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梅休閑零食的真實面目
話梅休閑零食的真實面目
對于陳皮、話梅以及各種各樣的果脯蜜餞,大家都不陌生。但你有沒有想過,它們是怎么從新鮮水果變成可長期保存的小零食的?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話梅休閑零食的真實面目,希望能幫到你。
話梅休閑零食的真實面目
“九制”到底是什么意思?
記得在四五歲的時候,第一次吃到了一種正體不明的食物。那東西味道復(fù)雜,酸甜咸之余還有點似曾相識的香味,包裝袋上寫著“九制陳皮”四個大字。對當(dāng)時的我來說,這四個字單拿出來每一個都認(rèn)識,但是合在一起完全不明白是個什么意思,多年以后,才搞清楚“九制”和“陳皮”都是什么。
陳皮,很多人都熟悉,就是干制的橘子皮,確切說是橘子的外果皮和一部分中果皮,外果皮的油腺點中含有豐富的芳香油,橘皮特有的味道就由此而來。陳皮的陳就是陳舊的陳,得名的原因是傳統(tǒng)工藝?yán)镎J(rèn)為儲存越久的干橘皮質(zhì)量越好。這陳皮一定得是橘子皮,雖然柑橘一家的雜交關(guān)系很亂,大家多少都有親戚關(guān)系,不過還是不能用橙子或柚子皮代替。
陳皮的原料:橘子皮。
“九制”借用了古代藥材炮制的說法,指的是用多道工序加工。至于具體哪些工作算一道工序、加起來是不是九個,說法很多。但不管怎么說,九制陳皮的流程大體都是這么幾個階段:首先是把干陳皮經(jīng)過浸泡、水煮、漂洗等工序變得松軟,其原理實際上是讓細(xì)胞間的連結(jié)被打破,相當(dāng)于植物學(xué)實驗中制作臨時裝片的解離步驟。在陳皮變得松軟、易入味的同時,其中的橙皮苷等苦味物質(zhì)很多也溶解到水中被帶走了,所以九制陳皮吃起來不像新鮮橘子皮那么苦。
然后是用食鹽腌制,九制陳皮的咸味就是在這個階段獲得的。腌好以后切成小塊洗去多余鹽分,加入白糖、甘草和各種香料再腌入味,曬去多余水分就是成品的九制陳皮了。
用和九制陳皮同樣的辦法還可以加工出九制話梅,只要把原材料換成黃熟梅子就可以了。話梅為什么姓話,說法也不一。有說法是說書先生說渴了,含著用來生津;也有說是人們閑聊時候常吃,所以叫話梅,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可考了。
九制話梅只是話梅的一種,話梅還有很多其他的種類,基本的工藝原理都是先用鹽腌和擠壓讓梅子脫水,曬干后再用糖和香料腌制,最后再曬干。在材料的選擇上,如果選用黃色的熟梅子,制成的話梅一般會比較干縮,如果選用青梅,那最后的成品話梅含水量高些,口感大多比較濕軟。
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話梅。
日本也有把梅子腌制食用的習(xí)慣,不過和話梅的工藝和味道都不一樣,是直接用鹽腌成梅干。如果加入紫蘇汁,就是紫蘇梅干。不管哪個種類,味道基本都是酸和咸,主要用作調(diào)味配料和佐餐的咸菜。所以在日本買話梅的時候一定得看清楚標(biāo)簽,別把梅干買回來當(dāng)零食吃。和中國對陳皮的看法類似,陳年的梅干被認(rèn)為是更加高檔的。
佐餐用的梅干,右下的小字說的是“看了照片出現(xiàn)條件反射流口水的話我們店不負(fù)責(zé)”。
用和制作話梅同樣的工藝也可以用來加工別的水果,像杏話梅和雪梅就是用杏做的,鹽津桃肉、鹽津葡萄則是在加工后的桃肉和葡萄上撒上細(xì)鹽。而很多人小時候吃過的一種零食——無花果絲,從味道和口感來看也是陳皮和話梅的同門,只不過它和無花果沒啥關(guān)系,原材料是白蘿卜絲。
不管是陳皮還是話梅,工藝上都是需要鹽腌脫水,制成的成品含水量都不太高,這類零食一般統(tǒng)稱為涼果。而還有一類沒有咸味的高糖腌制食品:蜜餞和果脯。
花花綠綠的果脯都是些啥?
人類制作蜜餞、果脯的歷史十分久遠(yuǎn),最早來源于用蜂蜜保存食物和提升口感的方法,《禮記》里就有“棗、栗飴蜜以甘之”的記載。在掌握甘蔗制糖工藝以后,古人更是把嗜甜的天性發(fā)揮到了極致,宋代文獻(xiàn)中的蜜餞名號不下數(shù)十種。
果脯、蜜餞的加工工序中沒有鹽腌入味這一項,最核心的工藝就是用糖漿浸漬或者煮。如果要將兩者區(qū)分開,主要的標(biāo)準(zhǔn)是脫水程度:成品含水少、不帶糖漿的是果脯;沒經(jīng)過烘干處理、比較濕潤的就叫蜜餞。蜜餞和果脯的原材料很多,除了各種水果外,冬瓜、姜片等蔬菜也可以做。
傳統(tǒng)的蜜餞和果脯中含糖量高達(dá)70%-80%。它們能夠長期存放,就是因為高糖帶來的高滲透壓使微生物細(xì)胞脫水,生理代謝活動受到抑制。但是長時間煮或者浸糖的結(jié)果就是水果中的風(fēng)味物質(zhì)大量流失,因此,不論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果脯或蜜餞,味道都大同小異。
果脯里值得拿出來單說一下名字的是加應(yīng)子,它的原料是去核的李子,加應(yīng)子之名其實是李子的古稱嘉慶子變來。唐代的《兩京記》中有記載:“東都嘉慶坊有李樹,其實甘鮮,為京都之美,故稱嘉慶李。”
除了能做成九制陳皮外,橘子皮還有一種應(yīng)該算是蜜餞的加工方法。五仁月餅里,常常會吃到紅紅綠綠的小塊,它們名為青紅絲,實際上也是橘子皮。
青紅絲加工的過程前半段和九制陳皮類似,都是通過水浸和加熱使橘子皮軟化、去除苦味物質(zhì)。在這之后,青紅絲的制作并沒有鹽和香料的參與,而是只有糖漿一途。在糖漿中充分煮熟后的橘子皮吸收了大量糖分而變得略帶透明,在糖煮后期分別加入紅色和綠色的食用色素染上顏色。過去缺少綠色的食用色素,所以青絲的綠色是用靛藍(lán)等藍(lán)色素和黃色素一起染出來的。甜味和顏色的加工完成后,烘干切絲,就成了我們看到的青紅絲了。
除了人人痛恨的五仁月餅以外,薩其馬、江米切糕、八寶飯、元宵等傳統(tǒng)小吃里也常見到青紅絲的身影。
有些李子,做成果脯染個色就敢說自己是“藍(lán)莓干”。所長怎么沒見過帶核的藍(lán)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