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有什么故事
港珠澳大橋有什么故事
建設歷時9年的港珠澳大橋于10月23日正式開通,關(guān)于港珠澳大橋,有著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故事一:35年的夢想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艱苦的生活經(jīng)歷是從讀書做官開始的,以薄弱的兵力與元軍苦戰(zhàn)了四年。大宋江山支離破碎,像那被風吹散的柳絮,自己一生時起時落,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去年在惶恐灘頭訴說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上慨嘆孤苦零丁。自古以來誰能永遠不死,留下這顆赤誠的心光照史冊。
《過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經(jīng)過零丁洋時所作的詩作,流芳千古。其中表現(xiàn)了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自責自嘆的蒼涼心緒,以及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jié)。是它,讓很多人知道了在東方之珠附近,有一個叫做伶仃洋的地方。
800年后,這個地方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是因為一座大橋。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開通后,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開車僅需30分鐘。
而這短短的30分鐘背后,則是漫長的35年。1983年,時任合和實業(yè)主席的胡應湘,懷揣著要為家鄉(xiāng)做貢獻的抱負,率先提出興建連接香港與珠海的跨海大橋——內(nèi)伶仃洋大橋的設想。200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準三地政府開展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從最初醞釀建設到如今建成通車,這座大橋歷經(jīng)了35年的漫長歲月。而從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到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則歷時9年之久。
故事二:白海豚保衛(wèi)戰(zhàn)
港珠澳大橋跨越的伶仃洋海域,正好經(jīng)過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專家們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見,他們向國家提交建議,大橋要么繞行,要么不要建。
中華白海豚,珠江口是它們的主要聚居區(qū)。港珠澳大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因穿越白海豚自然保護區(qū)而備受關(guān)注。多次輾轉(zhuǎn)于港珠澳大橋施工現(xiàn)場、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隨監(jiān)測人員出海調(diào)查,請教權(quán)威生物專家,試圖如實呈現(xiàn)這場足以載入廣東海洋發(fā)展史上的特殊戰(zhàn)役——伶仃洋上的“白海豚保衛(wèi)戰(zhàn)”。
“如果保護不好白海豚,即便大橋如期完工,也算不上真正成功?!杯h(huán)保永遠是一道高壓線。這項規(guī)矩倒逼促進了大橋設計方案的優(yōu)化,最終讓超級工程實現(xiàn)了工藝和環(huán)保的完美結(jié)合。港珠澳大橋建設以來,中華白海豚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施工之初,最讓人揪心的白海豚僅有1400頭;主體工程完工后,白海豚數(shù)量增加了。
故事三:科技之橋,令人傲嬌
如今,早已不再是文天祥筆下“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的那番光景了。
包括總工程師林鳴在內(nèi)的無數(shù)專家學者、普通勞動者,用無窮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壘筑起這樣一座令世界贊嘆的“超級工程”。在這座“超級工程”的身上,遍布了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技術(shù)。400多項專利,讓中華兒女揚眉吐氣;7項世界之最,更是令我們傲嬌!
我們用媒體公布的一個個“之最”,讓一串串數(shù)字,來述說這個“超級工程”輝煌的身世。
最長跨海大橋:全長55公里。
最長鋼鐵大橋:全鋼結(jié)構(gòu)鋼箱梁長達15公里。
最長海底隧道: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全長6.7公里。
最精準深海之吻: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的深度進行海底無人對接,對接誤差控制在2厘米以內(nèi)。
港珠澳大橋被英國衛(wèi)報評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的神奇還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它的鋼材用量相當于60座埃菲爾鐵塔;它能抵抗8級地震,抵抗超過16級臺風,而10級臺風就把樹連根拔起;它的設計壽命長達120年。
習近平總書記教導我們說,“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yè),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倍@座大橋,仿佛長虹臥波,讓改革的豐碑愈加巍峨!
港珠澳大橋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