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三上冊語文綜合測試卷附答案
2023高三上冊語文綜合測試卷附答案免費下載
我們上高三的時候,總是需要做練習和試卷,那么有哪些好的高三上冊語文綜合測試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3高三上冊語文綜合測試卷附答案,歡迎大家來閱讀。
高三上冊語文綜合測試卷
本試題卷共10頁,22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名言“人,詩意的棲居”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和向往的時候,我們回顧中國傳統(tǒng)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懷,這種追求詩性、尋求心靈輕盈與靜謐,乃至回歸明凈無瑕精神家園的思想與之異曲同工。其實,中國傳統(tǒng)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著以詩性和精神家因為目標的人居理想。強調詩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園的情懷,使中國傳統(tǒng)的人居環(huán)境思想能超然于現(xiàn)實而達到心靈與自然的靜默和融合。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對中國傳統(tǒng)居住文化的詩性智慧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如《詩經·碩鼠》從“逝將去汝,適彼樂土”到“樂國”“樂郊”,提出了建立“樂土”、“樂國”、“樂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會過哀傷悲嘆的日子,是早期的“烏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記》所期待的藍圖。從人居環(huán)境的角度來講,中國古代文人山水詩、山水畫所表達出來的詩意情懷,就足以反映中國人幾千年不變的“詩意棲居”的夢想。
山水田園詩以描寫山水田園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為主,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圖景,以表達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實現(xiàn)心靈的皈依。東晉陶淵明的作品,經典地表達了古代中國人追求“詩意棲居”的理想。他的田園詩,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寫景物重在寫意,只追求平和悠閑的心境與恬淡樸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出渾然天成的大境界。因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記》便為我們勾勒了一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自給自足”“路不拾遺”的“世外桃源”之境,成為中國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會夢想。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詩畫是同源的,經常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宋代歐陽修提到:“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泵鞔嬚搶<依钯椧灿羞@樣的評價:“畫不徒寫形,正要形神在;詩不在畫外,正寫畫中態(tài)?!本烤故裁礃拥漠嬜钅鼙磉_“詩意棲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畫論專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話給我們很好的啟迪,他說:“世人篤論,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畫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焙苊黠@,可居、可游的畫境,是篤愛山水的人們實現(xiàn)自身理想和滿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描繪了大大小小幾百個村落形態(tài),多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達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勝和優(yōu)美宜人。古代眾多的山水畫和村居圖中表達的居住勝境充分表達了中國人追求“詩意棲居”的美好愿望。
(摘自劉沛林《詩意棲居:中國傳統(tǒng)人居思想及其現(xiàn)代啟示》)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詩經·碩鼠》中表現(xiàn)的“樂土”“樂國”“樂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記》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藍圖。
