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橘逾淮為枳》教案
對于語文老師而言,做好教案,就是精彩講課的前提!為此,下面學(xué)習啦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滬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橘逾淮為枳》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滬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橘逾淮為枳》教案
教學(xué)目標:
1、了解晏子,積累實詞及重要的句子。
2、通過反復(fù)朗讀,借助工具書及注釋,疏通文意。
3、理解晏子的比喻說理,感受晏子作為外交家的風范。
教學(xué)重難點:
1、了解晏子,積累實詞及重要的句子。
2、通過反復(fù)朗讀,借助工具書及注釋,疏通文意。
3、理解晏子的比喻說理,感受晏子作為外交家的風范。
預(yù)習;
1、網(wǎng)上查閱資料,了解晏子其人及《晏子春秋》,重要的信息記在語文書上。
2、正確朗讀課文三遍,把課文及注釋在摘抄本上抄寫一遍(注意格式)。
教學(xué)過程:
一、簡介晏子及《晏子春秋》 學(xué)生交流,老師總結(jié)
1、晏子,名 嬰,字 平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候
2、《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政治家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跡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說集”,也可以說是一部最早的“外傳”、“外史”。一般認為是后人集其言行軼事而成,明顯含有夸張與虛構(gòu)的成分。書中故事多以晏子為中心人物,語言簡煉,情節(jié)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后世寓言有較大的影響。
二、解題
橘逾淮為枳:橘子越過了淮河就變成了枳。
三、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
1、注意這些詞語的讀音 為其來也 臣請縛一人 何為者也 吏二縛一人詣王 圣人非所與熙也
2、個別讀,學(xué)生糾正
3、聽朗讀,感知故事
四、反復(fù)朗讀 疏通文意
晏子將至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 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 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 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 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晏子將要到達楚國,楚王聽說晏子要來,對身邊的大臣們說:“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xiàn)在將要到我們國家來,我想要侮辱他,用什么辦法?”身邊的大臣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請允許我綁一個人,從大王身邊經(jīng)過,大王問:“做什么的?”我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問:“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說:“犯了偷盜罪。” 晏子到達楚國,楚王賜晏子酒,喝酒喝得正高興時,兩個官吏捆綁著一個人來到楚王身邊,楚王問:“被捆綁的人是做什么的?”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罪。”楚王看著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擅長偷盜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晏嬰聽說,橘子生長在淮南就 是橘子,生長在淮北就變成了枳,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的味道不一樣。這是什么原因呢?水土不同。現(xiàn)在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盜,到了楚國就偷盜,莫非楚國的水土讓百姓善于偷盜嗎?”楚王笑著說:“圣人是不可以戲弄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五、概括內(nèi)容,把握人物形象
1、文章可以分為哪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2節(jié)),寫了寫晏子使楚前夕,楚王與其左右策劃侮辱晏子的辦法 第二部分(3-6節(jié)),寫了寫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2、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 本文記述了晏子出使楚國,憑著機智善辯,挫敗了楚王的確詭計,維護了個人和祖國尊嚴的故事。
3、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從中看出楚王是個怎樣的人? 齊國稱霸的盛世已過,楚國迅速躍居五霸之列,國力日盛。一個夕陽西下,一個如日中天,實力懸殊成為楚王驕橫的資本。 楚王:傲慢無禮、盛氣凌人,結(jié)果自取其辱。
4、楚王與左右策劃了什么辦法侮辱晏子? 先預(yù)設(shè)抓住齊人偷盜的情景,當晏子來到時,故意帶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齊人都偷盜,從而戲弄晏子
5、晏子是怎樣挫敗楚王的?從中看出了晏子是一個怎樣的外交家? 晏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晏子:擅長辭令、聰明機智、維護國家尊嚴。
看了六年級下冊語文《橘逾淮為枳》教案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