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盟書經典書法作品
侯馬盟書筆鋒清麗,其書法犀利簡率,提按有致,舒展而有韻律。對于我國研究先秦時代的書法字體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侯馬盟書經典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侯馬盟書經典書法作品欣賞
侯馬盟書經典書法作品圖片1
侯馬盟書經典書法作品圖片2
侯馬盟書經典書法作品圖片3
侯馬盟書經典書法作品圖片4
侯馬盟書簡介
侯馬盟書,春秋晚期晉定公十五年到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前489) 晉國世卿趙鞅同卿大夫間舉行盟誓的約信文書。196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在發(fā)掘山西侯馬晉國遺址時發(fā)現,同年11月至次年5月發(fā)掘。盟書又稱"載書"。《周禮·司盟》"掌盟載之法"注:"載,盟誓也,盟者書其辭于策,殺牲取血,坎其牲,加書于上而埋之,謂之載書。"當時的諸侯和卿大夫為了鞏固內部團結,打擊敵對勢力,經常舉行這種盟誓活動。盟書一式二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于地下或沉在河里,以取信于神鬼。侯馬盟書是用毛筆將盟辭書寫在玉石片上,字跡一般為朱紅色,少數為黑色。字體近于春秋晚期的銅器銘文。它的發(fā)現對研究中國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以及晉國歷史有重大意義。
盟誓遺址的發(fā)掘 "盟誓遺址"在侯馬晉國遺址的東南部,面積約3800平方米,分"埋書區(qū)"和"埋牲區(qū)"兩部分,埋書區(qū)集中在西北部。在盟誓遺址內共發(fā)現坎(埋牲的土坑)400余個,坎的底部一般都瘞埋有犧牲,大坎埋牛、馬、羊,小坎埋羊或盟書。絕大部分坎的北壁底部還有一個小龕,其中放一件古時稱為"幣"的祭玉,個別坑埋有數件。埋盟書的坎沒有龕和玉幣。這些玉幣和犧牲都是在盟誓時向神或祖先奉獻的祭品。用作祭祀的玉幣有璧、 璜、瑗、玦、瓏、璋、 圭和殘碎玉料塊,都是用透閃巖等石料制成,雕琢纖細,頗為精美。書寫盟書的玉石片,絕大多數呈圭形,最大的長32厘米,寬近4厘米,小的長18厘米,寬不到2厘米。
侯馬盟書的價值
數以千計的侯馬盟書,其完整而有系統(tǒng)的盟辭內容,在我國歷史文獻中是非常罕見的。侯馬盟書這批珍貴的歷史文物,為我們研究春秋后期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奴隸主專政向地主階級專政轉變過程中的政治,以及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出土"盟書"的侯馬,正相當晉國晚期都城"新田"所在的汾澮兩河之交地區(qū)。"侯馬盟書"正是晉國遷都到新田以后的產物。侯馬盟書這批珍貴歷史文物的發(fā)現,證明了今天侯馬地區(qū),就是"晉都"的宗廟"上宮"所在地,"定宮"一詞的出現,也進一步證明侯馬晉國遺址晉國晚期都城"新田"有著密切的關系,為確認古"新田",即是今日侯馬,提供了可靠的文字證據。
侯馬出土的盟書多達5000余件,能辯識文字的就有653件,其總字數約3000余字。除去重復,單字也有近500個。這批珍貴的文物,為研究東周文字提供了可靠資料,就研究我國書法藝術歷史方面 ,它無疑也是一批寶貴的實物資料。
侯馬盟書是我國春秋晚期晉國的官方文書。盟書文字是用毛筆朱色或是墨色書寫在石片和玉片上的盟辭誓言。這一批文字是我國目前所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用毛筆書寫而篇章完整的古人手書真跡。
朱書的侯馬盟書盟辭文字,其風格與銅器《欒書缶》、《晉公 》有相似之處,其筆法與戰(zhàn)國楚之帛書,信陽簡書亦有相同之處,但是,略具渾厚風格。
