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的育兒心得
幼小的孩子都是自戀的,孩子覺得整個世界都是圍著自己轉(zhuǎn)的,孩子需要在自我探索中來發(fā)現(xiàn)這個錯誤。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家長的育兒心得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幼兒園家長的育兒心得一
溺愛有兩種,放縱型溺愛要不得
溺愛有兩種——包辦型溺愛和放縱型溺愛。包辦型溺愛中,爸爸媽媽將孩子當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續(xù),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人生都進行了規(guī)劃;而在放縱型溺愛中, 爸爸媽媽為了孩子什么事情都會去做,他們是孩子的手和腳,替孩子做好了一切事情。放縱型溺愛發(fā)展到最后,其實對孩子是非常不好的。
“放縱型溺愛會造成孩子狂妄自大。”專家說,“要是爸爸媽媽不早點意識到這一點,可能在以后,他們會覺得孩子真的是一個噩夢。”放縱型溺愛中長大的孩子,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強大,但實際上他們難逃放縱型溺愛帶來的三個常見的惡果。
依賴,孩子離不開爸爸媽媽,以后也會依賴著自己的配偶或自己的孩子,讓配偶和孩子特別煩惱,總是想讓別人替自己做好一切的事情,不會關心他人;自卑,他們會發(fā)現(xiàn),要是自己孤身一人的話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于是就會產(chǎn)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墒撬麄円恢倍己茏源?,因此不能接受自卑,就會把自卑轉(zhuǎn)嫁到別人身上,對別人冷嘲熱諷;任性,爸爸媽媽的溺愛讓他們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義,所以這樣的孩子都會沒有同情心。“我要,我立即要”,成了他們的習慣。
兩歲是關鍵期
幼小的孩子都是自戀的,孩子覺得整個世界都是圍著自己轉(zhuǎn)的,孩子需要在自我探索中來發(fā)現(xiàn)這個錯誤。這個探索過程差不多從2歲開始,孩子會逐漸了解社會,讓自己知道自己處于社會的什么地位,而孩子沒走入社會時,爸爸媽媽和親人其實就是社會。
做爸爸媽媽的一味溺愛孩子,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其實是在讓孩子知道欲望都是合理的,他的自戀是對的。要是一直下去,孩子就不能夠遭遇真正的挫折,對孩子以后的人生都會有影響。
一些孩子是幸運的,他們離開爸爸媽媽后,在人生路上會經(jīng)歷坎坷,會得到很珍貴的人生經(jīng)驗,了解到自己的位置,知道了要去主動適應環(huán)境而不是環(huán)境來適應自己??墒沁€有一部分的孩子會一帆風順地走下去,自我無限膨脹,到了社會以后,就會受到很嚴重的打擊,讓整個社會摧毀了他已經(jīng)固化的自戀的心理定式。到了這個時候,孩子要想改變就難了。
心理專家指出,別人不會溺愛你的孩子,做爸爸媽媽一定要知道這一點。孩子在成長的時候,挫折是一定要的,也是必然的體驗。“在0—2歲時,如何滿足孩子的需要其實都是可以的,但從兩歲開始,做爸爸媽媽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別人和他是一樣重要的人。他要自愛,也要關心他人。
溺愛不能算真愛
美國心理學家斯考特·派克覺得,對孩子的溺愛和對寵物的愛其實是差不多的,都是父性或母性的本能。這樣的溺愛對心靈的成長毫無幫助,反而還會起到反作用。雖然溺愛能夠讓爸爸媽媽和子女的關系更好,但要養(yǎng)育健康而心智成熟的子女,僅僅溺愛是不夠的。
派克描述說,這些“更多的東西”就是:愛不光是給予,給予是要看情況的。愛是在恰當?shù)臅r候給予的贊美。它是合理的爭執(zhí)、對立、鼓勵、敦促、安慰。不是僅僅想想就好了,要理性地進行判斷。
溺愛無論表現(xiàn)出來的是多么富有犧牲精神,也是懶惰的、缺乏思考、陳舊、僵化的。最懶惰的就是放縱型的溺愛,主要是因為爸爸媽媽居然放棄了思考,讓年幼的孩子來命令他們做這做那。
幼兒園家長的育兒心得二
盤點一下爸爸媽媽經(jīng)常說的9句蠢話
剛剛當上爸爸媽媽的時候,覺得孩子非??蓯郏娴氖潜г谑掷锱聲窳?,含在嘴里怕化了。但是在孩子長大的過程當中,爸爸媽媽總有被孩子折騰的地方。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孩子下一秒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讓自己很氣憤,所以我們用各種方式教育孩子。但是總有那些時刻讓我們懷疑:“這些話真的是從我嘴里說出來的嗎?并且更神奇的是,你還會發(fā)現(xiàn),這些蠢話你小的時候也經(jīng)常聽到爸爸媽媽對你說,當時你還默默地想,以后自己有了孩子肯定不會說這樣的話。但是現(xiàn)在呢?9句父母最愛跟孩子說的蠢話,快樂看看,你是不是也經(jīng)常說一些類似的蠢話。
1、“誰才是家長?我還是你?!”
