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書法字體圖片賞析
隸書初創(chuàng)于戰(zhàn)國,至東漢后期趨于成熟。隸書結體多為扁方,左右舒展,靜中寓動。起筆藏鋒逆入,出鋒帶上挑之勢,點畫呼應靈動。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隸書書法字體圖片賞析,希望你們喜歡。
隸書書法字體圖片欣賞:
隸書書法字體圖片賞析1
隸書書法字體圖片賞析2
隸書書法字體圖片賞析3
隸書書法字體圖片賞析4
隸書書法字體圖片賞析5
關于隸書的定名:
關于定名隸書的義理,可以從“隸”的本義上作解釋。吳白甸先生說:“《說文解字》中解釋隸的意義是附著,《后漢書馮異傳》則訓為屬,這一意義到今天還在使用,現(xiàn)代漢語中就有隸屬一詞?!段魰l(wèi)恒傳》、《說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認為隸書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隸書是小篆的一種輔助字體”。這樣的說法是有爭議的。在漢字演變發(fā)展過程中,繁化和簡化這兩種對立的矛盾一直存在著。總的來說,人們寫字總是往著簡化的方向發(fā)展。當一種字體基本定型之后,它便可能向兩種方向發(fā)展,一種是向更加規(guī)整的方向發(fā)展,一種是向更加草化的方向發(fā)展。規(guī)整化的結果使得這種字體得以完全確立,卓化的結果便是產生新的字體。
而隸書起初是所謂的“輔助性字體”,實際上它便是篆書(是大篆而不是小篆。一般地說來,草化先于正規(guī)化,小篆是對大篆的規(guī)整,而隸書則是大篆的草化,它的產生應先于小篆)的草寫。事實也是如此。早在產生秦小篆以前的時代,篆書的一種便于書寫的簡體—古隸(草篆)便已產生。根據(jù)江陵鳳凰山秦墓出土的秦昭王時期的刻有“冷賢”兩字的玉印、戰(zhàn)國中期的《楚帛書》和戰(zhàn)國后期秦國的“高奴禾石銅權”銘文的字樣,可知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前便已有了和秦詔版相近的書體即草篆—隸書的萌芽書體,亦即后人稱為古隸的書體存在。近年來出土的天水秦簡,睡虎地秦簡、馬王堆帛書、銀雀山竹簡為追溯隸書的起源和形成提供了確實的證據(jù)。
看過“隸書書法字體圖片賞析”的人還看了:
1.毛筆隸書書法作品
2.隸書書法體
3.隸書書法圖片
5.隸書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