B.追求詩性、尋求心靈輕盈與靜謐,乃至回歸明凈無瑕精神家園的思想是與中國傳統(tǒng)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懷異曲同工的。
C.山水畫若能表達“詩意棲居”的理想境界,畫家需要在畫中展現(xiàn)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D.陶淵明追求平和悠閑的心境與恬淡樸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園詩,經典地表達了古代中國人追求“詩意棲居”的理想。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第三段從山水田園詩表達出來的詩意情懷的角度,具體論述了古代中國人對“詩意棲居”的理想的追求。
B.文章第四段是從山水畫可居可游的畫境引人入勝和優(yōu)美宜人的角度來充分表達中國人追求“詩意棲居”的美好愿望的。
C.文章第一段從海德格爾的名言寫起,引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較早地追求著以詩性和精神家園為目標的人居理想這一觀點。
D.文章第二段以《詩經·碩鼠》為例,指出中國傳統(tǒng)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響著中國人幾千年不變的“詩意棲居”的夢想。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所描繪的可居可游之境,與古代眾多村居圖的居住勝境一樣,都表達了中國人追求“詩意棲居”的美好愿望。
B.“詩意棲居”自古及今都是人們追求的一種人居理想,人們會借助山水田園詩、山水畫來表達對能超于現(xiàn)實而達到心靈與自然的靜默和融合的理想。
C.如果沒有《詩經·碩鼠》《桃花源記》《千里江山圖》等成功的詩畫作品,就不容易證明中國人幾千年來擁有不變的“詩意棲居”的夢想。
D.明代李贄的評價“詩不在畫外,正寫畫中態(tài)”,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詩畫是同源的觀點提供了佐證,同時也直接證明了山水畫能夠表達“詩意棲居”的理想境界。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懷鄉(xiāng)的胃
——秋風中的張翰事件
向以鮮
①我們在對古典文學作品進行解讀時,會發(fā)現(xiàn):數(shù)百年前或更為久遠的時候,一次極為低沉的感喟或胃部因為渴望而帶來的輕微痙攣,這比蝴蝶翅膀的煽動更為微妙的顫栗,也會在文學歷史長河中濺起無數(shù)靈感的風浪。比如東晉時代的張翰吧,他自己怎么也不會想到,他的一個偶然的夢想和嘆息,竟在他之后的千百年來的漫長時間里,得到了強烈的回響:幾種簡單的江南菜肴和秋風中的淡薄情緒,便構成了一個極具象征色彩的歷史事件,而且這個事件是如此擁有動人的生命力,幾乎是帶著一種永不衰竭的力量。
②張翰才思清俊,寫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張翰像大多數(shù)魏晉名流一樣,性格放任不拘,他偶然遇上了一個叫賀循的會稽人,便與他一起到了洛陽,張翰以其出眾的才情很快得到齊王冏的賞識,辟為大司馬東曹掾。這時的齊王勢力如日中天,張翰亦可謂春風得意。但是張翰卻對老鄉(xiāng)顧榮(彥先)說了這樣一番話: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在這種時候,一個人名聲越大,他的風險也就越大,那時你想隱退也來不及了,我本來就是一個山林間的人,我已厭倦了官場生活,希望彥先也要三思啊。顧榮執(zhí)其手,愴然說道:我多想和你一起去采南山蕨,飲三江水啊!
③張翰把自己的心思對知心友人顧榮說了之后,抬頭向南望去,天空一片渺茫之色,颯颯的秋風吹了過來。張翰心中一動:秋天來了,故鄉(xiāng)吳中的菰菜、莼萊和鱸魚早該成熟了吧?用它們來烹飪的菰米飯、莼萊羹和鱸魚膾,是多么鮮美啊!張翰似乎突然領悟到了某種人生真諦,感嘆地說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適志,自由地生活,怎么能為了區(qū)區(qū)功名而遠離故鄉(xiāng)呢?于是張翰當機立斷:回家。
④不久發(fā)生政治巨變,權傾一世的齊王下了臺,這時人們才認識到張翰的隱退是有先見之明的。但是也有人問張翰,你這樣任心自適,不求當世,難道你一點也不為自己身后留名著想嗎?張翰答道:要身后之名還不如要身前一杯酒呢!張翰事件中有這樣幾個關鍵詞:秋風、菰飯、莼羹、鱸魚膾、思鄉(xiāng)、適志、見機。這幾個基本詞匯對中國文人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且綿遠的。這幾個看似平常的詞語,因為張翰事件而慢慢顯示出神秘的光芒。
⑤宋代的王贄在途經張翰老家吳江時寫了這樣一首詩:“吳江秋水灌平湖,水闊煙深恨有余。因想季鷹當日事,歸來未必為鱸魚。”謂翰度時不可為,故飄然遠去,實非為鱸也。如此說來,張翰見秋風起而想念家鄉(xiāng)美味,則只是一個借口而已。到了蘇東坡那里,東坡對此則另有一番詮釋:“浮世功名食與眠,季鷹真得水中仙。不須更說知機早,只為莼鱸也自賢。”蘇東坡認為張翰是一個較為徹底的看透浮世之人,就算他不是因知機而退隱,即使僅僅為了莼鱸而棄官回家,這等灑脫與氣度,也堪稱大智者了。東坡把張翰的意境向上推了一層。
