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于體院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獨特價值探討論文
中國古典詩詞因其豐富深邃的思想性和獨特的藝術魅力,為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豐厚的資源,并具有天然的德育優(yōu)勢。運用古典詩詞有助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對古典詩詞的運用要有針對性,并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以取得實效。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古典詩詞于體院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獨特價值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古典詩詞于體院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獨特價值探討全文如下:
【摘要】: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古典詩詞,不僅具有極強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而且具有真、善、美統(tǒng)一的藝術形象的教育價值。具有很強的職業(yè)定向性與應用性的體育院校的大學生,更是存在知識面窄、文化素質低等問題。而古典詩詞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而且能從心靈深處讓同學們感受到獨特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 古典詩詞 思想道德 獨特價值
引言
中國古典詩詞的教育功能,孔子早有定論:“溫柔敦厚”,“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論語、陽貨》),甚至認為“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篇》)。的確,作為心靈象征的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意存高遠。不僅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成長史、發(fā)展史,也是中華民族的心理發(fā)展史,更是一種精神享受、心靈的赴約。時至今日,詩詞的藝術感召力,仍然具有得天獨厚潛移默化的功效,對讀者不僅具有文學價值、歷史價值、審美價值,而且對體院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也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
1體育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古典詩詞的必要性
體育院校雖然培養(yǎng)的是體育人才,具有很強的職業(yè)定向性與應用性,但專業(yè)技能的競爭,引發(fā)體院大學生們知識面窄、文化素質低等問題,使體院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人生態(tài)度等與他們的專業(yè)知識水平不匹配。這種思想道德與人文素養(yǎng)缺失的現(xiàn)象引起社會關注后,“重視思想道德教育”的呼聲再次響起。其作為文化載體之一的古典詩詞,可算是較為合適的切入口,為思想道德教育打開了一扇窗子。
1、郾1體院大學生古典文化素養(yǎng)極度缺乏
從學校方面看,長期以來存在著一種“重競技、輕人文”的傾向。體育學院為了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課程設置傾向實效性,往往將主要精力集中于應用型、實用性的學科上。文學課程的地位難以確立,發(fā)揮不了自身的作用。就以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為例,體育課堂中唯一接觸古典詩詞的課程――大學語文,不但沒有被列為公共必修課,連公共課的資格也被取消,除了旅外系還開有之外,其他系均被理所當然地遺忘,均以為專業(yè)以外的知識是否具備則無所謂。而大學期間正是大學生們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敏銳的感知力、活躍的想象力,以及深刻的理解力的黃金時期。目前課程設置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集中在教學、訓練、組織管理、社會體育活動指導和學習掌握運動技術等能力方面。這種培養(yǎng)模式沒有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對體育人才多極化的需要。
從學生方面看,重視程度不夠。體院學生不同于其他高等院校的大學生。一是生源復雜,有參加全國統(tǒng)考的普通高中的體育特長生,有單獨招生的業(yè)余體校的體育特長生或一些運動員,由于大多時間在接受專業(yè)訓練,再加上錄取時與普通高校的分數(shù)有別,就難免造成他們文化的知識缺失〔1〕,古典詩詞的基礎知識相對來說就更加薄弱;二是身份復雜,體院學生大多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運動員。每天除了學習文化知識以外,更多的時間是從事競技體育訓練、競賽,身體疲勞,學習文化課時間少,學習自律性差;再加上網絡文化的興起,以及就業(yè)方面的壓力與物質的誘惑,使得同學們要么是把精力和熱情放在可以為就業(yè)帶來優(yōu)勢的“考證”“考級”上,要么是“重技輕文”,這種實用性和功利性的片面教育,既弱化了學生的人文意識,也會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使得體院大學生們與專業(yè)無關的基本素質欠佳,在人文素養(yǎng)知識中起重要作用的古詩詞更是匱乏,以至于有人戲稱體育學院培養(yǎng)的大學生是“沒文化的文化人”〔2〕。
1、郾2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普遍偏重于道德說教
