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舍得的書法作品圖片
字體舍得的書法作品圖片
書法是一種很特殊的視覺藝術。其中“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書法字體舍得,希望你們喜歡。
書法字體舍得欣賞
書法字體舍得圖片1
書法字體舍得圖片2
書法字體舍得圖片3
書法字體舍得圖片4
書法字體舍得圖片5
書法臨習要過六關
一、過好中鋒關。何謂中鋒?東漢書法家蔡邕曾說“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使筆鋒在點畫中間運行,這便是中鋒。“作書貴用中鋒,是千古不易的定論。以前我對對中鋒用筆的概念只有一些膚淺的感性認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往往對自己所寫的字,點畫邊緣出現(xiàn)一邊整齊光潔一邊帶有鋸齒或一邊墨色較濃一邊較淡、立體感不強的現(xiàn)象百思不解。后來,在臨習過程中,嚴格地按中鋒用筆的要求進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臨習,無意中發(fā)現(xiàn)以前的現(xiàn)象逐漸消失了,立體感增強了,點畫也渾凝圓勁、秀逸含蓄了,才真正地體驗到了中鋒用筆的感受。隨著臨習的逐漸深入,自己對中鋒的認識也隨之加深了。我發(fā)現(xiàn),中鋒用筆固然很好,但除篆、隸得保持筆筆中鋒外,楷、行、草字如也筆筆中鋒的話,是否會缺乏一種意趣、情采。帶著這個疑慮,為了進一步的分析和學習,我查閱了一些書藉和名家的論著,才懂得對任何事物都不可機械地去套用的道理;明白了“正以立骨,偏以取勢”,隨心所欲,千變萬化的中鋒與側鋒用筆的辯證關系。
二、過好藏鋒關。所謂藏鋒就是起筆用逆鋒,收筆用回鋒,把筆尖藏于筆畫之內,寫出來的點畫堅勁挺拔,給人以含蓄、渾勁、沉著的感覺。藏鋒在篆、隸、楷中尤為重要,篆、隸點畫幾乎筆筆藏鋒。因此,藏鋒必須訓練與掌握的筆法。寫字時是隨筆而入, 以致寫出來的字處處露鋒,點畫到處棱角突出,存在許多斷筆,形如折木,點畫 處處棱角突出,毫無渾勁、沉著、含蓄可言。當開始臨習漢 隸《張遷碑》時,頗感吃力。面對困難,自己狠下決心按照藏鋒用筆的 基本要領進行苦練,終于在一個月后由原來感到吃力到基本適應,起筆收筆從不習慣到習慣,基本上通過了篆、隸的藏鋒關。 當臨寫《顏勤禮碑》時,一開始寫出來的字怎樣也無“顏”的 味道。是何原因?經(jīng)過觀察和分析,發(fā)現(xiàn)主要是起、收筆未能做到藏鋒?橫畫尤其是長橫和垂露豎成不了“枯骨”狀,長撇體現(xiàn)不出“蠶頭燕尾”等效果。問題找出了,關鍵的就是按楷體的點畫起收筆的藏鋒要求進行練習,找出規(guī)律,練出感覺,使之成為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寫出與法帖相似的點畫來。點畫寫象了才能求得字的像,字寫像了才能寫出法帖字體的神來,才能真正入帖。后來在臨習的過程中也悟出了藏鋒與露鋒是一對孿生兄弟,一個字中往往藏與露是相輔相成的,該藏則藏,該露則露,藏露結合字就會具有自然、優(yōu)美、生動的神采和韻味。
三、過好提按關。筆畫的粗細變化是在提按動作中完成的,提按是寫好點畫的關鍵。劉熙載曾說“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指出在運筆過程中提按的連續(xù)性和必要性。書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提按交換的過程。筆鋒在紙上運行時,一直是通過提按的交遞,再加上輕重、緩急的豐富變化,這樣點畫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產(chǎn)生美妙的韻味與鮮活的形象。如果寫出來的字線條粗細一致,就會與硬筆字無異,毫無神采與美感。這是點畫缺乏提按所致。按易掌握,難在提上,一筆而成的而又按提交遞就更難。為了使自己更好地掌握提按的技法,在臨習《書譜》時自己選定了一些基本上是一筆而成,且提按交遞特點較明顯的字來練習,如“晉”、“者”、“豈”、“鶴”、“置”、‘‘質”、“資”、“紹”、 “濕”、“弊”、 -等。同時也注意對某些輕入重按又輕出的點畫的訓練,如類似柳葉形的撇畫及輕入重按收筆的捺畫等。經(jīng)過訓練來掌握這些范字和點畫的提按規(guī)律、特點。
