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丁香五月婷婷,丁香五月婷婷网,欧美激情网站,日本护士xxxx,禁止18岁天天操夜夜操,18岁禁止1000免费,国产福利无码一区色费

學習啦 > 勵志 > 成功學 > 成功的作文 > 每個父母都能成功全文

每個父母都能成功全文

時間: 小蘭676 分享

每個父母都能成功全文

  李圣珍,全國知名教育專家,1971到1994年,在北京市通州區(qū)第二中學)任化學老師,當過多年班主任,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齡的中學高級教師。而《每個父母都能成功》就是出自她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每個父母都能成功》全文,歡迎閱讀!

  《每個父母都能成功》全文:

  李圣珍

  哪怕您的孩子缺點再多,也不會達到李圣珍老師所收留的孩子的那種程度,可李圣珍老師可以讓這些被他們的父母和老師視為“不可救藥”的“壞孩子”、“差孩子”一個個變成了“乖孩子”、“好孩子”,那么,您憑什么還對自己的孩子那么沒信心呢?

  不一樣的母親李圣珍

  李圣珍現(xiàn)年53歲,從教近30年,是北京通州二中的一位優(yōu)秀教師。經她之手調教的學生已是桃李滿天下自不必說,最令人稱道的是她作為一位平凡的母親,所調教出來的一批特殊的兒女。她的兒子王遠,16歲即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20歲又以超群的成績考入亞洲著名學府——香港理工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經她領養(yǎng)的50多名被他們的親生父母視為“無可救藥”的“問題孩子”,如今大半已考入國內重點大學,多位赴日本、歐美等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未成年的孩子,經她手把手的調教,少則數(shù)月,多則一年,全部“脫胎換骨”,由原來的被父母和老師評判為在教育方面已經沒“希望”的“教育棄兒”,變成了深受學校和家庭歡迎的位居全班前三名的“希望之星”。

  不論是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還是有健康障礙的兒童;不論是有品德障礙的未成年人,還是有心理障礙的青少年,只要來到李圣珍老師的家里,通通“藥到病除”,個個都成為了文質彬彬的“小天才”。盡管有些孩子不能親聆李老師的教誨,但只要得到她片言只語的點撥,或隔三岔五的指導,就如醍醐灌頂,好比久旱逢甘霖,立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給她寫信打電話而得到親自指導的遍布全國,有的一邊給她打電話一邊哭喊著,有的簡直是在苦苦地哀求,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甚至還有讓人羨慕的研究生,都把她當作了惟一的救命稻草,視她為親生母親。她點撥的數(shù)以千計的家長和孩子均受益匪淺,成千上萬的孩子視她為“再生父母”。

  第一章

  李圣珍老師就教育問題答記者20問

  您為什么會想到要來教育這些連家長和老師都感到絕望的孩子?

  ▲我從1971年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已經有30年的教齡了。我一直都教化學。在學校,我的教學方法、教育方法,以及做人的方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同事們、學生們都稱我是一個“口碑很好的人”。我和同事們相處得很愉快,對學生的教育也比較成功。尤其在我的兒子王遠1994年——當他16歲的時候,就考上了中國最負盛名的清華大學以后,我的鄰居、親戚、朋友們都認為我的教育,無論在學校和家里都算是成功的。于是,名氣就在小范圍里傳開了,家長們、同事們紛紛要把孩子送到我這里來??梢哉f,我今天做了數(shù)十個孩子的“母親”也是因緣巧合。我1994年接手的第一批學生現(xiàn)在都生活得不錯,有一個孩子現(xiàn)在在日本留學,有的現(xiàn)在已經大學畢業(yè)了。還記得,那位現(xiàn)在在日本留學的孩子,當時人比較聰明,小學成績一直就很好,上中學后,由于父母工作較忙,對他疏于管理,到初中一年級上學期成績還湊合,結果到下學期就完全不行了,有五門功課不及格,只有語文一門得了61分。同時,他還迷上了電子游戲機,成天地瘋玩,還早戀。父母沒有辦法,成績不好就給他找家教,孩子還是不好好學。據(jù)他媽媽講,在校大學生請過,普通教師也請過,最后沒辦法,還將海淀的一個數(shù)學特級教師也請到了家里。招數(shù)都用盡了,結果孩子還是不爭氣,到初二考試還是五科不及格。這時,父母著急了,動不動就罵孩子,孩子聽煩了,心理就起逆反情緒,于是就與父親對罵,家庭氣氛特別緊張。孩子還養(yǎng)成了不尊重父母的一些毛病,父親恨鐵不成鋼,有時氣急了想動手打幾下,孩子就說:“你敢打,你打我,我就出走。”父母于是進退維谷、左右為難。

  后來,孩子送到我這里,我告訴他母親,你的孩子要解決的不是知識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心理問題。孩子送到我家里,結果只呆了一年零九個月,回去后就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還穩(wěn)穩(wěn)當當考進了大學,后來大學沒念完就考到日本一所世界名牌大學留學去了。那孩子剛開始來的時候,我給他測試了幾道最簡單的幾何題,才得了十幾分,他脾氣也很暴躁,動不動就要對父母動粗。從這兒走出去的時候,他已經改掉了很多“惡習”,人變得溫良恭儉,成績也基本上達到一個較穩(wěn)定的中等以上水平。

  現(xiàn)在在我這兒還有個孩子,同樣是剛來的時候數(shù)學才考了50多分,來這兒之后,我讓他把代數(shù)、幾何書來來回回地大聲朗讀,讓他真正進到書里頭去,只用了三個月,現(xiàn)在數(shù)學基本在80分左右。

  到現(xiàn)在為止,我已經教過了好些這樣的學生,他們都是在家父母實在沒有辦法教了,學校也不肯收留了,說句不好聽的,是走投無路了,才到我這兒來的。這些從我這兒走出去的孩子現(xiàn)在都能正常地生活學習,有多位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和國際一流大學,而且從我這里畢業(yè)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在全班上前三名。

  現(xiàn)在常住在我家里的孩子有12個,他們都管我叫媽,每天上門來要認我做媽的更是絡繹不絕,長此以往,我的孩子真的會像漫天繁星,多得數(shù)不清了。

  您的教育思想中的第一點:家長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識上的平等。您能具體談一談嗎?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也是中國的大人們最不好把握的一點。

  ▲為什么現(xiàn)在很多的家長都感到和孩子溝通特別的困難?孩子有心里話也不愿意跟大人講,大人找孩子談話談不了兩分鐘,孩子不但聽不下去,而且感到十分厭煩。最后,父母親和孩子的關系十分緊張。而緊張的關系造成的消極影響最具殺傷力,孩子還能教育好嗎?這就說明,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總是傾向于把孩子當成下級,當成被駕馭的對象,當成小奴隸,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一方面來講,絕大多數(shù)家長總是習慣于居高臨下地去駕馭孩子的精神和肉體,比如說,有的家長總是教訓孩子要這樣那樣,而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從未把他當作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對待。比方,上我這里來咨詢的很多孩子的父母,總是以斥責或者命令的口吻來對待孩子,總是說,你要這樣,你要那樣,總是讓孩子聽他們發(fā)號施令,而從不考慮孩子們自己的所思所想,時間長了,孩子不但不聽父母的,還會產生逆反心理。父母與孩子一旦離心離德,教育還能有什么好結果?

  從另一個方面說,平等相待不能等同于遷就。有的家長在聽了我講的話以后,說:“李老師,我們覺得對孩子很平等了,什么都依著他,可他還是不聽我的,我們的談話總是失敗。”這就是家長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其實,這種平等就像是在單位同事之間,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一樣,這種平等沒有任何駕馭和依賴的成分。家長一旦被孩子所操縱,成了孩子的奴隸,平等也就無從談起,孩子的發(fā)展也就失去了目標,多半成為任性的小霸王。

  我這里曾經收留過一個交流困難的孩子,他來自廣西,叫小風。拿小風來說吧,這個孩子在廣西的時候,上課不聽講,調皮搗蛋到了極點,經常在學校打架,他甚至還動手打過老師。父母親說他,他當耳邊風。

  孩子到我這里來了以后,我很少說他,盡量給他自由的空間,偶爾有小錯誤,我也當作沒看見,但一旦發(fā)現(xiàn)他有德行方面的錯誤,我就會把道理都給他講明白,我講道理的時候,盡量言簡意賅,就事論事,不東拉西扯,也不是反復嘮叨,孩子反而能聽進去了,惡習很快就矯正過來了?,F(xiàn)在這孩子進步很快,學習也不錯。

  我發(fā)現(xiàn),有一種孩子,精神處于一種奇特的緊張狀態(tài),這種孩子老是渾身不自在,肌肉緊張,精神也緊張,還希望老師打他一頓。上次,有個孩子做的事情很過分,我打了他幾下,他精神上放松了,思想上有扭轉的跡象。同時打不能成家常便飯,否則適得其反。對孩子要看準了他的缺點的實質,然后找著他的“痛處”狠打一拳。有很多孩子的心理其實非常脆弱,不敢正視自己的缺點,同時喜歡用各種手段把自己的缺點包裹得緊緊的,有時擊中他的痛處,打中他的核心問題,能讓他警醒,并且拉近你和他的距離,進入他的內心世界。所以還是回到我的那個觀點,教育的確是一門很神秘的科學,它包含著各種各樣的知識,精神科學、行為科學等,同時又要把握每個孩子的特性,看準了時機做出適當反應。

  對孩子做出的任何一件事,包括一句話,我都是反復琢磨,只要想得比較清楚了,我會很冷靜。我的經驗就是,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但一定要跟他們講道理,對孩子的錯誤要鮮明地指出來,不要總是絮絮叨叨不得要領,不要在家庭里制造一種緊張氣氛,給孩子造成精神上的折磨。

  為什么家長不要向孩子發(fā)泄自己的喜怒哀樂?

  ▲有很多家長因為孩子考試時得的分數(shù)不高,就向孩子發(fā)泄自己的憤怒,實際上這是不對的,我平時在家接待的一些家長,就犯了這個毛病。孩子只要考分不好,就直接向孩子宣泄他們的不快,說一些過激的話,結果只會搞得孩子越來越緊張,一緊張就更加學不好,或者產生心理上的障礙。

  有一個孩子,從小學到初中階段學習一直都非常好,剛考上重點高中,第一學期還不太適應,其中有一科出現(xiàn)紅燈,家長就驚慌失措,認為孩子考上高中后學習有所松懈,就不分青紅皂白把孩子罵了一頓,而這個孩子自尊心特別強,聽了父母那些過激言辭后,認為形勢真的很嚴峻,便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逐漸地,孩子反而不認真學了,他認為自己已經失敗了,還不如破罐子破摔。于是,徹底放縱自己,從不認真聽講,還逃學,最后發(fā)展到沒日沒夜地打電子游戲。

  其實,要相信孩子,他考得不好,心理壓力已經很大、很難受了,家長盡量不要不顧后果地在孩子面前宣泄憤怒情緒。因為家長的這種過激的批評,不是一種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而是家長在向孩子發(fā)泄自己的不滿,甚至是家長在轉移自己的緊張情緒。

  上次到我這里來的有些孩子家長,喜歡將自己的“哀”也發(fā)泄給孩子聽,這也是不應該的,尤其一些離異的父母親要注意這一點。比方說,前兩天,有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到我這里來,孩子今年已經19歲了。他輟學已經有1年半,在學校一直上到高中二年級,本來在學校成績不錯,由于父母親離異后,母親情緒不穩(wěn)定,經常在孩子面前發(fā)泄自己的痛苦,說什么做人真難,做女人好慘,說什么人生之路太難走,人間世態(tài)好炎涼……孩子本來就比較內向,聽多了這些后,性格更加孤僻,學習也松勁,感到世態(tài)真炎涼,特別憎恨他父親,內心一直處于特別矛盾的一種狀態(tài)。孩子畢竟還不成熟,不理解大人的很多的事,將自己的“哀”發(fā)泄出來有時會扭曲孩子的正常心理發(fā)育。

  同時,家長還要把握一點的是,對自己“喜”的情緒要稍加控制。有很多家長很喜歡用金錢或物質鼓勵孩子好好學習,尤其有的孩子考分不錯,家長就高興得忘乎所以,說:“兒子,你真了不得,你考得這么好,你要什么爸爸都給你買。”還有的家長,在麻將桌上贏了一把,回家后就摟著孩子親個不停,給他買這個,買那個。其實,這種情緒對孩子也是不利的,因為孩子會覺得父母的情緒反應太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憑什么會得到這種獎賞。父母喜怒無常,就容易使孩子產生暴躁,或情緒起伏較大的毛病。

  所以,父母的喜怒哀樂,不能無控制地展現(xiàn)給孩子,比如說夫妻吵架,當著小孩的面情緒失控,孩子肯定會覺得無所適從,對他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

  我注意到,現(xiàn)在社會上有不少下崗工人與生活貧困的家庭,他們把全部的希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父母本身的這種焦慮的心態(tài)直接傳達給了孩子,結果孩子反而感到壓力重重,不堪重負,索性逃避學習了。

  您談到父母一定要成為孩子的情感歸宿是什么意思?

