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的飲食有哪些文化
高山族的飲食有哪些文化
高山族食文化以福建閩南飲食文化為主,但又結合了中國大陸各地的飲食文化特點,形成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下面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高山族飲食文化知識
高山族的糧食有粟、稻米、芋、薯、五十、黍和豆類,雜糧和油料作物有花生、芝麻、薏米等。稻米中有旱稻、水稻、糯稻等。豆類有大豆、赤豆、花豆、豌豆、樹豆等,芋薯類有水芋、黑芋、甘薯、薯蕷等。他們的主食是粟和稻米,兼食芋薯類、面食、豆料,偶食花生等。他們把粟或稻米煮成粥、干飯,用糯米餐制成糕和糍粑,或類似粽子的干糧。煮酒用的芋薯也是外出打獵時常帶的干糧。這種食物加工與漢族山區(qū)的人們相近。
高山族的餐具極為簡單,他們就地取材,用竹籩或藤籩盛飯菜,用竹筒盛湯,竹勺、木匙、水杯作為餐具。吃飯時,大家蹲在鐵鍋邊,手端盛飯的椰殼、螺殼,用手抓飯,有點類似東南亞某些國家的抓飯。近年來,他們也逐漸習慣用碗筷了。
就總體來說,高山族的烹飪方法通??煞譃榇吨?、燒烤、蒸餾3種。而以炊煮最為普遍,無論是大米、粟、玉米或者芋薯等主食,一般都加水煮成干飯或稀粥,有時也把芋薯或蔬菜加在飯、粥之中。魚肉也常以煮食為主。他們平時很少用蒸食法,只有在喜慶的節(jié)日或隆重的祭祀儀式上,才將糯米、黏小米蒸制成米糕,釀酒的時候也有用蒸餾法的。對于芋頭、薯類和魚肉、獸肉等,他們喜歡用烘烤的方法。尤其是出獵時捕到鹿,他們會立即殺掉,燒烤,野味的香氣能激發(fā)獵人們出獵的欲望和信心。有時也從樹上的鳥窩中取出鳥蛋,直接放在柴火上烤熟,當做外出時營養(yǎng)豐富的干糧。
在高山族的飲食文化中,酒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除了阿美人之外,其他高山族族群幾乎都嗜好飲酒。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生活中,到處可以聞到酒的醇香。大凡婚禮、分娩、節(jié)慶、建房、狩獵、漁撈以及宗教祭祀,無不與酒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此,他們要事先釀好酒,到時宴飲狂歡,牽手歌舞,盡歡盡醉。各族群男女都愛飲酒,而且飲量很大。能自釀粟酒、米酒以及薯酒。吸煙是各族群的通俗。高山族中卑南、阿美、排灣及雅美等族群有嚼檳榔的習慣,但中部和以北各族群卻沒有這種風俗。
高山族一般不是病人不喝開水,更沒有飲茶習慣,口渴時就喝山溪或水管的流水,泰雅人還愛喝用生姜或辣椒泡的涼水。
高山族飲食文化特色
山族以稻米為日常主食,輔以薯類和雜糧。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飯,或將糯米、玉米面蒸成糕與糍粑。
高山族蔬菜來源比較廣泛,大部分靠種植,少量依靠采集。常見的有南瓜、韭菜、蘿卜、白菜、土豆、豆類、辣椒、姜和各種山筍野菜。高山族普遍愛食用生姜,有的直接用姜蘸鹽當菜;有的用鹽加辣椒腌制。
肉類的來源主要靠飼養(yǎng)的豬、牛、雞,在很多地區(qū)捕魚和狩獵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種補充,特別是居住在山林里的高山族,捕獲的獵物幾乎是日常肉類的主要來源。
