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合理運用演講手勢
怎樣合理運用演講手勢
演講中的體語藝術(shù),是在“講”的藝術(shù)基礎(chǔ)上起作用的,是受“講”制約的,同時又與“講”的藝術(shù)珠聯(lián)璧合、有機統(tǒng)一,形成完美的演講語言藝術(shù)。體語的藝術(shù)有站姿、手勢等。
站姿,能顯示演講者的風度。一般地說,演講者的身體要挺胸立腰、端正莊重,才能顯示出一種偉岸的形象,所謂“站如松、坐如鐘”就是這個姿態(tài)。演講者在臺上,應(yīng)該有一個基本的立足點,并且根據(jù)演講內(nèi)容的需要,可以前后左右進行一些小范圍的移動。一般地說,向前移動表示積極性的含義,如號召、贊同、進取等;向后移動表示消極性的含義,如歉意、否定、退讓等;向左右移動則表示對某一側(cè)聽眾特別關(guān)照等。但千萬不能在使用默語時移動身體,因為這時候的移動會造成游離性的多余動作,影響聽眾的視覺接收效果,破壞演講的和諧統(tǒng)一。
高爾基贊揚列寧的演講時說:“他的演說和諧、完整、明快和強勁,他站在講臺上的整個形象——簡直就像一件古典藝術(shù)作品:什么都有,然而沒有絲毫多余,沒有任何裝飾,即使有的話,也看不出來,正如臉上的兩只眼睛,手上的五個指頭那樣天生不可缺少似的。”
演講中的手勢不僅能強調(diào)或解釋演講的信息內(nèi)容,而且能生動地表達演講語言所無法表達的內(nèi)容,使演講生動形象,為聽眾看得見悟得著。
手勢在演講中的作用和類型有:第一是用來表達演講者的情感,使之形象化、具體化,即所謂“情意手勢”;第二是用來指示具體對象的,即“指示手勢”;第三是用來模擬狀物,比劃大小的,即“象形手勢”。在哪種情況下用哪類手勢都應(yīng)視演講內(nèi)容而定。因此在手勢運用上必須注意:一要簡潔易懂;二要協(xié)調(diào)合拍;三要富于變化;四不要無節(jié)制地頻繁使用。
什么樣的手勢是有助于演講的,西方演講中有最常見的幾種手勢可供參考:
1.意圖式的精確抓握手法
在這種節(jié)拍信號中,手的動作好像有意識地概括想像中很小的話題,但是手的動作不能延續(xù)到大拇指尖與其他指尖真正地觸及到一塊。這意味著演講者強調(diào)精辟的意圖勝似事實上精確的本身。揮動的手好像在尋找所探討的答案,但演講者未能真正闡明這個答案。
在演講中,演講者碰到具有探討性和不肯定的無把握的問題時,常用這種手勢。
2.意圖式的強力抓握手法
演講者在演講時總想控制大廳的氣氛,如果聽眾并不是聚精會神地隨從演講者的意愿,那么演講者可采用意圖式強力手勢吸引聽眾。手指呈僵硬,五指分開,稍微彎曲,自然向前展開,隨即僵硬的五指自然松開。
3.手掌向外式
這是談判者慣用的手勢。雙手微微顫動地向外開展,其本身暗示了說話人愿意放棄某些條件,主動接觸受話者。這是一種強烈的表達愿望方式,它希望說者和聽者之間早已形成的鴻溝能搭起一座橋梁,從而使聽者盡可能地進入演講者的“思想意境”,理解其暗示的道理。
4.食指拍手法
一般在打拍子時,原則上運用五個手指的動作,但是有一種特殊的節(jié)拍手勢僅用一個手指,即伸直的食指,它表達了支配占有的欲望。
此外對這種手勢有兩種表達方式:食指向前指和食指向上有節(jié)奏地揮動。在第一種情況里,食指若涉及某個話題和物件,那么演講者就是強調(diào)這個題目和東西有待于討論。若指向聽眾里某個人,那么演講者是有意圖地針對那個人耍威風。這往往會給聽眾留下一種白熱化敵視態(tài)度和令人嫌惡的權(quán)勢欲印象。
在第二種情況里,食指向上有節(jié)奏地揮動,意味著演講者在威脅、要挾和力圖征服某人或者某事的愿望。
相關(guān)文章:
3.演講手勢運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