  ▲其實,人是一種感情的動物,孩子在感情上天然需要一個貼近的人,家長必須就是成為孩子感情貼近的這個對象..拿最通俗的比方來說,夫妻之間,應該互為情感歸宿,要不是這樣,婚姻就會出現(xiàn)傷痕、裂痕。如果父母親不是孩子的情感歸宿,那么,父母親和孩子之間就會出現(xiàn)裂痕,孩子就會尋找新的情感歸宿,就會將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心里話找別人說,尤其在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后,男孩子就會去找女孩子,女孩子就會去找男孩子,很多早戀的情況就是這樣形成的。像我兒子王遠就沒有早戀的情況,因為他在父母這里找到了情感歸宿,他什么都會跟父母講,不需要再到別的地方尋找一種情感需要。如果父母親不注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可以說,到了一定年齡是很危險的。孩子本身是很孤獨無助的人,父母對其情感需要如果漠不關心,孩子就覺得自己好孤獨,仿佛普天之下,無自己的立足之地。這種油然而生的痛苦,在大人看來是小孩為賦新詞強說愁,在孩子自己看來,就仿佛自己是天底下最孤僻、最不幸的人。為此,他們可能會走上情感的歧途。

  把握孩子的情感需要,不僅要父母細心觀察,而且要講究方式方法。有時候,孩子需要熱情的鼓勵,甚至包括親吻和擁抱;有時候,孩子需要安靜,家長應該視而不見,給孩子自己反思調整的機會。

  有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斥責孩子,批評孩子,孩子就沒有安全感,沒有感情上的歸宿感。有時候,該拍拍背就給拍拍背,該摸摸就摸摸,該抱抱孩子就應該抱抱孩子,甚至有時候該貼貼臉也得貼貼臉。但是如果做得太過了的話,跟他這個年齡段不合適的時候,孩子的心理也不會健康。去年有一個北京的家長到我這兒來咨詢,孩子都12歲了,她還經常把孩子抱在腿上,親他的臉,還是一個男孩子,顯然這個動作就超越了這個孩子的年齡階段,這樣做已經不合適。11、12歲的男孩子正處在人生的迷茫階段,他需要的是那種男子漢的鼓勵,是與父母親那種心與心的交流,他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父母親給他鼓勵,給他找出前進的方向來。要是父母親不能給孩子這個,孩子心理上不能成長,這個孩子還是處在四五歲的孩子心理狀態(tài),這樣就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年齡和實際年齡拉大距離,心理年齡滯后。

  所以說,孩子在成長階段,對孩子的情感歸宿到什么程度,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我非常反感父母對孩子搞間諜手段,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都有自己獨立的情感需要,一些家長生怕孩子情感失控,所以,不擇手段地偵查孩子的新動向,甚至偷看孩子日記、對孩子電話監(jiān)聽,這樣做,不但于事無補,反而將小孩推向情感的對立面:父母反倒成了自己感情的敵人,原來最可信賴的人成了克格勃。這不就麻煩了嗎?其實,只要父母相信孩子,把握住孩子的本性,孩子不會越軌的,即使出了問題,也是可以挽救的。而父母一旦成了孩子心中的間諜,你就失去了最終的把握能力。

  一旦您的孩子不再從情感上相信你,我可以斷言,您的家庭教育已經亮起了紅燈。

  您常說:“孩子遇到困難,不要指責,要采取具體的措施去幫助他逾越困難。”為什么?

  ▲這是我們現(xiàn)在的家長的一個通病。孩子在遇到困難時,老是不停地念叨,不停地指責,孩子學習不好,就會在旁邊“你要努力,你要努力”、“你怎么不好好學”、“你看人家多努力”,如此循環(huán)往復,不停地在孩子耳邊說。最后,家長唇干舌燥,問題也解決不了,孩子情緒也受影響,更沒有心思學習。

  所以,孩子在遇到困難時,遇到挫折時,家長千萬不要指責,而要采取具體的措施幫助孩子逾越這個困難,使他戰(zhàn)勝自己,重新找到自己的自信,讓他勇敢地跨越過去,這是做父親做母親的應該做的。如果父母親連這一點也做不到的話,就對孩子的發(fā)展很不利。

  我很反對現(xiàn)在的家長在孩子一遇到困難的時候,就一味地指責,一開口就是“你看誰誰學習怎樣,你又怎樣”。實際上,每個孩子面臨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像我自己的孩子,有一次,考試應該考滿分,卻又沒有考滿分,然而我沒一味地指責孩子,我故意半開玩笑半當真地說:“你這輩子也得不了100分了吧,你這么馬馬虎虎的。”孩子聽了說:“我下次一定得100分。”我說:“那好,看你行動。”結果,孩子下一次考試就真得了100分,他說:“我真得了100分。”我告訴他:“那下次咱再接著得100分。”如果我要是一味指責孩子,肯定就不會是這個結果了。我覺得我之所以教育上取得一定的成績,是因為在孩子碰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他一些具體的指點。對現(xiàn)在的這些孩子,我也是這樣。

  今天上午來的一個家長,因為孩子馬上要面臨高考,成績不算很理想。家長整天絮絮叨叨,說,要抓緊,要努力,你怎么不爭氣,你怎么不好好用功,要不怎么會這樣被動啦。我告訴那位家長,從現(xiàn)在開始,你不要再說一些這樣的大而空的話,這樣只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讓他更加緊張、焦慮。你現(xiàn)在要做的是,采取一些具體的辦法來提高孩子的成績。你可以和孩子的老師取得聯(lián)系,大家在一起分析孩子面臨的具體障礙,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而不是泛泛而論,對孩子全盤否定,這樣言不及義,只能增加孩子的緊張程度,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

  其實,在大人眼里,孩子面臨的那些障礙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孩子本身是個弱者,大人覺得沒什么了不起的問題,在孩子那里,可能就會被看作是不得了的問題,這是由孩子本身在社會中的能量較小決定的。他們更需要切實的幫助,而不是大而空的理論,更不是家長消極的抱怨。

  在我這里的孩子們,我都是這樣,無論是學習上、精神上,他需要你幫助他解決一些難題,我就會給他們很多具體的指導,而從不抱怨他們。

  全國為什么會有如此大面積的家長給您寫信、打電話?據(jù)有關部門的調查,80%~90%的孩子有各種各樣的障礙,人格方面的、品德方面的,其中還有很多層次很高的家長,為什么家長們會對教育孩子感到如此棘手,如此難堪?

  ▲說實在的,隨著我們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的加快,人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大人的社會化程度本身就相當高,而孩子的社會化程度還剛剛起步,一個社會化程度很高的人去教育一個來自于自然狀態(tài)的人,精神距離、語言距離、環(huán)境距離還差得太遠的人,孩子所面臨的壓力簡直是他們無法想象的,而家長和老師無疑也是面臨一道無法短時間逾越的難題。

  孩子不可能一下成為那種像家長那樣的社會化程度很高的角色。而且家長所追逐的東西和孩子所追逐的東西有時候是不相吻合的。尤其大人們的很多思想都是極其功利的,極社會化的。比方說,家長老是跟孩子說:“你要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會下崗,就只能去賣油餅。”其實,孩子并不能理解這些成人化的東西,因為失業(yè)、下崗離他們的世界太遠,如同地球上的普通人無法顧及銀河系外面的星座一樣。又比如說,家長和老師還經常舉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的例子來勉勵小學生要立志,其實,他們不僅不能理解,反而產生壓抑感,因為他們壓根兒沒見過的國際名人,離他們的世界太遙遠。還有,有的家長喜歡跟孩子說,你要好好讀書,將來當個部長、省長,就會怎樣怎樣榮華富貴。比較極端的例子,如:我聽說外地還有某重點中學一語文教師竟這樣教育自己的學生:“讀書應該是為了自己”,將來“掙下大把的錢”,“甚至找一個漂亮的老婆”。含有這些觀點的教研論文《入學教育課》日前竟還獲得了2000年中學語文教研論文評選二等獎。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你讀書干什么?考大學干什么?總之你為了什么?也許你會說,為了實現(xiàn)共產主義,為了社會主義建設。而我要明確地告訴你——讀書考大學,是為了自己,不是別人。讀書增強了自己的本領,提高了自己的資本,將來能找到一個好的工作,掙下大把的錢,從而有一個美好的個人生活,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實,前途美好,事業(yè)輝煌,甚至找一個漂亮的老婆,生一個聰明的兒子。所以,我強調讀書應該是為了自己!”

  我認為大多數(shù)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傷害直接來自于家庭、學校。孩子成長是有其規(guī)律的,他們想的可能就是吃飯、睡覺,愛享受點、愛玩玩點,而家長則用極其社會化的指標去要求孩子,比如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等等。過于社會化的要求自然會出現(xiàn)問題,尤其是一些干部家庭、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特別容易出現(xiàn)“問題”,因為這些家庭較為傳統(tǒng)、封閉,家長自以為是,對孩子的要求過于理想化。

  可以說,面對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世界,面對成人越來越苛刻的要求,面對這個離自然狀態(tài)越來越遠的社會,兒童和未成年人面對的成長的煩惱會越來越多,而目前家長和學校主要采取的是拔苗助長的教育方法,更是加重了孩子的痛苦。我的教育方法無非是更為人性化,更貼近兒童的自然習性,講究順其自然、乘勢而上,扒掉強加在他們身上的種種枷鎖,讓他們在自由的天空下放歌,只可惜許多人只看中我將不少問題兒童培養(yǎng)成名牌大學生的事跡,卻很少顧及我的教育目的其實是培養(yǎng)真正的人、健康的人、自由樂觀的人,只要人做好了,升大學、搞創(chuàng)造、有所建樹,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嗎?

  李老師,上您這兒來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有毛病的,您能把這些孩子的問題大致歸歸類嗎?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第一種是嚴重的心理障礙。像我這里曾有好幾個孩子就屬于有心理障礙,他們老是懷疑自己的能力,實際上人非常聰明。我曾經帶過一個孩子,人非常聰明。就是因為小時候被老師誤認為“弱智”,被同學和老師拋棄,后來十分厭學,她想了很多辦法逃避上學,其實,這個孩子后來經過測定,智商非常高,在130以上。但在此之前,她陷入了一個死胡同,她絕望了。后來到我這里呆了一段時間后,我將她心里的創(chuàng)傷一步步修補起來,使她找到了自信,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還考上了大學?,F(xiàn)在在我家還有此類孩子,他們智商沒有問題,但是不自信,心里特別難受,沒有任何朋友。其中有一位男孩子,非常厭煩上學,顧慮很多,怕和同學交往,怕路上被高年級劫錢,怕進教室被同學評論服裝,就是班主任給他找朋友也不行,孤僻到一種極端的地步;還有一個孩子,看的書非常多,懂的也很多,但就是找不到那種自信自如的感覺,老是覺得自己想夠又夠不著,整天惶惶不可終日。如此種種,都屬于心理問題。

  第二種類型是那種有品德障礙的孩子。如小風,以前在家打架,罵人,和父母親吵鬧,還打過母親。剛來我這里的時候身上有60多處刀傷,還有自虐傾向;還有一個孩子也是經常打架,小小年級還和社會上的閑雜人員混在一起,頭發(fā)染成紅色,穿著大褲腿,還吸煙;還有些孩子一開口,語言就很臟,精神層次和語言層次都很低,十分庸俗;當然,還有品德障礙和精神障礙交織在一起的情況。究其原因,是這些孩子接觸的都是一些低層次的孩子,耳濡目染多了,孩子自然開始學壞,將那些壞孩子視為知己,視為榜樣,盲目模仿,這種糟糕的成長環(huán)境,孩子的品質發(fā)育最容易滑坡。

  第三種是有學習障礙的孩子。有的孩子并不是智力上有問題,而是他從未跨進過學習狀態(tài),沒入過學習這扇門,這可能跟他的家庭環(huán)境有關系。他也不是什么壞孩子,他往教室里邊一坐,也不搗亂,就是什么也看不進去,什么也學不進去,也不知道怎么學習。他們往往不知道應該怎樣讀書,應該怎樣復習,閱讀能力很差,不會看書,更不會舉一反三。在我這里,我重點培養(yǎng)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比方,我會叫孩子把數(shù)學書,甚至把練習題來回地讀。買練習題冊,讓他們自己測試自己的學習情況,還買來紅筆要他們給自己判分,做錯的題,我又布置他們大聲地讀。這樣,讓孩子自己進入到書本里去,通過集中精神狀態(tài)去真正體會自己學習的樂趣。

  最后一種是有身體健康障礙的孩子。比如我這里有個孩子剛來的時候特別瘦,10歲才38斤,手指細得像一根根筷子。吃飯吃不好,睡覺也睡不好。據(jù)說,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親經常帶他去京城各種各樣的餐廳,天下的美味佳肴他早就嘗了個遍,又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所以吃什么都不新鮮,后來就什么都不愛吃。由于身體不好,學習肯定跟不上,甚至無力支撐正常的學習生活。而他的母親對孩子要求也很嚴格,孩子作業(yè)很多,母親經常要他“必須完成作業(yè)”,還要完成家庭布置的任務。孩子身體不好,不愿意做,他就經常躲到廁所里,磨磨蹭蹭不出來,每天晚上折騰到11點鐘,精神緊張的孩子肯定又睡不好,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最后,他父母只好把他送到我這里來。剛來的時候,我決定先不急于讓他去學校上學,先在家把身體養(yǎng)好,每天抱著他睡覺,給他唱歌,哄他,一點一點安慰他,撫摩他,讓他參加一定的體育鍛煉。孩子蒼白的臉上逐漸有了紅暈,睡覺也踏實了,吃飯也正常了,現(xiàn)在在班上成績名列前茅。

  李老師,您在一次談話中講過這么一句話:“沒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老師。”您能把一些差孩子教得很好,那為什么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老師對自己的學生那么絕望呢?

  ▲我覺得在很大程度上,他們并不知道孩子的問題在哪兒。孩子在成長中有很多困難和障礙是自己無法逾越的,他們需要有人幫助他們去解決困難,去逾越這些障礙,讓他們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有時候就差那么一點點。但是這些障礙恰恰是老師和家長制造的。既然障礙是他們親手造成的,他們肯定也不可能自覺地去排除這些障礙。

  而這些障礙孩子到我這兒來,我馬上知道他是什么障礙,我能馬上幫助孩子排除這些障礙,并且?guī)椭⒆佑庠竭@些障礙,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像一些學校按學生成績給學生排座位,成績好的排在前面,成績差的坐在后面。這是一個目前普遍性的現(xiàn)象。但一些孩子在老師和家長設置的這些障礙中就變得很沒有自信,一旦解決不好,就會帶著這些挫折感、失敗感走向社會。一次考試失利,本來是件輕松平常的事情,但學校排名,就會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學生造成傷害,也許她離第一名只差一分,可是因為她排名低了好幾位,她就認為自己低人一大截子,時間長了,自信心消磨了,干脆放棄學習算了。

  去年到我這里來的一個孩子,孩子父親有病住院,母親忙著照顧他父親。結果孩子的學習松懈下來,老師老是數(shù)落他,孩子就不上學了。后來,家長又把孩子送到學校,孩子學習逐漸有了提高時,老師又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孩子情緒又一落千丈,成績又降下來了,老師又開始嫌棄他,說什么也不要他來上學了。孩子特別痛苦,說:“學校要是不讓我上學,我就跳樓。”校長問了他一句:“你們家住幾樓啊?”“二樓。”孩子他媽說。其實,當時孩子已經很痛苦了,校長還以為孩子說的是假的,說:“二樓還摔得死?”實際上校長的奚落只能是增加孩子的痛苦,孩子便會感到他是一個被學校拋棄的人,他在社會上將失去自己的位置,他要是將來帶著這份失敗感走向社會,會很麻煩,可能就毀了他一生的成功。

  所以,孩子變得難教,很大程度上是家長和老師人為地設置了障礙,這些障礙也許是大人們在無意中設置的,也許是有意為之,一旦形成,當事人很難自己去排除,久而久之,孩子的前程就這樣被斷送了。解鈴還需系鈴人,如果家長與老師認不清自己在教育中的失誤,貽誤的當然是孩子啦。

  而且,有許多高知家庭、高干家庭,乃至金粉世家,他們自以為很有學識,很有教養(yǎng),對教育也是百般重視,孩子卻照樣不能成材,為什么?因為這樣的家庭對孩子期望值一般都非常高,不許孩子有半點閃失,以為給孩子提供了優(yōu)厚的學習條件就可以讓孩子在學業(yè)上傲視群倫,其實是忽略了孩子內在的需要,也許孩子對一只蟋蟀的興趣要比對一臺電腦的興趣大得多,他們更喜歡與陽光、草地和同齡人為伍,而不是與飽學之士、計算機和冰淇淋打交道。那些自己事業(yè)有成卻對自家的小皇帝、小公主束手無策的家長,他們什么時候靜下心來過、好好琢磨過小孩子的所思所想呢?