高山族過去一般不喝開水,亦無飲茶的習慣。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涼水做為飲料。據說此種飲料有治腹痛的功能。過去上山狩獵時,還有飲獸血之習。不論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飲用自家釀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高山族的經濟屬于農耕和漁耕采集型經濟,食物多以大米和可食用的根莖類為主,副食大多是獵獲的熊、鹿、兔、鳩、山豬、山羊和自養(yǎng)的豬、雞以及捕撈的魚、蟹、鱉、蝦等水產品,蔬菜有各種瓜、豆、筍等等。高山族也是一日三餐,部分人還保留著生食和半生食肉類的習慣。
由于高山族各族群居住的自然環(huán)境和進化程度不同,他們的飲食習慣又各具特色。高山族賽夏人喜歡用糯米或糯粟搗成米糕,或用棕葉裹糯米飯,與漢族的粽子相差無幾,用米與薯、芋、豆類或蔬菜混合煮成咸飯或糜粥。高山族人在做糯米飯時,喜歡加入野味和花生,用無毒的樹葉卷起蒸食。有些地區(qū)用粟粉和水,加鹽和豆類捏成團子;或以水煮芋頭,加花生粉和野味肉類,搗爛后用樹葉包好蒸食。而平時的素食以鹽、姜、蜂蜜為調味品。由于蔬菜種植的少,只有祭祀或喜慶歡宴時才端上一些菜肴來。在高山族中,只有阿美人和泰雅人能自己生產食鹽,其他的部族則通過用土特產品與漢族同胞交換食鹽。他們常用姜、辣椒和山胡椒作為調料做菜就餐,平時喜食椰子、李子、香蕉、木瓜等水果來補充蔬菜不足。
高山族布衣人的副食品中有臘肉或肉干、晾曬的野菜和菜干,但是數量不多,如有獵獲的野味或魚時,則釀酒煮肉,邀來親朋好友,歡聚一堂。
到小溪邊捕魚捉蝦,撈捕河貝和螃蟹,煮熟作為佐餐佳肴。他們享用的水果的種類也很多,除常見的以外,還有柚子、面包果、椰子等。高山族雅美人日常以芋薯為主食,品種很多。他們的果林園藝很發(fā)達,但蔬菜卻種植的很少,所以,婦女和兒童只好常采摘野生植物瓜果和貝類作為食物輔食。
高山族平埔人是高山族中受漢族同胞的影響較早的。16世紀漢族同胞到達臺灣后,稻米成了他們的主食。史書中曾記載平埔人的番米味醇氣馥,煮過的飯過2至3天香氣不減,但由于種植面積少,產量不高,每年所種只夠他們自家一年食用。平埔人的燒法分為煮、蒸兩種。他們把大米、小米或黍先浸在水里,然后放在竹筒、竹筐、葫蘆等容器內煮或蒸成飯。用竹筒蒸飯時,得先撿來柴禾,燒成黑紅的木炭,把竹筒放在木炭中央,不多久,飯香就會飄溢出來。蒸飯的方法是在竹皮編成的飯籠中放上糯米,飯籠放在鐵鍋上,一直蒸到一片霧氣騰騰,便大功告成。用煮或用蒸的方法,要視原料是黏米或者糯米而定。黏米比較適合煮食,而糯米蒸了比較香軟可口,雜糧也適合于用蒸法。糯米蒸熟以后,用杵臼搗舂為粉球或餅球,平埔人稱之為“都都”。
高山族大多不食動物的頭和尾,在祭儀、出獵、喪葬等特殊場合,禁忌食魚,他們認為腥是不吉利的。孕婦夫婦的食俗禁忌也不少,一般禁食動物血與內臟(怕難產),禁食并生的果實(怕生雙胞胎)。臺灣高山族是古越(越僚)族的苗裔,他們認為狗肉是食物中的珍品,有以狗肉做“犧牲”的風俗。臺灣沿海地區(qū)的高山族則習慣以魚類、貝類、水芋、野菜為副食。魚類用海水漬過后,曬干貯存?zhèn)涫?。臺灣蘭嶼上的雅美人大多以捕魚為業(yè),三餐有的是魚,但因缺少稻米,便以芋薯為主食。他們把粟或稻米煮成粥、干飯,用糯米制成糕和糍粑,或類似粽子的干糧,煮酒用的芋薯也是外出打獵時常帶的干糧,這種食物加工與漢族山區(qū)人的食俗相近。