⑥如果僅僅是美食家的選擇,那么張翰對中國文人的影響是斷不會如此深遠的。因此張翰事件的第二層含義則是:懷鄉(xiāng)。故鄉(xiāng)對于一個人來說其影響力是難以想象的。海德格爾說:詩人就是走在回家路上的孩子。我們在考察張翰事件對后來者的影響之時,發(fā)現(xiàn)懷鄉(xiāng)的力量如同閃電,時時照亮孤獨的異鄉(xiāng)人黑暗的天空。唐代詩人唐彥謙在《客中感懷》中說:“托興非耽酒,思家豈為莼。可憐今夜月,獨照異鄉(xiāng)人?!边@月色中的孤寂情緒,以及在異鄉(xiāng)對莼菜的回味,可說是中國文人一種較為典型的思鄉(xiāng)場景。
⑦張翰事件的第三層含義則是見機與隱逸。這層含義可能是張翰事件中最為本質的層面。人們對自身所處之世無法把握之時,他們活下去的重要方式就是要有遠見的目光,因為風云莫測的時代,可能隨時潛伏著危險,恰如張翰所說的:亂世紛紛,禍難未已!在這樣的時候,遠見和隱逸幾乎是人們保全自己的最為安全的方法了。因此張翰所渴望的幾種江南菜肴,后來漸漸成為中國文人尤其是中國隱士的必備佳肴。如果要給中國隱士開一桌標準的菜譜的話,那大概是離不了莼羹、鱸膾、菰飯的,當然也應有張翰好友顧榮所想往的南山蕨和三江水。幾種樸素的菜肴被賦予如此微妙的隱選的氣質,我們再次品味之時,是否也有了異樣的感覺?
⑧在研究張翰事件對中國文人所產生的影響時,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慷慨悲歌之士,對張翰的情思都情有獨鐘,最著名的可能是要數(shù)宋代的大詞人辛棄疾了。他在詞中多次寫到張翰及其相關的秋風莼鱸等事,如《滿江紅》中的“甚等閑卻為,鱸魚歸速”、《漢宮春》中之“荻花深處,喚兒童,吹火烹鱸”等。至于那首膾炙人口的《水龍吟》:“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則把一個末路英雄的淚水與張翰的秋風之思交織在一起,從而產生一種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
⑨張翰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這恰恰對應了法國詩人瓦雷里在《海濱墓園》中所說的那種場景:起風了,只有試著活下去一條路。張翰和眾多的中國文人所選擇的活路是:回家隱居。人尚未動身,懷鄉(xiāng)的胃卻早已啟程。 (有刪節(jié))
4.下列對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五段,王贄認為張翰歸隱不是為了口食之娛,而是他能審時度勢;蘇軾則認為張翰歸隱是因為想念家鄉(xiāng)菜的味道。
B.作者先詳寫了張翰事件的來龍去脈,為下文一層層剖析張翰事件的含義與影響作鋪墊,結尾照應題目及開篇,文章結構嚴謹。
C.這篇文章有學者式的旁征博引,內容豐富,識見深遠;有詩人般的語言,行文生動,風格典雅。
D.這是一篇文化散文,作者從張翰因懷念家鄉(xiāng)的菜肴而歸隱的事件寫起,進而深入挖掘,揭示出張翰事件的深層意義。
5.文中畫線句子表達獨特,請簡要賞析。(5分)
6.結合全文分析,張翰事件對中國文人的深遠影響有哪些。(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
20__年度熱詞,“懟”字當之無愧。這個幾乎已入土為安的歷史詞匯,一夜之間就火了起來?!墩f文》曰:“懟,怨也。”語言學家說,“懟”字在清代之后的書面文獻中就很鮮見了,因此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把“懟”歸為歷史詞匯、文言詞匯都不為過。如今,“懟”這個泛動作性文字,屢上微博、微信關鍵詞排行榜,好像什么_都能跟“懟”扯上關系。經過網絡語境的熏陶,“懟”的意思已與最初大不相同。今天我們對“懟”的理解,可以是批評、斥責,在一些地區(qū)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擠兌、沖撞的意思。
(摘編自《澎湃新聞》)
材料二
“懟”是一個漢語字,拼音為duì,會意字,《說文》“心”部,從“對”聲。“對”,相持也,意為互相對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觸,對抗。引申為怨恨,故而懟,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達“用手推撞”或者“用語言拒斥反駁”的意思并且讀音為“duǐ”的字,應當為“?”?!?”字從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動作,引申為“拒斥、反駁”的行為。東北方言中“?咕”、“?搡”即是該字用法的例證。大眾媒體中使用“懟”來表達該含義和讀音是一種錯誤。
