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旋彈球的彈擊要領
乒乓球旋彈球的彈擊要領
乒乓球(table tennis),是一種世界流行的球類體育項目,起源于英國,卻是中國國球。下面是學習啦網(wǎng)站為大家收集的乒乓球旋彈球的彈擊要領,望大家喜歡。
旋彈球技術是一種弧圈與彈擊的結合技術。它的動作要領概括為“一吃、二彈、三聯(lián)動”,其中“彈”為核心。此處“彈”指在自由擊球點的側向彈擊,與常規(guī)彈擊的技術要領不完全一樣。盡管彈擊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功能依然不變,但是此彈非彼彈。
旋彈球的彈擊要領一【先吃后彈】
“吃球”原本與彈擊無緣,而與弧圈相伴。“先吃球、后轉甩”是拉弧圈球的要領,現(xiàn)在把吃球硬搬到彈擊上,不倫不類又為哪般?眾所周知,凡是出手彈擊,球如炮彈出膛,突然、快速、有力??辞蛉速p心悅目,打球人的心氣也特爽,因為彈擊的威懾力非同凡響。然而它的穩(wěn)定性和命中率卻與弧圈相差不少,只要看看這兩種打法運動員的成績就會不言自明。因此,善于彈擊者總在不斷探索,“加保險,加摩擦”就是一個明智而實用的方法?,F(xiàn)在彈擊已經派生出來的彈切、彈拉、彈沖、彈摩、彈擦等豐富多彩的彈擊技術并且流行于球場。雖然彈擊的性能有所改善提高,但是凡彈字當頭的擊球技術的穩(wěn)定性問題仍然存在,其原因有目共睹,即球過網(wǎng)曲線弧度的問題。
由此可見,要從根本上提高彈擊的穩(wěn)定性和命中率,需要與拉弧圈球一樣,須要把吃球放在擊球技術的首位。除了近網(wǎng)高球仍可直線彈擊以外,其他條件下如臺內下旋、臺外近身的彈擊動作,應像拉弧圈“先吃后拉”那樣,宜用“先吃后彈”的擊球方法。吃球是擊球動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迎前-觸球-摩擦-變向-延續(xù)-出手,把來球變換為回球的整個折疊過程。吃球通常有兩種方法:手臂吃球和重心吃球(胸腰吃球)。彈擊吃球選用后者,因為彈擊的松活抖彈擊球動作最后力量集中在手腕上,手腕無暇顧及吃球。恰巧的是身體重心卻具備吃球功能。本來彈擊的力量主要來自身體重心,即腰胯的突然一轉。現(xiàn)就在這一轉上稍加調整,開始先把這一轉的節(jié)奏緩慢半拍,吃住球、加摩擦,然后腰胯突然一轉并延續(xù)到完成整個動作過程。實際上,這一轉還兼有產生力臂和力矩的重要作用,使球產生旋轉和過網(wǎng)弧線,從而保證擊球的穩(wěn)定性和命中率。另外這一轉還可使彈擊的應用范圍從臺內擴大到臺外,尤其對付近身來球,可以順勢變?yōu)閺棑舻挠梦渲亍D敲?,旋彈的彈擊如何用武?
