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為什么看花燈
正月十五為什么看花燈?賞花燈、猜燈謎、鬧花燈,是正月十五獨具特色的風俗。沒有燈的元宵節(jié)幾乎是難以想象的。文人墨客的詩作中,對此多有渲染,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正月十五鬧花燈習俗由來,希望有所幫助!
正月十五為什么看花燈
一、懸掛燈籠迷惑玉帝
相傳很久以前,獵人誤射殺了一只神鳥。天帝十分震怒,傳旨天兵天將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燒死眾生。天帝的女兒不忍無辜百姓受難,偷偷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人間。人們不知如何應對,幸虧一老人想出個法子,正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燃放爆竹、煙火以迷惑天帝。
眾人以計而行,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看到人間紅光一片,響聲震天,以為是燃燒的火焰,不再追究。正月十五,懸掛燈籠,放煙火的習俗由此而來。
二、漢明帝燃燈表佛
漢明帝提倡佛法。聽聞印度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就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以弘揚佛法,
后來,元宵放燈的習俗由宮廷流傳到民間。
三、張燈結彩,普天同慶
相傳,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扶植呂氏一族,迫害忠良,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敢怒不敢言。
呂后死后,呂氏一族恐怕被排擠報復,密謀作亂,奪取漢室江山。劉氏宗室與忠于漢室的大臣聯(lián)合,平定了“諸呂之亂”。
平亂后,眾臣擁立漢文帝登基。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為了紀念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就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日子---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
四、東方朔獻計救人
相傳,東方朔天文地理無所不曉,善良機智,幽默風趣。
一次,東方朔無意中救下了一名因為思念父母卻無法相見,而絕望自殺的宮女。為了幫助這位宮女,東方朔設計讓漢武帝相信,正月十五這天,上天要火燒長安。要想避過這場災難,必須全城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才可以瞞過玉帝。
武帝傳旨照東方朔之法執(zhí)行,宮女得以在混亂中與家人相見,長安城也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下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如此辦理。
元宵節(jié)的習俗
(一)元宵節(jié)吃什么?
1、吃湯圓、元宵
俗話說南湯圓,北元宵。南方人過元宵節(jié)是要吃湯圓的,湯圓是像餃子一樣放進餡包出來的。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是北方吃的。它是先將餡切成塊,沾上水,放入裝有糯米粉的容器中滾出來的。不管南北,都寓意著團團圓圓。
2、打油茶
正月十五打油茶,主要流行于廣西、貴州、湖南等地的侗族和瑤族,也叫“吃豆茶”,這天是元宵佳節(jié),他們都會用油茶款待客人。
3、元宵茶
在我國陜西、福建一部分地區(qū)流行在元宵節(jié)這一天喝元宵茶的習俗。這里的“茶”,可是在熱湯面中放入各種蔬菜、水果、瘦肉、蝦肉、鮮魚等,還要再加胡椒、茴香等調味料等煮成“粥”。
4、生菜
元宵節(jié),廣東人流行“偷”生菜,然后,將偷來的生菜與糕餅拌在一起煮了吃,“生菜”和“生財”同音,很吉祥。
5、油茶面
油茶面這可是在陜西非常有名的小吃,更是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必備傳統(tǒng)食物。做法也簡單,先將面粉炒熟,加入牛油,再放入各種配料做熬成糊狀就可以了。
地域特色
過去,正月十五鬧花燈,清徐地面最為集中的地方是清源城、徐溝城、孟封鎮(zhèn)、東于鎮(zhèn)等大的集鎮(zhèn)。還有一些較大的村莊,如王答村、大常村、柳杜村、高白村等也較為熱鬧。周圍鄉(xiāng)村的人們都要攜帶家人和孩子,乘夜提著自制的燈籠,三五成群地去觀燈,猜謎語,鬧社火,愉快地歡度喜慶的燈節(jié)。特別是青年男女更是畢生難忘之日,在封建社會,婦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再加上男女授受不親的種種封建禮教的束縛,極少有機會相互見面。而元宵節(jié)為情竇初開的男女青年提供了相會之機,燈市的一隅,目光相接的一剎,他們心中想著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念。在歷史上流傳著不少元宵節(jié)觀燈的故事。相傳宋代有一對年青夫婦在元宵觀燈時走散,恰逢宋徽宗觀燈賜酒,婦人急于尋找夫君,亦隨手端起了皇帝的御酒杯,并吟詞一首:“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貪看鶴陣笙歌舞,不覺鴛鴦失卻群。天漸晚,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酒杯作證明?!憋L流皇帝聽后,高興地將金杯賞給了這位婦女,并留下一段元宵觀燈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