(摘編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懟”,看似簡單,卻能解釋當下許多沖突的狀態(tài)?!靶摹钡摹跋鄬Α?,那是一種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懟”,單個字直搗黃龍,情緒十分飽滿。就字形來看,和“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藺偉認為,值得注意的是,“懟”這個詞所體現(xiàn)出的攻擊性或較勁的意義在不同語境下會呈現(xiàn)不同的感情色彩。當雙方處于嚴重的敵對立場時,“懟”具有很強的攻擊性,甚至伴隨肢體沖突。這種“懟”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當雙方立場并不構成嚴重對立甚至關系較好時,“懟”的攻擊性較小,甚至很多時候是一種無傷大雅的輕松、友愛互動,這就為其進入年輕人主導的網絡交際系統(tǒng)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與“懟”在一起產生的各種詞組配搭成口頭禪,多數(shù)年輕人的手機收藏夾里,都有幾個經典的“懟人”表情包?!熬拖矚g你看不慣又干不掉我的樣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當你是對的吧”,還有人用英文、日文來助陣。
社會學家認為,“懟”作為一個從方言中演變而來的流行語,有代替網絡用語“撕”“掐”的趨勢,“懟得好”比“罵得兇”更有話語權,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的進步。
網評人“竺子”說,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語境中,向來有明哲保身的哲學。不少人的人生軌跡,都會經歷從“初生牛犢不怕虎”到“人到中年萬事休”的演變。我們不否認,這種處世哲學與行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發(fā)展到極致,則未免顯得平庸。
當“懟”作為一種維護正確價值觀、明確底線、合理表達憤怒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年輕人中時,不失為一種個性的張揚。自習室里,你想看書總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覺偏有人開著音響打游戲……網民“柴爾德”覺得,遇到這樣的事情,“該炸就要炸,該懟絕不慫”。
比起發(fā)個朋友圈抱怨一下,當下的部分年輕人更信奉“機智懟回去,瀟灑懟一回”,認為這更有利于解決問題、糾正錯誤。“知乎”網民“simple”說:“懟完幾次,生活明顯不一樣了。思考懟和不懟的結果哪個能讓你現(xiàn)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擔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懟吧?!?/p>
(摘編自《半月談》)
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因“懟”字情緒飽滿,屢上微博、微信關鍵詞的排行榜,所以大眾媒體借用“懟”字表達了本該是“?”的含義和讀音。
B.“懟”字在現(xiàn)代漢語里鮮用“怨懟”之意,其作為流行語,有代替網絡用語“撕”“掐”的趨勢,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側面反映。
C.《說文》對“懟”的解釋為“心”部,從“對”聲,可以看出該字具有形聲字的特點;但《說文》又按會意字將之解釋為“心里的相持和對峙”。
D.網絡語境中使用中國某些傳統(tǒng)文字的時候,有時可以讓一些歷史詞匯“起死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8.下列句子中“懟”字的含義與我們今天對“懟”的意義理解不同的兩項是( )( )(5分)
A.《戰(zhàn)狼2》主角吳京說:“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負慣了,就覺得中國人不能強,我就是懟這個,我就懟?!?/p>
B.宮斗劇《甄嬛傳》中,眉莊“懟斥”安陵容,被網民譽為“手撕白蓮花虛假面具”之經典,用在當今職場、情場居然都十分妥帖。
C.竇娥含冤受死,臨刑前懟天懟地,發(fā)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的指斥。
D.杭州一男子在車廂內隨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評教育。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結果引起眾人怒懟。
E.周杰倫的歌曲《蘭亭序》中有“心事密縫繡花鞋針針怨懟”這樣一句歌詞,該歌詞在傳喝時廣受贊譽。
9.結合以上材料,談談現(xiàn)代語境下的“懟”有何含義。 (4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杜林字伯山,扶風茂陵人也。林少好學沈深,家既多書,又外氏張竦父子喜文采,林從竦受學,博洽多聞,時稱通儒。
初為郡吏。王莽敗,盜賊起,林與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將細弱俱客河西。道逢賊數(shù)千人,遂掠取財裝,褫奪衣服,拔刃向林等將欲殺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將軍知天神乎?赤眉兵眾百萬,所向無前,而殘賊不道,卒至破敗。今將軍以數(shù)千之眾,欲規(guī)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車,不畏天乎?”賊遂釋之,俱免于難。