旋彈球的彈擊要領二【松活抖彈】
旋彈球的彈擊與太極拳的內勁相類似,講究松活抖彈、整勁驟發(fā)、混沌無跡。勁者,力也。從繁體象形字的結構看,勁源于身體上下肢和軀干統(tǒng)一的伸縮之功力。從物理學上說,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能量的轉換和傳遞。力的物理量綱式[F]=MLT-2顯現(xiàn)出力與其參量的關系,即力與物質質量、運動空間及時間的負平方的乘積具有量的對稱性。由此可見,力與物質時空的定性定量的關系。
打好乒乓球或許不必了解力的物理本質,但是每個人每個動作的用力卻與力的物理量綱式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lián)系。古今中外,人體發(fā)力,概莫能外。例如,中華文化瑰寶太極拳的博大精深,不僅被歷史實踐所證明,而且與現(xiàn)代數(shù)理混沌動力學相吻合。從外觀上看,太極拳內勁的松活抖彈表述中,先松活、后抖彈的整勁驟發(fā)方式,與力的物理量綱式給出的意義相當一致,只需要把它們的不同的詞匯對應起來:松活~空間,驟發(fā)~時間,整勁~物質,抖彈~運動。而真正重要的相關性存在于內在聯(lián)系上,太極拳內勁的動力系統(tǒng)是一個包括腦力、氣力、體力、對手和環(huán)境等多體復雜系統(tǒng),追求多層次相干振蕩的整體系統(tǒng)突現(xiàn)效應。因此能夠產生諸如近三體碰撞彈弓效應一類所謂奇異其實并不奇異的物理效應。同理,旋彈球的彈擊發(fā)力也選用了近三體碰撞的動力系統(tǒng)。值得注意的是,松活抖彈表現(xiàn)在手腕上只是整體發(fā)力的最后集中一擊,而更重要的同時發(fā)生的身體重心的松活抖彈不容忽視,它包括下肢和軀干的協(xié)調發(fā)力,包括胸腰的吃球和腰胯的突然一轉等。
旋彈球的彈擊要領三【彈擊聯(lián)動】
通常彈擊后要求有“剎車力”“加速制動”,目的是縮短觸球時間,增大爆發(fā)力。伴隨著彈擊的突然快速優(yōu)點,又產生了過網(wǎng)弧度小而影響命中率和穩(wěn)定性的問題。旋彈球技術在以上重心吃球和松活抖彈兩步基礎上,第三步要求身體再彈擊后有一個聯(lián)動延續(xù)的過程,意在產生鞭擊效應。如果說抖彈是短勁,那聯(lián)動則是長勁。發(fā)短勁要求手肘固定,前臂轉動,其勁源于重心突然一轉,起于腳,形于指,動作追求同時性;而發(fā)長勁則要求手、臂、腰、胯、腿、腳的勁路傳遞延伸,如同流體的“脈動級串”,運動過程追求歷時性和鞭擊效應。彈擊聯(lián)動過程即施加短勁和長勁的過程,先短后長,聯(lián)動延長。
另外,旋彈球的發(fā)力方式與彈擊與弧圈的第一、三類杠桿方式不同,它屬于第二類杠桿形式,負載居中,支點和動力點分居兩側。這種結構形式比較適于近身控制發(fā)力,為彈擊聯(lián)動,延長擊球過程提供了有利條件。此類杠桿發(fā)方式雖不如第一、三類杠桿方式在球類運動中使用得那樣普遍,但它的結構特點卻與旋彈球發(fā)力特點相吻合。
旋彈球的彈擊要領四【自由彈擊】
在彈擊之前冠以自由二字,其含義有二:一、擊球點范圍擴大,由原來臺內近網(wǎng)高球位置擴大到臺內臺外其它的擊球點位置;二、擊球方式改變,由通常的二體碰撞方式彈擊改變?yōu)榻w碰撞方式彈擊。
自由彈擊與常規(guī)彈擊不同。常規(guī)彈擊屬于拍與球的二體碰撞,用經典的動量守恒定律能夠解釋和控制彈擊運動和動力特性。然而,近三體碰撞則不同,由質量較大的兩體系統(tǒng)與第三個質量小的物體碰撞時將會發(fā)生彈弓效應,使第三個物體高速逃逸,這對于二體碰撞是不可能的事情。從物理實質上看,這屬于不同類型動力學系統(tǒng)的問題。
所有球迷都對球感興趣,也許用不著關心什么彈弓效應,但是它卻可以使球產生高速度。當你了解它后,將會對提高自己的球藝大有幫助。實際上,認知、理解和掌握它的原理和方法都是容易做到的事情。只要有了這個意識,再把持拍的手腕充分放松下來,使手與拍從原來的“人拍合一”改為“兩體系統(tǒng)”,創(chuàng)造出人、拍、球近三體碰撞的初始條件,就可以實現(xiàn)自由彈擊。有一先例,也許你有所體會,當發(fā)快速奔球時,擊球點要盡量靠近臺面,以此提高球速。實際上這就是臺、拍、球的近三體碰撞的彈弓效應,自由彈擊只是把其中的球臺變成了人手而已。自由彈擊是打旋彈球的關鍵技術,它將為你再球場上帶來更大的自由度,自由地應用弧圈和彈擊,自由地進行攻防轉換,自由地享受乒乓球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