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的飲食文化
贛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代遺存如璀璨明珠密布全城,被譽為“宋代博館”。對于這座城市有哪些屬于它的飲食文化呢?下面就隨學(xué)習(xí)啦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贛州的飲食文化習(xí)俗
年初一吃羹湯,正月二十“天穿日”做米果糖食,二月十五日花朝吃擂茶,驚蟄炒豆子,清明染青精飯,立夏釀豆腐吃米粉肉,端午節(jié)粽子鴨蛋,六月六燒酒狗肉,新谷登場薦新,七月七乞巧吃瓜果,中元節(jié)殺鴨祭祖先,八月中秋花月餅剝芋頭,重陽薯包米果,十月初一糯米油糍,臘月初八臘八粥,二十四送灶神過小年,除夕油炸糍粑……。過年過節(jié)如果沒有這些,就沒有節(jié)日氣氛。這些習(xí)俗,還寓教于樂,灌注了很多知識和期望:年初一吃羹湯,有蔥、蒜、芹這些青菜,蔥表示聰明靈通,蒜則表示精打細算花銷得體,芹是要求一年勤勞年年勤勞。驚蟄炒豆子是提出滅蟲 ,炒豆如炒蟲。中秋剝芋頭喻剝鬼皮,帶有宗教色彩。
古代遺留下來的風(fēng)俗,有的漸漸不合時宜,須予改進。比如,當(dāng)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而客家的喜慶宴席周到趨于繁瑣,殷勤接待趨于疲勞“轟炸”,一餐飯有的長達數(shù)小時,先茶點,繼面點,后冷盤,最后熱菜,茶點面點與正席之間百無聊賴,客套話反復(fù)講過,初次見面的人都成了熟客。
繁瑣不堪的飲食大陣,客家人中產(chǎn)生了一個令人捧腹的故事。說的是恭候客人的過程,先是來了一位,孤坐許久。請客的主人如盼星星月亮,手足失措。廚下的師傅躍躍欲試,多次打聽上菜時間,主人自言自語:“該來的不來”,意思是說應(yīng)該都來了呀!先來的那一位偶然聽見,非常不達,自以為不屬“該來”之列,借故離開。第二位客人來了,主人才發(fā)現(xiàn)第一位又走了,便道:“不該走的又走了”。第二位客人又誤會是自己不該來的,孤坐少許也離開了。
贛州的飲食文化知識
特產(chǎn)
贛南臍橙、沙地板鴨、梓山醬油、會昌醬干、龍南板栗、南康甜柚、尋烏蜜桔、興國灰鵝、贛州密餞、湖江密棗、上猶綠茶、客家糯米酒、豆巴子、龍南紫皮大蒜、信豐紅瓜子、信豐蘿卜干、南安板鴨、寧都肉丸、贛州苦瓜酒、酸棗糕、龍歸茶。另外還有齋婆柚、上猶石魚、包米果、九層皮、玉蘭片、毛尖茶、桂魚絲、竹筍干、五香麻雞、美味雞、多味花生、野生蕨菜、銀杏精茶、花菇、通心米粉、豆干、紅薯干、百禽臘鵝、夢里香紅瓜子、小布巖茶、龍南恒泰香脆花生、茶樹菇 、蓮子、陽埠腐竹、恒泰花生、黃元米果、汗頭菜等。
客家名菜
三杯雞、糯米雞、生煎鴨、米粉魚、鱔魚馓子、陡水湖全魚宴、贛南小炒魚、魚餅、魚粉皮、珍珠粉、客家釀豆腐、蝴蝶魚、荷包胙、蛋菇湯、興國魚絲、竹筒粉蒸腸、民間瓦罐煨湯、豫章酥鴨、三杯狗肉、贛味乳狗肉、四星望月。
贛州的飲食文化特色
蘭花根
以糯米粉、白糖、清油為原料,經(jīng)配料、搓揉、搟皮、切絲、油汆、濾油等工序制成。色澤金黃油亮,大小均勻,甜而不膩,質(zhì)脆酥香。
廬山石雞
別以為此“雞”是你想象中的那種家養(yǎng)的雞,它其實是一種生長在廬山的陰澗巖壁洞穴中的麻皮蛙,又名赤蛙、棘腦蛙,體呈赭色,前肢小,后肢強壯,晝藏石窟,夜出覓食。它的形體與一般青蛙相似,但體大,肉肥,一般體重三四兩,大的重約一斤左右。因其肉質(zhì)鮮嫩,肥美如雞而得名。深圳的江西菜館一般都有這道菜,人家的原名叫“黃燜石雞”。
藜蒿炒臘肉
藜蒿是一種帶有特殊香氣的綠色蔬菜,一般都是吃它的莖。藜蒿入口生脆,和肉類炒在一起的時候,味道鮮美,令人唇齒生香。藜蒿炒臘肉是江西有名的特色菜。
石魚炒蛋
石魚是廬山的特產(chǎn),長年生活在廬山泉水與瀑布中,這種魚體小,長而略扁,其肉細嫩鮮美,味道香醇。石魚炒蛋這款菜肴鮮味濃厚,顏色金黃,外脆里嫩,是佐酒佳肴。
靈芝糯團
以靈芝草、糯米粉、白糖、豆沙為料,經(jīng)配料。揉搓、包餡成型,蒸熟,淋以香油而成。青綠鮮嫩,皮薄餡實,質(zhì)軟清香,冷熱食皆宜。
金線吊葫蘆
精制面絲、餛飩,下沸水煮熟,配以雞湯、蔥花等調(diào)料而成。湯鮮面爽,一碗多味。
伊府面
以面粉、雞蛋揉和至干濕適度,切為細條,入油炸至微黃,放沸雞湯中煮軟,撒以雞肉、火腿末、香菇細絲、蔥花而成。面爽湯鮮,清淡可口。清代南安知府伊氏喜食,制法傳及民間,因稱。
白糖糕
優(yōu)質(zhì)糯米經(jīng)浸泡、洗濾,入石臼舂成細粉,沖開水揉和,搓為細條,展為薄片,多層疊起,彎轉(zhuǎn)成圈,入油炸至金黃,起鍋濾油,以白糖、米粉混和撒于糕上。糯軟香甜,表酥內(nèi)嫩。
酒糟湯圓
以糯米粉制成小圓球形,入沸水煮熟,以酒糟、白糖拌和而成。白潤如玉、糟香濃郁,味甜適口。
猜你感興趣:
2.贛州美食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