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橘中秘和梅花譜的故事
中國象棋橘中秘和梅花譜的故事
象棋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流傳甚廣。中國象棋曾在對外文化交流中起過很大的作用,現(xiàn)在已傳播到世界上許多國家,成為這些國家人民所熱愛的體育藝術(shù)之一。那么中國象棋有哪些歷史故事呢?知道關(guān)于中國象棋橘中秘和梅花譜的故事嗎?下面和學(xué)習(xí)啦小編一起來游覽中國象棋文化之旅吧。
中國象棋之《橘中秘和梅花譜的故事》
元朝末年,殘冬。
梅谷主人王思義象往常一樣,與眾多弟子在農(nóng)閑時出谷云游天下,尋訪弈林高手。 王思義的祖先是南宋著名國手王安哥,在朝中任棋招待時,只悟棋藝,不諳讓棋取巧之道,因此,難得皇上垂青。被逐出宮后,以種桔為業(yè)。經(jīng)多年苦心經(jīng)營,桔園擴(kuò)至千畝。無衣食之憂后,王安哥遂于桔園講棋授徒。那時王安哥有弟子千余,其中堪稱國手的不下數(shù)百。于是天下棋人養(yǎng)成習(xí)慣;凡通棋者,莫不自稱桔園弟子,或與桔園弟子通好。那時候,不知桔園,不知道王安哥,就象如今下棋的人不知胡榮華一樣,深受下棋的人恥笑。
后來,南宋為蒙古所滅,建立了元帝國。蒙古人把王安哥和所有弟子們逐出桔園,把桔園做了放馬場。
蒙古人對中原文化極度蔑視,按照職業(yè)把人分為十等,而漢族知識分子位列第九,連娼妓都不如!對琴棋書畫中的棋道,更是不屑一顧。為了不讓象棋失傳,王安哥把多年積蓄分贈眾多弟子,令他們散居天下各地,傳授象棋。自己帶著老小,和三四十個男女弟子,躲著元政府兵丁云游天下,四處講棋。那天,他們無意中來到這個沒有人煙,開滿梅花,外人很難發(fā)現(xiàn)的山谷,便領(lǐng)著眾弟子在這里定居下來,到王思義這代,已近百年。
梅谷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河,山中鳥獸眾多,河里魚蝦無數(shù),如同家養(yǎng),隨意獵取。他們耕種漁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閑暇時研習(xí)棋藝,農(nóng)閑時節(jié),由梅谷主人------王氏后裔率領(lǐng)眾弟子出谷,去尋訪原桔園弟子后人,切磋棋藝,取長補(bǔ)短。王思義的爺爺,還以山野居士的名號,寫出了元朝帝國中象棋唯一一本棋書《游戲大全》。在蒙古人的高壓統(tǒng)治下,象棋沒有失傳,其中也有梅谷人的功勞。
一行人還沒有走出梅谷,就看見了雪地上躺著的一個小僧。王思義趕緊跳下馬,和弟子們一起把小僧抬回家中。
凍僵的人,不能近火,近溫室,否則會逼寒氣攻心而死。王思義按照祖先傳下來的法子,把小僧脫得一絲不掛,放進(jìn)注滿冷水的馬槽中,象北方人撥凍梨一樣,一層一層往體外撥冰,撥出一層敲一層,忙活了半天,才把小僧體內(nèi)寒冰清除干凈。然后撬開小僧的口齒,給他灌了一口熱熱的老酒,過了一會,小僧終于醒來了,滿頭大汗的王思義才長長的吁了口氣。將養(yǎng)了幾天后,小僧才能開口講話,當(dāng)王思義問小僧的來歷時,小僧猶疑半天,才告訴王思義自己名叫丹玉,幼時父母雙雙死于瘟疫,便投入故鄉(xiāng)濠州皇覺寺為僧。不久前鬧民變寺院被燒,他四處流浪到這里,因腹空衣薄,若不是梅谷人相救,早已凍死谷中。