隗囂①素聞林志節(jié),深相敬待,以為持書平。后因疾告去,辭還祿食。囂復欲令強起,遂稱篤。囂意雖相望,且欲優(yōu)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諸侯所不能友蓋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今且從師友之位須道開通使順所志”林雖拘于囂,而終不屈節(jié)。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囂乃聽林持喪東歸。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楊賢于隴坻遮殺之。賢見林身推鹿車,載致弟喪,乃嘆曰:“當今之世,誰能行義?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因亡去。
光武聞林已還三輔,乃征拜侍御史,引見,問以經書故舊及西州事,甚悅之,賜車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憚之。京師士大夫,成推其博洽。
明年,大議郊祀制,多以為周郊后稷,漢當祀堯。詔復下公卿議,議者僉同,帝亦然之。林獨以為周室之興,祚由后稷,漢業(yè)特起,功不緣堯。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從林議。
后代王良為大司徒司直。林薦同郡范逡、趙秉、申屠剛及隴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歸之。十一年,司直官罷,以林代郭憲為光祿勛。內奉宿衛(wèi),外總三署,周密敬慎,選舉稱平。郎有好學者,輒見誘進,朝夕滿堂。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東海王,故重選官屬,以林為王傅。從駕南巡狩。時諸王傅數(shù)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應詔;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雖不見譴,而林特受賞賜,又辭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復為光祿勛。頃之,代朱浮為大司空。明年薨,帝親自臨喪送葬,除子喬為郎。
(節(jié)選自《后漢書·杜林傳》)
【注】①隗(kuí)囂:天水成紀人,出身隴右大族,西漢末年割據(jù)一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一項是( )(3分)
A.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諸侯/所不能友蓋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今且從師友之位/須道開通/使順所志/
B.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諸侯所不能友/蓋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今且從師友之位/須道開通/使順所志/
C.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諸侯/所不能友蓋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今且從師友之位/須道開通使/順所志/
D.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諸侯所不能友/蓋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今且從師友之位/須道開通使/順所志/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三輔,既指漢代治理長安京畿地區(qū)的三種官職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亦指其所轄地區(qū)。
B.巡狩,即天子出行,視察邦國州郡,意為天子巡行視察諸侯為其所守的疆土并發(fā)布政令。
C.細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細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細弱”來借指妻子兒女,泛指家屬。
D.物故,亡故去世,《漢書·蘇武傳》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中的“物故”即為此意。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杜林舉賢薦能,獎掖后進。先后向朝廷推薦了同郡范逡、趙秉、申屠剛、牛邯等人,對郎宮中喜好學問的人經常加以指點。
B.杜林恪盡職守,深受器重。他隨從皇帝南巡,幾位王傅數(shù)次被宣召,有人因交游廣泛不能前去應詔,唯獨杜林有召必到。
C.杜林沉穩(wěn)好學,博學多聞。他家里藏書豐富,加上受學于喜好文采的張竦,學識廣博,被當時的人稱為“通儒”。
D.杜林志節(jié)高尚,受人尊崇。他為隗囂所拘,終不失節(jié)歸附,他親自推弟弟的靈柩車,令刺客也感動于他的道義,不忍行刺。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今將軍以數(shù)千之眾,欲規(guī)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車,不畏天乎?
