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化知識競賽試題
加強(qiáng)對當(dāng)代學(xué)生的漢文化知識教育,才能有利于弘揚(yáng)漢文化知識!為此,接下來,學(xué)習(xí)啦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漢文化知識競賽試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漢文化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一.漢字聽寫
1.(犒賞)kào shǎng 【解釋】 對有突出業(yè)績的人進(jìn)行獎勵
2.(惶恐)huáng kǒng 【解釋】 驚慌害怕
3.(污穢)wū huì 【解釋】 不干凈的東西
4.(拾掇)shí duo 【解釋】 整理,歸攏;修理
5.(哽咽)gěng yâ 【解釋】 哭時不能痛快的出聲
6.(灼熱)zhuó râ 【解釋】 狀態(tài)詞。像被火燒、燙著
7.(束手就擒)shù shǒu jiù qín 【解釋】 捆起手來由人捉拿,形容因無法脫逃或無力反抗而甘愿被捉
8.(妄下雌黃)wàng xià cí huáng 【解釋】 指亂改文字或亂發(fā)議論
9.(溫馴)wēn xùn 【解釋】 性格和順,脾氣好
10.(嫵媚)wǔ mâi 【解釋】 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態(tài)美好可愛
二.漢文化知識選擇題
1. [ A ] “____”指的是堅(jiān)持真理、堅(jiān)貞不屈等優(yōu)秀品質(zhì)。
(A)操守 (B)禮讓
2. [ B ] ____珠算已經(jīng)在全國普遍使用。
(A)唐末 (B)明代中葉
3. [ A ] “____”字常在辦喜事時使用。
(A)雙喜 (B)壽
4. [ B ] “百鳥朝鳳”是____的精品。
(A)湘繡 (B)粵繡
5. [ A ] “車技”是____節(jié)目。
(A)雜技 (B)曲藝
6. [ A ] “楚辭”的代表作家是____。
(A)屈原 (B)宋玉
7. [ B ] 《齊民要術(shù)》是古代____著作的代表作。
(A)政治學(xué) (B)農(nóng)學(xué)
8. [ A ] “蹬技”是____節(jié)目。
(A)雜技 (B)曲藝
9. [ B ] 《天工開物》是____圖書。
(A)天文類 (B)百科學(xué)
10. [ A ] “斗酒詩百篇”說的是唐代大詩人____。
(A)李白 (B)杜甫
三.詩詞填空
1.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2.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3.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4.(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5.(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漢文化的特色藝術(shù)
漢族傳統(tǒng)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許多少數(shù)民族也擅長國畫,而且不乏名家。
戲劇
元、明、清三朝,漢族音樂以戲曲音樂為主。元代戲曲稱為“元曲”,有雜劇與散曲之分。元曲音樂,來源于唐宋詞曲、大曲、諸宮調(diào)中名曲及北方民間流行樂曲。其中,單個樂曲稱小令,若干同一宮調(diào)七聲音階北曲的單體樂曲依一定的邏輯連成組曲,前有引子,后有尾聲,稱為套數(shù)。南方戲曲獨(dú)稱為“南戲”,戲曲由五聲音階的 南曲構(gòu)成。元代中期以后,雜劇戲曲南移,南北戲曲合流,形成“南北合套”的戲曲套數(shù)。
音樂
漢族是有音樂傳統(tǒng)的民族,漢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和獨(dú)特的創(chuàng)造。秦以前,漢族先民已創(chuàng)造了樂器和樂曲,發(fā)明了樂律。漢唐盛世, 漢族音樂以歌舞音樂見長;宋元以后,則以戲曲音樂為主。當(dāng)今世界公認(rèn)的音樂律制,如 五度相生律(漢族稱三分損益律)、純律及平均律,漢族皆獨(dú)立發(fā)明,其成果如車條之輻輳,匯入 世界音樂理論之軸心。
舞蹈
漢族舞蹈通常與唱歌或器樂結(jié)合,稱為歌舞、樂舞。
先秦舞蹈可分為四類:
(一) 表現(xiàn)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的舞蹈,如《葛天氏之樂》。舞者三人,執(zhí)牛尾踏舞步而歌,歌舞共八段:第一段歌民之初始,第二段歌燕子,第三段歌草木萌生,第四段歌五谷茁壯,第五段敬天行有常,第六段祈祖先 佑福,第七段依靠大地賜予,第八段希望得到最多的禽獸。
(二) 各時代頌揚(yáng)祖先業(yè)績的大型樂舞,如黃帝《云門大卷》、堯《大咸》、舜《大韶》、禹《大夏》、周《大武》等。
(三) 娛樂的小舞,如《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等。
(四) 娛神的巫舞,如《代舞》和戴面具驅(qū)鬼除疫的《儺》舞。
漢代著名的舞蹈:《 七盤舞》,以七盤置地而作伎舞,穿插于《百戲》之中演出;《鐸舞》,手執(zhí)鐸鈴而舞;《公莫舞》,舞者執(zhí)巾或舞長袖;《髀舞》,用有柄單面鼓作道具的集體舞。還有從 巴蜀引進(jìn)的《巴渝舞》等。
魏晉以后,北方《相和大曲》的樂舞有《羅敷》、《何嘗》、《夏門》、《碣石》、《白鵠》、《為樂》、《王者布大化》、《白頭吟》、《東門》、《西山》、《默默》、《園桃》、《置酒》、《洛陽行》等。南方則有《拂舞》、《前溪舞》、《明君舞》等。
唐代《坐部伎》和《立部伎》都是大型宮廷樂舞,其中最著名的是歌頌 唐太宗業(yè)績的《破陣樂》。唐代多段的大型歌舞曲稱為《大曲》,如《霓裳羽衣舞》。動作剛健的舞蹈稱《健舞》,如《劍器舞》、《柘枝》、《楊柳枝》等;動作柔宛者稱《軟舞》,如《綠腰》、《團(tuán)亂旋》、《蘭陵王》、《春鶯囀》等。
宋元以后,舞蹈多被吸收到戲曲中,或邊唱邊舞,或于戲劇中插一段與情節(jié)有聯(lián)系的舞蹈。
此外,也還有專門的民間歌舞表演,如《舞旋》、《舞劍》、《舞判》(《跳鐘馗》)、《舞蠻牌》、《撲旗子》、《撲蝴蝶》、《 旱龍船》(北方稱《水船》,南方稱《采蓮船》)、《竹馬》、(《跑驢》)、《村田樂》(《秧歌》)、《耍大頭》、《花鼓》、《腰鼓》、《太平鼓》、《小車》、《涼傘舞》、《藤牌舞》等。這些民間舞蹈一直流傳。逢年過節(jié),南北各地漢族仍然按自己不同的音樂和鑼鼓配合,表演這些節(jié)目。
除了上列舞蹈外,現(xiàn)代還流行《龍舞》、《獅舞》、《高蹺》、《花燈》、《金錢棒》、《采茶舞》、《春牛舞》、《綢舞》、《茉莉茶舞》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民間舞蹈的基礎(chǔ)上,文藝工作者又改編了《紅綢舞》、《小車舞》、《花鼓舞》、《大頭娃娃舞》、《采茶撲蝶舞》、《荷茶舞》、《勝利腰鼓》等舞蹈節(jié)目。
看了漢文化知識競賽試題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