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極拳內(nèi)功心法精要
武式太極拳內(nèi)功心法精要
武式太極拳是中國武術之一,當今有很多人將武式太極拳作為養(yǎng)生拳法,太極拳的特點是中正安舒,練習太極拳能增強體質(zhì),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武式太極拳內(nèi)功心法精要。歡迎閱讀!
武式太極拳內(nèi)功心法精要
扎實的內(nèi)功是修煉武式太極拳的基礎,修煉任何拳派武術,都要掌握其心法,這是入門的第一步。
內(nèi)功心法精要一、內(nèi)功之根基
我練了十幾年內(nèi)家拳之后,在20世紀90年代忽然有了點迷惑,是因為當時的氣功界有人對于神闕、氣海、關元一線的丹田系統(tǒng)的修煉價值發(fā)出了懷疑的聲音,而我本人也在研習佛學時,對于傳統(tǒng)的丹道和內(nèi)家拳的修煉方法產(chǎn)生了某種疑慮。
有一段時間,由于不注重氣沉丹田而導致身體發(fā)胖,有時竟迷迷糊糊的,后來隨常春先生學拳才逐漸走出誤區(qū)。家?guī)熛蛭医榻B過他很佩服的一位隱者,這位當代大隱曾用內(nèi)功治好了一位晚期的肝癌患者。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是陰陽、虛實的變化,常練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的穩(wěn)定性和協(xié)調(diào)性,武式太極拳是現(xiàn)代人養(yǎng)生的首選運動。
當時在公園,好幾個人都看見這位高人只是用了幾片蒲公英的葉子,前后治了兩次,患者就痊愈了。
我登門拜訪這位隱士,請教了修煉中的疑惑問題,又走了走太極拳架,請高人指點。老師說:你每個圈都要劃網(wǎng),還要收回丹田,否則氣就會浮于體內(nèi),終歸有害。
我又問:丹田真的這么重要?修煉先天大道也離不開丹田?隱士看了我一眼,然后這位洞徹陰陽天機的高人說:不能氣沉丹田,你還練什么太極拳、丹道!我并不是在講子虛烏有的故事,而是這位隱者不愿世人打擾他的清修。
這個老先生是一位退休的大學講師,修煉丹道和太極拳四十余年,已經(jīng)達到了“三易”的層次。
丹田是習武者修煉的關鍵部位,丹田也是長壽者的秘密法寶,在太極拳實戰(zhàn)中運用丹田之力,能夠?qū)Ψ降牧獠⒛米Ψ健?/p>
丹田是內(nèi)功的根本,不過氣沉丹田的標準和方法可不那么簡單。我的八卦門的師叔傅偉中先生在其大作《峨嵋臨濟氣功》一書中有要求:“正確的姿勢是大腿股部趨于水平,小腿盡量垂直,以雙膝不超越腳尖為度。且腰要松,臀要收,脊要直,不能前俯后仰或撅臀挺胸。否則,氣沉丹田就成為一句空話。”
峨嵋派的功夫如此,太極拳也不能含糊。楊家太極的老規(guī)矩也要求胯要降到與膝平的程度,可是現(xiàn)在有幾個練家能做到?練習太極內(nèi)功首先要努力做到“氣沉丹田”,因此練習拳架之前,要在太極樁和太極步(摸魚)上下功夫。
有關太極樁與太極步的練法,家?guī)煹闹骼镆延忻魇?,更深一層的功夫,我以后再專門撰文披露。
這里,我們首先要建立起太極拳與丹田之間的關系。胡蘭成的《禪是一枝花》中有云:“八識的前五識是在眼耳鼻舌身,第六是意識,在腦。第七末那識,是在丹田,不需神經(jīng)。第八阿賴耶識則是在于心了。”
“丹田是陰,而心則是陽。”如果胡先生的高論果然正確,那么內(nèi)家拳確實離不開丹田了。末那識是人的生理意識的主宰,丹道和禪定都是末那識在起作用,太極拳的修煉如果離開了末那識,也只能是一般的肢體語言而已。
丹田是太極拳行功走架之主宰,這幾乎得到了各家各派的認可,可是從前輩的修煉實踐上看,如丹田上的功夫修煉有偏差,至少會出現(xiàn)兩種弊病,一是如周潛川所說的,易患消渴癥。
二是氣沉丹田不得法,則易小腸疝氣,或是丹田內(nèi)轉(zhuǎn)不利,兩肋下生氣痞。本門就有前輩因帶脈右側(cè)生氣痞后不治而終。
據(jù)說李亦畬晚年與峨嵋山的丹道高人交流后,創(chuàng)有太極丹道心法。功之竅要源于張三豐的《大道歌》:“欲采先天要下功,先教九竅八門通。九竅原在尾閭穴,先從腳底涌泉升。涌泉升起漸至膝,膝下功夫須著力。
釋氏即號穿蘆芽,又如蟲行又如刺。過膝看看至尾間,有如硬物抵方形。”傳至閻志高劑幣,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太極丹田功法,根據(jù)“慎轉(zhuǎn)任督二脈”的原則,強化了上虛下實,將丹田和雙腳涌泉穴之間形成—個循環(huán)體,配合呼吸,使之內(nèi)氣鼓蕩運轉(zhuǎn)。
在練習太極步的同時,即修煉了太極丹田的初步功夫。待丹田有物后,再從氣海、關元、會陰、尾閶、命門至神闕潛轉(zhuǎn)子午小周天,始修煉煉精化氣之功夫。至雙腎如湯沸,仍以太極樁和靜坐為主,此時不可用意,只用回光綿綿照住即可。
