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造就成功的事例3個
寬容是一塊塊木板,可以架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梁。寬容是一根根絲帶,可以系住人與人之前的友誼。寬容是一團團火焰,可以融化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的寬容造就成功的事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寬容造就成功的事例篇1
劉備去世以后,蜀國丞相諸葛亮準備北伐中原。當時蜀國南部,就是云南貴州交界處,少數(shù)民族的大酋長孟獲發(fā)動叛亂,諸葛亮決定親自領(lǐng)兵平息叛亂,先解除這后顧之憂。有人建議,派一員大將南下足以消滅孟獲,丞相就不必深入那“不毛之地”了。但是諸葛亮考慮得更長遠,他要對孟獲恩威并施,以收服人心。
孟獲有萬夫不當之勇,豪俠仗義,在少數(shù)民族中很有威望。諸葛亮命令部下,遇到孟獲,千萬不要傷害他,要抓活的。
第一次戰(zhàn)斗,蜀軍在諸葛亮的指揮下逮住了孟獲。當士兵押孟獲進營時,諸葛亮親自給他松綁,還叫人擺酒席款待他。
第二天,諸葛亮陪他參觀蜀軍營地后,問孟獲:“我們的軍營怎么樣?”孟獲不僅不贊揚,反而說:“不過如此。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虛實,所以戰(zhàn)敗了?,F(xiàn)在我看到了你們的部署,如果放我回去,再戰(zhàn)定能戰(zhàn)勝你們。”
諸葛亮笑著,把孟獲放走了。幾天后,孟獲果然帶兵來挑戰(zhàn),結(jié)果又戰(zhàn)敗被俘。孟獲還是不服輸,諸葛亮又放了他。
孟獲又連續(xù)和諸葛亮一戰(zhàn)再戰(zhàn),一連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后一次,孟獲又被押解到蜀軍營帳。士兵傳下諸葛亮的將令說:丞相不愿意再見孟獲,下令放孟獲回去,讓他整頓好人馬,再來決一勝負。
孟獲想了很久說:“七擒七縱,這是自古以來沒有過的事情,丞相已經(jīng)給了我很大的面子,我雖然沒有多少知識,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那樣不給丞相面子呢!”說完跪在地上,流著眼淚說:“丞相天威,我們再也不反叛了!”
諸葛亮很高興,趕緊把孟獲攙扶起來,請他入營帳,設宴招待,最后客客氣氣地把孟獲送出營門,讓他回去。
自那之后,孟獲死心塌地歸順蜀漢,直到諸葛亮死,他都沒有叛亂。這在客觀上為蜀漢出兵中原掃清了后顧之憂,而且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安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有很大促進作用。寬容的智慧:
諸葛亮七擒孟獲,把智慧和寬容演繹得淋漓盡致,贏得了一方長治久安。
寬容造就成功的事例篇2
有一次,周去一個理發(fā)店理發(fā)。理發(fā)師理完頭發(fā),正在給周刮胡須時,突然咳嗽了一下,鋒利的胡須刀立刻在的臉上劃開了一道小口子。理發(fā)師見到把周的臉刮破了,十分緊張,又感到很愧疚,雙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令人沒想到的是,周邊讓人處理胡須刀劃出的傷口邊和藹地對理發(fā)師說:“沒事沒事,這不怪你,是我的問題,我咳嗽沒有提前跟你講,你在給我刮胡須,也不知道我要動啊。”
這件周理發(fā)的小事讓我們看到了周寬容他人的品德。越是小事越能反映一個人的品德,這也不奇怪為什么周會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了。
寬容造就成功的事例篇3
拿破侖在長期的軍旅生涯中養(yǎng)成了寬容他人的美德。作為全軍統(tǒng)帥,批評士兵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氣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顧士兵的情緒。士兵往往對他的批評欣然接受,而且充滿了對他的熱愛與感激之情,這大大增強了他的軍隊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成為歐洲大陸一支勁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戰(zhàn)斗中,士兵們都很辛苦。拿破侖夜間巡崗查哨。在巡崗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一名巡崗士兵倚著大樹睡著了。他沒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槍替他站起了崗,大約過了半小時,哨兵從沉睡中醒來,他認出了自己的最高統(tǒng)帥,十分惶恐。
拿破侖卻不惱怒,他和藹地對他說:“朋友,這是你的槍,你們艱苦作戰(zhàn),又走了那么長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諒解和寬容的,但是目前,一時的疏忽就可能斷送全軍。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會兒,下次一定小心。”
拿破侖沒有破口大罵,沒有大聲訓斥,沒有擺出元帥的架子,而是語重心長、和風細雨地批評士兵的錯誤。有這樣大度的元帥,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戰(zhàn)呢?如果拿破侖不寬容士兵,那只能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識,喪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
看了寬容造就成功的事例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