  那次《焦點訪談》報道您的專題名稱叫什么?您談了哪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那期《焦點訪談》的題目叫《教子需有方》。我一共談了8點我對教育的看法。其中:

  第一,家長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識上的平等,而不是一種居高臨下或被孩子牽著鼻子跑的那種平等;

  第二,不要向孩子發(fā)泄你的喜怒哀樂,孩子不是你情緒化的傾瀉對象;

  第三,一定要成為孩子的情感歸宿,如果父母在情感上不受孩子信賴,他就會“移情別戀”;

  第四,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指責,而是用具體的措施去幫助他渡過難關;

  第五,孩子讀好書可以幫助他塑造靈魂,父母和孩子要一塊讀好書,讓好書成為孩子的精神導師;

  第六,要真誠地贊揚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學會欣賞你的孩子,從孩子身上看到大人欠缺的優(yōu)點,而不是橫加指責;

  第七,要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的孩子,不要期望值過高,動不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讓孩子去做那些高不可攀的事情;

  第八,不要對孩子說,你這不行,那不行,也不要對孩子說,這危險,那不能動,要鼓勵他們去探索,并與他們一道去體會這個神奇的世界。這幾點堪稱我教育的基本信條,當然,這幾點看起來很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尤其許多家長不研究孩子的心理,不會選擇適當?shù)臅r機,不用恰到好處的手段進行教育,也同樣起不了作用。我向來覺得教育是一門神秘的科學,它追求完美,卻又永遠達不到完美,只能靠一步步地摸索、揣摩、嘗試,慢慢地接近人性演繹的規(guī)律,最后是家長能與孩子一道,同步達到人生的和諧喜樂的成功境地。

  您常說:"孩子應該讀好書,好書能塑造他們的靈魂。"這其中有什么道理?

  ▲讀好書可以在精神上給孩子很多的幫助,尤其在精神上長期受到好書的熏陶,讓他們接觸那些美好的東西。而且讀的年齡越早越好。

  現(xiàn)在,我這里的孩子們每天都要堅持讀一個小時的書,我要求他們大聲地讀,一定不要僅僅只是看一看,而是要大聲喊出來。因為看書可能僅僅是看熱鬧,走形式,而沒有真正進入到書里的精神世界。

  而大聲朗讀就不同,它需要人全神貫注,需要朗讀者投入感情,而且漢語言本身很有韻律感,這樣的讀書法,不但可以讓書籍中的美好因素迅速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為訓練他們演講、說話和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孩子要真能每天讀一個小時的好書,他的精神世界肯定會逐漸高尚起來。而且如果能大聲讀出來,孩子在語言能力的開發(fā)方面,就可以比別的孩子領先一步。

  我之所以要孩子們讀書,就是要把他們從那種僅僅是滿足于吃、喝、玩的一些生存需要的動物性的生活層次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屬于人類文明的精神層次,讓他們有精神生活,讓他們的行為、語言、精神世界更加美好,更加純凈。

  我經常想,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由于物質條件相當優(yōu)越,反而被物質享受束縛住了,而且年幼的他們都只是處在一種動物的本性上生活,就是說小孩子與小動物一樣,只是在滿足個體生命的成長,吃飽喝足了,也就不鬧騰了。每當發(fā)育到了一定階段,他們還要表現(xiàn)出延續(xù)生命的本能,就像動物有繁殖的本能一樣。

  如果孩子從小就缺乏那種精神上和靈魂上的誘導的話,那孩子就是一個動物,就不會有自己的理想,他們的自我缺乏的是一種精神、文化和靈魂的誘導,始終無法脫離自己動物性本能的局限。應該說,中國的孩子接受的是"物質上的溺愛、精神上的折磨"式的兩極教育,造成他們越來越脫離不了動物本能的屬性,因此,為什么現(xiàn)在孩子出現(xiàn)那么多的毛病,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我這里有個孩子,以前特別地淘氣,誰的話也不聽,家長說他,他還不尊重父母,還老跟母親鬧別扭。后來我在《青年文摘》上給他找了一篇文章,他看了之后,來找我談了,說,李老師,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我太感動了,我以前對我媽那樣真不對。

  那個故事的大意是:

  有一個男青年特別不孝順父母親,但他媽對他卻很好。有一天,這個男青年找了一個對象,這個對象很漂亮,但是一個魔鬼變的。有一天這個魔鬼告訴男青年,你既然這么愛我,那我讓你干什么你都會答應嗎?男青年說:"是的。"然后,魔鬼要年輕人把他媽媽的心剜出來給她吃。年輕人于是順利地把他母親的心給挖出來,準備敬獻給這個女魔。他捧著那顆心急匆匆地去找魔鬼的時候,不小心摔在了地上,母親的那顆心也滾落到路邊,當他站起來,去撿這顆心時,這顆心對他講了一句話:"你摔疼了嗎?"母親那份對孩子的拳拳之心依然沒有因任何事而改變。而這位青年的心一下子就顫抖了。

  現(xiàn)在的好書非常多。要真正地將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必須讓孩子讀一些好書,那些能進入孩子靈魂的高尚的好書。但一定要注意讓孩子讀那些他能理解的書。適合成人讀的一些世界名著,孩子理解不了,讀之無益。包括像《雷鋒的故事》、《愛因斯坦傳》之類的書都是好書,但是卻不是適合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看的,因此要考慮到孩子的接受程度,否則只能起到對孩子思維的僵化和禁錮作用,這也是十分可怕的。

  家長也可以選一些好的散文、小品文,只要情趣高尚,孩子讀起來就能增長不少知識和明白不少做人的道理。這樣孩子的心理會塑造得很健康。通過閱讀人類創(chuàng)造的那些優(yōu)美的精神成果,孩子就會老是愉快地幻想著,他們就始終對未來充滿希望,對真善美充滿憧憬,他們的靈魂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而不是像那些精神貧乏的孩子,日益變得粗俗不堪、庸俗野蠻。好書要大聲讀,反復讀,要讓孩子感覺到一種美,包括詞匯的美,文章內在的美,使他們的心靈得到滋養(yǎng)。我有時還讓孩子抄一些篇幅不長、很精練的好文章,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高尚人格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要真誠贊揚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這一點好像不難做到,為什么你要如此強調呢?

  ▲為什么要贊揚孩子,并且及時地肯定他的優(yōu)點?從孩子的角度來講,他們在心理上還不太成熟,同時他也希望得到外界對他的認可,反過來,外界對他的認可對他來說又起到一定的強化作用,使他得到真誠的贊揚和鼓勵以后變得更加充滿信心,他們從家長真誠的贊美中可以及時獲得成長的動力,變得更加努力,這是一種對孩子非常有益的正面強化作用。

  我接觸的很多孩子就是因為外界的評價不合理,或來自老師,或來自家庭,或來自社會,這些武斷的、草率的評價以及一些消極的評價,使孩子喪失自信心,帶有嚴重的失敗情緒,對自己、對前途覺得沒有希望。即使做對了,由于得不到認可,也就覺得沒勁,逐漸就自暴自棄了。所以,我覺得表揚不失為鼓勵孩子前進的一種動力。

  我這里原來有個孩子,對自己極度沒有自信,簡直自卑到了極點,因為從小到大,她就是在老師和家長的呵斥和指責中長大。來我這兒以后,我就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還是有很多優(yōu)點的。于是我采取了及時給孩子一些適當?shù)馁潛P的辦法,勉勵她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學著騎自行車、幫著包餃子、把畫貼上墻,慢慢地孩子心態(tài)就開始有所緩和,后來,她在學習上取得一點進步,我都會表揚她,用語言去真誠地肯定她。這樣一點點地把她受傷的心恢復過來。

  當然,表揚也是要講究藝術的,不能見著什么都表揚,也不能采取夸張的手法把孩子捧到天上去。既讓他覺得這是一種鼓勵,又不把他捧到天上去。我對孩子還是以鼓勵為主。但是我要批評孩子的話,一般都要想很久,用什么語言、什么方式,而且一定要一拳打著他心里最虛弱的那一面,把他掩飾的內心打開,然后孩子會意識到一些錯誤,這時候也就是他轉變的開始。

  其實,做到賞罰分明,以表揚為主,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信,去問問那些企業(yè)管理者,這樣的分寸好掌握嗎?

  所以,欣賞孩子的進步,就是要讓孩子從學習中得到幸福感,從進步中品嘗到幸福喜悅的滋味,而學業(yè)上的高分只不過是個副產品而已,當孩子視學習為幸福的時候,還有學不好的嗎?

  "要真誠贊揚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這一點好像不難做到,為什么你要如此強調呢?

  ▲為什么要贊揚孩子,并且及時地肯定他的優(yōu)點?從孩子的角度來講,他們在心理上還不太成熟,同時他也希望得到外界對他的認可,反過來,外界對他的認可對他來說又起到一定的強化作用,使他得到真誠的贊揚和鼓勵以后變得更加充滿信心,他們從家長真誠的贊美中可以及時獲得成長的動力,變得更加努力,這是一種對孩子非常有益的正面強化作用。

  我接觸的很多孩子就是因為外界的評價不合理,或來自老師,或來自家庭,或來自社會,這些武斷的、草率的評價以及一些消極的評價,使孩子喪失自信心,帶有嚴重的失敗情緒,對自己、對前途覺得沒有希望。即使做對了,由于得不到認可,也就覺得沒勁,逐漸就自暴自棄了。所以,我覺得表揚不失為鼓勵孩子前進的一種動力。

  我這里原來有個孩子,對自己極度沒有自信,簡直自卑到了極點,因為從小到大,她就是在老師和家長的呵斥和指責中長大。來我這兒以后,我就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還是有很多優(yōu)點的。于是我采取了及時給孩子一些適當?shù)馁潛P的辦法,勉勵她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學著騎自行車、幫著包餃子、把畫貼上墻,慢慢地孩子心態(tài)就開始有所緩和,后來,她在學習上取得一點進步,我都會表揚她,用語言去真誠地肯定她。這樣一點點地把她受傷的心恢復過來。

  當然,表揚也是要講究藝術的,不能見著什么都表揚,也不能采取夸張的手法把孩子捧到天上去。既讓他覺得這是一種鼓勵,又不把他捧到天上去。我對孩子還是以鼓勵為主。但是我要批評孩子的話,一般都要想很久,用什么語言、什么方式,而且一定要一拳打著他心里最虛弱的那一面,把他掩飾的內心打開,然后孩子會意識到一些錯誤,這時候也就是他轉變的開始。

  其實,做到賞罰分明,以表揚為主,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信,去問問那些企業(yè)管理者,這樣的分寸好掌握嗎?

  所以,欣賞孩子的進步,就是要讓孩子從學習中得到幸福感,從進步中品嘗到幸福喜悅的滋味,而學業(yè)上的高分只不過是個副產品而已,當孩子視學習為幸福的時候,還有學不好的嗎?

  很多孩子的心理毛病都來自于壓力,而有的家長對孩子似乎沒有什么壓力,比方給您寫信的一位家長說孩子:"我們只要求你健健康康,將來找個工作,成個家,你怎么就這么不上進呢?成績就搞不上去呢?"這樣的家長占有相當一部分比例,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這樣的家長其實并不是說他真的不在意,他要真不在意,那孩子初中畢業(yè)后就可以去找個工作,那你還著什么急,擔心什么,要求什么呢?實際上家長并不是他跟你說的這種模式,他們內心當中,對孩子有更高的要求。

  家長也許剛開始時希望孩子在身體上、心理上、行為上、品德上的健健康康,一旦這些目標達到以后,家長就會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說,孩子在胎兒期,父母只希望他們健康地降臨人世就深感高興了,很少有人會指著胎兒說,你生下來必須當;等到孩子上學了,父母會希望他們順順當當升入中學,這時候,幫助他們進入重點高中的愿望就會油然而生;如果孩子在高中表現(xiàn)不俗,又有哪位家長不希望他考進重點大學,然后深造、出國、干出一番事業(yè)來?所以,家庭給孩子的壓力是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的,只是表現(xiàn)方式不同而已。像我這兒的一個孩子,原來留長頭發(fā),還染成紅色,也不上學,成天打架。他媽當時跟他說:"你別打架了。"他故意要氣他媽,出門之前說:"媽,我打架去了。"回家進門就告訴他媽:"媽,我打完了。"這樣一來,家長的惟一要求是孩子安分就好,學習好不好沒關系?,F(xiàn)在來我這兒以后,這些癥狀都消失了,開始進入正常學習了,他爸又開始著急了,說:"在學習上還沒有達到理想境界。"這時,家長就會對孩子有更高要求,也就是學習成績由次要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了,他們開始很在乎孩子的學習了。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可以說是家長與社會不斷在他們身上加碼的過程,只是由于小孩不爭氣,家長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而已。

  您曾經說過,您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和孩子產生心靈碰撞的一個過程,應該怎么理解這樣的過程?

  ▲應該這么說,我的教育是用我自己的靈魂在塑造一個個新的靈魂。我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包括跟每一個孩子說一些話的時候,自己先都要考慮我做得對不對,對孩子會造成一個什么樣的影響。我要不斷地凈化我自己,同時也可能因為我自己本身比較純凈,也就是說我的"社會化程度比較低",我覺得自己與社會上的人相比,可能功利的東西少一些,世俗的東西少一些,與孩子相近的地方多一些,與人性中自然的狀態(tài)貼近一些,所以,我容易和孩子溝通,容易與他們打成一片。我的教育過程也是我自己受到凈化的過程,孩子們通過我的言傳身教也在受到凈化,包括我自己的語言,我自己的行為,沒有這些,孩子的轉化是很困難的。我自己要是沒有足夠的人格力量,要去感化孩子,教育好孩子,根本是不可能的。

  有人說我是用自己的生命與孩子的未來在做交換。有一個從我這兒變好的孩子說,我們都好起來了,你卻變老了。我現(xiàn)在看我1995年在電視臺做節(jié)目的錄像帶,覺得這短短5年,我似乎老了10歲。

  做一個教育者,就如同春蠶吐絲,就如同蠟燭成灰,當初從事教育工作的時候,我沒有想到過教育者的生涯是這樣充滿著悲劇意味,實際上,這個過程的確是悲壯而又崇高的,它展現(xiàn)了人性中的高貴的一面。換句話說,真正的教育者,如同藝術家、哲學家、殉道者,他與別的人相比,更接近于上帝,更接近于人性中美好的彼岸。所以,教育的最高境界,其實是以心換心,用心血育人,用靈魂鑄造人。

  您教育孩子這么辛苦,是不是也從教育本身獲得一點樂趣?