在世界多元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的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在中國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fā)展的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時期,當代大學生雖然目標堅定、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負責,但日益多樣化的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以及日益增強的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使大學生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觀念多元、社會責任淡化、心理素質脆弱等問題。而教育者卻灌輸?shù)氖且恍┏橄蟮睦碚撝R,呆板、生硬,讓受教育者難以接受。古典詩詞卻側重于以情動人,猶如春夜細雨,滋潤心田,觸動心靈,讓人產生共鳴。既避免了抵觸和排斥的教育方式,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道德認知。使思想教育的內容不僅豐富了、生動了,而且對大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健全的人格和豐富的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增強,都有很大幫助,從而通過人文精神開發(fā)、傳遞和轉化而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把古典詩詞運用于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增強了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有效性。
1、郾3古典詩詞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
《尚書、堯典》中有“詩言志”的說法。古人曾言:“詩言志,歌詠言。”何為“志”、《毛詩序》解釋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即“詩是詩人世界觀的最具體的表現(xiàn)”,是詩人思想的反映、感情的產物。文人墨客獨特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情感在他們的作品里表露無遺。所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的胸懷天下、憂國憂民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情操的詩句,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愛國意識;“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的俯視一切、昂揚向上的雄心和氣概,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勛”(楊炯《出塞》)的積極進取的凌云之志,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堅定信念;“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自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通過對古典詩詞的欣賞與引導,喚起學生對美好情感的追求、對心靈深處的觸動和對人生智慧的領悟,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理想的人格、崇高的信念和堅定的意志。
2體育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古典詩詞的特殊性
體育院校主要肩負著培養(yǎng)體育人才的重任。然而人才的造就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競技技術是一個方面,其中主要來源于運動員內在的思想道德品質。
2、郾1培植崇高的理想信念
道德的主要層面是愛國主義情感。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詩是詩人世界觀的最具體的表現(xiàn)”,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清代徐增說得好,“詩乃人之行略,人高則詩亦高,人俗則詩亦俗,一字不可掩飾,見其詩如見其人。”(《而庵詩話》)古典詩詞里有大量飽含愛國熱情、張揚愛國理想的催人奮發(fā)的詩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杜甫《謁先主廟》),“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表現(xiàn)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視死如歸的決心。這些千古不朽的正氣歌,這些流芳百世的名言警句,潛移默化地熏陶著體院大學生的身心,使他們在訓練、比賽或學習中產生道德認知:“運動員雖跑得很快,但如果到最后精疲力竭,跑完時遭到嘲笑、噓罵,得不到獎品,那就是徒有虛名,真正的運動員應該是跑到終點,拿到獎品奪得冠
軍。”〔3〕做一名純真的猛士,“十年磨一劍”,從而形成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愛國主義情操。
