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學生日常生活禮儀的注意事項
澳洲留學生日常生活禮儀的注意事項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生活禮儀,澳洲也不例外,去往澳洲留學的學生,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禮儀哦。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澳洲留學生活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吧。
澳洲留學生活注意事項
禮物
澳洲人比較隨和,對禮物要求不是太高。但是,一般來講,酒,鮮花,巧克力是比較常見的。其中,買酒比較講究,如果是一個比較隨意的朋友聚餐,你卻穿戴整齊,帶一瓶高級威士忌,這會讓主人很局促。
因此,在去之前或者是在被邀請的時候,問清楚是什么類型的聚會,需要你準備些什么。有時候,一些聚餐需要大家一起準備,比如,有的準備面包,有的準備酒,有的準備salad。
如果主人不需要你準備什么,也最好了解主人是喜歡啤酒,香檳還是葡萄酒。因為有些人偏好香檳,有些人偏好葡萄酒。
尊重長輩
澳洲人對長輩都會表現(xiàn)出尊重,但是不會像亞洲國家那樣正式。他們會在汽車上給老年人讓座,或為比自己年紀大的親戚或朋友提包,但是不會為他們提公文包或?qū)λ麄兊母绺缃憬惚憩F(xiàn)特殊的尊敬。在家里,和父母爭吵是很平常的事情;在學校,學生經(jīng)常會反問老師;在大學,老師很希望學生對他們的演講或課本提出批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他們有權(quán)力有禮貌的表達出來。討論是很有價值的,如果你不能確定在這種場合如何表現(xiàn)你自己,那么就坐下來認真看和聽,然后再加入進去。
個人關(guān)系
和其他學生或朋友的人際關(guān)系會和你在自己的國家大不相同。但是你不必去改變自己,這樣你會感到很難受;如果你不希望去做,你可以拒絕別人的要求,因為他們會尊重你的意見。在澳大利亞,男女同學一起去看電影或聽音樂會被看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不會有人認為你們有什么特殊的關(guān)系。但是更多的是一群人一起活動,這樣你就更容易掌握自己。
風俗習慣
澳大利亞的城市都是現(xiàn)代化的城市,由于政府提倡栽花種草和注意保護環(huán)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設得像花園一樣。有些土著人不愿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寧愿住在骯臟不堪的木屋里。澳大利亞人的服飾與西歐人一樣,均為西裝革履。土著人的服飾也與西歐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的衣服很少洗,顯得很臟。還有的土著人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塊布遮蓋。有的佩帶臂環(huán)、項圈、前額箍和骨制鼻針。節(jié)日時,他們還在身上涂上各種顏色。澳大利亞人一般喜歡吃牛、羊肉、雞、鴨、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講究花樣,不吃辣,對中國菜頗感興趣。愛吃各種煎蛋、炒蛋、冷盤、火腿、蝦、魚、西紅柿等。西餐喜歡吃奶油烤魚、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等。
餐后
吃完后,一定要幫助客人收拾,但是不要搶著去洗碗。許多澳洲人很講究,盤子,碗,叉子,勺子,酒杯都有不同的洗法,而且放置在不同的地方。正餐吃完后,會有一些甜點和水果。也有的會提供餐后酒。這個很隨意。
澳洲初次見面的禮儀習俗
澳大利亞人在第一次見面或談話時,通?;ハ嘁Q呼為“先生”、“夫人”或“小姐”,熟悉之后就直呼其名。人們相見時喜歡熱情握手,并喜歡和陌生人交談,互相介紹后或在一起喝杯酒后,陌生人就成了朋友。在澳大利亞,初次見面時應該握手,訪問結(jié)束時也得如此。澳大利亞人言談話語極為重視禮貌,文明用語不絕于耳。他們很注重禮貌修養(yǎng),談話總習慣輕聲細語,很少大聲喧嘩。在他們的眼里,高聲喊叫是一種不文明的粗野行為。澳大利亞人與英美人一樣,名在前,姓在后。婦女結(jié)婚后,使用丈夫的姓。在家庭成員和親密朋友之間,不分老幼,互稱名字,以表親切。
在澳大利亞,你要注意使自己的穿著打扮得體。在一般場合,不必西裝革履或濃妝艷抹,只要穿一些便服即可。但在諸如典禮、儀式、宴會、婚禮、劇院等正式場合,卻非著西裝不可。