有前輩告誡:道之大患,在于用意,切記!功至玉液還丹,可增練太極五行功,待丹田能夠支配周身,則可習練太極拳架。這些功夫尚屬于后天的范疇,丹田內(nèi)練出的混元氣需要進一步轉(zhuǎn)化,這在家?guī)煶4合壬摹段渑商珮O拳》一書中均有詳述。
內(nèi)功心法精要二、斂氣入骨
閻志高先師傳下的太極內(nèi)功修煉順序是:“以力生血,以血化精,以精化氣,以氣歸神,此中不止有甘苦可言,直有生死之險矣。學者可于力上求,勿輕向氣上覓,一入歧路,戕生堪虞。”
自古很多內(nèi)家拳的修煉者的壽命尚不及練習外家拳的有成就人士,多是被“使意弄氣”所害。我很贊成王沐先生的小周天是精通的觀點,待“天一真水”通脊,才算是有了點真功夫。
斂氣入骨不過是傳統(tǒng)的說法,是否真有“氣”能人骨則無法驗證,姑且以此名相論之。李亦畬先師特別重視“氣入骨”在《廉讓堂拳譜》中“字真訣”口氣斂。
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務使氣斂人脊骨,五口神聚”重申“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拳譜中還有多處明示“欲要精神不外散,先要神氣收斂入骨”。
家?guī)煶4合壬鴤魑覍P?ldquo;斂氣入骨”功夫,很簡單,其實武式太極拳的“一身備五弓”的身法,練出功夫了,即可將“神氣收斂入骨”,關鍵是處理好脊骨與頭骨相連的百會、夾脊、命門和尾閭四個部位之間的關系。
有人提出了太極丹道,以為要在小腹練出一個氣球,既能化人又能打人。其實這是走進了一個大大的誤區(qū)。武禹襄說“氣以直養(yǎng)而無害”,并非讓你在丹田存氣。
武先師又云:“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祿堂先生在《論拳術內(nèi)家外家之別》一文中自述:“初亦蒙世俗之見,每日積氣于丹田中,小腹堅硬如石,鼓動腹內(nèi)之氣,能仆人于尋丈外,自謂積氣下沉,庶幾得拳中之內(nèi)勁矣。”后來,孫祿堂赴山西拜會宋世榮前輩。宋先生日:“否汝雖氣通小腹,若不化堅,終必為累,非上乘也。”
看來,先賢早有明察,非我一孔之見也。以丹田為一身之主宰,稍一用意,再配合呼吸,極易在小腹形成混元氣團,修煉者不可執(zhí)著于此,此有形之物,非先天氣,但可經(jīng)運化蒸餾出先天真水,這需行功至物我兩忘、拳我不分、恍兮惚兮的狀態(tài)下。
才能生成先天無形之物,然后“斂氣入骨”行。吳圖南先生提出的太極拳是從后天返先天的竅要即在于此。
內(nèi)功心法精要三、內(nèi)丹與外丹
王善德先生故去有年矣。記得十多年前,那時善德先生的身體和精神都非常之好,每至周六和周日,經(jīng)常從北陵步行到小河沿去看一看。
在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園子里那些八十多年樹齡的丁香開得很燦爛,這時善德先生的心情就會格外好,于是大家中午會出去喝點酒。善德先生從20世紀50年代就有心收集關于武術界的資料,知道很多事。
一次,我問到太極拳有內(nèi)丹,是否還有外丹之說,善德先生給我講了一件事:閻志高先師年輕時拜訪過李瑞東老前輩,請教了內(nèi)家功夫三盤的練法后,李老先生又告訴閻師爺,太極拳僅練內(nèi)丹健身自衛(wèi)足矣,要想神乎其技,必須還要修煉外丹。
內(nèi)丹與外丹結合才能練出太極凌空勁道。閻先生后來得高人傳授太極樁法,練出了陰勁。閻志高在河北設擂期間,曾與李香遠和董英杰等同門切磋交流。
幾十年后,董英杰的弟子樂幻智提出了太極拳修煉者要練成“電人”理論,這就必須要借助外丹之力。汪永泉先生傳授的楊式老架練法中,就有修煉太極外丹的架構,汪先生的傳人提出了要練出“勁”和“意手”。
本門的太極樁法要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觀照雙手之間,先有外景出現(xiàn),日久丹成,要將外丹收入體內(nèi),身體自會有轉(zhuǎn)形換質(zhì)的效果。行功走架時,雙掌多做抱球狀,功夫深了自會有體會。到雙手骨頭疼了,就有那么點意思了。
太極拳離不開丹田,但不可求氣,一有意念就是后天了。內(nèi)功的初級階段自會練出混元氣,但要化掉,否則很難“斂氣入骨”。內(nèi)家拳的“斂氣入骨”很重要。
我的一位沒磕頭的師傅在丹田處有明顯的混元氣團,太極拳的推手功夫很深,小腹不懼重擊,可惜沒到七十歲,膝關節(jié)竟長了骨刺。家?guī)煶4合壬赀^八十,尚能每日爬上天柱山去修煉,其中的道理不言白明。
每篇文章都不能將話說盡。本文就沒講“斂氣入骨”的功效如何,也沒有談外丹與內(nèi)丹的關系和修煉的順序及火候。有的練家還想知道陰勁和“電人”的修煉法門,可惜我也沒練到那個層次,不敢妄言。
看了“武式太極拳內(nèi)功心法精要”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