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k硬筆書法作品圖
16k硬筆書法作品圖
硬筆書法的意義在于既傳承中國傳統(tǒng)書法藝術,又提供新的東西,是書法藝術在當代的新發(fā)展。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16k硬筆書法作品圖,希望你們喜歡。
當今隨著全納教育的普及與深入,寫字課早已進入了中小學的練習程序。我校從去年開始在已往正常的寫字練習之外,大課間活動還另外開設了硬筆書法課,增加了學生書法練習的時間,實現(xiàn)了對愛好硬筆書法的學生從單純的寫字練習向書法技能訓練轉向的素質培養(yǎng)過程。然而在施教中我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雖然對書寫有一定的功底,但其對書法中蘊含著的豐富的中華文化、人文歷史卻知之甚少,這不由得不讓我想到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認知上的不足與斷裂,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己人文精神的塑造,缺失修養(yǎng)形成的根基。于是在書法練習中,我適時地滲透些相關的中華文化與人文歷史于其中,讓學生在練寫中感知中華文明的淵源流長,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也為適應未來社會對學校提出更高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做點嘗試。
片段一、感受古老字,確立練寫方向。首先,在硬筆書法課開設之初我就按照漢字起源發(fā)展的順序向學生介紹些相關的實物圖片。如,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xiàn)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雛形文字,再選用已知的成熟硬筆文字——甲骨文,讓學生感受漢字的古樸與倉勁、幽遠與深奧;其次,我又從漢字構字規(guī)律入手選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字,演繹文字中所具有的特定含義,讓學生了解些許漢字遠古的歷史韻味,以提升學生對漢字的解讀能力與漢字的書寫興趣。如,“貝”在甲骨文里是實物的正面刻畫,“馬”在小篆中是表實物的側面形象;而“寸”中的一“‵”在構字時表示“近腕處一寸的動脈”,“戍”中間的一“‵”卻是表示人的“一只手”扛著戈守衛(wèi)等等。這樣學生們可以從其它學科中看不見聽不到的對漢字的另一種解釋,來體味漢字表意的深遠的歷史淵源。在此,我將古老漢字發(fā)展演化的歷史過程與硬筆書寫的練習組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創(chuàng)造出的漢字的崇敬與喜愛,從而為我構建一個先筆畫少而后筆畫多的書寫體系及先楷書后行書再向多種字體自由轉化的書寫順序做好了方向定位,逐步把硬筆書法的練寫從隨意推向規(guī)范、從無序走向有序。
片段二、傳揚歷史故事,激發(fā)書寫興趣。漢字書法有個特點,筆劃越少越難寫,“心中不熟,下筆變形”就是最好的寫照。所以書寫這些漢字的人最需要的是熟悉字的空間布局與書寫時的手、眼、心、力、神同時到位??蓜傞_始練寫時,學生自恃有寫字的底子以及受平時無拘無束練寫習慣的影響,會顯出浮躁而隨意、心急而身動的神亂狀態(tài)。為了消除這種狀態(tài),我常常會引用些諸如王羲之在浙江紹興蘭亭池畔“臨池學書”、王獻之與十八缸水的故事以及康熙為尋求“然”字的一“‵”微服到周至縣誠懇地向漢族布衣學習寫字的經(jīng)歷來強調勤學苦練的重要性。以此告誡學生寫字要堅持兩點:一是要心靜勤勉;二是要借鑒活用。
于是,我嘗試著采用偏旁“形象附會”的辦法(以駱恒光《鋼筆楷書教程》為準),構建了一個必要的練寫體系以培養(yǎng)學生坐姿的持久性和附會的創(chuàng)意性。如,“直點”稱為“一手遮天”,“右點”稱為“胳膊彎肘”,“垂點”稱為“壁虎懸空”,“左點”稱為“枯樹長芽”, “左點”稱為“麋鹿犄角”等等,用人的局部肢體語言的形體動作或其它動植物的部分特征來命名各式各樣的“點”,把枯燥乏味、靜態(tài)無聲的“點”賦予了生命的意義。通過這樣的定位練習,學生在寫字時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從其它“點”的練寫中自己不斷地“附會”出新的書寫意義。有時候我也會在學生練寫本上作出“寫法美觀”的批語作為鼓勵,幫助他們尋找表現(xiàn)美與持久沉穩(wěn)心態(tài)相聯(lián)的契合點,調動他們的書寫情緒,糾正他們的書寫習慣。因此,我校開展的硬筆書法練寫,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書法的興趣又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片段三、品味書法魅力,激勵方正做人。字是偏旁部首的信息體,而書法則是展示自己情操的信息體。學生在練寫硬筆書法時往往只在乎字的工整性而往往忽略了寫出的字是自己情操的表現(xiàn)。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賦予了漢字極為豐富的內涵,古人歷來就有:“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之說,可由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主觀意識所處時代的特殊性而常常難于與中華文化、人文歷史相溝通。