蘭嶼的高山族還有一個有趣的食魚習俗:女人吃紅黑花紋或白色的好魚;男人吃灰綠色的次等魚;老人吃黑色最差的魚,這是根據勞力強度不同定下的飲食規(guī)矩。在高山族傳統觀念中,認為女人最辛苦,除耕作外,還要生兒育女,應當吃營養(yǎng)成分高的好魚,這是一種奇特的“等級食俗”。雅美人不善于貯存,通常只有捕到大量飛魚而食用不完時才把它曬成干,以便臺風期間食用,其他吃不完的魚就丟棄。魚干大概是他們擁有的最主要的“財物”了。沿海蘭嶼的高山族吃飯大都不用筷子,他們將飯盛入盆子,置地上,大家蹲著用手抓飯吃。
就總體來說,高山族的烹飪方法通??煞譃榇吨?、燒烤、蒸餾3種。而以炊煮最為普遍,無論是大米、粟、玉米或者芋薯等主食,一般都加水煮成干飯或稀粥,有時也把芋薯或蔬菜加在飯、粥之中。魚肉也常以煮食為主。他們平時很少用蒸食法,只有在喜慶的節(jié)日或隆重的祭祀儀式上,才將糯米、黏小米蒸制成米糕,釀酒的時候也有用蒸餾法的。對于芋頭、薯類和魚肉、獸肉等,他們喜歡用烘烤的方法。尤其是出獵時捕到鹿,他們會立即殺掉,燒烤,野味的香氣能激發(fā)獵人們出獵的欲望和信心。有時也從樹上的鳥窩中取出鳥蛋,直接放在柴火上烤熟,當做外出時營養(yǎng)豐富的干糧。當他們捕魚回來,就將吃不完的魚烤熟后貯存起來,留到淡季時食用。阿美人在出獵或漁獲回來后,就把魚或獸肉插在竹竿上,或者懸掛在竹架上,下面燒起熊熊的柴火,一直到魚油、肉油滴到火上“噼啪”作響,才停火食用,那香甜脆軟的魚肉、獸肉想起來就讓人垂涎欲滴。
在高山族的飲食文化中,酒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除了阿美人之外,其他高山族族群幾乎都嗜好飲酒。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生活中,到處可以聞到酒的醇香。大凡婚禮、分娩、節(jié)慶、建房、狩獵、漁撈以及宗教祭祀,無不與酒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此,他們要事先釀好酒,到時宴飲狂歡,牽手歌舞,盡歡盡醉。平時,他們會向漢族商人買酒,或以獵物交換,等酒一到手,就會飲個痛快,直到半醒半醉,才再帶幾瓶回家。對高山族來說,飲酒不只是男人的專利。據清代史書記載:高山族人善于釀酒,待到酒熟時,便各自攜帶自家釀的酒,到村社里會聚,男男女女,群坐在地上,用木瓢或椰碗取酒,邊飲邊舞,一片沸沸騰騰,連續(xù)3個晚上狂歡,毫無醉意。
高山族中的泰雅人有個“播種節(jié)”,每年播種完畢后,家家戶戶把備足的豬肉、雞肉還有“精蜜兔”(鼠肉烹的美食)、鹿肉、野豬肉、魚蝦、栗糕、米酒等擺滿席間,邀宴左鄰右舍,大塊吃肉,大杯飲酒,跳舞唱歌,熱鬧非凡。高山族的布衣同胞每年要舉行盛大的“打耳祭”活動(用獵槍射擊一定距離外懸掛的鹿、山羊等野獸的耳朵)。“打耳祭”活動結束后,人們就在空曠地燒火堆烤肉,烤肉的燃薪用寓意吉祥的松枝,然后縱酒歡歌。布衣人還有5年一次的“成年祭”,到了這一天,全部落男女老幼歡聚廣場飲酒、吃烤肉(鹿、山羊、野獵,惟獨不用家畜),戀愛中的男女青年在這天晚上可以公開“飲貼面酒”(用一節(jié)竹筒剖開盛酒,男女相擁貼面相飲,表示親密)。高山族的曹族人在八月十五的“豐年祭”中,各家的代表要把小米酒、小米糕、豬肉等食物送到廣場中,然后,由族長混合再分配給各家分食,也有的任人隨便品嘗。
看了高山族飲食文化的人還看:
1.佛教名言名句大全
2.印度餐桌禮儀常識
4.飲食禮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