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器碑書法創(chuàng)作作品圖片
《禮器碑》書法瘦勁寬綽,筆畫剛健,用筆力注筆端,如干將莫邪,鋒利無比。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禮器碑書法創(chuàng)作作品圖片,希望你們喜歡。
禮器碑書法創(chuàng)作作品圖片欣賞
禮器碑書法創(chuàng)作作品圖片1
禮器碑書法創(chuàng)作作品圖片2
禮器碑書法創(chuàng)作作品圖片3
禮器碑書法創(chuàng)作作品圖片4
禮器碑書法創(chuàng)作作品圖片5
如何臨習《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山林《韓敕碑》、《韓明府修孔廟碑》,系東漢恒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所刻,原立于魯縣(今山東濟寧曲阜)孔廟大成殿樂廡。據清王昶《金石萃編》記載“碑高七尺一寸,廣三尺二寸,碑陽正文16行,滿行36字;碑陰3列,列17行;右側4列,列4行;左側3列,列4行。碑文記述魯相韓敕修飾孔廟、制造禮器等事。碑陰及兩側刻資助立碑人姓名及錢數。碑字完整.為研究漢隸藝術的重要資料。
一、藝術風格
《禮器碑》書法瘦勁寬綽,筆畫剛健,用筆力注筆端,如干將莫邪,鋒利無比。其結體寓欹側于平正中,含疏秀二嚴密內,歷來被奉為隸書極則。
清王澍在《虛舟題跋》中評此碑說:“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為奇絕,瘦勁如鐵,變化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并說:“惟《韓敕》無美不備,以為清超卻又遒勁,以為遒勁卻又肅括,自有分隸來,莫有超妙如此碑者。”
《禮器碑》的線條質感,與東漢時期的其他隸書砷刻如《張遷砷》、《曹全碑》等有著一定的差異。它屬于平正端莊、俊挺寬博一路。碑文中有的字筆畫細如發(fā)絲,鐵畫銀鉤,堅挺有力;有的粗如刷帚,卻又韻格靈動,不顯呆板。盡管線條起伏變化,但通篇看來又不失和諧,在力量感的表現上非常成功。因此,臨習《禮器碑》可選擇彈性較強的兼毫筆,著重練習筆力。
筆畫要瘦勁而不纖弱,波磔則較其它筆畫梢粗,至收筆前略有停頓,借筆毫彈性迅速挑起,使筆意飛動,清新勁健。“燕尾”捺畫大多呈方形,且比重較大,看上去氣勢沉雄。
另外.此碑分四面,有碑陽、碑陰之分。碑陽部分結字端莊,章法排列也較為規(guī)律,堪為《禮器碑》風格的代表,故人手應從碑陽始。但從藝術角度講,碑陰亦有其獨特的價值。其用筆奔放飄逸,自然成趣,字的大小不甚統,橫列的法則也被打破,抒情性極強,在整個書意上傾注了書家更多的主體精神與氣質,因而碑陰也是臨習中不可忽視的。
二、章法與墨色
《禮器碑》的碑陽部分,章法處理是縱有序,橫有列;字距寬,行距密。這種章法充分展現了和諧、端莊、秀美的整體特征。而碑陰部分往往是縱有序、橫無列,行與行之間有一定間距,字距參差不齊,富于流動感,通篇自然靈動,富有生氣。
臨習《禮器碑》,在用墨的處理上可講究一點兒變化。一般在書寫方筆時,墨色宜潤澤,不宜枯燥。要注意線條的相互關系:粗線條所占的地位較為重要,是整個字的主筆,力量也較為集中,用墨較重;而細線條處于輔助地位,用墨也輕。如果我們臨習時要寫一根方筆入紙的線條,而恰在此時筆端乏墨,那么,不妨可改用圓筆入紙來臨摹這一根線條。雖然作為這一根線條的臨摹,由于用筆變化而遺失了原貌,但從碑刻到墨書,因這一點形的失去而使整個字在力量上得到了補充,也不悖書法中所謂“遺形取神”這一原理。臨習《禮器碑》,應首先著眼于由粗細線條組成的有機整體,保持字的力度不散。
三、臨習注意事項
1.認真讀帖。在臨習《禮器碑》之前,應先通讀瀏覽一遍,以領會其神韻,風格與特點,這就是所謂“讀帖”。特別要注意碑陽與碑陰在風格特征上的差異,注意每個字點畫的長短、粗細、輕重、向背、轉折及結構的疏密、參差等。這樣,在臨習時就容易得其法度,寫出《禮器碑》的韻味來。
2.線條挺健。線條纖細卻極富力感是《禮器碑》的一大特色。在臨習時要注意宇的線條排列和粗細變化,找出字與字之間的共性、個性和起承關系,利用提、按、頓、挫等用筆手法以及行筆或暢或 澀的時間把握,使線條產生彈性,使力量得以強化。
3.講究筆力。從筆法上看,《禮器碑》筆法豐富,方圓并用。即使同樣的方筆或圓筆,也有虛實不同,切人點不同等因素存在。因此,臨習時一要選擇筆鋒好的毛筆,二要握住毛筆的上半部,讓毛筆既要提得起,又能壓得下,使線條形成輕重對比。臨習此碑,可較好地鍛煉用宅能力。此外,線條,結體固然重要,但是更要悉心領會此碑透溢的靈氣,感受它的神采,力爭把字寫得正而不板,姿態(tài)優(yōu)美,疏朗有致,古意盎然。
看過“禮器碑書法創(chuàng)作作品圖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