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良書法作品
李文良書法作品
李文良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之一,其書法端正典雅,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李文良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李文良書法作品欣賞
李文良書法作品圖片1
李文良書法作品圖片2
李文良書法作品圖片3
李文良書法作品圖片4
書法九宮與八面臆解
“九宮”與“八面”雖然是一種技法經驗的整理,實際上它包含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固有的空間觀念與宇宙意識,因此。作為單純的技法信條,它有著更深厚的文化積淀背景。
早在宋時,“九宮”之說即已出現(xiàn),不過當時只是以尺寸標出字的范圍界碼,專為移臨古枯而設,因而它是一種技術手段而不是書法結構的藝術方法—它與米帝的“八面”之說截然有異。經過明清學者的思考與提煉,原來作為技術的“九宮”逐漸演變?yōu)榻Y構技巧的“九宮”。
據提倡最力的包世臣言:是以每字為方格,格內以細線畫井字,其最初目的是在目內安排點畫有一準繩,后來則以此上求古帖,檢其“精神挽結處”,特別強調每個字形結構在中宮的相聚程度與神采透露處。漢字結構多變,要實際地去把每一筆聚于中官當然不可能,但有此中宮之準繩,檢驗每個結構的有否中心、有否向心力或有否凝聚線條組織的能力,卻立刻能見出書家的實際水平來。故“九宮”之法,其實是強調結構中心、線條相聚有序的技法法則。
而到了這時,它的含義與宋人的“八面”說也就相去無幾。元人陳繹曾《翰林要決》提出“八面俱滿方可提飛”,要之與后來包世臣的“九官”說完全一致。只不過這是兩個視點的差異:八面是注重外圍,從外到內,而九宮則是注意中宮,由內到外。包世臣甚至還以九宮法引申至章法,倡為“大九宮”之說,指每一書法作品中也有中心字,每一中心字必統(tǒng)攝上下左右四圍各字的拱揖傾向,如果不作刻舟求劍之解,當然也是一個饒有趣味的發(fā)明與闡釋。于是,我們又看到了這幾組概念之間錯綜的關系。“九宮”重主、“八面”重賓,兩者恰構成一種陰陽互補關系,以圖形出之,頗有道家太極圖的原理在。
“九宮”主一字結構,“大九宮”又主整篇章法,兩者又構成由小到大的漸進關系,依之類推,而筆劃之小、而展廳之大都可以尋出“九宮”“八面”的原理應用來,循環(huán)相生,以至無窮,這正是中國文化的奧妙。說從筆劃之小也可見出“九宮”觀念并非信口開河,事實上清代人早就在如此做了。
包世臣引黃小仲解釋筆法時,有一公案長時期來為人猜索不透:“唐以前書,皆始良終乾,南宋以后書,皆始翼終坤”。近人釋出其妙,原意是以八卦的方位標明行筆劃線時筆鋒的線路:“始良終乾”是回鋒逆行的技法,“始翼終坤”則是露鋒直行的技法,黃小仲批評的意思是指唐前書法用筆技巧豐富而宋以后技巧簡單,這當然是用筆內部的問題,但以此拈出良、乾、翼、坤之說,不正是“九宮”“八面”的等義語么?
是則書法結構通于八卦,書法用筆通于結構,無所不通,以之反觀中國哲學與文藝理論的圓融自足,豈非是一個最現(xiàn)成的范例,有趣的理論現(xiàn)象和有趣的民族文化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