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日記600字:吳老師的清明團子
小學日記600字:吳老師的清明團子
中午,吳老師照例來到教室,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她的手里拿著一個白色大碗,這里面是什么神秘之物呢?我不禁好奇起來。
吳老師看著我們一個個好奇的樣子,就故意吊我們胃口,讓我們來猜里面是什么東西。有同學說,那里面有可能放著一個巨大的定時炸彈;有的同學說,里面什么都沒有;有的同學說,是棒棒糖……我們七嘴八舌地猜了起來。老師看我們這么不著邊際地猜,很是無奈,她搖了搖頭說:“你們一個都沒猜對,我提示一下,是可以吃的,是一種粉做成的。”老師說完,同學們都把手舉得高高的,回答更是五花八門了,有的說包子,有的說湯圓,有的說饅頭……各種各樣,應有盡有。老師再提醒,是圓的,跟一個節(jié)日有關。同學們想了想便“哦!”地舉起手來,現(xiàn)在答案只有兩種,一是元宵節(jié)湯圓,二是清明節(jié)團子。老師不再請同學猜了,直接揭開了碗,一個個圓鼓鼓的綠寶石擠在了碗里,讓人饞涎欲滴。“啊,清明團子!”有人忍不住叫了起來。老師先摘出一顆綠寶石切成三份分給最近的三個人吃。只見男生抓起團子放進嘴里,一口吞下。吳老師問:“怎么樣?”男生說:“沒吃出什么味道,我把團子放進嘴里直接咽下去了。”惹得眼饞的我們又好氣又好笑。再看兩個女生,一小口一小口細細品嘗,說里面的芝麻蠻甜的,吃完了還不忘舔舔手指,看得我們直咽口水。吳老師看我們一個個小饞蟲都要爬出來了,給了我們每人一小塊。我把這一小塊團子放進嘴里,感覺甜甜的,糯糯的,香香的……啊,清明團子真是好吃!
今天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中午,我們吃到了天底下最好吃的清明團子——因為這是吳老師的清明團子。
后記
后來,我知道了清明團子的美麗傳說。據(jù)傳清明團子是為了紀念大禹治水:相傳蘇州有位年青的后生,見清明節(jié)人們祭大禹都做精美的供品,認為這樣不配大禹生前節(jié)約的品格,認為大禹在九泉之下一定不安心。清明節(jié)時正是冬小麥返青的時候,他與大家商量用麥葉汁水和糯米粉做成了青團子,將青團子供在大禹治水墓碑前,以示不忘大禹治水之恩。久而久之,相沿成習俗。
吳老師還給我們講了很多關于清明節(jié)的習俗。比如: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期間的習俗還有很多:植樹,蕩秋千,蹴鞠,插柳,戴柳,射柳,斗雞等。此外,我們還知道了感人至深的《介子推的傳說》。原來一個清明團子背后有這么多的文化知識!
家長感言
非常感謝老師,給孩子們帶來這么好吃的清明團子,孩子回家就興奮地講述我們今天品嘗的清明團子,還告訴我們很多清明節(jié)的習俗,這是以前孩子從不會關注的,因為親身經歷,文章也是發(fā)自內心,作為家長覺得孩子這篇文章寫得很生動。感謝老師潤物細無聲地滲透!
教師賞析
讀著《吳老師的清明團子》一文,你的眼前會情不自禁地浮現(xiàn)出當時的生動畫面:吳老師的故作神秘,同學們的七嘴八舌和迫不及待,以及同學們品嘗清明團子時的各種吃相……小作者的動作描寫十分細膩,比如:聽到同學們不著邊際地亂猜,吳老師“無奈,她搖了搖頭說”,把老師被這群淘氣的孩子弄得哭笑不得的樣子刻畫了出來;還有兩位女生品嘗清明團子后還意猶未盡地“舔舔手指”這一細節(jié)描寫把清明團子的好吃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同時這一舉動也吊足了那些眼饞的同學們的胃口。文章的語言描寫也是可圈可點:樸實,盡顯校園生活趣味。孩子們亂猜碗中物時的語言,可見孩子們的淘氣,也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輕松和諧的氛圍。當吳老師問男孩子什么味道時,男孩子的“沒吃出什么味道,我把團子放進嘴里直接咽下去了。”讓讀者情不自禁笑噴,男孩子的猴急,大大咧咧盡顯無疑。文章雖不長,但語言生動有趣,很有校園生活氣息,不失為一篇美文!(吳利娟)
【本文作者:浙江省海鹽縣向陽小學五年級,翁旻宣(微信公眾號:原創(chuàng)生活作文)】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