和這句話相似的話還有:“誰說了算?”、“這個家我說了算!”、“你憑什么用這種口氣跟我說話”。當你說出任何一句類似的話的時候,其實你就已經(jīng)在和孩子的爭論中輸?shù)袅?。每次遇到這個時候你最好停止和孩子爭論,然后一個人冷靜一下。最好冷靜地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在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中占據(jù)權威角色,因為在大部分時間,都是這個小屁孩在控制一切。
2、“再說吧。“
其實有些思想的孩子都能夠聽明白,要是爸爸媽媽說了這句話,意思就是“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暫時還想不到一個好的理由。”各位家長還是選一個更好的理由來拒絕孩子吧。
3、“你想讓我現(xiàn)在掉頭開回去嗎?”
說這句話,大家都知道只是說說而已。爸爸媽媽是不會再好不容易花了兩個小時把孩子放在車上,然后駕車很久后再回去的。孩子都知道這是爸爸媽媽在嚇唬自己。
4、“把菜吃完。非洲還有孩子在挨餓呢。”
要是自己的孩子把飯碗里面的東西都吃掉的話,非洲的小孩就不會挨餓了嗎?其實這兩者之間根本沒有關聯(lián)。所以不要再自欺欺人了,也不要用這個理由來糊弄孩子了。
5、“錢不是長在樹上的!”
好!好!好!錢不是長在樹上的,就像彩虹糖并不是從彩虹上掉下來的一樣。要是不同意孩子做什么事情的話,就好好跟孩子講話,講一下為什么不讓孩子去的理由。而不是老是用這句話來拒絕孩子。因為已經(jīng)懂一些知識的孩子都知道錢不是長在樹上的,而是存在媽媽的銀行卡里。
6、“你每天都要穿上干凈的內(nèi)褲。”
一般情況下和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了其實自己還穿著昨天穿過的運動褲,自己也沒有做到一天一換。
7、“問你爸/你媽去。“
要是爸爸媽媽說了這句話,其實是想說“我不想扮紅臉“、”我不想做決定“、”我不想負責跟孩子談這個問題“和“我不想對結(jié)果負責”。因此,自己不愿意做決定,所以只好讓對方來決定。
8、“你如果不把這些玩具收好,我就把它們?nèi)拥袅恕?rdquo;
雖然各位爸爸媽媽說了這句話,但是幾乎沒有人會相信,你會把大價錢買來的玩具給扔掉的。這樣只會讓你的話更加不被孩子相信。
9、“再翹嘴巴,以后你的嘴巴就會長成這樣。”
這是一件不會發(fā)生的事情。但是每次孩子撅嘴巴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這樣和孩子說話。并且當孩子做另外的事情時,也可能會把“撅嘴巴”換成任何一個你不喜歡的動作。
幼兒園家長的育兒心得三
怎么樣加強和改進兒童的家庭教育
要想讓孩子長大以后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在期間爸爸媽媽的教育是非常關鍵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少不了兩類教育,一個是爸爸媽媽的教育,一個是學校里面老師的教育。接下來的時間里面,我們具體來講一下怎么樣加強和改進兒童的家庭教育。
做爸爸媽媽的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用怎樣的方法教育孩子,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是非常有影響的。實踐證明,作為爸爸媽媽只有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注意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收到爸爸媽媽所期望的效果。要是在教育的過程中,爸爸媽媽采用的方法出現(xiàn)了錯誤,那么就會有礙于兒童的身心發(fā)育和健康成長。
在教育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一種情況,那就是爸爸媽媽過分溺愛孩子,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們?nèi)涡?、自私。假如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jīng)常打罵孩子,但孩子自己調(diào)節(jié)不好的話,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產(chǎn)生自卑感,心靈和感情麻木不仁。要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只教育孩子識字數(shù)數(shù),那么就有一定的可能性會造成孩子對學習感到壓力和厭倦,無法培養(yǎng)兒童的學習興趣。一言以蔽之,家庭教育方法和作風,影響著孩子的素質(zhì)。因此,要是你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理解什么叫做教育,同時還必須要了解兒童,掌握兒童的年齡特點,按照教育規(guī)律辦事,屏棄那些違反規(guī)律的教育方法。每個爸爸媽媽都要懂得怎樣教育子女。隨著計劃生育的開展,現(xiàn)在非常多的家庭都是獨身子女了,不但造成了家庭結(jié)構(gòu)的變化,同時也給家庭教育帶來了新課題,因此,爸爸媽媽真的要好好重視兒童心理學,家庭教育學的研究。
高爾基有這樣一段名言:“愛護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然而,會教育子女,這就是一件偉大的國家事業(yè)了,它需要才能和廣泛的知識。”因此,孩子的成長,其實不僅僅是依靠著孩子,在很多情況下還是取決于爸爸媽媽的教子藝術和廣泛的知識興趣。要是爸爸媽媽投入的精力多,給孩子的知識灌輸?shù)亩嗟脑?,那么對于孩子以后的成長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著名科學家愛迪生,童年時代只上過三個月的學,是他母親教給他文化科學知識,支持他的科學實驗,培養(yǎng)他持久的學習興趣和孜孜不倦的刻苦鉆研精神,同時愛迪生自己又有著強大的意念,所以,他成為了一個大發(fā)明家。高爾基在童年時期,他的外祖母給高爾基講了那么多動人的故事,這對高爾基后來成為作家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所以在這里,寫下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想讓各位爸爸媽媽明白,提高認識,切實負起責任,加強和改進對兒童的教育,這樣才能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指引正確的方向。當好兒童第一任教師,使家庭變成兒童的樂園,知識的寶庫,為二十一世紀培養(yǎng)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要知道,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看了“幼兒園家長的育兒心得”的人還看了:
5.家長幼兒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