從此,丹玉還俗,在谷中住了下來,和人們一起種地,習(xí)棋和讀書。
梅谷人不僅讀棋譜,還建了很大的藏書閣,他們認(rèn)為,只有通讀諸子百家,才能更好的領(lǐng)悟象棋中的高深境界。
那時候的棋書,只有尹洙的《象戲格》,司馬光的《七國象戲》,洪邁的《棋經(jīng)論》等六本棋書。丹玉很快就把這些書背得滾瓜爛熟。谷中的藏書,他更愛讀《孫子兵法》等兵書,他結(jié)合書中的戰(zhàn)術(shù),戰(zhàn)理和戰(zhàn)法,運(yùn)用到棋藝?yán)锏臍⒄?,殺勢和殺法中,使自己的棋藝突飛猛進(jìn)。
幾年后,王思義按照祖上傳下來的規(guī)矩,為已經(jīng)成年的女兒王梅設(shè)棋擂招親,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是,來谷中沒幾年的丹玉,戰(zhàn)勝了谷中所有青年棋手,成了王思義的東床快婿。
一年后,就在梅兒生下兒子丹棋后的那月,王思義派出谷中與外地高手切磋棋藝的十多個高手,卻只回來了一人,原來各地百姓不能忍受元政府的暴政,紛紛揭竿起義,那九名高手已死于兵禍。王思義聽后悲傷不已,忽若有所悟的問身邊的丹玉說:"你知道什么是小棋手和大棋手嗎?"見丹玉一臉茫然,便正色道:"你我便是小棋手,以棋為棋,枰為枰,爭的是枰上勝負(fù),雖可益智增慧,但太平年間猶為雅事,在此動亂時苦鉆此道,未免有茍且偷生之憾,走的實在是兵卒百姓之棋。""那大棋手呢?"見丹玉問,王思義答道:"以兵為兵,車為車,沖鋒陷陣,決勝戰(zhàn)場,以經(jīng)天緯地之才,行安幫定國之事,救萬民與水火之中,此大棋手也,行的是將帥之棋,如今天下,多需要這種大棋手啊!""不對"不等王思義說完,丹玉便打斷了他的話說:"大棋手應(yīng)以天地為枰,百姓為棋子,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建千秋萬代之基業(yè),以萬民之心力,筑無形之長城,據(jù)敵于國家的楚河漢界之外,弈的是天子之棋,這才是真正的大棋手!
望著自己的女婿,竟說出這種話,王思義目瞪口呆,目光中竟有些恐懼……
幾天后,丹玉為防路上元兵抓丁,重新剃光頭發(fā),身穿僧衣悄悄離開了梅谷……
中國象棋之《中局篇》
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平定了陳友諒、張士城兵團(tuán)后即位稱帝,建立了漢人的王朝-大明帝國。
在朱元璋登基的第二天,王思義便**起所有梅谷中人說:"世人沒有下不完的棋,我們梅谷的快樂日子,到現(xiàn)在完結(jié)了,今天收拾東西,明天就動身吧,如今天下已經(jīng)太平,你們從哪里來,就回哪里去吧!"人們舍不得離開這世外桃園般的梅谷,便問谷主為什么。王思義答道:"也許幾天,也許幾年,谷中將遭大禍,你們以后會自知的,我雖然沒有做錯什么,但這次大禍因我而起,也是不可饒恕的。你們要罵就罵我吧,我留在谷中寫完《象戲圖》,做完我該做的事,也許就永遠(yuǎn)的'回家了' ……"
