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讀書與成功的名人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你會通過書籍找到很多通往成功的方法與警示,這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guān)于讀書與成功的名人,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guān)于讀書與成功的名人篇1:黃魯直苦讀
黃魯直是宋朝進士,書法家,文學家。幼年時,他為了提高寫作水平,找來古今中外的大量書籍,晝夜苦讀。
有一天,他到開封相國寺去,得到一本宋子京寫的《唐史》初稿,便如饑似渴地讀起來,這本初稿宋子京修改了很多地方,有的字已經(jīng)看不清了。稿紙的空白地方,密密麻麻地寫滿了蠅頭小字,煞是難認,黃魯直沒有退卻,以堅韌的毅力細心攻讀。
對于宋子京所改動的字句,從遣詞造句、擬形摹聲,到修辭用字、表情達意,進行精心的學習研究,他把修改前的文字抄在一個本子上,又把修改后的文字抄在一個本子上。前后對比,探索作者刪、增的奧妙,弄清繁簡的原因,找出修改的道理、用意。黃魯直的寫作水平逐日提高,成了一名出類拔萃的文學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要多讀,二要深讀。
關(guān)于讀書與成功的名人篇2:魯迅--叫小偷無法下手
"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過把別人聊天、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工作罷了。"--這是偉大的革命文學家魯迅常說的一句話。
魯迅從小勤學,他曾在私塾的課桌上刻過一個在早"字,以勉勵自己珍借光陰。
長大工作以后,魯迅仍時時不忘節(jié)約時間。就拿吃飯為例,他是喜歡吃魚的,可為了少在剔吐魚骨上花時間,就少吃魚。魯迅有句名言:"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留學日本,在"老虎尾巴"居住的那些年月,他象戰(zhàn)士匍匐在戰(zhàn)壕里一樣,常常通宵伏案工作。游手好閑的人來找他,他會不容氣地問:"唉,你又來了,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魯迅讀書非常專心,許廣平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晚上,一個小偷餾進了魯迅的家。做賊心虛,他想等魯迅入睡之后再行竊,哪知魯迅寫啊、寫啊,手中的筆一直不停地揮動。過了好久,魯迅累了,伸伸腰,點支煙,抽上幾口后,又開始埋頭寫。就這樣,燈光總是亮著,小偷一直下不得手。眼看時間過去很久了,魯迅還是不熄燈入睡,小偷熬不過魯迅,只好乘魯迅專心寫作之機,悄悄地將廚房里的一件小東西拿走了事。
長期的勞累,魯迅身體變得清瘦了,好友們勸他多體息,注意身體。魯迅笑著說:"面向桌子提筆寫文章,是我工作的時候,靠在椅子里看書,就是我休息的時候,若是連這一切都停止了,那在我是做不到的。"為了維護身體,魯迅也吃魚肝油,戒酒,這些都是為了贏得更多的戰(zhàn)斗時間。
有人做過統(tǒng)計,在魯迅工作戰(zhàn)斗的三十年中,他總共為我們留下一千多萬字的著作,平均每年三十三萬,寫作從不間斷。除此之外,魯迅還做了大量教育工作、研究工作、社會工作。魯迅逝世后,人們整理他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他存有大量的小紙條,紙條顏色不一,上面都是他從各種書籍上選抄下來的對寫作有用的文字資料。從這些紙條上,我們好象看到了魯迅"廢寢輟食,銳意窮搜"的身影。
魯迅正如自己所說,他的一生是"小跑步"度過的。他以他勤奮刻苦的勞動,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今天,我們紀念他,學習他,不要忘記他這樣一段意義深遠的話: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
關(guān)于讀書與成功的名人篇3:高爾基一怒奪書
"我撲在書籍上,象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
這是蘇聯(lián)著名作家高爾基的一句名言,也是他酷愛書籍、勤奮學習的真實寫照。
高爾基出生在沙皇時代的一個工人家庭里,從小失去了父母,年僅十一歲就被拋進黑暗的"人間"社會。他在善良號輪船上做洗碗工的時候,遇上了一位好心的窮苦廚師斯穆勒,斯穆勒象對待小弟弟一樣地愛護他,面且還常常把自己收藏的一些舊書塞到他手里,說:"你念書吧,書里面什么重要的知識都有。"
"一個人沒有學問,就跟一頭牛 沒有區(qū)別,不是帶上轆架,便是給人宰了吃肉,它還盡搖著尾巴。"當斯穆勒和高爾基分別的時候,他的最后贈言還是那句話,"念書吧,這是最好的事情。"
廚師那純樸而熱情的話語,深深銘記在高爾基的心上,他渴望著讀書。但是,他這樣一個窮孩子要能讀到書,談何容易呀!他根本進不了學校的門檻,只能靠自學。沒有錢買書就向裁縫太太借一點,再搜集一些破舊了的雜志和圖片,甚至"象叫化子似地到處去要。"
當他好不容易弄到一些書籍之后,新的困難又來了:哪里有時間閱讀?