為了彌補這一缺憾,職業(yè)的本能喚起了我必須要對硬筆練寫的學生做這些方面材料的補充,以此擴大學生對中華文化、人文歷史的涉及面,夯實他們對中華文明積累的功底,觸發(fā)他們更加深切地去感受漢字書法的無限魅力。于是在講解硬筆書法欣賞時,我就用了解小東演唱的一首歌中的部分歌詞“最愛說的話永遠是中國話,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對課堂氣氛進行了渲染,然后找出王羲之、柳公權、蘇東坡等人的作品引導學生觀賞,并把現(xiàn)代硬筆書法家駱恒光等人的書法與后人對這些書法家的評價一同展出——“望之知為盛德君子也”,讓學生感受到無論是毛筆書法或是硬筆書法都是一種浩然正氣與文化傳承的載體。悠久的毛筆書法蘊含著的中華文化與人文歷史,為硬筆書寫者留下了豐富的欣賞、借鑒、提升、推崇的典范,而正是這些毛筆書法家們的浩然正氣,才成為我們后來的硬筆書法者榜效并始終遵循著的遺風。所以古人歷來就有提倡“作字先做人,心正則筆正”之說。我常用這些方面的例子來激勵學生在練字時就應學會做人的“工整”性。方方正正是我們做人的根本。
片段四、調適情感歸屬,倡導書寫個性。練寫書法的過程實際上是人與文字對話的過程、情感傾訴或宣泄的過程。學生在練寫時會不斷地受到撲面而來的優(yōu)美漢字的熏陶而受到精神的浸染,這樣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情感力量與認知力量結合起來,以此決定自己硬筆書體的發(fā)展方向。于是我在上課時會有意識地穿插些字體產生的時間與故事。如,殷商的甲骨文為什么又稱卜辭,兩周的金文為什么也稱鐘鼎文,秦始皇為什么叫李斯整理文字用小篆統(tǒng)一六國,實行“書同文”的政策?再如,隸書產生于秦代而又為什么會叫隸書,草書為什么是源于古人打草稿時用的字體,楷書出現(xiàn)的時間為什么會比行書早,而又是我們現(xiàn)在最通用的字體?通過這樣的介紹,學生就獲得了比較完整的文字演變的知識,這對于學生字體練寫的選擇非常重要。因為學生選定了一種字體,往往是與這種字體所代表的歷史在對話、在交流,也有可能是為了對這種字體的喜好而去了解研讀這段中國的歷史。針對這種情況,我先讓學生挑選出自己最喜愛的字體作為硬筆練寫內容,再經(jīng)過一段時間觀察后,結合不同的學生能否按不同的字體的不同寫法來運用手中的筆而給出不同的指導或修正,盡量讓學生練寫適合自己發(fā)展的字體作為個性潛力及持續(xù)力的有效結合點來獲得最好的發(fā)展。如選擇寫硬筆楷體的學生,依據(jù)自己的習慣往往寫不好,于是我就先進行示范,再堅持要這些學生用我教的“橫畫豎下、豎畫橫下”的辦法,掌握筆劃的起筆收筆書寫的特點。通過這樣的觀察、指導、示范和要求,我再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慢慢地練寫、揣摩、領會、消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當中也許會有人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書法殿堂,這樣我們現(xiàn)在開展的硬筆書法課也就為學生今后個性化特點的走向與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他們今后性格的最終形成、志向的選擇、思想境界的塑造創(chuàng)造了重要的條件。
自我反思:
1、遵循硬筆書法取向的個性化規(guī)律。硬筆書法所涉及的內容相當豐富,無論是從個性代表的藝術風格還是從個性書寫字體種類的表現(xiàn)上都可以說是浩如煙海。因此,學生的硬筆練寫不講究一統(tǒng),只要求遵循端正與工整、大小合適、美觀實用的原則,這樣有利于學生因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對字體的理解欣賞不同、書寫習慣的不同而發(fā)揮其自身的練寫特點,于是教師必須要針對眾多的練寫者的個性喜好而多掌握一些相應的字體書寫體驗,卻不能因教師書寫體驗的匱乏而流失了教學生寫好字的機會。
2、培養(yǎng)學生初淺的仿寫與欣賞能力。大課間參與硬筆書法練寫的學生,其寫字的態(tài)度與書寫習慣都是比較好的,但由于其缺乏對漢字中所蘊藏著的豐富的文化與人文歷史的了解,所以練寫者對書寫字體的理解與鑒賞幾乎空白,這對于學生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yǎng)方面是個非常大的缺憾。教師在給學生補充相關的材料時,一定要做到自己對材料的準確把握與理解、點撥與示范,培養(yǎng)其吸收與鑒賞、仿寫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其中語文課與社會課也是最好的補充材料之一。
3、拓展學生練寫硬筆書法的時間空間。培養(yǎng)學生練寫硬筆書法的興趣,不能僅限于大課間活動這一狹小的時間與空間里,而應把學生的這種興趣愛好從此課引向彼課、從此師引向彼師。我們教師在上課時應有意識地利用各學科的教學內容來書寫規(guī)范美觀的硬筆字(粉筆),強化學生硬筆字練寫的范圍與仿寫的對象,使學生時時、處處都有可練習可仿寫的機會,并在多視角多時空的練寫下找到自己硬筆練寫的歸屬,以便給他們一個終生受益的機會。
16k硬筆書法作品圖1
16k硬筆書法作品圖2
16k硬筆書法作品圖3
看過“16k硬筆書法作品圖”的人還看了:
1.初一語文教學計劃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