初次見面不要直接詢問個人問題,如年齡、婚姻、收入等。特別不要問原國籍的問題。
澳大利亞人還有個特殊的禮貌習俗,他們乘出租車時,總習慣與司機并排而坐,即使他們是夫婦同時乘車,通常也要由丈夫在前面,妻子獨自居后排。他們認為這樣才是對司機的尊重,否則會被認為失禮。他們時間觀念非常強,對約會是非常講究信義的,有準時赴約的良好習慣。
在澳大利亞有“女士優(yōu)先”的良好社會風氣,對婦女都是極為尊重的,澳大利亞人還喜歡贊賞女士的長相、才氣、文雅舉止等方面,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有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
澳大利亞人宴請客人,除了企業(yè)家較為講究之外,其他人請客都比較簡單。一般來說,首先是請客人喝一碗湯,再上盤主菜,一道甜食水果,然后來一杯波特甜酒,喝杯咖啡,全過程就結(jié)束了。為了表示對來客的熱情歡迎和祝福,澳大利亞人往往會飯后的水果布丁中放進一些錢幣。這些錢幣有一分、兩分、五分、壹角等,誰吃到的錢幣多,就預示著誰的運氣好。澳大利亞人喜歡吃烤肉,許多家庭也備有烤爐,因此,有時澳大利亞朋友會請客人到家里吃烤肉。如果澳大利亞朋友邀請你去他家吃飯,而你和這位朋友及其客人很熟悉,平時又不很講究禮儀,那么穿著就可不必太嚴肅,否則一定要著西裝系領(lǐng)帶,這是西方的一種禮貌風俗。吃飯時要注意西方的餐桌禮儀。第二天,你應該給主人打個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表示感謝和對昨夜晚餐的欣賞。
澳大利亞人的送禮禮儀
給女主人常常是送束鮮花,給男主人送瓶紅酒;若對方是年輕小姐,則多送音像制品;若對方是小伙子,多送時尚運動品;若對方家有學齡前寶貝,多送電動玩具……所贈禮品并不昂貴,花費最多也就10澳元、20澳元(0.97澳元約合1美元)。當然,也不是沒有“大手筆”,但那不過是一只裝滿應季美食、美味的果籃,相比我們動輒就是幾百、上千元的貴重禮品,還真是有點“小巫見大巫”。
幾年前一個7月的圣誕節(jié)(澳大利亞四季同北半球相反,過夏、冬兩個圣誕),鄰居馬克邀請我們到他家參加“鄰居聚會”。想著入鄉(xiāng)隨俗,我們便煮了二三十個茶雞蛋帶去,為節(jié)日晚餐作“貢獻”。到場一看,鄰居們大多是帶一個自烤蛋糕、一瓶自制果醬、一把自種蔬菜……相比之下,我們的禮物還算是“重量級”了,于是便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嘆道:“在澳大利亞過節(jié)做客,真輕松!”
禮輕,但意義不小。到場的客人除了盡情享用主人準備的面包、餡餅、色拉、奶油濃湯等簡單食物,便是聊天,與左鄰右舍分享自己一年來的生活經(jīng)驗。整個聚會氣氛輕松、隨意,既聯(lián)絡感情,又獲益匪淺,故很多搬走的鄰居在得到聚會消息后,仍驅(qū)車上百公里趕回來參加。
除了送紅酒、鮮花等禮品外,澳大利亞人過節(jié)也有送禮金的,但少之又少。“錢只是一張輕飄飄的無差別的紙,但買成能吃、能喝、能看、能聞、能摸、能大大方方捧在手上的禮品,人情味顯然要濃郁得多!”禮品店店員布朗對我說的話,雖不無開玩笑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shù)厝藢幩投Y品、不送禮金的心態(tài)。
由于澳大利亞法律明令禁止行賄受賄,故筆者有時也在想:“澳大利亞人不喜送禮金,是否也是為了避免誤會?”一位華人朋友的女兒初到澳大利亞,因環(huán)境改變、語言不通,故下課時常常郁郁寡歡地蜷縮在一個角落。為了讓老師幫助自己的女兒盡快擺脫孤獨,朋友圣誕節(jié)前夕專程去老師家拜訪,雙方溝通甚歡。臨別時,朋友將裝有200澳元的“信封”塞到老師手里:“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老師百思不得其解,便當著朋友的面打開信封,一見里面是錢,竟像手被燙了似地將信封甩在地上:“你這是在侮辱我……”嚇得朋友拾起信封,語無倫次地解釋道:“對不起!不是有意的,我只是……”回家后,朋友一直惴惴不安,生怕哪天警察從天而降。而她的女兒也正像老師所說的那樣,不出3個月,便順利過了語言關(guān)。打這以后,朋友但凡見到剛登陸的新移民,都要送上一句掏心窩的話:“千萬別送現(xiàn)金和貴重禮品給澳大利亞人,以免尷尬!”
據(jù)近距離觀察,澳大利亞人節(jié)日送禮簡單,不是摳門,而是希望人與人之間能保持適度而有益的距離,從而確保自身的獨立。想想也是,這樣送禮,送者輕松無負擔,接者大方不忐忑,既可避免浪費,又可防止腐敗,何樂而不為?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