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墓為什么不挖原因是什么
秦始皇墓為什么不挖原因是什么
始皇陵是一座充滿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國”。那幽深的地宮更是謎團重重,千百年來引發(fā)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測與遐想。但是專家門卻也不挖秦始皇陵。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大家秦始皇墓不挖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秦始皇墓不挖的原因
1、秦始皇墓里含有大量的水銀。雖然已經經過幾千年的時間,現(xiàn)在的地質學家在陵墓的土壤進行檢測,仍然發(fā)現(xiàn)土壤里含有大量的汞,如果貿然進行挖掘,會對環(huán)境以及工作人員和周遭的群眾造成很大傷害。
2、國家保護文物的力量還不夠。秦始皇墓非常之浩大,一旦開挖,就涉及大量的資金注入和人力的投入。而且出土的大量文物也需要相應的設施和條件去修復和保存,這對正在發(fā)展中的中國來說是一個不算小的負擔,因此與其開挖后得不到良好的保護,還不如讓它在地下繼續(xù)長眠,直到國家具有一定的實力在對其開挖。
秦始皇墓挖掘的問題
一、能不能建造一個跨度500米以上的大棚?
先看第一個不能挖的前提,即秦始皇陵的封土也就是民間說的墳有多大規(guī)模?《漢書·楚元王列傳·附劉向傳》上說:“其高五十丈,周回五里有余。”秦時一尺約為現(xiàn)代23厘米,五十丈即約115米。秦時一里為414米,五里約為2070米,這大概就是秦始皇陵當初的規(guī)模。可是經過兩千多的自然的侵蝕和人為的剝削,現(xiàn)存的封土比原來的封土縮小了。前幾年秦俑考古隊為了了解原來封土堆積的實際大小,進行過鉆探。發(fā)現(xiàn)原來的封土基礎部分,近似方形。周長與《漢書》說的“周回五里有余”的數(shù)據相近,為2000米,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這樣的話,我們在發(fā)掘前首先應當建造一個跨度不能小于500米的保護大棚,如果不能建造500米跨徑的大棚,挖掘秦陵簡直就是不可能的。
眾所周知,秦陵的結構是由地表下面的地宮和地表上面的墳構成的,人們最關注的首先是隨葬寶物的地宮??赏诔龅貙m,那總得先得挖掉地面上的墳。如果挖掉墳,既不能用炸藥炸,還不能用推土機推,更不能用挖掘機掏。也就是不能快挖,只能慢慢挖,否則挖壞了文物算誰的?一點點挖,就需要漫長的時間,就要歷經春夏秋冬,就要避風遮雨,就要像挖兵馬俑坑那樣,先搭個大棚,既有利發(fā)掘,又可以保護出土物。否則,即便人能夠在露天作業(yè),可挖出的地宮怎么辦?難道要它冬天被一場場大雪掩埋?夏天被一次次大雨灌成水泡子?
那大棚搭建得小點行不行?可不可以在封土上立幾根柱子支架,縮小技術上無法解決的跨經難題呢?回答是否定的。柱子立在墳上,怎么去掉全部的封土?即便退一萬步可以立柱,那地宮挖出來后到處都豎著大柱子,地宮完整的平面如何保證?何況現(xiàn)有墳下面的土質狀況又是不是存在符合立柱子的條件呢?所以,這就一定要建造一個跨徑500米以上的大棚子了。目前世界上有沒有500米跨經的房屋?我不太清楚。但單跨超過500米的橋梁,卻已不在少數(shù),如上海盧浦大橋就有550米,重慶朝天門大橋也有552米等。這都表明,現(xiàn)代技術已經具備建造大跨徑梁架的能力。問題是如果真能建造這樣的大棚,即便實現(xiàn)了把整個墳都建到大棚里去的目標,那封土是挖掉還是不挖掉呢?
二、挖掉了墳會使秦陵地面景觀消失
挖掉了秦陵地面以上的墳,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秦始皇陵的地面景觀就會消失。秦始皇陵沒有了墳堆,如何能讓人感受秦陵恢弘的全景?如何讓人感受建造如此工程的艱辛與偉大?如果不挖掉墳,而用大棚把秦陵“包”起來,那這個新建的大棚又如何與陵園景觀以及周圍山巒協(xié)調起來呢?有人說,既然在封土上面搭建大棚有難度,那就在陵上找到墓門,往下挖一個洞,一直接挖到地宮不就得了?那么,地宮在哪?又有多深呢?前兩年考古探測發(fā)現(xiàn):規(guī)模宏大的地宮位于墳堆頂臺下,距地面約35米深,地宮約相當于一個準足球場那么大。
先不說這個探測是否就是秦陵地宮的實際情況?就算是實際如此,地宮的位置是不是就位于已經探測出來的地方?如果錯位了怎么辦?史料《漢舊儀》一書中有一段關于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介紹,大意是說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稱其帶了72萬人修筑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拋開“旁行三百丈”這史料的真假或換算尺度的準確率不說,我們的心理準備是否能夠承受萬一挖下去的結果與探測不一樣怎么辦?因為地宮位置的撲朔迷離程度,絲毫不亞于秦始皇在我們心中的模糊影象。
三、地宮深深 如何上下?
如果地宮距離現(xiàn)在的地表35米深,那就相當于15層左右的高樓,這樣的立壁,如果是石或哪怕是土石結合的還算牢固,如果像兵馬俑坑那樣只是板壁和土壁,會不會導致塌方?退一步說如果加固,那不是改變了立壁本身的原生形態(tài),變成了現(xiàn)代人工制品?還有,兵馬俑坑離地表3到5米左右,在旁邊圍上圍欄,不用下去也能看個清楚,可地宮深了十倍以上,在上面圍個圍欄不讓下去,難道要游客用望遠鏡看不成?如果構建下去的通道,橫七豎八地建成樓梯、鋪上滾梯、豎起電梯,豈不是破壞了地宮的內部結構景觀?
能挖完秦陵的時間估計
如果我們用幾乎可以說是笑話的最機械的算法,既不計算時間成本,也不考慮實際埋藏狀況,更不考慮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只算發(fā)掘面積的話,可以看到如下的換算過程和結果:
換算一:陜西鳳翔秦景公一號大墓是我國目前已發(fā)掘的最大先秦墓葬,總面積5334平方米,深24米。秦陵面積25萬平方米,比它大約50倍。秦公大墓1976年發(fā)現(xiàn),到1986年清理完成,整整挖了10年。那么,秦陵是不是就要挖400—500年? 換算二:兵馬俑坑總面積約20780平方米,秦陵面積約是兵馬俑坑總面積13倍弱,深度是6—7倍。兵馬俑坑經過陸續(xù)30年的發(fā)掘,合計發(fā)掘面積占整個約21000平方米遺址總面積的約1/5,一共挖了約4500多平方米。按兵馬俑坑的實際挖法,那么秦陵面積就是兵馬俑坑已經挖掘的總面積的50倍,那要挖多少年呢?
再換一個也可笑至極卻可能有點靠譜的算法。如果不管墳的立方面積,不計深度,只算秦陵的地宮面積:南北170米×南北145米≈25000平方米,那么就是秦公大墓面積的4倍多,要挖40年;是兵馬俑坑實際挖掘面積的5倍多,也要挖150年。前兩年經濟學家張五常說一挖開秦始皇陵,馬上就能出幾十個億的經濟效益。他可能只算了經濟賬,壓根兒沒想到要挖這么多年的吧?!
猜你感興趣:
4.什么是科技考古學
5.兵馬俑中英導游詞
6.切赫為什么戴頭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