(2)林獨以為周室之興,祚由后稷,漢業(yè)特起,功不緣堯。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4-15題。(11分)
驀山溪
張中孚①
山河百二,自古關中好。壯歲喜功名,擁征鞍、雕裘繡帽。時移事改,萍梗落江湖,聽楚語,厭蠻歌,往事知多少?
蒼顏白發(fā),故里欣重到。老馬省曾行,也頻嘶、冷煙殘照。終南山色②,不改舊時青;長安道,一回來,須信一回老。③
【注】①張中孚,其家世代為北宋高官,曾任知鎮(zhèn)戎軍兼安撫使,后降金。其一生歷事宋、金及偽齊劉豫。②出自劉禹錫《初至長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③白居易《長安道》中有“君不見,外州客,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的詩句。
14.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 )( )(5分)
A.“終南山色,不改舊時青”通過寫終南山未改舊時的青色,寫出了家鄉(xiāng)仍然充滿生機。
B.下片寫識途老馬,見眼前景況而不安嘶鳴,直接寫出作者年老歸家的獨特心境。
C.“長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詞抒懷,“須信”二字,表示前人說的話深得其心。
D.詞的上片以“山河百二”開篇,寫出了山川形勢的險固,引出作者對壯歲的回憶。
E.“聽楚語,厭蠻歌”形象地寫出了作者輾轉楚地,日久難回的人生境遇。
15.本詞抒發(fā)的情感喜憂參半,請結合全詞具體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5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念奴嬌·赤壁懷古》中“ , , ”寥寥幾句,就刻畫出了赤壁之戰(zhàn)中周瑜英氣勃發(fā)的儒將形象。
(2)青年學子承擔著振興中華、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的重任,必須具備堅韌的品質,用《論語》中曾子的話來說,就是“ ,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①皮克斯的又一部溫情力作——《尋夢環(huán)游記》上映后,掀起軒然大波,隨著全球票房正式突破四億美元,該片成為墨西哥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
②默克爾在大選中再次贏得勝利,連任德國總理。然而,與之前三屆任期的高歌猛進不同,此次她的當選自開始便蒙上了一層令人不安的陰影,執(zhí)政危機如影隨形。
③每年八月,印度海濱城市孟買的所有公共露天游泳池同時向公眾開放,整個城市鮮花盛開,草長鶯飛,人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
④民國風度盡顯大師品格——在西南聯(lián)大,面對別人的鄙薄與微詞,甚至是蓄意挖苦,沈從文一笑置之,一直保持犯而不校的風度。
⑤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吳謙大校在記者會上作出回應:雖未給出確切日期,但中國首艘國產航母與大家見面,已經指日可待。
⑥傳統(tǒng)的菊花酒有養(yǎng)肝、健腦、明目和延緩衰老的功效,而不同配方所制成的菊花酒對人體的功效也各有千秋。
A.②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期,長春市推出網約車新政策,駕駛員需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且從事經營的網約車輛價格也要超過14萬以上。
B.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當代中國人文化自信的來源之一,其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提高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豪感。
C.浙江衛(wèi)視推出的紀錄片《愛上中國》用他者視角,以真實客觀的畫面語言解讀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所取得的偉大成果。
D.陳思和認為,海外華人作家在相對貧乏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中,他們依然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持,這是華文文學的獨特之處。
19.下面微信中語言表達有不得體之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3分)
某大學生因故不能回家參加奶奶九十大壽的宴會,給父親發(fā)了一條微信:
兒因故不能如期還鄉(xiāng),無法當面垂問并為祖母祝壽,請家父代為轉達,祝她老人家身體康健、長命百歲!