  ▲我現(xiàn)在沒有時間去享受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必須集中全部精力,負責每個孩子,對他們一個一個地研究、分析、輔導、點撥,現(xiàn)在學校教育都是群體教學模式,對這些個體的孩子來說,顯然就不適合。我能把孩子從一個一個的差生培養(yǎng)成一個一個的好學生,很大程度上我是在研究個體,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問題開出不同的處方。

  你們在我這兒也看到了,孩子們干的事都不一樣,時間安排也不一樣。關鍵是要根據(jù)孩子本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施教,而不是那種講究統(tǒng)一的嚴格的秩序進行教學,孩子們進步才能非常大。

  這些年來,我家里經常有十幾個孩子長住,我只有兩居室,這樣的人口密度已經達到了極限。憑我個人的精力,照顧好這么多孩子也已經達到了精力的極限。我每天忙于奔波,真的沒有工夫好好做一點自己的事情。現(xiàn)在前來咨詢的家長和教育界人士不計其數(shù),我確實在很吃力地應付。然而,我又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看到任何一個孩子沉淪而渾然不顧,這與看到人落水而不顧沒有什么區(qū)別,所以我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樣繁重的任務。

  很多家長都感到和孩子溝通是一件難事,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很多家長都反映,跟孩子溝通很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長從小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溝通。

  而我恰恰不是這樣。我對孩子從來不挖苦,不諷刺,也從不以一個高明者的形象對孩子發(fā)號施令。我只說,你這缺點不對。絕對不和孩子說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指責、挖苦,我僅僅就事論事。

  其實,居高臨下的溝通誰也不愿意。上次,我參加《青年文摘》讀者俱樂部的一個活動時,家長們就問我,孩子為什么不和家長溝通。我一聽就笑了,說:"我的回答可能會令你們很失望的。其實,我覺得你們家長一直在和孩子居高臨下地說話,不是孩子不愿跟你們溝通,而是你們強迫孩子在與你們溝通,而且是小孩最不喜歡的對話方式。"

  我和孩子之間恰恰是一種平等的溝通。有時候,我也會和孩子說:"閉嘴!""別說話了。"這種情況,一般是孩子在犯了錯誤以后,向我解釋時,我會這么告訴他們。我說,你可以說出100條理由來解釋你為什么沒有做錯,如果你是為了掩飾你的錯,而不是為了改正你的錯,你就不要再跟我解釋。你只要保證你下次不犯就可以了,我絕對不會再說你。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溝通,如同事之間的溝通是平等的,兩個孩子之間的溝通,有時即使這兩個孩子打起來,打兩下也就過去了,這種溝通也是平等的。

  像我自己的孩子,平時什么都跟我講,學校的事,同學的事,但是他有時候有的事也不告訴我,我也不問。他現(xiàn)在在香港理工大學讀研究生,有一次放假回來,我給了他一個儲蓄卡,上面有1萬元,結果他回來不到一個月時間,花得只剩下100元。我就問他,怎么錢花得這么快。其中我發(fā)現(xiàn)他有一次一下取了3000元,他不肯告訴我他用來干什么了。我后來說,不愿說,就算了,我也不問。但是,很多家長問我,你從不刨根問底,不怕孩子背著你干這干那嗎,我說,我不怕,因為我們之間的溝通已經很充分了。

  其實,家長應該給孩子保留一定的心理空間,不應該過分干涉孩子的內心世界。當然,這個空間留多大,也要看這個孩子的實際情況而定。檔次太低的孩子,你要是給他留的空間太大,他就會在某些行為方式上沒有節(jié)制,造成更加滑坡的局面,檔次高的孩子,不要干涉太多,給他留的心理空間要大一些。我還是那句話,教育是一門很微妙的科學,對每個孩子的把握程度是不一樣的。

  您還說,要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的孩子,不要望子成龍,讓孩子做那種高不可攀的事?為什么?

  ▲家長們很多都喜歡攀比,你的孩子上一個什么班,那我的孩子決不能落后。其實,這種不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攀比,最后是害了孩子。

  我知道有一位家長,自己是大學教授,才高八斗,所以,對兒子要求極嚴,比如說,別人家的兒子鋼琴彈得好,他馬上叫兒子學鋼琴,兒子鋼琴上不去,他就氣急敗壞;接著,他又讓兒子報考奧校,希望在理科思維方面一舉成名,結果落了空,他極為沮喪,覺得養(yǎng)兒子沒有什么意義,整天在家里苦著個臉。其實,他兒子發(fā)育還是健全的,他的興趣不在這些方面,他說他喜歡一個人呆在屋里浮想聯(lián)翩,幻想自己上九天、下五洋,這樣的兒子,在他父親看來,既不爭氣,也不中用。而在我看來,則是這孩子優(yōu)點集中,尤其是哲學思維發(fā)達,性格敏感,想像力豐富,如果從事文學、哲學和歷史方面的學習,一定大有前途??墒?,他的父親已經過早地對他絕望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看起來是人間常情,其實是一種教育的工具主義,就是把孩子看作父母的附屬物、家庭和學校的附屬物,教育孩子就是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繼承他們未完成的事業(yè),為家庭臉上貼金,光宗耀祖,為提高升學率而貢獻青春,為傳宗接代而充當生育工具,如此等等。在這樣的觀念的驅使下,父母往往會強迫孩子去做一些難度很高的工作,而且這些活動的意義也超出了孩子理解的范圍。

  就是因為父母不怎么把孩子當個獨立的人,總是試圖去左右他們的靈魂,不惜強人所難,拔苗助長,才會釀造這么多家庭教育悲劇。

  誰不希望自己孩子是神童,可是歷史上有多少神童成了氣候?

  誰不希望自家孩子出類拔萃,可是永垂史冊的人又能有幾個?

  誰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對社會有較大貢獻,可是偉大人物有多少是家長和老師設計出來的?

  照我的想法,一個愛自然、愛生活、愛家庭、講真話、樸實正直而平凡的學生,同一個僅僅學業(yè)優(yōu)異但人格偏執(zhí)的學生相比,我更愿意擁有前者。我很欣賞一個教育家的一段話:我們需要更多的快樂而健康、能夠從事各項工作的普通人,而不是一大批病態(tài)的考試天才,因為前者更有益于社會。

  當初,我?guī)踹h的時候,我對他的期望是把人做好。

  現(xiàn)在,他成了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生,在專業(yè)上很有潛力,我仍然只跟他說:出去留學,一不要當間諜,二不要沾艾滋病。我認為,孩子不是我的附屬品?只要人品別出大毛病,他由著自己自由發(fā)展便是了。要知道,父母畢竟無法包辦孩子的人生,如果父母抹殺了他們自己探索人生的權利,不要說,這樣做毫無結果,也等于抹殺了孩子們活著的樂趣,他們的人生,將蒼白無趣,了無生機。

  人類進入21世紀,全球的國家都在進行教育改革,我們國家教育改革的呼聲也很高,您對我們的教育改革,尤其是素質教育改革浪潮怎么看?您有什么建議嗎?

  ▲人類越發(fā)展,社會的變遷越大,教育改革的需求就越大。

  當今社會正處在一個文明的大變遷時期,可以說,現(xiàn)在是人類數(shù)千年來文明變化最劇烈的時期,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大變動的背景下,教育改革,已經不僅僅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哪個政府、哪個教育部長的責任,而是每個家庭、每個家長、每個孩子自己的責任。

  相對于正在推廣的學校素質教育改革浪潮,我更關心家庭的素質教育,我突出地感覺到,對父母的素質教育比對孩子的素質教育更為迫切,也更棘手。現(xiàn)在那么多的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感到束手無策,那么多的家庭為了子女的發(fā)展絞盡腦汁卻收效甚微,還有那么多的孩子厭學、逃學、討厭父母,甚至出走、犯罪,這不都說明我們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在子女教育中,家長是占主導的一方,孩子是被引導的一方,主導方誤入歧途,你還能指望孩子有什么大出息?

  而且,我認為,青少年的發(fā)展程度與父母水平是有關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世界范圍的青少年犯罪問題做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凡是父母尤其是母親文化水平低、教育知識匱乏的,孩子犯罪率就高,而父母文化水平在大學以上的,子女犯罪率就低。統(tǒng)計還表明,在對10萬個成功人士的調查中,90%以上的人認為家庭教育為他們的成就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80%的人士還認為母親對他們成功的人生更為重要,這一比例大大高于父親的重要性。

  所以,欲有成功之教育,必先從家庭教育開始,家庭成員人人對孩子的成長都負有責任;欲有成功的素質教育,也要從家庭素質教育開始,從家長開始,從父母開始,尤其是母親的素質,至關重要。

  在舉國上下都在展開素質教育的同時,我認為,不能忘記在中國的家庭中來一場素質教育革命,讓人本主義的教育觀傳入千家萬戶,讓兒童權利觀深入人心,還要讓千千萬萬的父母認識到,素質教育,從我做起。

  我作為一個母親,幾十年來潛心探索為人母之道,為人師之道,雖然小有成就,卻深感教育之道,玄而又玄,極高明而至精微,我深感自己尚未登堂入室,如果有機會,我愿意將自己的這一點經驗和心得與天下父母分享,如果能夠對天下父母有所裨益、對解除千萬問題兒童之痛苦有所幫助,我這樣的人生也許會有點價值。

  我想再一次向你們新聞界的朋友強調,非常感謝你們?yōu)樯鐣隽诉@么個公益事業(yè),但我李圣珍確實不是個名人,也無意于此,對我的東西,切莫拔高,切莫浮夸,因為我向來覺得教育還是一門神秘科學,欲臻于此道,非得下番功夫不可,容不得半點偏見和傲慢,可以說,欲教化人心,必先教化自己,欲教化下一代,也必先從我們這一代開始,只有父母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才能指望"生下龍種,而不收獲跳蚤",家長自己的教育觀念端正了,本身就是對社會的貢獻,而對家長這方面的啟蒙工作,現(xiàn)在才算開了個頭。

  醫(yī)治心靈的圣手

  馬月的故事

  馬月,李老師要陪你下地獄

  馬月現(xiàn)在已經是北京一所名牌大學的本科二年級學生,她有一張很清秀的臉龐,很苗條高挑的身材和極燦爛、健康的笑容,是個人見人愛的漂亮姑娘。然而,誰又能想象得到,她曾經過著夢魘一般的生活呢?她是個智商在130分以上的孩子,卻從小被老師當作"傻孩子"、"瘋孩子"和"怪孩子",她被誤送到精神病院度過了十分艱難的一段日子。當時,家長和老師對她都感到徹底失望了,她的心靈已經被所處環(huán)境折磨得傷痕累累。馬月是李圣珍老師一次偶然的機會發(fā)現(xiàn)的,當她被介紹給李圣珍老師的時候,馬月說:"你救不了我,誰也救不了我。"李老師說了一句催人淚下的話:"你是我的孩子,你要去天堂,我陪著你,你要下地獄,我也下地獄。"當時,馬月都驚呆了,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傻老師",因為馬月的經歷中充滿了老師的各種嘲諷、挖苦和恥笑。她經常把自己的身子用刀片劃得滿是傷痕,她還曾試圖叩響死亡之門。

  當李圣珍老師第一次見到這個美麗的、眼睛里閃爍著靈性的小姑娘時,她就已經覺得自己有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去拯救她!在馬月曾經懼怕的充滿惡夢的晚上,這位偉大的媽媽會拉著她的手,輕輕地對她說:"孩子,好好睡,媽媽陪著你,別怕。"3年多的歲月要愈合她10多年的創(chuàng)傷,這是一個怎樣偉大的工程啊!李圣珍曾經對馬月的媽媽不止一次地說過一句話:"孩子要上天堂,我跟著去,孩子要下地獄,我陪到底。"在李老師家3年多的日子里,馬月內心的傷口一次次被這位慈母加嚴師撫平,她漸漸地獲得了自信和自尊,最后以優(yōu)秀的成績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點大學。李圣珍老師也成了她的"媽媽",李圣珍老師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也總是"我閨女,我閨女"地稱呼馬月。馬月說:"我是幸福的,沒有李媽媽在心靈上的啟迪,我就會被現(xiàn)實生活所淹沒。是她把我從生死的邊緣救了出來。"

  馬月,生來就很聰明

  馬月是幸運的,因為上帝賦予了她聰明的腦袋,漂亮的臉蛋,還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

  然而,她又是不幸的,因為她在心理上被所處環(huán)境扭曲得太重,她在失敗和痛苦中生活了很多年。當她還是一個5歲女孩的時候,就在人生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屈辱,一次又一次的屈辱無情地摧殘著她幼小的心靈,幾乎將她推向了墮落和死亡的邊緣,她被弄得傷痕累累,心力交瘁,是上帝給了她一位母親--李圣珍,使她擺脫了心中長期的失敗感和挫折感,讓她重新建立了自信。

  馬月一出生,就擁有一個完美溫暖的家,有疼愛她的爸爸媽媽,父母親都是知識分子,對這個可愛的女兒,他們有著很長遠的規(guī)劃。馬月剛牙牙學語,他們就對她開始了學前教育,教她認字教她算術,才四五歲就將她抱到琴凳上學鋼琴。不但希望女兒優(yōu)秀、有出息,他們還希望女兒將來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所以,他們經常對她進行思想教育,教她唱革命歌曲。馬月不會唱兒歌,可是卻會唱《國際歌》、《南泥灣》、《紅梅贊》,長大以后,她不會唱同齡人會唱的流行歌曲,卻會唱蘇聯(lián)的《卡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們希望女兒成為一個和他們一樣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可是,命運好像常常會跟人開玩笑,馬月并沒有按父母設定的軌跡正常"運行"。從小到大,馬月從不愛去學校,她覺得學校是給她不斷制造麻煩和憂傷的地方,因為學校的每一個人都排斥她,而她從心理上也排斥學校。

  她的母親經常一說起女兒小時候的"輝煌"就感到痛惜,怎么也弄不明白,孩子曾經是個聰明伶俐、健康漂亮、腦子里經常會充滿了各種奇妙幻想的人,怎么一到學校就被老師看不起,被人稱做"傻孩子"呢?