侯馬盟書文字,書法非常熟練,有的纖巧,有的灑脫,均出自"詛祝"人之手,不是一個人的筆法。有的字跡小到0.2公分,但是,筆鋒仍然非常清晰,可知其文字必然是用柔軟而有彈性毛筆書寫,這是無疑的。
侯馬盟書的書法藝術獨具風采,別具一格。盟書文字的時代,晚于甲骨文,與金文時代大體相同。經考古研究侯馬盟書辭文書法與甲骨文、金文不相同。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能夠記錄語言的成熟文字,是契刻在"龜甲、牛胛骨、鹿頭骨"等甲骨上的文字,有用土紅色書寫而后契刻的,也有直接契刻成的。有前期和后期之分,前期文字線條僵挺粗獷,后期漸趨秀麗。 但是,甲骨文字筆畫多為表示"刻意",很少有書寫的"筆意"。金文有"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之分,但是金文皆為范 鑄銘文,缺少書寫的風韻。
侯馬盟書辭文,是晉國人用毛筆手書的文字真跡,最能直接地,真實反映,春秋時代古人書寫藝術的一批書法珍品。盟書文字,字形古雅,運筆流暢,書體章法自然是其特色。由于盟書辭文書寫是出自多人之手筆,故其字體風格呈現出有的渾厚凝重,有的飄逸灑脫。盟書辭文在書寫運筆中強烈展示出柔軟毛筆特有的彈性韻律,行筆輕重有度,具瀟灑秀勁之 風格,又不失古樸典雅,變化繁雜,是其文字的又一特色。它反映了盟書是秦統(tǒng)一之前,文字的風格,屬大篆體系。
侯馬盟書文字書寫筆法特點是,運筆出鋒。即侯馬盟書文字運筆之筆鋒外露明顯,它區(qū)別于向左右的斜筆畫,經常出現有收筆自然回勾的筆意,它是毛筆手寫熟練快速自然形成的。這種運筆方法在盟書中十分多見,反映東周時代文字的風貌。
侯馬盟書為寫在石、玉片上的朱書文字。我國古代有殺牲取血、血寫誓辭之說。侯馬盟書文字卻是用紅色礦物質顏料寫成的。這是血書盟辭習俗的延續(xù)與改進 ,既保持了盟書的內涵,又突出了北方文化的特色。
侯馬盟書辭文書法是古代先民創(chuàng)造的精美藝術品,是晉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中的一枝奇葩。
這批資料已全部收入《侯馬盟書》一書,可供查閱研究。
中新網4月29日電 (劉士斌 秦明忠)記者29日上午獲悉,由山西省委宣傳部、臨汾市委、市政府主辦的第六屆"山西侯馬·晉國古都文化節(jié)"將于5月26日開幕。
此次文化節(jié)的主題為:"傳承、合作、發(fā)展",活動內容精彩紛呈:譚晶、蔡國慶、屠洪綱等著名歌手在出開幕式上亮相演出。主辦方將舉辦 "晉國古都與區(qū)域性中心城市發(fā)展研討會"、 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古玩交易會, "裴氏后人書畫巡回展首展"、"晉南七縣市書法展",彭真銅像落成典禮等活動。
山西侯馬,古稱"新田",是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時期晉國晚期的都城。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5年,晉景公以"土厚水深、居之不疾"而遷都新田,傳位十三世,歷時209年。晉國的起源,是山西省簡稱"晉"的由來。在新田,韓、趙、魏三家分晉,結束了晉國的歷史,揭開了戰(zhàn)國七雄逐鹿華夏的序幕。
悠久的晉國歷史,為侯馬留下豐富的文化資源。"侯馬晉國遺址",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間出土的具有重大考古價值的"侯馬盟書"、"晉侯鼎"、"空首布幣"等晉國文物世人罕見,其中,"侯馬盟書"震驚中外史學界,1995年被評為建國以來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之一。輝煌燦爛的晉國古都文化,成為三晉文化乃至華夏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