再者,體育比賽是激烈的,沒有冷靜沉著,沒有奮力拼搏,要想在強手如林中脫穎而出,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明晰目標的確立,遠大理想的樹立,對體院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雖然體育運動無國界,但體育者本人卻是有國界的。作為體院大學生既要有遠大抱負、積極進取,還要堅定信念、執(zhí)著追求。應該像愛國的、具有崇高理想的古人學習,學習“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李白(《行路難、其一》),對理想充滿信心與展望,學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具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豪情的李賀(《南園、其五》),學習“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能實現(xiàn)書劍報國夙愿的陸游(《觀大散關圖有感》)……既有治國安邦的理想,也有建功立業(yè)的追求,更有矢志不渝的信念,把個人的抱負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聯(lián)系起來,從而為實現(xiàn)“我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柱。
2、郾2夯實健康的人格操守
“人格”,即人之名格,方方正正做人,行有所遵、言有所本。曾有名人認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是成熟的人、充分起作用的人、創(chuàng)造性的人。而“高尚偉大之人格”與“高尚偉大之文學”往往又是一致的,即詩如其人。正如王國維在《文學小言》中評價所說,“屈子、淵明、子美、子瞻”均是“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的屈原,為堅持理想正義,九死不悔,“獨立不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的陶淵明,“一生都是為精神生活的自由而奮斗”。為了人格尊嚴,“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五柳先生傳》),超越了財富功名帶給人的異化,帶來了自然田園的天籟之音。他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劉向《列女傳、魯黔婁妻》)的人格魅力,不僅成為人們靈魂皈依的庇護所,也讓如今為追求名利而變得虛空浮躁的人們感到臉紅;愿“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憂國憂民的杜甫,“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屢遭貶謫的蘇軾,雖然“食無肉,醫(yī)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甘泉”(《答程天侔書》),但仍堅信“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榮辱不驚,樂觀曠達。“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千載之下,生氣凜然”(陸游《渭南文集、跋東坡帖》),這種高雅意識、自強不息精神、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均易形成體院大學生獨立不懼、藐視逆境的人格力量,不曾屈服超越苦難的人格操守、勇往直前、忠正剛直的人格情懷。
其實,在人格操守的守護中,運動員的人格魅力尤其顯著。在殘酷的比賽中,除了需要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來戰(zhàn)勝對手外,還需要自信樂觀的承受能力來對待坎坷和挫折,還需要平等、誠信、寬容、互助的調整與他人關系。要有群體意識,尤其是集體項目,更要團結協(xié)作,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也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更要“勝而不驕,敗而不怨”(《商君書、戰(zhàn)法》)。尤其是遇到裁判不公的情況下,更要贏在人格上。比賽是瞬息萬變的,要以一顆平常心去迎接考驗。失手時心靜如水,堅持時激情似火。
2、郾3積淀厚實的文化素養(yǎng)
體育院校的教育宗旨,決定體育人才的文化水平??鬃拥?ldquo;不學《詩》,無以言”,既表明了古典詩詞對人們身心和諧發(fā)展的深刻影響,也表明了古詩詞中蘊含的政治、思想、道德、社會、歷史、自然,乃至人際交往所必須的各種形象化的、具體生動的知識。不僅陶冶人之性情,而且是智慧和性靈的導引。比如以體育娛樂活動為題材的體育詩詞,“蹴鞠漸知寒食近,秋千將立小鬟雙”(梅堯臣《依韻和孫都官》),“揚桴擊節(jié)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G鬣動,、E、X飲河形影聯(lián)”(劉禹錫《競渡曲》),“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密州出獵》),不僅豐富了體育專業(yè)的內容,而且欣賞了膾炙人口的名詞佳句,更體現(xiàn)了熱情樂觀、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
學習古詩詞既可以培養(yǎng)人的“興、觀、群、怨”的能力,還可以使人“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人性中最自然、最深邃、最高尚的東西,蘊含于看似簡潔卻又“晦澀”的詩歌中。其實作為一種“學問”的古詩詞,可謂是提高體院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必經之路。一是學會做人。作為體院大學生,要具有為體育事業(yè)拼搏、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遠大志向,既要為國家爭光,也要為江東父老添榮譽。二是學會交往。既是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的蓄積,也是適應社會獨立生活的生存能力的法寶。三是學會創(chuàng)新。不盲目崇拜,培養(yǎng)批判性思考能力。強化訓練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養(yǎng)成探究習慣〔4〕。
3體育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古典詩詞的實踐性