  記得3歲時,她捏著媽媽的鼻子說:"我要把媽媽的鼻子捏成大象的鼻子。"4歲時,她給爸爸講自己編的故事《老婆婆的棗樹》。

  那時,爸爸媽媽都認為馬月是個智力超常的孩子。后來,事實也證明馬月的確是一個智力超群的女孩,在很多專家的測試下,她的智商都在130分以上。

  但是因為老師不斷地給她制造各種障礙,使她的天賦受到了包括父母在內的眾人的懷疑,最后,連孩子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她跌入了命運的深淵。

  據(jù)李老師回憶,馬月是個對語言極其敏感、極其聰慧的孩子,在馬月剛上李老師家去的時候,馬月有一次抓到一只綠色的螞蚱,她就把它的兩只后腿給綁起來,在它的前腿上放了一根很小的木棍子,然后就開始自言自語地敘述:"你真是一個偉大的指揮家,你穿著漂亮的燕尾服,指揮著一個大型的樂隊……"李老師說,與馬月交流,是很流暢很輕松的事情,因為很多問題不用講得很透,她就能聽出很多"話外音"。

  她被老師無情地稱為"傻子"

  不幸就在馬月5歲那年發(fā)生了,當時媽媽將她送到鋼琴老師家里學琴,和她一起學琴的還有一些和她差不多大的小朋友。馬月的樂感很好,可是手型卻常常不符合老師的要求,嚴厲的老師見了便呵斥她,還用鉛筆打她的小手。馬月對老師的那副嚴肅的表情和嚴格的教學方式產生了畏懼感,以至于后來形成了條件反射,只要見到老師心情就緊張、小手就發(fā)抖?越緊張越彈不好。學了沒多久,老師就把她給無情地淘汰了。

  一直在寵愛和贊揚聲中長大的馬月,向來覺得自己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卻沒想到自己竟然成了老師不想收的徒弟。

  這次經歷為她后來的生活埋下了一個小小的隱患。馬月上小學了,剛剛上學還不到一個月,老師發(fā)現(xiàn)她眼睛弱視,媽媽帶她去治療,醫(yī)生將她的瞳孔放大了,而在治療的一個多月里,馬月因為看不見黑板上的字,學習上嚴重受影響,結果期中考試,兩門功課都亮起了紅燈,這就成了老師的一個"話柄子",同時,在老師眼里,她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一個不可救藥的差生。由于老師在言辭上的輕視造成了班上的同學歧視她、疏遠她,甚至欺負她。放學路上,有的同學故意為難她,搶走她的書包,還有的一邊朝她身上扔著土塊,一邊喊著:"傻子,快打傻子呀!"

  在老師眼里,她成了有名的"木頭腦袋"。一次,二年級學生都要挨個去校長室里朗讀,為了能得個好成績,為了擺脫自己"傻子"的罪名,馬月早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將那篇課文讀得滾瓜爛熟,在校長和老師面前一展身手。輪到她的時候,她翻開書正準備朗讀,站在一旁的大隊輔導員李老師在校長耳邊說:"這孩子有點傻,可能腦子有問題。"一句話把馬月所有的積極性都打散得無影無蹤,她呆呆地站在那里,望著書上的課文,那些本來看來親切的文字全都變成了不認識的"螞蟻文",鼻子感到酸酸的,眼前一片模糊。這時耳邊傳來校長嚴厲的聲音:"還愣著干嘛,是不是不識字啊?"馬月哆哆嗦嗦、磕磕巴巴地讀了起來,她感到那課文變得好長好長啊,怎么也讀不完。課文終于讀完了,她噙著淚水低著頭跑出了教室。后來,這名校長成了她的數(shù)學老師,馬月上數(shù)學課從來不敢抬起頭,生怕老師又會對她說些什么。她的"傻子"名聲傳出去后,老師和同學處處與她為難,因為他們從心理上排斥她。記得小學時,有一次上體育課,老師讓大家圍成圈做游戲。班長點了人數(shù)后報告說:"老師,多出一個人。"老師毫不猶豫地指著馬月說:"你出去,自己一邊玩去吧。"馬月只好低著頭走出隊伍,背后傳來一陣譏笑聲:"傻呆呆的,還想做游戲……"她好想哭啊,她不相信自己會是傻子,她用樹枝在地上拼命地寫著:"我不是傻子,不是傻子……"

  學校要舉行歌詠比賽。馬月想,這次是全班合唱,不會沒有我??墒桥啪毜哪翘欤蠋焻s讓她提前放學回家。

  她愣住了:"老師,為什么不讓我參加排練?"老師皺了皺眉頭說:"這次合唱沒有你。"她鼓了鼓勇氣問:"為什么沒有我,老師?我唱歌得過滿分的!"

  老師不耐煩地說:"這是班上的安排。"站在一旁的班干部說:"你傻啦巴嘰的,上臺會給我們班丟分的。"

  馬月已經知道,她的什么努力都不可能改變老師和同學對她的看法。從此以后,馬月將自己更深地封閉起來。她恨那些用看傻子眼光看她的老師,她恨那些將她當成傻子耍弄的同學,她討厭學校。她暗暗下決心,要報復這幫處處給她作難的人,她曾經將毛毛蟲偷偷放進那些欺負她的女同學的筆盒,嚇得那個女同學上課時尖叫。她也知道老師就是怕她給班級拖后腿,于是,為了報復老師,她讓班級評不上老師很在乎的各種榮譽,她故意天天遲到,天天不做作業(yè),果然,她的"搗亂"非常奏效,年級的流動紅旗他們班從沒得到過。她不聽課,也聽不進課,老師講課時,她被永遠安排坐在最后一排。

  父母也開始懷疑女兒是個"傻子"

  馬月的精神狀態(tài)越來越不好,她不想做跟學習有關的任何事情,而且被老師們當作無法調教的學生。在小學的6年時間里,她轉了3所學校,轉學只是一種暫時逃避現(xiàn)實的手段,而從根本上講,她已經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對學校也感到了極度的失望,學習成績就像跳水一樣下落得很快。父親和母親經常被傳訊到學校,家長和老師都感到要教育好這個孩子實在太難了。而父母一氣一急,就總會讓馬月逃不了一頓痛打。父母開始對自己以前的判斷感到懷疑,是不是孩子真的傻,智商跟不上同齡的孩子呢?他們從心里覺得可能以前對自己的孩子太樂觀了。

  馬月的父母,一位是從事科技工作的知識分子,一位是大學老師,他們的青年時代幾乎都是在"“”"中度過的,他們是靠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一步步走出來的,他們認為自己碰到的時代不好,耽誤了很多寶貴的讀書時間,現(xiàn)在孩子在這么好的社會和家庭環(huán)境下生活,學習條件又很優(yōu)越,更應該珍惜時間,抓緊學習,他們希望自己的女兒是最優(yōu)秀的。可是,現(xiàn)在的社會和時代已經跟過去迥然不同,而他們還在把自己過去的生活方式教給女兒,教她唱革命歌曲,而馬月同齡伙伴們會唱的兒歌,她一首也不會,漸漸地,小月和她的同齡人格格不入,她不熟悉他們的語言,不熟悉他們的思想,不懂他們的游戲規(guī)則,她被同齡人看作異類,看作什么都不懂的傻子。

  父母的這種封閉式的教學方式讓馬月成了一個大家不喜歡的、沒有活力的"怪物"。馬月成了一個形單影只的孤獨的孩子。

  馬月最怕的是跟親戚聚會,每次和舅舅家的人在一起,舅舅只要夸自己的兒子聰明敏捷,她就很難受,因為這話似乎是在告訴她,她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傻姑娘。同時,父母親也感到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回來后,總是唉聲嘆氣。一次家庭聚會時,舅舅又當著眾人的面夸他的兒子怎么聰明,并提示馬月的媽媽帶女兒去檢查一下智力。一向要強的媽媽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她沖到正在另一個房間玩耍的女兒面前,狠狠地打了她一耳光。馬月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嚇得不知所措,號啕大哭,她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錯,惹得媽媽勃然大怒。

  馬月裝瘋被送進了瘋人院

  馬月特別憎恨學校和老師,但是無論如何媽媽也不會讓她不去上學。馬月對學校充滿了恐懼,也充滿了厭惡。她不愿上學。她想,要是不去上學,媽媽又不會怪罪就好了。開始,她裝肚子疼,可是"好"了后,她還得上學。有一天,她見爺爺因肌肉萎縮,左手??刂撇蛔〉仡澏?。她想,如果手抖得拿不住筆,媽媽就不會讓我上學了。

  第二天早上,媽媽喊馬月起床上學,發(fā)現(xiàn)她雙手顫抖不止,嚇壞了,趕緊送她去醫(yī)院。醫(yī)生給她針灸,一連扎了半個月。扎針實在太痛苦了,馬月只好去上學,她真的感到很茫然,怎么才能真正地逃避上學,她仿佛看到了電視里的一幕,裝瘋才是惟一的出路。1989年,她11歲那年,有一天,馬月果然"瘋"了,她裝得極像,連爸爸媽媽都不認識了,鋼琴不會彈了,自行車也不會騎了,連10以上的加減法都不會做了。她披頭散發(fā)呆呆地坐在床上,一會兒大喊大叫,一會兒胡言亂語。爸爸媽媽痛苦地看著這一切,只能嘆自己命苦。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他們還在想盡辦法用"勤能補拙"的方法把孩子好好培養(yǎng)出來的時候,孩子又"瘋"了,他們心如刀絞。

  爸爸媽媽跟精神病醫(yī)院的大夫聯(lián)系好了,準備把馬月送到精神病院去。去的那天,媽媽忍不住流著淚喊著她的小名:"燕燕,媽媽送你去住院好嗎?"馬月還天真地想:"住院就不用上學了,還能看電視,也不用每天裝得瘋瘋癲癲的樣子。"馬月越想越高興,她興高采烈地穿上了漂亮的太陽裙,裙子口袋里還裝滿了泡泡糖,臨走時還帶上了她心愛的兩個布娃娃。

  結果到了醫(yī)院,馬月又感到有些害怕了,她發(fā)現(xiàn)這個醫(yī)院似乎和別的醫(yī)院不同,顯得很灰暗,高高的圍墻圈著一個院子,圍墻上還有鐵絲網,院子里的病人,有的神情木然目光呆滯,有的胡言亂語滿院子亂跑。這時,一位護士走過來拉著馬月的手帶她走,還沒等她反應過來,進來的那個小門就"嘭"地關上了,從外面?zhèn)鱽硪魂囨i門聲。爸爸媽媽不見了,馬月感到事情不妙,她預感到很長一段時間會見不到爸爸媽媽了。她猛地掙脫了護士的手,飛快地跑到那個小窄門邊,一邊拼命地拍打著門,一邊哭喊著:"媽媽,我沒有病,我真的沒有病,我是裝的呀,我要回家,你快帶我回家呀……"

  兩位護士過來將她拖進了病房。她哭著喊著:"我沒有病,我沒有瘋,不信你們可以考我,我什么都記得,我真的沒有病。"到后來,馬月在她的一篇《我是怎樣被關進瘋人院的》文章中,談到她的"演技"是如何高超,幾乎全家人都相信了,只有她的一個叔叔說,你們不要相信她,她是裝出來的。

  她的哭鬧沒有任何效果,醫(yī)生也沒有過多的安慰或者勸阻,他們認為孩子情緒不穩(wěn)定是正常的,于是他們采用了對精神病人最見效的一種醫(yī)學治療辦法,將馬月綁在椅子上進行電針灸治療,痛得她險些暈了過去。一般星期三下午是探視時間,馬月準備將真相告訴爸爸媽媽,她要回家,她在這里一天都呆不下去了。

  那天,她終于從門縫里看見了媽媽那張熟悉而親切的臉,她幾乎是哀求地說道:"媽媽快帶我回家吧,我沒有瘋,我是裝的。"媽媽也在哭,她聽見了媽媽的抽泣。媽媽不會相信她,因為醫(yī)生告訴媽媽,馬月的情緒很不穩(wěn)定,媽媽是決不會懷疑醫(yī)生的診斷的。

  聰明的馬月明白了,如果以哭鬧來乞求他們的信任,那只會適得其反,她就永遠也回不了家,于是她決定變"安靜"。此后醫(yī)生感到奇怪,還以為他們的治療取得了階段性成功,他們發(fā)現(xiàn)馬月變乖了,變得很聽話,也變得勤快了,還主動幫助護士打掃病房里的衛(wèi)生。終于盼到了一個星期三,媽媽來了。馬月很認真地告訴她說:"媽媽,我真的沒有病,你帶我回家吧。"加上馬月前一段做的"鋪墊",醫(yī)生相信她經過治療最近情緒穩(wěn)定,老實乖巧多了,于是告訴馬月的媽媽說:"出去試一試吧,不行再送來。"而這時,馬月心里很清楚,她再也不會回到這可怕的地方來了。

  一個學期沒上學,考試居然得了80多分但是媽媽對馬月裝瘋的事還是不相信,為了"鞏固療效",媽媽又把她送到了馬月住院的那家精神病院辦的一個專門收治青少年精神失常的精神療養(yǎng)班。等她的情緒漸漸穩(wěn)定下來后,媽媽決定自己給她補習落下了3個月的功課。馬月這次表現(xiàn)得很認真很努力。補習了半個月,學校就要期末考試了,馬月主動要求回校參加考試。她是想以此告訴爸爸媽媽,她不是傻子,也不是瘋子,她是一個正常的孩子。

  考試結果令老師和父母驚訝,一個學期幾乎沒上學,她語文居然考了80多分,數(shù)學也考了70多分。媽媽疑惑地想:女兒也許并不傻!她將馬月帶去做智商測定,幾家醫(yī)生的測定結果幾乎是一致的,馬月是個智力超常的孩子,她的智商指數(shù)在130以上。

  雖然父母不再懷疑她的智力,但是馬月沒有想到,為了逃避上學而裝瘋,會成為她永遠也擺脫不掉的恥辱。到了中學后,在同學和老師的眼里,她不但是個傻子,還是個瘋子,她走到哪里都會有人指指點點地說:她是瘋子,進過精神病院。當幾乎所有的人都拋棄了馬月,她的心陷入無邊的黑暗時,一位女教師親切地笑容像一縷陽光使她的心靈得到了些許的溫暖。

  馬月又遭不幸,被人當作"同性戀"

  也許所有的聰明人都要受到一番苦難的折磨。由于馬月對關心愛護她的數(shù)學老師產生了很樸素的師生感情,卻被人誤解為"同性戀",使小小的馬月又陷入了另一個人生的誤區(qū)。

