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的古詩詞背誦活動
小學(xué)的古詩詞背誦活動(精選5篇)
古詩詞的表現(xiàn)手法很多,中國最早流行,且至今常使用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小學(xué)優(yōu)秀的古詩詞背誦活動,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xué)的古詩詞背誦活動篇1
【游子吟】
孟 郊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古詩今譯 】
慈愛的母親手中的針線,離家遠行人身上的衣服。要遠行時密密地縫呵縫,心中擔(dān)憂兒子遲遲才回。誰說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光輝?
【名句賞析】——“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50歲才中進士,當(dāng)上溧陽縣尉,這樣一個小官,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這首詩就寫于此時。詩以一個極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細節(jié)揭示了母愛的偉大:老母牽針引線為臨行的兒子縫補衣裳,由于擔(dān)心兒子長時間不回來,就把針腳縫得非常細密,希望它能結(jié)實一點,更結(jié)實一點。慈母對兒子的篤愛之情,就這樣一針一線地縫進衣服中,隨著兒子千里萬里。這一平常而充滿了骨肉親情的生活場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經(jīng)歷過的,所以能引起每一個讀者的共鳴,引起我們對母親的種種回憶和依戀。母愛是不期望報答,也是兒女所報答不完的,因為它像三春的陽光對小草的哺育,是無窮無盡的。詩歌畫面簡潔,語言樸素,而內(nèi)涵深厚,動人心弦,所以能膾炙人口,千古流傳。
【注詞釋義】
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意恐:擔(dān)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處指游子的心。
三春暉:春天的陽光。這里比喻母愛。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個春天。暉,陽光。
小學(xué)的古詩詞背誦活動篇2
【寒食】
韓 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古詩今譯 】
暮春的長安城里漫天舞著楊花,寒食節(jié)東風(fēng)吹斜了官中的柳樹。黃昏開始宮里頌賜新蠟燭,輕煙先升起在皇帝貴戚家。
【名句賞析】——“春城無處不飛花?!?/p>
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諷刺詩。在唐代以前,漢朝最為強大,所以唐人做詩都喜歡借漢來比唐,這里也是借漢代的故事來諷刺本朝。寒食三天焚火,本應(yīng)第四天才可用火。但皇宮里在第三天的黃昏就將傳火種的蠟燭賜給了皇帝貴戚。這件小事說明皇帝對貴戚近臣的特別恩寵,但詩人寫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飛花的奇麗景致開頭,用東風(fēng)拂柳的描寫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稱頌皇上的恩典,所以連皇帝都很喜歡。像這樣不用一字指斥,就達到諷刺效果的寫法,就叫含蓄。我們仔細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諷刺意味。
【注詞釋義】
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jié)前兩天的節(jié)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樹。
斜:為了押韻,此處可以按古音讀作xi。
漢宮:這里指唐朝皇官。
傳:賜給。
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極、王逢時五人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小學(xué)的古詩詞背誦活動篇3
【滁州西澗】
韋應(yīng)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古詩今譯】
澗邊叢生的幽草特別讓人喜愛,密林中還有黃鸝鳥在婉轉(zhuǎn)啼鳴。帶雨的春潮在傍晚來勢更湍急,荒郊野渡寂無人影只有船空橫。
【名句賞析】——“野渡無人舟自橫?!?/p>
詩人在滁州做官時,最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經(jīng)常一個人到澗邊散步。岸邊的綠草、樹叢中的黃鸝,所聞所見都賞心悅目,讓人流連忘返。一場突如其來的急雨,使春天原來就高漲的澗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沖得橫在岸邊。一船來說,船渡往對岸的方向是縱,水流的方向是橫。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沖就橫在水中了。詩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個特殊的情景,描繪出小船橫在水流中的畫面。所以格外生動。從前兩句的描寫來看,詩人的心情很悠閑,但后兩句的風(fēng)景又有點寂寥的感覺。
【注詞釋義】
滁州:今安徽滁縣,詩人曾任州刺史。
西澗:滁州城西郊的一條小溪,有人稱上馬河。
獨憐:最愛,只愛。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無人管理的渡口。
橫:指隨意飄浮。
小學(xué)的古詩詞背誦活動篇4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
【古詩今譯】
西塞山前群群白鷺高飛,桃花盛開水中鱖魚肥美。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在斜細雨中流連不歸。
【名句賞析】——“桃花流水鱖魚肥?!?/p>
這是一首傳唱悠遠的詞,所描寫的是西塞山邊的景色:空中有白鷺高飛,而山下的小溪邊,盛開著叢叢鮮艷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條條鮮活肥美的鱖魚,還有那溫和的斜風(fēng)細雨,這是一幅多么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機勃勃,而且充滿了喜氣。而春色中的人,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灑浴在斜風(fēng)細雨之中,享受著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為這景色的一部分。這風(fēng)、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說“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難怪他要流連忘返了?!安豁殮w”除了指不回家外,還指棄官隱居,一去不返。那個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潔、不愿做官的隱居者,也是詩人自己。他熱愛淳樸美麗的大自然,認(rèn)定這美麗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讓自己悄然溶入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對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觸和依戀。
【注詞釋義】
漁歌子:原是曲調(diào)名,后來人們根據(jù)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鱖魚:即民間所說桂魚,細鱗,淡黃帶褐色斑紋,味道鮮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葉編制的帽子,用來擋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編制的防雨衣服。
小學(xué)的古詩詞背誦活動篇5
【塞下曲】
盧 綸
林暗草驚風(fēng),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古詩今譯】
黑暗的林中風(fēng)吹草動,將軍深夜拉動了強弓。黎明時尋找射出的箭,發(fā)現(xiàn)它深陷在巨石中。
【名句賞析】——“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p>
這是盧綸反映軍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詩。塑造了一位將軍的勇猛形象,篇幅極為簡短,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前兩句寫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驚風(fēng)陣陣。詩中通過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為將軍拉弓射箭的壯舉作了鋪墊。傳說漢代名將李廣出獵時,遠遠看到草叢中的一塊大石,以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頭居然穩(wěn)穩(wěn)地扎入石頭之中。這里借用李廣的故事,來形容將軍的勇猛和神力,的確是非常恰當(dāng)?shù)摹H娬Z言精練準(zhǔn)確,描寫生動傳神。
【注詞釋義】
引弓:拉弓,開弓。
平明:清早。
白羽:本指箭稈上的羽毛,這里借指箭。
沒:陷入。指箭射入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