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延闿顏體書法
譚延闿顏體書法
譚延闿(1880-1930),字祖安、祖庵(組庵),號無畏、切齋,湖南茶陵人,曾經(jīng)任兩廣督軍,三次出任湖南督軍兼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譚延闿顏體書法,希望你們喜歡。
譚延闿顏體書法欣賞:
譚延闿顏體書法1
譚延闿顏體書法2
譚延闿顏體書法3
譚延闿顏體書法4
譚延闿顏體書法5
譚延闿書法成就:
譚延闿的字亦如其人,其楷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豎畫多用懸針法,起筆沉著穩(wěn)重,頓挫有力,使人感到貌豐骨勁,味厚神藏。一洗清初書壇姿媚之態(tài),所不足者,少自家面目。其行書功深厚,變化靈巧,筆筆中鋒,筆鋒于紙能藏鋒力透,有大氣磅礴之勢,雖是前清進(jìn)士,但其書法絕無館閣體柔媚的氣息。是清代錢灃之后又一個寫顏體的大家。被譽"民國至今,學(xué)顏者無出其右"。
譚的書風(fēng)幾經(jīng)變化,弱冠時學(xué)趙松雪、劉石庵,繼而師法魯公行楷尺牘,兼學(xué)東武(楊肇),松禪(翁同龢),30歲專習(xí)顏書,參以錢南園筆法,以《麻姑仙壇記》為日課,平生得220通。1929年4月,譚在上海養(yǎng)病,其間就臨了203通。譚氏所臨《麻姑仙壇記》鋒藏力透,氣格雄健,酷似錢南園,而筆畫更為厚重,其雄渾較錢氏更甚,挺拔之氣躍然于紙。其結(jié)構(gòu)嚴(yán)正精卓,如賢者正襟端拱于廟堂,深得其神髓,令人欽佩。他寫顏字主張"上不讓下", "左不讓右"。譚氏學(xué)魯公書之外,則泛濫百家,兼涉篆隸,40歲后居廣州,于古法帖無所不臨。極縱肆之奇,生平書學(xué)至此乃大變。譚延闿曾在1926年以行楷背臨古帖諸如黃山谷、蘇東坡、米襄陽、趙松雪、文衡山、祝枝山、董其昌諸家。譚臨帖神速,筆畫之工,人弗如也。
顏真卿楷書自從被米南宮批判之后,一直不很被重視,宋、元、明三代不出一個善寫顏體的大家。清初基本上是董其昌書法的天下。直到清中葉劉石庵以及后來錢灃、何紹基、翁同龢等出,顏書才始得到復(fù)興。但清代書家多數(shù)還是寫行草書,篆隸也頗有好手,只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楷書尚不多見。錢灃是一時名家了,學(xué)顏字得其神趣,氣象渾穆。但橫平豎直處時顯板硬,不若魯公之靈妙。即使如此,同時代及后世,楷書領(lǐng)域內(nèi),錢灃也是罕有其匹的??瑫悄茱@示真功夫的,一點一畫,稍有偏差,一望便知。而譚延闿尤以顏體楷書譽滿天下。譚延闿可以說一生基本都在攻顏書。譚延闿善詩聯(lián),擘窠榜書、蠅頭小楷均極精妙。書法作品兼有藝術(shù)和文物雙重價值,國內(nèi)民間所藏多集中于湖南。
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內(nèi)巨幅石碑上"中國國民黨葬孫先生于此"兩行巨大金字,即為譚氏手書。
譚延闿在年少時,書法即受翁同龢的賞識,翁在給譚的父親的信中道:"三令郎,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于右任先生每論時人書法時必曰:"譚祖安是有真本領(lǐng)的。"馬宗霍評其書云:"祖安早歲仿劉石庵,中年專意錢南園、翁松禪兩家,晚參米南宮,骨力雄厚,可謂健筆。"他的行書是將劉石庵與錢南園相互熔于一爐。其點畫之豐滿圓潤、揮灑從容乃似石庵,而渾健蒼勁,體勢闊疏朗,氣勢奪人處又似南園。譚延闿是進(jìn)士出身,入翰林院,有很高的學(xué)養(yǎng)。能巧妙地從前人書中吸收營養(yǎng),從而形成了自己寬博溫厚、含蘊性靈、雄健開闊的韻致。此謂百學(xué)不能至也。
看過“譚延闿顏體書法”的人還看了:
1.顏體書法作品
2.顏體書法
3.毛筆顏體書法欣賞
4.陋室銘顏體書法
5.卞暉顏體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