  馬月的數(shù)學老師,是一位態(tài)度溫和的女老師,她很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馬月在她這里沒有受到歧視,沒有受到嘲諷,她對馬月和其他同學一樣地和藹可親,馬月的任何一點小進步,她都會看在眼里,及時地鼓勵和贊揚。僅此一點,馬月的心就被深深地感動了,因為從上小學以來,她就從沒被老師尊重過,沒有被老師表揚過,她只是老師眼里的一顆"沙子",在以往的所有老師面前她感到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因為有了這位老師,馬月似乎覺得學校生活不再那么痛苦和難熬,書本也不再那么可厭和可憎。她喜歡上數(shù)學課,她認真聽講,認真做作業(yè),她希望以自己的刻苦努力把這門課學好,讓老師高興。為了能夠更多地引起數(shù)學老師對她的關注,為了給數(shù)學老師留下更好的印象,馬月甚至向老師主動要求每天由她來開關教室的門。雖然這是一個苦差事,每天早上她必須比別的同學提前半個小時到校,下午放學,她必須等同學們都走了才能鎖上教室的門??墒撬齾s主動攬下這個誰也不愿干的苦差事,而且每天忠于職守風雨無阻。她覺得老師講的課那么好,對自己的學生也是那么溫和那么有責任心,不禁對老師產生了一種"崇拜感"。她希望天底下的老師都像這位老師這樣,那該多好啊!有好幾次放學后,她都不禁悄悄地騎著車跟隨在老師的后面,目送著老師回家。

  這一下可不得了,同學們議論紛紛,說馬月愛上了那位數(shù)學老師,說馬月是"同性戀者"。頓時,謠言像長了翅膀在校園里飛揚。也許因為馬月曾經有過"精神病史",于是在許多人的眼里,她是一個不正常的女孩,所以,聽到這個謠言的人幾乎都深信不疑。就連那位和藹可親的數(shù)學老師也感到惶惑不安起來,她被那些潮起潮漲的謠言也弄得痛苦不堪,她再三思索,決定有意疏遠馬月。也許她并不真正了解一個久被遺忘、久被歧視的女孩的心理、感受,并不了解老師一個溫暖的笑容、一句親切的話語乃至一個善意的眼神在一個幾乎被所有人拋棄的女孩心里的分量。連她的父母親也感到馬月可能在心理上還存在某些問題,他們憂心忡忡地帶馬月去看心理醫(yī)生。沒想到那位在心理學方面很有造詣的京城名醫(yī),也懷疑馬月真的是個同性戀者。馬月欲哭無淚,精神上再一次跌入了谷底。后來,母親幾次要帶馬月去見那位心理醫(yī)生,都被她哭著拒絕了。

  被逼無路,幾次輕生

  馬月真正地絕望了,她的心又一次陷入深深的黑暗里,她覺得自己是多余的,也沒有人能夠真正拯救她。她怕老師、怕同學,因為他們都與自己為難,他們對人太不友好,是他們?yōu)樗O置了一個一個的陷阱。她還懼怕考試,只要有考試,她就會暈厥在課堂上,她覺得考試也是為她設置的一個陷阱,因為以她的精神狀態(tài)顯然是不會考好的。馬月知道,自己已走進了人生的死胡同,不去死,就真的會發(fā)瘋。

  她的內心經常像爬滿了螞蟻一樣難受。為了發(fā)泄內心的痛苦,她常常躲在廁所里用刀片一道道地劃傷自己的手,她常常讓貓咪將她的手背抓得布滿了血道子。有誰知道呀,她也曾有過那么多的理想,可是她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擊、被否定。她也渴望成功,可是卻一次又一次淹沒在失望中,她覺得自己好像走在一個沒有盡頭的黑暗的長長的隧道里。1995年1月13日深夜,馬月用刀片劃開了自己的手腕。她沒有死,被母親送進了醫(yī)院。可是第二天母親發(fā)現(xiàn),她又用刀片將縫起來的傷口劃開了。

  就在馬月下了必死的決心時,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她猶如一縷陽光照進了馬月的心里。

  那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北京一所中學請李老師講"雙差生的教育問題"。李老師說:"什么是雙差生?這種劃分本身就是錯誤的,沒有差的學生,只有差的教師,老師教給學生的東西應該永遠是希望……"在座的一位聽眾現(xiàn)在是《少年兒童研究》雜志社的社長劉秀英女士,她是馬月母親的同事,她回憶說,當時李老師在談到兒童教育問題時,她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吸引了她的注意,于是她在會后找到李老師,說,您一定要救救這位姑娘。之后,馬月的父母親和李老師取得了聯(lián)系,李老師準備讓馬月先到家里來見見她。

  那是1995年的8月。一天,馬月如約來到了李老師的家。她低著頭坐在沙發(fā)上,蒼白如紙的臉冷若冰霜,李老師看見了她露在襯衣外面的手,那手背和手腕上的傷痕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她的心被強烈地震撼了。馬月的嘴直哆嗦,她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李老師說,馬月當時只會囔囔地敘述三件事:一件事是她惟一的朋友--一只叫米利的波斯貓,第二件事是她一定要去死,還有一件就是她的那位曾經很敬愛的數(shù)學老師的名字。

  馬月說:"你不要救我,你救不了我,9月1日就要開學了,開學之前我一定要死。"

  李老師用溫柔的目光注視著她,說:"你想死,可是你心里卻是矛盾的,因為還有一種叫作'希望'的東西在吸引著你,不然,你不會來我這里。"

  馬月的心猛地一震,她抬起了頭,目光迎上了那束正注視著她的溫柔親切的目光。從小到大,還從沒有人如此透徹地直達她的心靈深處,還從沒有人了解和洞悉她那自卑和自尊交織在一起而無法擺脫的矛盾,還從沒有人認為在她心里還有那種叫作"希望"的東西。

  馬月遇到了媽媽李圣珍,媽媽說,孩子,你能考上北大

  那天,她們海闊天空地聊著,談三毛,談海明威,談《老人與?!?,談生與死的意義……李圣珍老師的知識很廣博,她說,三毛是很聰明的,但當她的事業(yè)達到最頂峰的時候,她就輕易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漫畫家蔡志忠則不同,當他達到了漫畫事業(yè)的頂峰后,他馬上拐回來搞石刻,再努力創(chuàng)造另外一種輝煌。馬月覺得,坐在她身邊的這位老師與她所見過的老師不同,和她一起交談,馬月不緊張也不害怕,因為她和她是平等的,李老師尊重她,沒有一絲一毫的矯揉造作和言不由衷。李老師回憶,當時馬月聽得很認真,臉上沒有任何的恐懼和不安,而李老師心里卻在一直琢磨,如何使馬月擺脫死亡的陰影。她還在心里命令自己,如果真的沒有能力喚醒那顆受到重創(chuàng)而歪曲的心,那么她寧愿和馬月一起下地獄。

  馬月走后,李老師想了許多。要救馬月,就只能將她帶到自己身邊,可是家里已經住進了3個孩子,而且,小月受到的傷害又是那么的重,她那被嚴重扭曲的心靈能調理好嗎?如果出了意外,她又如何去面對她的父母?可是,那雙傷痕累累的手卻緊緊揪住了她的心,她如果抓住那雙手,也許就能將她拖出死亡的陰影,如果她放棄了……那天晚上,老師翻來覆去想了一夜。

  第二天,她給馬月的母親打去電話,說:"你將馬月送來吧,我已想好了,她下地獄,我跟著她一起下地獄;她要上天堂,我送她上天堂。"電話那邊,絕望的母親早已泣不成聲。馬月以前惟一的朋友是她那只叫"米利"的小貓,馬月在那段孤獨的日子里和這只小貓成了極為親密的朋友,而李老師執(zhí)意不讓馬月帶上那只貓,李老師告訴她:"孩子,要做大事,就必須拋棄這些小事。"甚至連馬月每天睡覺必須抱著的布娃娃也不讓帶。馬月跟李老師吵,還是沒有結果。

  幾天后,馬月來到了李老師的家。推開門,她發(fā)現(xiàn)屋里有幾張年輕的面孔,他們正有說有笑地包餃子,這些年輕人都是李老師的學生。見了她,大家很熱情地擁上來打招呼,邀請她一起包餃子,渴望交流也渴望友誼的馬月在無拘無束的談笑中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興奮和快樂。

  這天晚上,李老師讓馬月跟她一起睡,當電燈關閉,黑暗降臨時,她發(fā)現(xiàn)馬月用被子緊緊捂住了自己的頭。沒有人知道,連馬月的爸爸媽媽也不知道,馬月懼怕黑夜,她幾乎夜夜被惡夢糾纏,多年來她幾乎一直做著一個相同的惡夢:在漆黑的夜里,她被一群人緊緊追趕,她跑啊跑啊,突然,她驚恐萬狀地發(fā)現(xiàn),前面已無路可逃,腳下是深不見底的懸崖……每一次從惡夢中醒來,她都大汗淋漓無法入睡,她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癥。

  李老師輕輕握住馬月的手,在她耳邊喃喃著:"好孩子,睡吧,別怕,好好睡吧,別怕……"在她的喃喃聲中馬月漸漸沉入了夢鄉(xiāng)。這天晚上,那糾纏小月多年的惡夢一直沒有出現(xiàn)。第二天早晨醒來時她發(fā)現(xiàn),她的右手仍被李老師握在手中。李老師回憶說:"當我摟著孩子的時候,有一種想法,那就是我的生命是為這個孩子而生。"

  馬月被拉出曾經封閉她的童話世界

  馬月從來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和很多孩子一樣從來沒有操心過柴米油鹽醬醋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同時,馬月一直生活在一個沒有朋友談心、沒有老師關心的環(huán)境中,當她一觸及現(xiàn)實生活,就感到很無趣,也很害怕。她喜歡獨自一個人手里抱著洋娃娃遐想,在她編織的夢中,她是一個不用學習、每天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快樂天使。但是現(xiàn)實幾乎完全打破了她的很多幻想,她又感到絕望。

  住到李老師家后,她在一個集體的環(huán)境下生活,這位媽媽不讓她帶布娃娃和她的"米利",就是想讓她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媽媽有時會帶她一塊兒去買菜,當她看著媽媽在和菜販子討價還價的時候,簡直有點不屑一顧,媽媽從她的眼神里看出了點什么東西,說:"孩子,看見了嗎,這就是生活,我們必須每天面對的生活,雖然微不足道,但是我們不能不在乎。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世界。"馬月有時候喜歡坐著想一些很"難"的問題,其實是一些離現(xiàn)實比較遠的東西。有一天,李圣珍媽媽問她:"孩子,你想什么呢?"她說:"媽媽,你說,人活著到底為了什么?生命有意義嗎?"媽媽一愣,的確,馬月給她出了一道難題,這對于處在生死邊緣的孩子也是一個不應該回避的問題。媽媽不急著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她一句:"你看一棵大樹、一只猴子、一棵草、一只螞蟻,它們活得有意義嗎?"馬月也答不出來了,李老師接著說:"其實,從某種角度講,它們活著并沒有什么意義,只是存在著。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它們讓地球變得這么豐富多彩,生活變得這么美好。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應該讓我們大家生活的地球更加美好,這是人類的職責。"她進一步告訴馬月,當一個人既要體現(xiàn)自己生命存在價值的同時,又把自己融入整個社會群體中,這樣的生命才會流暢。

  經過一番平等的交流,馬月從心理上已經非常接納李老師了,因為從來沒有一位老師這么平等地對待她,跟她這么平等地面對面地交流,和李老師交往了兩個月后,她正式地叫李老師"媽媽",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字眼。

  李圣珍老師也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她從死神的手里奪過來,要讓她回歸現(xiàn)實社會,讓她重新建立生活的自信,讓她考上大學。

  馬月不再想死,還考上了重點大學

  在馬月來到李老師家的第二天晚上,李老師笑瞇瞇地拿出當年的高考試卷說:"我們一起來做做這些卷子好嗎?看你能拿多少分。"這就像一個游戲,馬月做得很輕松。結果,沒想到居然得了300多分。李老師高興地說:"馬月,你真行!只要努力,你一定能上北大。"馬月以為自己的耳朵聽錯了,打從進了學校以后就沒有人說過:"馬月,你真行。"老師和同學沒說過,爸爸和媽媽也沒有說過,更沒有人認為她有希望考上大學,而且還是北大。馬月記得當時媽媽拿這試卷給她分析了一番,哪些是強項,哪些是弱項,最后一分析,各項成績加起來最高能得540分,最低也能得470分,她說,孩子,你完全可以考上一個好大學,你要證明一下自己的能力。

  她半信半疑地看了看李老師,她看到的是一張掛滿了笑容的臉,那么慈祥、那么發(fā)自內心的一種笑意,激活了她的自信,讓她看到了希望。

  后來,馬月成了李老師班上的一名學生。剛開學不久,班上就競選班干部,李老師問馬月想不想?yún)⒓痈傔x。馬月猶豫地說:"想是想,可我行嗎?我從沒當過班干部。""去吧,試試看,也許你能行。"李老師鼓勵她說。

  于是,馬月報了名準備競選宣傳委員。競選開始了,馬月很緊張,她走到講臺上,發(fā)現(xiàn)李老師坐在教室的后面微笑著朝她點點頭,那目光分明在告訴她:"不要怕,你能行。"她頓時心里一熱,緊張情緒一下子就得到了緩解。她以她的熱情、她的口才、她的自信使競選獲得了意外的成功,獲得了在場觀眾的一片掌聲。更出乎馬月意料的是,投票時,李老師站起來投了她一票。馬月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自信,她開始覺得,她要跟過去的生活決裂,過上一種積極的、自尊的生活。

  李老師后來說:"為了讓馬月嘗到成功的滋味,我還從中做了一些拉選票的工作。"她為了讓同學們增加對馬月的了解,將馬月在報刊上發(fā)表的文章拿來給同學們看,還讓馬月邀請同學們上家里來包餃子。

  學校要舉行秋季運動會,李老師鼓勵馬月參加4000米越野比賽。馬月害怕地說:"我從沒參加過運動會,更沒參加過長跑,我哪行啊?""不要緊,只要你堅持跑不要停下來,你絕對不是最后一名。因為可能會有其他同學在中途停下來。"李老師說。馬月再一次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報上了名。比賽時,馬月牢記著李老師的話:堅持跑,不要停下來。她在跑道上咬緊牙關,幾次都快支持不住了,看著媽媽在操場上不斷地為她加油,她沒有停下來,結果她竟拿到了一個好名次,還為班級增加了不少團體分。