A.錯誤一處 B.錯誤兩處 C.錯誤三處 D.錯誤四處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煩惱讓人痛苦,① 。那么,如何才能遺忘?提醒幸福,笑口常開,是心理診所開出的快餐藥方。歷史的長河蕩滌塵埃,篩出的只有大道,煩人瑣事,微不足道,于是史學家開出的藥方是:② 。融入群體,延伸自我,把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的使命作為己任,個人煩惱還因何存在?于是哲學家開出的藥方是:③ 。走出去,換個地兒,快樂在于流浪,這是地理學家開出的藥方。
21.下面文段有三處在邏輯關系或推斷上存在問題,請參照①的方式,說明另外兩處問題。(5分)
大凡成功人士,都把探求真理、解決社會問題當做自己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可見,探求真理、解決社會問題是唯一推動一個人學習進取的強大持久動力。這兩個動力伴隨一個人始終,他就會有大的成就。但現(xiàn)在我國的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不到自然,在中學階段接觸不到社會,他們整天呆在教室里刷題,在人生動力上一定會出問題。這是我們中國的教育需要反思的。
①探求真理、解決社會問題不一定是推動一個人學習進取的強大持久動力。
②
③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60分)
近期有一項對中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高中生活關鍵詞”有:理解、敬畏、轉變、平衡、獨立、超越。
以上材料中哪兩個關鍵詞最能概括你的高中生活?請結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高三上冊語文綜合測試卷參考答案
1.C 2.B 3.B
4.B.蘇軾認為他歸隱是真正看透了浮世。
5.(1)比喻:用長河來比喻歷史,用風浪比喻靈感,語言生動形象;
(2)比較:用感喟和痙攣與蝴蝶翅膀的扇動相比較,說明顫栗的微妙;
(3)用典:用“蝴蝶效應”的典故寫出了張翰事件對后世文人的深遠影響。
(每條兩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6.(1)體現(xiàn)了中國文人典型的懷鄉(xiāng)情感,孤獨的異鄉(xiāng)人時時懷有鄉(xiāng)愁,家鄉(xiāng)美味的吸引力其實是鄉(xiāng)愁的體現(xiàn);
(2)體現(xiàn)中國文人的見機與隱逸,當對所處之世無法把握時,他們會選擇辭官和歸隱,這成為他們保全自己的最安全的方法;
(3)引起文人的共鳴,能產生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許多慷慨悲歌之士對張翰的情思都情有獨鐘,如辛棄疾就深受張翰事件的影響,在許多詩詞里運用了這一典故。
7.C 8.AC
9.(1)表達直接,而且情緒飽滿。
(2)雙方立場敵對,“懟”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具有非理性特點。
(3)當雙方不敵對,“懟”的攻擊性較小,甚至是輕松、友愛互動。
(4)作為維護正確價值觀、明確底線、合理表達憤怒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時,不失為一種個性的張揚。
10.D 11.D(“并發(fā)布政令”錯,并不發(fā)布政令。)
12.C(同郡范逡、趙秉、申屠剛、隴西牛邯等人)
13.(1)如今將軍僅憑幾千人,想要謀求稱霸稱王之事,不施行仁義反而重蹈赤眉軍的覆轍,難道不畏懼上天嗎?(“以”“規(guī)”“霸王”各1分,句意2分)