他當時在一個繪圖師家中做傭工,除了一身兼男仆、女仆和"跑街的"三重工作之外,還要貼設(shè)計圖,抄工程設(shè)計書,復(fù)核包工頭的細帳,一天到晚忙得連插針的縫隙也沒有,他只能拖著疲乏的身體在深夜讀書。
即使這樣,也還是讀不成。繪圖師家那愚昧、粗暴的老主婦竭力阻撓高爾基讀書,她只要一發(fā)現(xiàn)高爾基讀書,便毒打痛罵。要不她就在蠟燭上刻記號,以防止高爾基使用。她還到高爾基住的小閣樓上去搜查,找到了高爾基的藏書就拿來撕毀或燒掉。
為了對付這兇惡的老婆子,高爾基想了個辦法,他故意去租一些五彩封面的小書來,放在易暴露的地方,讓老婆子去糟蹋。這樣,雖然可以把好書掩護起來,但是,身無分文的高爾基卻因此而欠下了書店老板四十個戈比的一筆重債。
有一回,高爾基一邊干活,一邊偷偷地看書,不料看著看著就入了神,結(jié)果把茶炊燒溶了,那老主婦惡狠狠地用一根刺棒將高爾基毒打了一頓。在醫(yī)院里,醫(yī)生從他背脊上鉗出了四十二枚刺。這種殘忍的暴行把醫(yī)生也激怒了,醫(yī)生說這是私刑,支持高爾基去法院控告??墒歉郀柣鶇s說,控告不控告倒無所謂,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只要允許我看書就行了。
為了能看書,高爾基簡直絞盡了腦汁。沒有地方看,他就躲到雜物間或是爬到屋頂閣樓上去看;沒有油點燈,他就把燭臺上的蠟油刮下來,裝在舊罐頭盒子里,再找一些棉線作燈蕊,自制一盞簡易燈,盡管光線昏暗而且煙霧騰騰,他卻在燈下看書看得津津有味,雙眼被熏得通紅,差點都熬瞎了,他也不在意。
高爾基和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他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也不能和書分手。
后來,他到了一家而包房工作,每天要干十六個小時的重活,可他仍然堅持看書。他揀幾塊零碎的木柴搭成一個書架,將書攤開擺在上面,然后一面揉生面團,一面看書。有一夭,廠主突然闖進來,一眼就看見高爾基正在看書,廠主一把將書搶過來要拋進爐火中去。高爾基肺都差點兒氣炸了。要知道,這是托爾斯泰的一部名著,高爾基愛不釋手,廠主競?cè)灰獰?,那不簡直是要他的?高爾基什么都顧不及了,他猛然抓住廠主的胳膊,憤怒地喊道:"你敢燒掉那本書!"廠主被盛怒的高爾基震懾了,只好把書還給了他。
高爾基由于勤奮好學,剛滿十五歲就已經(jīng)博覽群書了。大仲馬、雨果、巴爾扎克、海涅、狄更斯、肖伯納、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等藝術(shù)大師的名著,他都讀過。他雖是窮苦的孤兒,卻成了博學多識的少年。
高爾基說:"我的一切知識,都是書籍給我的。"他在回憶幼年讀書的情景時曾這樣寫道:"我夢想享受大學生讀書的幸福,甚至甘愿忍受任何拷打。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學習吧!不過每到星期天,為了你去學習,我們要在尼古拉也夫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大概也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