  李圣珍老師這兩次鼓勵馬月挑戰(zhàn)拼搏的成功,就像在馬月的心海上升起了一只希望的帆船,馬月變化很大,她做事學習更加積極了,也愿意跟人交往了,她在逐漸脫離原先的生活軌跡。

  半個學期,馬月就從全班倒數(shù)第一變成第十四名

  眼看著在通州二中的第一個期中考試快到了,一直對考試有恐懼癥的馬月又開始緊張起來。心情的緊張使她在生理上也感到了不舒服,就在考試的前一天,她發(fā)起了高燒。那天晚上,媽媽李圣珍在她床邊守了一夜,為她端水倒藥,還給她精神上的安慰,同時她也想了一夜,她內心很矛盾,多年的教育經驗告訴她,必須讓馬月參加考試,這樣才能讓她得到成功的喜悅,重新鼓起新的學習興趣;如果馬月不參加考試,她就不知道這段時間努力的結果,就得不到成功的喜悅;次打擊。最后,她決定,如果早晨起來燒退了就讓馬月去參加考試。她相信孩子最近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效果還是有很大進步的,應該讓她退燒后去參加考試。

  到了早晨,經過吃藥休息的馬月終于退燒了,李老師很高興,說:"馬月,今天咱們去參加考試吧。"馬月一聽說"考試"這兩個字,就面呈難色,說:"我不去,我害怕……"李老師將她摟進懷里,輕輕拍著她的背說:"好孩子,你能行,別怕。媽媽考慮到你的學習近來進步很大,即使今天考砸了,你也有進步,因為你能帶病堅持考試,這就很了不起。"馬月只好同意了媽媽的主張。

  令人高興的是,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入學時成績比全班倒數(shù)第一還差42分的馬月,這一次總分排在了全班第14名。李圣珍媽媽很高興,馬月也感到從未有過的快意,她那一直被打擊被毀滅的自信在一點一點得到修補,在一點一點地建立。馬月不再覺得學習是件痛苦不堪的事,她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生活的快樂。她不再排斥學校和老師同學,她的進步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同學們也報之以友好的鼓勵。

  "媽媽,您聽,小青蛙又叫了,生活真好,我再也不想死了。"

  李圣珍老師還記得,有一天深夜,李老師還在燈下批改著作業(yè)。樓下傳來青蛙歡快的叫聲,馬月睡不著,她走到李老師身邊摟著她的脖子說:"媽媽,您聽,小青蛙又叫了,生活真好,我再也不想死了。"李圣珍淚流滿面地緊緊抱住了馬月:我長期來付出的辛勤不就是為了要聽到這句最動人的話嗎?馬月多年來被扭曲的心理終于得到了矯正,她跟媽媽李圣珍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在媽媽身邊,她真的感覺時間好快,一晃3年多時間,馬月已經變成了一個健康活潑、成績優(yōu)異的好女孩。

  我長大了就頂替媽媽

  1999年,馬月以高分被北京一所重點大學錄取。在大學里,她是能唱、能跳、能說的活躍分子,還是校業(yè)余話劇團的臺柱子。今天,人們看到的馬月是一位充滿了自信、充滿了活力的馬月。

  2001年3月,馬月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專題采訪,在熒屏上,她扎著馬尾巴,頭發(fā)烏黑發(fā)亮,身材高挑,面目清秀,舉手投足,彬彬有禮,在回答主持人的提問時,她要言不煩,風趣活潑,逗得演播室里的嘉賓發(fā)出陣陣會心的歡笑,她成了這個演播現(xiàn)場真正的大明星,連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張越都艷羨地說:讓你主持節(jié)目,肯定能提高收視率。人們從她快樂輕松的笑臉上,再也看不到舊日的陰云。

  馬月現(xiàn)在還經?;貞浧甬敵跆みM李老師家門的情形,她說:剛到李老師家里時,管她叫媽還真有點不適應,老叫不出來,可不到兩個月,我就自然而然管她叫媽了。馬月說:見到李老師,我才知道,真正的母親原來是這個樣子。這恐怕是李老師教育經驗的神奇魅力的表現(xiàn)?,F(xiàn)在的馬月,在重點大學攻讀社會學學位,雖然功課忙,她還是會時不時"回家"看一看,當然主要是跟"媽媽"說說心里話。

  李老師一見到馬月就抑制不住心中的高興,有心人注意到,李老師如今在外邊時不時會說漏嘴:"我有兩個親生子女呢。"別人疑惑不解:"你不就生了王遠一個嗎?"李老師顯然很得意:"我還生了個閨女馬月,你不知道吧?"

  馬月經常和王遠"吃醋",馬月跟媽媽說:"媽媽,你下輩子一定要先生我,再生他。"馬月和王遠以前老愛打嘴架,李老師一在中間調解,馬月就撒嬌地跟媽媽說,你老是偏袒他,我可也是你親閨女啊!李老師常常為這樣的閨女感到自豪,她說:"我以后就跟閨女走,現(xiàn)在還不知道王遠以后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發(fā)展呢!我喜歡閨女的那份很寧靜的美麗,她是一個里里外外都很干凈的人。"

  而馬月呢,如今儼然是李老師的另一個影子,由于經常上電視、上報紙,她已經成為許多小朋友心中崇拜的明星。馬月不但學業(yè)優(yōu)異,還文采飛揚,已經在著名報刊上發(fā)表了許多作品。她與李老師的傳奇經歷,也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題材,全國各地的少男少女紛紛寫信給馬月,想跟她交朋友,想跟她說說心里話,也羨慕她擁有這么一個好的媽媽,馬月總是設法擠出時間來回復這些好朋友,把她的故事講給朋友們聽。

  有記者問馬月:將來希望干什么?

  馬月爽快地回答:成為像媽媽那樣的人,做媽媽那樣有意義的事。

  李圣珍老師的第一個作品--王遠

  王遠,是李圣珍老師的兒子,她的第一個作品。王遠是通州有名的"小神童",這幾年來,他一直是通州很多父母親討論的一個話題,是李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標點符號。王遠,小學只上了3年半,10歲就開始上中學,1994年,當他剛過完16歲生日,他就接到了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的入學通知書,21歲就考上了香港理工大學研究生。1994年,他以小小年紀考進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這在當時的通州縣城引起了一個小小的轟動,同時也是把他的母親李圣珍老師推向了現(xiàn)在的道路的緣起和一個小小的"活廣告"。

  王遠,在他母親的眼里,與現(xiàn)在她教的所謂"壞孩子"的智商沒有多少區(qū)別,甚至他們很多的行為還有一定的相似性,調皮、上課不守紀律、癡迷游戲機,有時還和同學打架、特別貪玩……王遠在清華附中上高中時,每次一開家長會,李圣珍老師就成了被班主任留下來的對象,老師會歷數(shù)出王遠在學校的差勁表現(xiàn),李圣珍老師還談到自己曾經偷偷地在王遠上課的教室外面觀察兒子的上課情況。在很多老師的眼里,王遠絕對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好學生。但王遠是一個幸運的孩子,他的很多"壞個性"在母親這里得到了一定的引導,而他好的一面又在他母親這里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王遠曾經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我身后有一個高貴的靈魂在支撐著我。"足以說明母親在王遠心目中的形象。李圣珍老師說,王遠只是她的一個孩子,第一個作品,經過她指導重新走上正軌考上大學,出國留學的有出息孩子已經不止幾個了,她相信她教的孩子中會出現(xiàn)更多的王遠,更多的有出息、有志向的孩子,因為李老師說過,在我這里沒有壞孩子和笨孩子。

  王遠,媽媽真不知道你是那么地想上清華

  王遠和清華大學結緣,按照李圣珍老師的說法,絕對與家長的刻意安排無關,因為到1994年填報高考志愿時,她才發(fā)現(xiàn)孩子原來是那么地向往清華。1994年5月份,王遠的第一次高考摸底考試只得了560多分,這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560多分,雖然能考上北京的二類重點大學或者是外地一類重點大學,但在王遠的心中就只有一個目標--清華。王遠的班主任考慮到離高考的日子越來越近,希望他實事求是,重新考慮他的選擇,老師還幫他分析了一番形勢,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議,要他報考安徽的中國科技大學,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學校,曾經有很多國家級和世界級的科研成果誕生在此地,也有很多優(yōu)秀的人物在這兒工作和學習。該校在國外頗有影響,每年出國人數(shù)在國內的大學中也處佼佼者行列。老師越這么說,王遠心里越是感到有點酸。因為老師并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老師只是覺得他的年齡太小,怕他考慮不成熟,反而誤了大事,為了這事,老師還專門打電話給王遠的母親李圣珍老師告訴她這件事。

  還記得,那個周末,王遠回到家里,一聲不吭。母親問他:"小馬(王遠的小名),老師說讓咱們報考外地的學校,你看怎么辦?"知子莫如母,李圣珍老師心里很清楚,王遠只是這次考試有點失誤,他的基礎還是很扎實的。關鍵是孩子現(xiàn)在需要調整心態(tài)。因為王遠一直就是班上的佼佼者,從小到大在過"大關"的時候,沒有出現(xiàn)過重大失誤,他這一次預考不理想,主要是思想上有一些放松,心理上也有點"輕敵"。母親沒想到王遠哭了。王遠說:"要是不考清華,我這么多年的奮斗不是白費了嗎?我為什么這么刻苦,不就是為了上清華嗎?"母親沒言語,讓他好好地發(fā)泄了一通。她又感到很吃驚,心想,兒子,你什么時候告訴過媽媽非考上清華不可?

  后來王遠考上清華以后,媽媽才問他:"小馬,你從什么時候開始就有考清華的念頭,我怎么不知道呀?"王遠這才告訴媽媽,是初中二年級的時候,他花一塊錢在書店買了一張清華大學的介紹,看了這張清華大學的介紹以后,小王遠就堅定了自己要考上清華的決心。

  王遠,媽媽對你的希望就是干自己喜歡的事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自古英雄出少年。"王遠就在他小小12歲年紀時確立了他上清華大學的夢想。他的母親李圣珍老師說,曾經有很多人問她,是不是從孩子小時候起,家長就為他把各種前途都已經規(guī)劃好了。李圣珍老師在采訪中說,我這個人從來不想去想很遠的事也不去談很遠的事,在有些人看來是沒有一點遠大志向的,但我教育孩子就像我自己做任何事一樣,只會去埋頭認真做,采用具體的措施去把事情做好,而沒有一大堆的宏愿,對王遠的教育也是那樣,沒有想到孩子將來怎么樣。就連孩子自己也感到詫異,有一次,王遠問媽媽:"別人的媽媽都對孩子提出很多的要求,為孩子憧憬美好未來,從來也沒有聽您給我講過什么理想,要求我成為一個什么人之類的想法。"李圣珍老師笑笑說,這可能就是我與別的媽媽不同的地方。我對你的要求就是健健康康的,將來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總之,只要你自己感到活得充實愉快就行了。

  有人竟然對自己的兒女沒有要求,這大概沒有人相信。沒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沒有一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有多少父母為了子女成才殫精竭慮。大家還應該記得,青海的一個母親對兒子數(shù)學考90多分都不滿意,而為了那造成不完美的幾分,孩子被葬送在母親的皮鞭下;浙江的一個離異母親為了孩子付出了她全部的身心,而孩子只要成績稍微達不到她的滿意度,她就對孩子采取各種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折磨,最后孩子被逼無奈,一時沖動,把母親勒死。近年來,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要是父母親對孩子沒有這么多的要求,這些悲劇就喪失了舞臺。

  李圣珍老師說,當然,也有的父母親會對孩子說,我們對你真的沒有任何要求,希望你健健康康就行了。但是等到孩子慢慢長大或者碰到成長中的困難的時候,家長又會說,你怎么就這樣不爭氣,我們對你一點要求也沒有,你怎么變成這樣。曾經有一個家長寫信給李圣珍老師,說,孩子就是愛玩軍事模型,愛看軍事方面的書,我們對他并無任何的成才方面的想法,孩子今年都20歲了還沒有走上正軌,我們該怎么辦?其實從這封信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并不是沒有要求。

  對孩子的要求,李圣珍老師有自己的理解,自孩子呱呱墜地,作為人民教師的她就不能不對孩子有這樣那樣的期望,只是她知道教育的根本不在于那些皮毛的東西,抓住了根本就什么都好解決。她對孩子的教育,更重視的是一種人格、人品、做人的尊嚴的教育,她教孩子們如何與人交往,如何提高自己的精神、道德品質,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和障礙,如何對待逆境,她也會告訴孩子如何學習,而不是教他們具體的知識,她會和孩子很徹底地談心,火了她還會罵孩子打孩子,但是孩子們會很服這個媽媽。她會直言不諱地告訴孩子,你這么做就不對?;蛘哒f,你做的是正確的。她對孩子強調一種精神上的要求,即做一個能與人正常交往、不怕困難、誠實善良、品格高尚的人。也許這就是根本。她對王遠從沒有提過你要成為一個很偉大或者很有出息的人這種要求。她對王遠總是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會在精神上給兒子一份最厚重的支持。

  媽媽和王遠一起動手做玩具

  王遠從小就愛玩,這是出了名的。但是作為母親的李圣珍老師會給他充分的玩的時間。根據(jù)多年的教育經驗,李圣珍老師說,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定不能壓抑他的這種天性。同時,愛玩、愛動的孩子往往是那些聰明的、有創(chuàng)造力的孩子。通過玩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性格,還可以從玩中學到很多知識。與別的家長不同的是,李圣珍老師還和孩子一起玩,通過玩來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李老師很注意通過玩對王遠進行智力開發(fā)。

  王遠小時候,家里很少給他買玩具,主要是由于經濟上的原因,孩子長得快,不同的年齡階段要使用不同的玩具,因此買玩具肯定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李圣珍老師想了一個辦法。她跑到木工房去揀木工做完活以后余下的一些小木頭塊,有正方形的、有長方形的,還有橢圓形的、圓形的,李老師如獲至寶,和王遠一起把這些小木頭塊涂上各種各樣的顏色,紅的、綠的、黃的、藍的,還有花的、帶格子的等等,然后這些小木塊就變成了王遠的小積木,他可愛玩了,搭成各式新穎的小房子,有中國式建筑,有外國的教堂,還有"摩天大廈"。王遠才幾歲就對這些幾何形狀的東西特別敏感。李圣珍老師在有空的時候會帶著兒子去沙灘上堆各種形狀的東西,王遠就是在那陽光和煦、輕風拂人的金色沙灘上認識了圓錐、圓柱等各種立體的幾何圖形。隨著年齡稍微大一點,小王遠對軍事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別人的家長都上商店給孩子買好幾塊錢甚至十幾元錢一把的玩具手槍,還有小坦克模型,王遠可羨慕了。媽媽看在眼里,說,王遠,別人家里買,咱們自己做。