(2)只有杜林一人認為周室的興盛,是托了后稷的福,而漢朝的崛起,卻并不是緣于堯的功勞。(“以為”“祚”“特起”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杜林字伯山,扶風茂陵人。杜林少年時喜好學習,為人沉穩(wěn),家中有很多藏書,加上外祖父家張竦父子喜好文采,杜林跟隨張竦研究學問,學識淵博,當時被人稱為通儒。
起初杜林做過郡中小官。王莽失敗后,盜賊四起。杜林與弟弟杜成以及同鄉(xiāng)范逡、孟冀等人帶著家眷一起到河西客居。路上遇到幾千個賊人,(這些賊人)搶掠他們的財物,強脫他們的衣服,拔刀指向杜林等人想要殺死他們。孟冀仰起頭說:“請讓我說一句話再死。將軍知道天理神明嗎?赤眉軍有百萬之眾,所向無敵,但因為殘害民眾不行天道,最后走向滅亡。如今將軍僅憑幾千人,想要謀求稱霸稱王之事,不施行仁義反而重蹈赤眉軍的覆轍,難道不畏懼上天嗎?”賊人于是就放了他們,大家都免于一死。
隗囂一向聽說杜林的志氣和節(jié)操,非常尊敬他,任用他為持書平(治書侍御史)。后來杜林因病請求離去,辭還了官職。隗囂又想強令他任職,杜林就推說病重。隗囂心中雖然不滿意,但又想寬容他,就下令說:“杜伯山這個人天子無法使他臣服,諸侯也不能跟他交朋友,大概他是像伯夷、叔齊一樣以吃周的糧食為恥辱。現(xiàn)在暫且從師友的位置上,打通友好的通道,按照他的志節(jié)行事好了?!蹦盗蛛m然被隗囂軟禁,但一直沒有屈服。建武六年,他的弟弟杜成去世,隗囂才同意杜林護送杜成的靈柩回鄉(xiāng)。杜林走了以后隗囂又后悔了,又命令刺客楊賢在隴坻攔截殺害杜林。楊賢看到杜林親自推著車,把弟弟的靈柩運送回去,就嘆息道:“如今的世道,還有誰能像杜林這樣實行仁義之道的?我雖然是個小人,但怎么能忍心殺害義士呢?”于是就逃亡離去。
光武帝聽說杜林已回到三輔,就征拜他任侍御史,親自接見他,向他請教經書故舊以及西州的事情,對他非常滿意,賜給車馬衣被等物。朝中百官知道杜林是憑借著名望和美德受到重用,都很尊敬和懼怕他。京師里的士大夫們都推祟牡林的學識淵博。
第二年,朝廷廣泛議論郊祀禮制,多數(shù)人以為周朝祭祀后稷,漢朝應當祭祀堯,詔令再讓公卿們商議,大家的意見都相同,光武帝也同意。只有杜林一人認為周室的興盛,是托了后稷的福,而漢朝的崛起,卻并不是緣于堯的功勞。祖宗先例,應該有所繼承。最后決定采納杜林的意見。
后來代替王良擔任大司徒司直。杜林推薦同鄉(xiāng)范逡、趙秉、申屠剛以及隴西牛邯等人,都被提拔重用,天下賢士都歸附杜林。建武十一年,司直的官職被廢除,讓杜林代替郭憲擔任光祿勛。在宮內負責值宿警衛(wèi),在宮外總管左、右中郎將以及五官中郎將,周到嚴密恭謹小心,推舉賢才被認為公正無偏。郎官中有喜好學問的人,經常得到杜林的教誨和指點,從早到晚杜林家里經常坐滿了好學之士。
后來皇太子劉彊自己請求退位,封為東海王,所以加派官員部屬,任用杜林為王傅。隨從光武帝南巡。當時幾位王傅數(shù)次被光武帝宣召,有的因為交游廣泛,不能前去應詔;惟獨杜林忠于職守,有召必到。其他的王傅雖然沒有受到批評,而惟有杜林受到賞賜,他又推辭不敢接受,光武帝越發(fā)器重他。建武二十二年,杜林又擔任光祿勛。不久,代替朱浮擔任大司空。第二年去世,光武帝親自參加葬禮為他送葬,任用其子杜喬為郎官。
14.CD(C.“寫出了家鄉(xiāng)仍然充滿生機”錯,無中生有。D.“直接寫”錯)
15.詞的上片 喜:對意氣風發(fā)、建功立業(yè)的追憶;憂:漂泊江湖,流落他鄉(xiāng)的落魄;
詞的下片 喜:重回故里的欣喜;憂:物是人非的傷感。
16.(1)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7.B 18.A 19.C
20.①遺忘使人快樂 ②把一切交給時間 ③把“小我”變成“大我”
21.②這兩個動力伴隨一個人始終,他不一定就會有大的成就
③他們整天呆在教室里刷題,在人生動力上不一定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