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渣共有的5個特性,這就是成績第一和倒數(shù)的孩子的差距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學霸一樣的人,但是又學霸就有學渣,其實學渣主要有這5個特質,看看孩子中了幾個?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不會給學習做減法
經常有家長朋友留言說感覺孩子作業(yè)寫不完、時間不夠。其實這都是孩子沒有處理好學習時間管理問題的表現(xiàn)。
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時間就這么多,不可能通過管理而增加或者減少,而我們根本不應該去管理時間,而是管理我們自己的欲望,學習不要貪多。
有的孩子用了一些方法去管理時間,但是效果并不好,內心很焦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沒有完成語文作業(yè),但是下一個時間段就要完成數(shù)學作業(yè)了,只能一拖再拖,這就成了時間管理上的惡性循環(huán)。
給孩子的對策:
1. 用一整塊較長的時間去完成一件事,例如:兩個半小時完成一張語文試卷。
2. 逐步縮短學習時間,過段時間后將兩個半小時變成兩個小時。
很多家長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的時候,都是直接“收緊時間”,這樣做是不對的。若是孩子本身學習無計劃性,突然規(guī)定一個較短的時候,他會無法適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意識的讓孩子練習“逐步收緊時間”,放下貪心,盡可能減少單位時間上要做的事情,把無關緊要的事情拋開,只完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當這件事情完成后,再去完成下一件重要的事情。
2、基礎不扎實
學習是一個持續(xù)、連貫的過程。每天的學習都需要按一個合理的順序,每個科目的學習更需具有前后連貫性。
如果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做好,必定會影響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從而導致學習節(jié)奏的混亂,最后導致知識消化不良。
對于前面已經學過的知識還沒掌握好,老師再講新的知識,自然就會聽不懂了。結果不懂的知識點越來越多,新的內容又紛至沓來,從而陷入“一步慢導致步步慢”的惡性循環(huán)。
對學過的知識一知半解,背誦、記憶時出錯率多,上課時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看似聽懂了,過幾天后一問三不知,經常需要翻書查看例題和知識點,做題和考試磕磕絆絆。
給孩子的對策:
課前一定要有預習,預習效果怎么檢測?
1. 試著對你所預習的內容提幾個問題。
2. 試著復述。
聽課時要有主動性
盡量在聽懂的基礎上做筆記,而不是一味抄筆記,否則根本就沒有思考的空間,實在聽不懂一定要標記出來,課下盡快找老師或者聽懂了同學給自己講講。
復習要及時,并且一定要動腦
走馬觀花的瀏覽只能加深機械的記憶,更重要的是進行思考。
對于一些書上的公式、定理、單詞、成語等基礎知識,自己可以做些歸納整理,扎實基礎!
3、不仔細、太馬虎
身邊經常有孩子考完試后說:
“我竟然忘了寫單位,粗心了粗心了……”
他真是粗心嗎?不,他就是這個知識點沒掌握好,基礎不扎實而已。所謂的“粗心”“馬虎”,更像是自我安慰的借口。
細心、沉穩(wěn)、腳踏實地,是一個好學生必備的心理素質??荚嚨臅r候,你要是隨便粗心兩三道,幾十分可能就沒了!
這時候,你再用“粗心”安慰自己,還有啥用?
給孩子的對策:
多讀幾遍題目,尤其是幾何題,綜合題。
看清題目的已經條件,轉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同時將已知條件標注到圖上,一步一步來。
認真仔細,重視作題的步驟。
重視過程,不要只關注答案,掌握方法,提高解題正確率,吸取教訓,防止一錯再錯。
4、不會收拾課桌
課桌,將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展示的一覽無余。
班里成績低的孩子,他們的課桌經常一團亂,各科試卷、習題冊都隨意堆疊在一起,當老師講到某一張試卷的時候,他經常翻來倒去也找不到,白白浪費了學習的時間,降低了學習的效率。
成績好的同學,懂得將各個學科分門別類,把試卷、習題冊、筆記本都整理在一起,方便時時翻閱。
這樣一來,不但節(jié)約了時間,也節(jié)省了精力。
給孩子的對策:
書桌凌亂,說到底是因為孩子缺乏邏輯性和條理性,家長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來鍛煉孩子。
比如,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房間,每一樣物品該如何擺放,擺放在哪里,都應該做到井井有條,層次分明,讓孩子逐漸形成有序意識。
再比如,家長可以教會他們如何分門別類整理學習資料,并且及時監(jiān)督,讓孩子逐漸養(yǎng)成分類整理的好習慣。
5、不注重總結
很多孩子在復習階段不重視錯題,做錯的題目連答案都不改,或者僅僅把標準答案寫在旁邊,不去總結錯誤的原因、總結正確的方法,導致考試中一錯再錯,成績難以提高。
給孩子的對策:
容易出錯的地方,就是學習的難點所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抓住重點,才能有針對性地復習補救。
所以,一定要整理一個“錯題集”,每次作業(yè)、測試和考試之后,將其中錯的題目都記錄下來,這些很可能就是你的知識漏洞。經??催@些題目,時間長了漏洞就會補上。
學渣相關文章:
2.學渣勵志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