  于是,李圣珍老師又找來了一些木塊,王遠和媽媽一起以這些木塊為原料,做成了遠洋艦艇。他心里真高興啊!娘倆看到親自動手做的"武器",開心地笑了。王遠就像他第一次做的艦艇一樣在媽媽的鼓勵下起航了。年齡稍大一點,媽媽又買來跳子棋、象棋,娛樂之中,媽媽教會了他很多為人之本,比方:為人要誠實,做事要深謀遠慮,不要急功近利,要學會周密思考、通盤考慮等等。他在每次的娛樂后,都會感到有一種凈化心靈的作用。他在游戲中感到媽媽跟他的心貼得更近了。他經常會自豪地告訴別人說,我媽媽從來都是和我在一起。其實,他說的在一起,指的不但是兩個人的身體,而且更是母子兩顆心。如今,李老師又和她現(xiàn)在的孩子們在一起。她照樣會和他們一起玩。她會參與到孩子們跳繩的行列,打籃球她也會一起跟著搶,晚飯后,她還要陪孩子們下下棋,有時候還很不服輸,跟他們笑著說:"再來一盤,我肯定勝你。"

  李老師甚至說自己小時候就不是一個"好學生",她也很愛玩,但是她認為玩應該伴隨孩子的成長,當然,怎么對玩把握尺度確實是現(xiàn)在的很多家長需要認真研究的。

  "王遠,咱們玩夠了,也該學習一會兒了"

  李圣珍老師對王遠的過去很坦率,別的孩子一般的毛病他都有,尤其是貪玩,現(xiàn)在很多家長寫信或打電話給李老師,講述自己的孩子貪玩的那股"瘋勁"。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被現(xiàn)在的那種電子游戲給迷住了,有的孩子竟然通宵達旦地打電子游戲,甚至連學都不上了,就在電子游戲室里"上班"。當然,有的孩子是心理上遇到障礙后,無法解決,干脆消沉,借打游戲機進行發(fā)泄,如果是這種情況就另當別論。但是很多孩子并非這種情況,他們就是沒有毅力,沒有學會克制自己。

  王遠曾經有一段時間也是特別迷戀玩游戲機。那還是他上初中的時候,一次,李老師出去辦事,王遠在家。母親囑咐他寫作業(yè),走的時候,他也答應得好好的。其實,王遠就想等她出去后開溜。李老師一走,王遠就跑到游戲廳,忘乎所以地玩了一個下午。李老師回來之前,他已經算好了時間在家裝著寫作業(yè)。李圣珍老師其實心里跟明鏡似的,長期的班主任生涯,憑她和孩子打交道的經驗,同時,憑借一些蛛絲馬跡,她就斷定王遠出去打游戲機了。不過,她決定這一次不把孩子的行為抖出來,她問王遠:"作業(yè)寫完了嗎?"兒子很尷尬,說:"還沒有。"他原以為會被母親訓斥一通,沒想到李老師什么也沒有表示,就說,沒寫完,那你快點兒寫吧。孩子的臉騰地紅了。后來李圣珍老師在采訪中提到這件事的時候說,有時候,父母親不能太顯精明,還要會一點裝聾作啞的本事,給孩子留一點面子和空間,這樣反而會獲得一定的威信。

  很多孩子玩起來不節(jié)制,管束不了自己的行為,是很多家長特別頭疼的問題。李圣珍老師說,孩子要玩可以,但是決不能沒有度,影響了學習就不行了。每次王遠玩的時候,李圣珍老師都會陪著一塊玩,就是王遠上高中以后,在清華附中上學,每星期回來,也會和媽媽玩會兒棋什么的,但是在玩的時候,李老師總是會在心里暗暗地把握一下時間,或半點鐘,或一點鐘,時間一到,她就會提醒王遠,小馬,你看咱們玩夠了,也得開始學會兒了。語氣一定要帶著堅定。一般說來,孩子都應該能接受。

  李老師說,孩子在一些方面是缺乏理性的,是任性的,這就需要家長用理性來阻止他們一些行為習慣的任意膨脹,要是經常讓孩子這樣,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放縱,在某些行為習慣方面越陷越深,積重難返。同時要對孩子加強責任心的教育,要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使他明白,他的任何不負責任的行為都要付出代價。

  "孩子的理解力永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有人把王遠的成功歸結于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或者歸結于王遠的大腦很發(fā)達。李老師不同意這個看法。她說,"老子英雄兒好漢"也未必,我現(xiàn)在教的很多孩子都來自高知家庭,孩子卻極其厭學,并不是家長不懂教育,或者說孩子腦子不好,我看主要問題還是對孩子學習上的引導不夠。

  李老師簡單地跟我談起了王遠的經歷。小學斷斷續(xù)續(xù)上了3年半,不到10歲上了通州二中的初中,高中三年在清華附中學習。王遠的父親是一個小學和初中兼?zhèn)涞膶W校的老師。王遠還沒上學時住在他父親的學校里,經常在校園串,還跑到小學的班上聽課,其實剛開始也聽不懂。媽媽平時下班回到家里也簡單地教他數(shù)一數(shù)10以內的數(shù)。"1、2、3、4、5……"教著教著,王遠突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說,10以后是什么數(shù)。媽媽說,以后上學了就會了,現(xiàn)在不教,你還小。孩子一下生氣了,非讓媽媽告訴他。李老師說,10后面是11,就是把1和1兩個數(shù)拼在一起。王遠很快又問:"11后面是多少?""11后面是12,就是1和2拼在一起。"王遠又問:"那20后面是什么數(shù)呢?"媽媽又耐心地告訴了他,他很高興地說:"我知道了,就是這么把兩個數(shù)拼在一起,然后按大小排列就行了。"從此,他學會了數(shù)數(shù),那年他4歲。

  王遠經常纏著媽媽問這問那的,這已經是家常便飯。媽媽還記得,孩子認識數(shù)了以后,媽媽開始教他10以內的加減法。有一天,王遠突然問:"3減2等于1,那2減3等于多少?"一個剛剛幾歲的孩子,突然問到這樣的問題,令李老師大吃一驚。因為這可是初中生學的正負數(shù)的概念。媽媽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就說,你以后肯定要學這些東西,將來就會慢慢知道的。王遠跟很多孩子一樣,是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孩子,他一聽媽媽這話,就纏得更緊了,說,您今天非得告訴我。李老師被逼無奈,只好告訴他,2減3等于-1,就是在答案前面加一個負號。孩子一聽,樂了,說:"媽媽,這不很簡單嗎,3減5不就等于-2嗎!"李圣珍老師也被孩子這股子鉆勁給感動了。

  這件事在李老師后來對孩子的教學活動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她說,不要以為孩子很多東西都不懂,或者說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圍,有時候他們的理解能力是超乎我們大人的想象之外的。就像李老師有時候跟現(xiàn)在教的一些孩子們講一些人生道理,一些李老師悟了一輩子才悟出的話,有的孩子們的確不太理解,但是李老師還是會告訴他們,有的孩子聽了以后居然真會有所收獲。即使不懂,李老師也會反復地跟他們講,她說,我不怕他們聽不懂,但是肯定會對他們有所觸動。

  媽媽"狠心"地拒絕王遠的物質要求

  財富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王遠是家里惟一的孩子,照理說,獨生子應該要什么給什么,在某些方面,李圣珍老師對王遠特別摳門兒,決不允許孩子有"拿來主義"。李圣珍老師說,王遠從小也和很多孩子一樣,饞巧克力、好吃的,對商場里五顏六色的玩具感興趣,當他提出一些要求的時候,他會經常很失望地遭到家長的拒絕。

  李老師說,家長對孩子的物欲追求一定不能任意滿足。否則,孩子就會一次次"變本加厲",養(yǎng)成一種慣性,當物質得到極大滿足之后,孩子會變得很空虛,這時,心理的疾病就產生了。只有"狠狠"地拒絕他們的非分要求,才能讓他們知道,得到任何東西都不是容易的,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輕易滿足孩子的物欲追求就是一種溺愛,那會產生很大的負效應。

  李老師給記者講了一個拒絕王遠買巧克力的故事。那是王遠還沒上小學的那會兒,李老師帶著王遠逛商場,在商場里,王遠看到一塊巧克力,其實那塊巧克力很便宜,才0.54元,雖然當時的錢很值錢,但是0.54元對李老師家還是不算為難。王遠看著那塊巧克力,望了老半天,李老師就裝不知道。小王遠也不好意思開口,因為他答應母親,來商場一定不買東西。但是最后,王遠還是控制不住了,就問他媽媽,說,能不能給他買一塊巧克力,李老師當場就拒絕他了,說,咱們不是講好了嗎?要來逛商場就不能買東西,要這樣那以后就不再帶你出來了。王遠從此以后再也不敢跟媽媽提出這些要求。

  但是,有一次,媽媽卻舍得花4元多錢給他買來一個小望遠鏡。當時,李老師和丈夫王老師帶著王遠去商場。王遠看到一個小望遠鏡,就問媽媽,那個望遠鏡多少錢?李老師說:"4塊多錢。""4塊多錢是多少錢?"王遠問。"4塊多錢就是40多毛錢。"李老師回答。"40多毛又是多少錢?"王遠進一步問。"40多毛錢就是400多分錢。""那太多了,我們不買了。"王遠很"自覺"。媽媽還是非常通情達理:"這個對學習有幫助,可以學到知識,咱們還是買一個吧。"在王遠眼里,媽媽這次非常"慷慨"。

  這種長期的教育使得王遠非常珍惜他的東西,他知道,得到一樣東西不容易。有一次,媽媽給他買來一塊特別好吃的山楂糕,王遠吃了一半,非留到第二天再吃。媽媽要他吃完,說留著會沾灰,明天就不好吃了。最后,王遠還是把那塊山楂糕留到了第二天。媽媽后來發(fā)現(xiàn)他吃飯總是把好的留到后面吃,不好吃的先吃。直到現(xiàn)在從香港回來,王遠還是這樣,媽媽問他為什么,他笑著說,不是一直都這樣嗎?

  王遠現(xiàn)在讀研究生,經常會將省下的錢寄給父母,這肯定與母親對他的財富教育是分不開的。

  "媽媽,您有一顆高貴的靈魂"

  王遠的確和母親的關系非常好。這是李老師多年苦心培養(yǎng)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的結果。李圣珍老師說,家長一定要成為孩子的感情歸宿。王遠什么事都不會瞞著他媽。李老師說,王遠一回來,總是在我耳邊說個不停。班上的事、同學之間的事、書上看到的知識,有時連她在廚房做飯,王遠也在旁邊說個沒完。李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給兒子一個傾訴的空間,就像朋友一樣虔誠地凝聽。媽媽有時候還會給兒子一點主意或者一點建議,或者會給他一些鼓勵,大家彼此都很信任,也感到很有收獲。長此以往,媽媽就成了王遠感情上的歸宿和牽掛。

  李老師說,為什么教育孩子要更注重孩子自然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呢?其實,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他希望有人聽他傾訴,有人跟他交流、溝通。有些孩子剛開始試著跟家長交流溝通,很多想法因為跟父母親的想法相去甚遠,不是遭到呵斥就是遭到嘲諷,以至于孩子沒法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中斷了以后,孩子就會找別人交流,這樣就很容易促成了青少年早戀的現(xiàn)象,也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

  王遠沒有在媽媽這里碰一鼻子的灰,他在學校里的表現(xiàn)沒有被媽媽拿來取笑或者當個小辮子時不時揪一揪,媽媽總是會給他一些男子漢的鼓勵,會引導他看一些講述人生哲理的書籍,會語重心長地對他敞開心扉講一些"故事"。王遠用媽媽對他的尊重換來了他自己的自尊。媽媽經常會告訴他,王遠,你長大了。

  王遠對母親永遠是一種崇敬的心理,他會經常跟同學講自己的媽媽,同學們都很驚訝,因為王遠的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學化學老師,便問他:"王遠,你怎么老是講你的媽媽?"王遠自豪地說:"我媽媽有一顆高貴的靈魂,世界上什么難事都難不倒她。"在采訪中,記者也的確感到,這個頭發(fā)有些花白的女人,雖然臉上寫滿了憔悴,但是她的內心有一種很強大的東西,同時又是一種很清澈的東西。她充滿了魅力。怪不得王遠有時候會很幽默地說,將來一定要找一個和媽媽一樣漂亮的夫人。

  王遠是一個整體素質很高的人

  王遠是個全面發(fā)展的人,用李圣珍老師的話來說:"王遠素質相當高。"對于一向謙虛謹慎的李圣珍老師來說,這應該是一句實話。

  王遠和很多聰明的孩子一樣非常喜歡讀書,而且讀的書種類特別雜,科學的、文學的、哲學的、歷史的、法律的,等等,長期的博覽群書使得王遠的見識非常廣博,思想也很深邃,尤其是他的思維方式總是超前或者與眾不同。王遠特別愛看中國的古典文學、古典詩詞,他寫的作文總是妙語連珠,精練深刻,體現(xiàn)了扎實的古典文學功底和哲學思維。雖然他在清華大學學習的專業(yè)是工程物理,屬于純理科性質的學科,但是在清華的幾年大學生涯里,他卻在文藝方面展現(xiàn)出了很出色的才華。媽媽介紹說,在體育比賽、尤其是球類比賽,他在學校老拿名次,大學生征文獲獎不說,他寫出的話劇劇本居然也獲得一等獎。

  王遠還是一個特別講孝心的孩子。每次從香港回來總會把省下來的錢給父母買一些東西,還會跟父母親很親切地長談,匯報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情況。記得有一次,母親接受中央電視臺的采訪,他也從香港趕回來了,由于時間緊,在電視臺做完節(jié)目,從演播室出來后,他本來應該直接去機場乘飛機回香港。他的同伴也在一旁催他走,但他卻說:"等一下,我先把我媽送走了再走。"一句簡單的話卻顯示了王遠對媽媽無比的孝心。媽媽心情也不能平靜。

  李圣珍老師從10多年來培育王遠的經驗中得出一個寶貴的結論:提高孩子素質的惟一方法就是多讀書,讀好書。李老師在談到讀書時,有一個重要的見解:書是把孩子從"動物"變成人的惟一途徑。她說,人只有進入很高尚的精神領域,才能變成一個有修養(yǎng)、有知識、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寫的"人"。在李圣珍老師現(xiàn)在的住處,看到她給孩子們買來了很多好書,有人生哲理類的、有自然科學類的、有文學類的,每天早上起來,她會讓孩子們大聲朗讀一個小時。李老師說:"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狀況和命運。"她還是相信那句有名的格言:"書中自有黃金屋。"

58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