人們走后,他只留下一名忠實弟子,出谷為他打聽消息,每天鉆研棋藝,幾年后,就在他把《象戲圖》寫完的時候,那天,那名弟子回來說:皇上在京城設(shè)一巨大棋盤,以八十余斤的青石為棋子,令眾多弈林高手相互對弈,不少人累死枰中。聲稱若三年內(nèi)不再有人下場弈棋,則下令天下從此永禁象棋。聽到這個消息后,王思義便把寫好的《象戲圖》棋譜,和一封厚厚的書信,令弟子交給家人。打發(fā)走唯一相伴的弟子,王思義則孤身一人在谷中靜靜等待著什么。萬歲為什么要禁絕象棋呢?”王思義問
“如今天下方定,百姓應(yīng)勤于耕桑,修養(yǎng)生息,方是富國強(qiáng)民之道。可喜弈者竟樂此不疲,荒廢農(nóng)耕,更有人以此賭博、敗壞民風(fēng),不去此惡俗,天下怎安?”朱元璋答到。
從梅谷出來后,朱元璋生怕拋妻棄子再娶馬氏的行為傳世,更怕有人象自己那樣悟出:“行將之步,弈天子之棋”的棋道。所以他曾打算把梅谷弟子全部擒至京師軟禁。然后徹底禁絕象棋。王思義心知肚明卻不說破,端起茶杯說:“咱們賭一下,這杯水我飲是不飲?”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反問:“朕是站起來還是繼續(xù)坐著?”二人對視良久,王思義才說:“若論賭,天下萬物的皆可為賭具,豈能怪象棋?象棋是祖宗精血凝成的慧人之寶,我輩應(yīng)將其發(fā)揚(yáng)光大,澤及后人,豈可因一已之念而戒之?為保象棋,明天我愿意在大棋盤上與萬歲手談一局。”
朱元璋大概也有些良心發(fā)現(xiàn),動容的說:“咱們還是用小棋子吧。”
王思義搖搖頭說:“你口述你的著法,雙方著法都由我來走,我死之后,望萬歲廢去戒棋之令。”
第二天,在十丈見方的漢白玉棋盤邊,王思義脫下鞋子,對坐在龍椅上的朱無璋說:“我要先洗洗腳,我不想用污足踐踏棋盤!”
洗完腳后,王思義對朱元璋說;“丹棋也是個好棋手,善待棋手,善待你千千萬萬子民吧,因為那里面有你的親生兒子!”
看著王思義大步的赤足走進(jìn)枰中,朱元璋的眼淚終于流了出來……
“兵七進(jìn)一,炮二平三”
在太監(jiān)們尖得有些悲壯的唱棋聲中,王思義搬動巨大的青石棋子,一步一步往前挪著,最后終于倒下了,口中的鮮血濺在潔白的漢白玉棋盤上,如雪地上盛開的一朵朵梅花……
中國象棋之《殘局篇》
王思義以身殉棋后,朱元璋廢除了禁棋的號令,而且還鼓勵他的兒孫們下棋,他的一個兒子朱權(quán)編了棋 書,可惜已經(jīng)失傳,他的另一個兒子明成祖朱棣,在《永樂大典》中,還下令編了《象棋卷》。他的孫子明仁宗朱高熾也是象棋高手,曾留下與狀元曾子弈后唱和之詩:
兩軍對敵立雙營,
坐運(yùn)神機(jī)決死生(曾子),
等閑尋得軍情事,
一著功成見太平(仁宗)。
而朱元璋與梅兒所生的兒子丹棋,率梅谷弟子重建桔園,看到朱元璋勵精圖治,乃有為之君,遂按外公書信所囑,改丹姓為朱,但不愿巴結(jié)權(quán)門,一生隱居桔園鉆研棋藝,崇禎年間他的后代朱晉禎,把歷代先人心血整理成書,就是著名的《橘中秘》。不久明朝滅亡,但朱姓后代所作棋書卻流傳至今,并且還將永遠(yuǎn)流傳下去。
王思義的后人也在繼續(xù)先祖的遺志,代代習(xí)悟棋道,明朝滅亡后,為躲避戰(zhàn)禍,他們沿著祖先的足跡重返梅谷,在谷中經(jīng)幾十年嘔心瀝血,王氏一個出色后人于康熙年間,寫出了傳世奇書《梅花譜》。這個人就是王再越……
從此,天下遂以“橘梅”代表象棋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