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他的書法作品被我國大多數(shù)人贊賞。那么,關(guān)于王羲之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相關(guān)故事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王羲之的軼事
(一)寫經(jīng)換鵝
民間有王羲之有愛鵝的傳說。鵝,潔白的羽毛,紅冠紅爪,煞是好看,加上它邁著笨拙的步子,或引項高歌,或張開雙翅翩翩起舞,也許給王羲之的書法有啟迪作用,從中領(lǐng)悟到點畫運筆技法,執(zhí)筆時食指應(yīng)如鵝頭那樣昂揚微曲,運筆時則像鵝掌撥水,這樣才能將精力集中于筆端。清代書法家包世臣將這種情勢用詩表達出來:"全身精力到毫端,定臺先將兩足安;悟入鵝群行水勢,方知五指力齊難。"王羲之愛鵝常畫鵝,出于寫生的需要,他買鵝養(yǎng)鵝在情理之中。從分析的角度看以下的兩則軼事,卻是有根據(jù)的,《晉書·王羲之傳》也作了記載。
會稽有一位孤居的老婆婆養(yǎng)了一只善于鳴叫的白鵝,很逗人喜愛,王羲之叫人去買來,不料老人不肯出售。無奈,上羲之只好經(jīng)常去看這只鵝,使老人百思不解。后來王羲之又派人前去說服老婆婆割愛,老人還是不答應(yīng)。那人只好開誠布公地告訴老人說,那是王羲之所要。當(dāng)時王羲之是婦幼皆知,享有美譽的大書法家了,老人喜出望外,又聽說王羲之要親自拜訪她,更是高興。第二天,王羲之帶了不少禮品去登門求鵝,不料老人為了招待這位大人把鵝宰了,當(dāng)王羲之不見白鵝,并得知鵝已被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傷心地離開了農(nóng)舍。以致回家后"嘆息彌日"。
山陰有一位道土,養(yǎng)了許多白鵝,王羲之看見了非常喜愛,向道士購買。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應(yīng)為《黃庭經(jīng)》),當(dāng)舉相贈耳。"要王羲之抄寫經(jīng)文作為交換條件。王羲之愛鵝成癖,又是道教的忠實信徒,故欣然同意。他懷著虔減之心花了半天的時間,工工整整地抄完了經(jīng)文,十分高興地"籠鵝而歸"。唐代大詩人李白根據(jù)這一傳說,先后寫了兩首詩。一首題為《王右軍》的詩:右軍本清真,瀟灑在風(fēng)塵。
山陰遇羽客,愛此好鵝濱。
掃素寫《道經(jīng)》,筆妙精入神。
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后來又寫了一首《送賀賓客歸越》的詩: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若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
《道德經(jīng)》即《老子》,是道家的主要經(jīng)典,《黃庭經(jīng)》是道教一種經(jīng)的經(jīng)名,兩者是不能混同的。然而在流傳的過程中,將《黃庭經(jīng)》誤寫成《道德經(jīng)》了。
《晉書·王羲之傳》也有此錯誤,李白在兩首詩中都寫換鵝,一首是"掃素寫《道經(jīng)》,一首是"《黃庭》換白鵝"。李白于天寶元年游會稽時所寫的《王右軍》,當(dāng)時可能是根據(jù)傳說,寫成"道經(jīng)"。后來也許看到了換鵝的書法作品,知道這是《黃庭經(jīng)》,所以天寶三年正月送賀知章時所寫的詩中寫成了"黃庭換白鵝",以示更正?!饵S庭經(jīng)》是王羲之楷書的代表作,如今每當(dāng)我們欣賞這幅名作時,尤感其氣韻高逸,筆致婉麗,李白"筆妙精入神"的評論并非溢美之辭。
(二)書扇濟貧
王羲之為官期間經(jīng)常深入底層貧苦百姓中,體察民情。有一次在蕺山看到一個老婦賣六角扇,這種扇子是用竹蔑編成的,為了制作和使用的方便呈六邊形,現(xiàn)在紹興一帶山村里仍有用這種扇子扇風(fēng)納涼。由于當(dāng)?shù)匕傩掌毡樨毟F,雖然這種扇子非常便宜也無人問津,老婦憂心忡忡滿面愁容,王羲之看到這種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他找來筆墨在老婦出售的所有六角扇上都寫上五個大字。王羲之當(dāng)時已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了,雖不能說是一字千金,但想求他的字也是不容易的,老婦人由于孤陋寡聞,有眼不識泰山,她被這位官人突如其來的舉動驚得目瞪口呆。羲之便向她說明"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老婦半信半疑照此辦理,果然人們爭相購買,六角扇銷售一空。第二天老婦又掮了一批竹扇來,再求羲之書寫其扇,羲之只好笑而不答了。民間傳說老婦還找到羲之家中要他繼續(xù)為她寫扇,羲之哭笑不得只好東躲西藏,傳說如今紹興市的"躲婆巷"就是他躲藏的地方。
蕺山南麓的戒珠寺,相傳寺址為王羲之別業(yè),寺前有他的養(yǎng)鵝池和洗硯池。王羲之喜歡玩明珠,一天明珠不見,他懷疑是與他關(guān)系甚好的老僧所竊,老僧含冤而死。后來一只鵝死了,宰殺后發(fā)現(xiàn)了那顆明珠,王羲之后悔莫及,決定舍宅為寺,以戒玩珠之癖。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dāng)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jù)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jīng)過勤學(xué)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dāng)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dāng)寶貝看待。
據(jù)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 么裝飾,引不起過 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dāng)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么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
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許多藝術(shù)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yǎng)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jīng)》??墒撬劳豸酥遣豢陷p易替人抄寫經(jīng)書的。后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yǎng)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dāng)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里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舍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
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jīng)。”
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jīng),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故事賞析:書圣王羲之
東晉時期,有一位著名的書法家,他就是被人們尊稱為“書圣”的王羲之。據(jù)說他從小就喜歡書法,而且非常用功,就連走路時也隨手比畫著練字。日子久了,連衣服都破了。
關(guān)于他的故事有:“墨池”和“入木三分”的傳說。
王羲之自七歲起練習(xí)書法。他勤奮好學(xué),為了能夠融合百家之長,獨創(chuàng)一體,每天都坐在池子邊練字,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現(xiàn)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據(jù)說王羲之任臨州太守時,村民在城西北處興建了一座“飛云閣”,請王羲之書寫橫額巨匾。王羲之在紙上寫了幾幅,都覺得不滿意。此后,王羲之廢寢忘食,專門練寫“飛云閣”三個字。一天,他練字入了神,忘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假思索地用饅頭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道。當(dāng)家人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是滿嘴墨黑了。
就這樣,三個月過去了。王羲之覺得將“飛云閣”三個字練得滿意了,便將字題寫在匾額上,后來刻字的木匠師傅依字鐫刻,發(fā)現(xiàn)墨跡竟然印到木板里有三分之深。
猜你感興趣:
1.王羲之的勵志故事
3.王羲之的小故事
6.名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