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飽和餓的十萬個為什么
時間:
炎玉0由 分享
人每天都要吃東酉。吃是人的一種本能,餓了就要吃食物。饑腸軛軛的滋味實在令人難受,人會感到肚子空空的,胃一陣陣痙攣,還會感到眼發(fā)花、頭發(fā)昏,四肢無力。這是文學作品中常有的描述,也是生活中許多人曾親身體驗過的。那么饑餓感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有人因病切除了胃,卻照樣有饑餓感?
從生理上講,饑餓是來自整個身體的,饑餓感是體內的熱量正在減少、下足的綜合信號。人體內儲存的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是相當少的,半天時間就會消耗光,此時必須補充食物,攝人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來維持體能。如果長時間下補充食物而又在下斷消耗體能的話,人體內的血糖濃度就會下降。大腦對血糖的變化十分敏感,這時就會發(fā)出攝食的信號。在人的中樞神經中,有兩根奇特的神經,一般稱為“飽神經”和“餓神經”。在正常情況下,它們總是非常微妙地平衡著人或動物的進食和停止進食的行為,科學家在實驗中發(fā)現,如果把一只老鼠的惱神經切除,那么它再也下會進食,它將面對豐盛的食物而活活餓死湘反,如果將老鼠的飽神經切除,這只老鼠就會下停地吃,成為名副其實的“委妾之徒”,它的體重會以正常老鼠的5~10倍的速度增長,最后變成過度肥胖的怪物,趴在籠子里動彈下得。
人的食欲下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的感受和體驗的結果。嬰兒只有飽和餓的感覺,并不像成人那樣受到食欲和各種美味佳肴的影響。美味可口的食物使人在身體并不需要食物的時候也大量攝人,結果造成營養(yǎng)過剩,這樣很容易引起肥胖。過度的飲食也會擾亂正常的飲食神經機制。因此,為了您身體的健康,應尊重飽神經和餓神經向您發(fā)出的信號,既不要因貪吃而飲食過度,也下要為身體苗條而盲目節(jié)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