“詩教”,是中國的傳統(tǒng)。從孔子開始,我國歷代的學者文人在成長過程中均受到“詩教”的熏陶。雖然自“五四”以來,“詩教”的傳統(tǒng)也被中斷過,但上世紀末以來,“詩教”問題又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不斷有專家學者呼吁“讓古典詩詞進入大學校園”,倡導“詩教工程”。為此,加強古典詩詞的學習,是加強和改進體院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條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
3、郾1注重課堂教學實踐
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品德教育課、大學語文,開設“詩詞鑒賞”等課程,選修“古典詩詞與人生哲學”等選修課,讓古典詩詞成為校園文化的主要部分。古典詩詞素來以精悍的語言、流動的意象著稱,具有深厚的人格魅力和廣博的人文知識。在課堂上解讀古詩詞,不僅能升華“內在視像”,也是享受“美”、 表達情緒感受和內心情感的途徑之一。所以學院要設定具體的課時,以保證一定的質量。教師講授時要“因材施教”。一方面實行角色的換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主角,使對其進行心靈凈化陶冶的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等人文能力訓練也變得生動有趣;另一方面,教學實踐活動應突出審美性特征。教學理念前衛(wèi),教學組織井然有序,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內容豐富創(chuàng)新,具有時代氣息,既能讓學生與古人心靈對話,洞見豐富的人文性,也能展示古詩詞的自身魅力,進而積淀深厚廣博的知識和經驗閱歷。
3、郾2強化校園文化建設
墨子曾說:“人生來如素絲,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染使之然也。”(吳龍輝《墨子譯注本》)即表明了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性。受教育的過程,更多的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其教育是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作為學院的“教育場”―― 校園文化,不僅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guī)范的綜合體現(xiàn),也彰顯一個學校的發(fā)展理念、發(fā)展方向。所以學院可以加大經費投入,在實用和美化的前提下,在校園中各個角落營造出更濃的文化氛圍。教室、宿舍、食堂、訓練場地,不論是學習,還是訓練,都能受到詩詞的熏染,提升思想道德修養(yǎng)。
在弘揚主旋律、提倡高品位的基礎上,還可以加大科技含量。突出專業(yè)特點,從理念、行為、視覺、環(huán)境整體出發(fā),堅持多樣化的基本要求,加強以班級、寢室文化為重點的基層文化建設,“要使學校的墻壁也會說話”,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積極、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既能成為育人的“輻射源”“能量庫”,也可以統(tǒng)攝師生的靈魂、拓寬師生的視野,更能提升學院的辦學品位、打造學院的文化品牌。
3、郾3增強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
真正的“詩教”課堂是很有品位的,是如坐春風、如沐春雨、神清氣爽的。如今有簡單化、程式化、刻板化的傾向。展示語言知識櫥窗的課堂、解剖文章結構手術臺的教學,成了滿堂灌的單一、乏味的教學方法的法寶。“詩教”課堂要想產生對人性宗教式的浸潤效果,必須創(chuàng)新,其中包括:教育內容的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通過鮮活的人文知識,駕馭廣博的學識和深厚的人格魅力,最終讓每一個學生記住做一個有靈魂、有修養(yǎng)、有心靈歸屬的大寫的“人”,是人發(fā)展的終極目標。
為全面激發(fā)起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情,在保證一定課時外,還應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必讀書目的制定、講座指導的檢查、心得體會的撰寫、必要考核的實行、一定學分的規(guī)定,都是對古典詩詞解讀的方式方法。另外,系列文化體育活動,在“詩教”方面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壁報、黑板報、電腦主頁、辯論大賽、文藝匯演、影視活動等各種名目大賽的輪流主辦,人文景點、名人訪談等社會實踐活動的參加,也能使學生產生道德認知,從靈魂深處撥動心弦。
4結論
“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古典文學大家葉嘉瑩先生認為:學習古典詩詞最大的用處,就是可以“喚起人們一種善于感發(fā)的富于聯(lián)想、活潑開放、富于高瞻遠矚之精神的心靈。”〔5〕詩有一種“感發(fā)的生命”,它可以撫慰與凈化人的情感靈魂,可以詮釋和喚起一種強毅的“擔荷”精神,可以蓄積和提升讀者的智慧、品格和修養(yǎng)。因此,古典詩詞不僅蘊含著體院大學生思想教育資源,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的信息;不僅要讓古典詩詞的藝術價值使大學生們受到熏陶和感染,而且要讓古典詩詞的思想價值使大學生們受到教育和引導,更要讓古典詩詞的精神品格使大學生們受到影響和啟迪。積極挖掘古詩詞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感動和召喚的資源,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真正達到“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毛詩序》)的功效,最終讓中國古典詩詞成為體院大學生提升心靈和品質的一種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