四、過好轉折關。 “轉折”在書法中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轉”是用筆寫出圓轉回旋、沒有方折棱角筆畫的筆法,其要領是,在轉的關節(jié)處筆不停駐下來,只有提按的變化,沒有折、頓的處理,“如折釵股”,是篆、行、草中運用最多的筆 法。“折”與“轉”相反,是寫出方的點畫方法。折法,多運 用于義方筆書法的起筆處(楷字藏鋒起筆的手段)、收筆處以及 橫畫和豎畫的交接處。此法多運用于楷、隸書中,行、草亦時有所見。在練習“轉”方面,自己主要選出《書譜》中特點較明顯的字如“思”、“回”、“因"、“過”、“物”、“習”、“胡”、“力” “翠”的上部、“翰”和“題”的右部、“墻”的右下部、“奇”下部等進行練習。同時,也注意某些轉畫中保留折意方面的訓 練。“轉”是行、草尤其是草的最基本的寫法,“轉”法掌握好了,才能一筆將草字寫出來,才能寫出草字奔、飛的勢態(tài)針對“折”的練習,我特意選出《顏勤禮碑》、王羲之《圣教序》中帶有“長橫”、“田”、“門”、“貝"、“一”、“日”、“月”、等的字作為范字按“折”的要領進行練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五、過好速度關。運筆的急緩在書寫中是至關重要的。運筆的急與緩是形成作品不同風格和產(chǎn)生節(jié)奏、韻律變化的主要原因。落筆遲重取其雄厚,急速方能流暢、遒勁。運筆的急與緩須有機的結合,方能獲得更理想的效果,否則,一味遲重則失卻神氣,一味急速則失卻形勢。認為 “快”才是熟練的最好體現(xiàn)是錯誤的。認為“草書”的本質就是快更是不對的,我在學書之初就是以這樣的錯誤來實踐的結果怎樣也寫不出原法帖的“形”,更談不上“神”了。在苦惱中痛定思痛,經(jīng)過一番思考,悟出了書法的速度是有急緩之分的,字體不同、點畫不同其書寫速度是不同的,我們在臨習時只有貼近其原帖字的書寫速度和節(jié)奏,才能得其“形”、“神”。一般來說,篆、隸、楷體的書寫速度相對慢些,行、草的速度則要快些,橫畫、撇畫相對快些,豎畫、捺畫則要慢些, “能急不愁緩,能重方能輕”,經(jīng)過反復的訓練,隨著書寫中對急緩運用對節(jié)奏方面逐步熟練,慢慢地進入到“隨心所欲”運用較自如的階段。也就會領悟到“能速而速,故以取神,應遲不遲,反覺失勢”的道理。
六、過好輕重關。用筆的輕與重,直接影響到作品的風格、特點、藝術效果。用筆輕者,令人感到輕松、秀麗、和雅、飄逸;用筆重者,則會給人以沉著、拙重、凝煉、渾樸之感。用筆的輕重,主要基于“力度”的大小,而這種力度則完全取決于運筆時力度控制上。這種力度是毛筆之毫鋒與紙相磨擦產(chǎn)生的使人感覺出來的力度。筆不虛,則欠圓脫,筆不實,則欠沉著。專用虛筆,似近油滑;專用實筆,又會滯笨。從運筆技巧來說,其輕重、虛實是一對統(tǒng)一、對立的矛盾,它們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所謂虛實相生,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苦練中達到善使筆鋒。為了更好的善使筆鋒,在臨習中,須十分注重用筆鋒運行,把握其虛實、輕重的分寸。輔之以往高執(zhí)筆桿,運用懸腕力、臂力推動筆鋒向前鋪毫運筆;十分注意筆筆以鋒用力送到底,例如“撇”畫及類似“秋”“火”的最后一筆。經(jīng)過刻苦訓練,在點畫線條的力度和質感上都會有明顯的提高。
以上六個方面的用筆要素不是獨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書寫的過程中很好地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創(chuàng)作出高水平的作品。
看過“書法字體舍得”的人還看了:
1.舍得書法作品賞析
2.書法字體舍得
4.行書舍得書法圖片
5.書法字體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