業(yè)、測驗、學生成長記錄袋等多種評價方法。老師們認為,借助學生成長記錄袋,能夠對學生發(fā)展狀況有清晰、全面的把握,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激勵學生的進步;他們還談到,學生成長記錄袋內容可包括作業(yè)、學習筆記、階段 總結、觀察日記、調查 報告、研究性學習小論文、小制作、研究報告,以及教師對學生活動表現的記錄資料等:他們還提出成長記錄袋使用要明確使用的目的.應指導學生選擇成長記錄袋應收集的內容,真實地反映學生成長的狀況。評價內容的設置應與課程目標一致,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進行評價。
1.6 新課程的研究與 實踐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教師是課程教學的組織者、實踐者,他們的視野和能力直接影響物理新課程教學的質量。新課程實施十年來,各地 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學校圍繞“學習-實踐-反思-改進”的 工作思路,組織由高校教師、省市物理教研員、中學物理骨干教師組成三結合的專業(yè)指導團隊,在通識培訓的基礎上進行學科培訓,培訓方式采用 專題報告、研修、案例分析等多種方式,注重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在此基礎上,重視在崗教學研究。引導教師發(fā)現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分專題進行理論學習;指導開展教學實踐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通過現場教學觀摩、專題研討、 網絡論壇等活動形式,進一步交流、反思和總結,提煉形成教學研究成果,不斷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2 物理課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幾次大規(guī)模的調研、深入一線的課堂觀察和訪談,發(fā)現物理課程改革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關于科學探究
探究教學是物理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教學方式。教師們雖然認同探究教學,但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困惑,如怎樣教學才符合科學探究的思想?探究是更注重學生的操作還是思維活動?不同的學生如何確定探究活動的水平?怎樣處理探究過程中學生主體和教師指導的關系?如何認識科學探究與傳統(tǒng)實驗教學的關系?如何實施探究教學的評價?如何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等等。教師們希望能在物理課程標準中適當增加不同類型的探究案例,使探究案例具有典型性、多樣性和新穎性,并增加對案例具體的剖析,以增進教師對科學探究教學的理解,提高探究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們在使用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等新型教學方式的過程中也出現一些問題。雖然教師給學生更多的思考與活動的空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然而,實踐發(fā)現,課堂氣氛活躍了,教學效果反而下降了,學生動手多了,但動腦思考少了,討論、交流、合作流于形式,缺乏促進問題解決的思維活動。教學情境的設計追求生活化,但有時出現“穿靴戴帽”的情況,生活化情境與內容缺乏本質 聯(lián)系。
2.2 關于學生學習評價
評價內容與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教師認為《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對學生學習評價的導向性建議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新的評價方式在實施中存在一些問題,在操作性和可行性方面還有待提高。
2.2.1 評價建議需要增強可操作性
部分教師認為,《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評價建議內容偏簡單,缺乏評價的基本模式、案例、學生的日常表現記錄范例等,評價建議應有更具體的指導。有關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課程目標評價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深入,增強可操作性和實效性。例如,教師在科學探究中對學生多種探究能力評價的把握上有困難。教師們認為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建議增加實驗動手、小制作、小發(fā)明、小設計等測試。但有教師認為.評價這些項目對于個體來說是有效的做法,但面對太多的學生就難以操作。目前教師普遍工作量偏大,且班級人數多,操作若過于繁瑣,實施難度大。
2.2.2 考試評價內容與形式有待深入研究
調查結果反映,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缺乏科學合理、可操作的指標體系,過程性評價在學生學業(yè)總成績中所占比例的研究不夠深入。無論是中考還是學校 組織的 考試。仍然以考知識與技能為主,主要采用的形式還是紙筆測驗,考試評價中如何更好地體現對學生學科核心能力的考查,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考查等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2.2.3 評價的反饋應及時有效
教師應將評價結果及時地反饋給學生。評價結果的及時反饋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糾正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物 理的興趣和自信心。促進學生的 發(fā)展。有效的激勵必須建立在對學生學習過程及其發(fā)展變化全面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自己獲得了哪些提高、發(fā)展了什么能力、還有什么潛能,同時還應通過恰當的方式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但應以鼓勵、肯定和表揚為主.避免出現輕視、為難、傷害學生的情況。
2.3 關于課程內容
《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科學內容包括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調查結果顯示,對《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三部分的科學內容,多數教師認為適中。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發(fā)現,教師們認為偏難的內容都是與生產、生活相 聯(lián)系的要求探究的內容,實際上,這些內容在知識上的要求都是最低的,僅要求“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不容易把握探究的“度”,對于一些探究結論比較明確的內容教師們比較歡迎。這說明教師對課程教學的認識和把握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
總體上。教師對科學內容標準是認同的,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不同學科對某些能力要求不太一致。例如在計算能力的要求方面,數學允許學生用計算器,而物 理學科卻不允許用;物理教學中的文字式運算與數學不要求文字式運算脫節(jié),初中物理的計算題要求帶單位參與運算與化學、數學學科的要求脫節(jié)。諸如此類問題,都需要做出改進,不斷完善。
回首十年的改革歷程.廣大物理教師對物理新課程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最初存在疑問、到認同、到今天的積極探索,這證明了物理新課程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實施方案是可操作的??梢灶A見,在認真 總結十年改革 經驗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總結推廣新課程 實踐中的成功經驗,不斷豐富課程教學資源,搭建資源共享的交流平臺,加大對農村學校幫扶的力度,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教師課程實施的水平和能力,義務 教育物理新課程實踐必將取得更豐碩的成果。
十年來,廣大一線教師對物理課程新的教學方式進行了大量理論與實踐的探索,教師們深刻認識到科學探究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實施科學探究教學已成為下一階段廣大物理教師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在推進改革的道路上,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加強對教師的指導,鼓勵教師積極地探索和實踐,不斷提升教師實施探究教學的能力。
教師是制約課程實施效果的關鍵因素。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是推進改革發(fā)展的關鍵要素。十年來,許多物理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積極參與、勇于探索,已經成長為基礎教育的骨干力量,但仍有不少教師,特別是薄弱學校,邊遠、農村地區(qū)的物理教師,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相對較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物理新課程的推進。實現改革的目標,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是一個關鍵。因此,構建完善教師、教研員的培養(yǎng)機制,加強多元化、個性化的研修和培訓,提高教研 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促進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也是下一階段物理新課程改革的重點課題。
看了“規(guī)范的學術論文格式”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