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陳式太極拳教學的六個階段
太極拳是一項具有健身價值、娛樂功能、教育價值等于一身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tǒng)武術。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56式陳式太極拳教學的六個階段。歡迎閱讀!
淺談56式陳式太極拳教學的六個階段
一、學架子(了解規(guī)律,熟練套路)
在這個階段,要先掌握簡單的基本動作。這里的基本動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纏絲動作和熟練后配合步法的協(xié)調練習,通過這些基本動作的練習來初步了解陳式太極拳對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確陳式太極拳的基本特點和風格。
學完了太極拳的套路,然后就是反復得多練使套路熟練并加強記憶。然后要求動作做到放松、柔和,自然大方,去掉自身的僵勁,最后達到自己能較熟練、自然地將拳架演練下來,這就完成了第一階段。
二、正架子(掌握要求,體現(xiàn)特點)
第一個階段一招一式將動作學完,并經過一段時間的連續(xù)動作熟練后,就可以進入正架子階段。正架子階段容易出現(xiàn)的毛病是立身不正,橫氣填胸,挑肩架肘,彎腰蹶臀等。
如何解決這些易出現(xiàn)的共性毛病呢?這就要從放松入手。放松的目的在于去掉僵勁,使動作協(xié)調。然后再增強腿部的支撐力。
腿部的支撐力不夠導會致很多毛病,如挑肩架肘,彎腰蹶臀,氣血上浮等,也是造成上身僵硬,不能放松的主要原因。
學習太極拳要搞清楚每個動作的重心虛實,手勢變化,方向角度,上下配合等。
隨著腿部支撐力的增長,結合各個部位的自然放松,動作姿勢的基本正確,使體內的氣機升降協(xié)調,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大,前面的毛病就會自然消除。
還要將陳式太極拳的基本特點表現(xiàn)出來,如剛柔相濟,快慢相間,松活彈抖,螺旋纏繞等。
使自己在演練的時候能夠具備這些特點,這就完成了正架子階段。
三、捏架子(調整姿勢,準確到位)
捏架子即將整套拳的每一個定勢按照陳式太極拳對周身各部位的要求拿捏到位,使身體每一個部位都符合要求,并且能按要求將動作做的準確無誤。如虛領頂勁。含胸塌腰、松肩沉肘、曲膝松跨等要求,都要對照到位,恰當適中。
整個拳架經過調整后,使動作做到舒展大方,周身相合,開中有合,合中有開,動作圓滿,氣行周身,勁達四梢,上肢輕靈活、下肢松沉穩(wěn),這就完成了捏架子階段。
四、順架子(順隨自然,突出風格)
順架子是將整套拳架在捏架子每招每式標準定位的基礎上,把每個定勢按照“行云流水,連綿不斷”的要求貫穿起來。
這個時期的演練風格要求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散,輕而不浮,沉而不僵”;符合“上下相隨,周身一家,以腰為軸,節(jié)節(jié)貫穿”之拳理,達到手眼身法步協(xié)調配合,精神氣力功飽滿合聚的境界。
通過了順架子階段的練習,使外行與內氣相結合,做到內氣不動,外行寂然不動,內氣一動,外行隨氣而動,演練時以意念引動內氣,以內氣催動外行,使動作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動靜開合,起落旋轉,無不順其自然。
五、拆架子(用法明確,變化自如)
通過以上學、正、理、順四個階段拳架上的練習,整套拳已達到一定水平,即練起拳來能夠做到一動則周身全動,一靜則全體皆靜,意念一到,身、手、步皆到。內氣貫注,力達梢節(jié),每招每式掌握的恰到好處。
這個時期在對每個動作的用法有所了解后,就要開始進行對抗性的訓練,先進行太極推手的訓練,在推手中,相互喂勁,相互拆招,使自己能真正掌握在拆拳時所學的東西。
而后要將一些主要用法抽出來進行單式訓練,從而提高自己的實戰(zhàn)技擊水平。最后能因勢利導,避實擊虛,隨即應變地制服對方。
六、定架子(拳架定位,久練自成)
通過以上一步步地訓練,已較系統(tǒng)、規(guī)范得掌握了太極拳架,最后進入將拳架定型的定架子階段。
這個時期是將各個階段訓練所掌握的東西進行規(guī)范,每個姿勢的標準動作在腦海中形成概念,使整個拳架在演練中能夠按照陳式太極拳的要求,不加思索地完成。
將意念、呼吸、動作三者密切結合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基本上掌握了陳式太極拳內外要求和運動規(guī)律將拳架基本定型。
這時就有了自我糾正動作的能力,在練習過程中有不順之處,就可根據拳論:有不得機,不得勢處,身變散亂,必致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的指導方針,將腰腿做以調整,使之順隨自然。
56式太極拳教學慢練
我們先分析慢字,慢是用功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才學時一定要慢,不慢則緊張而不能松。必須先慢練,周身松開,處處動作找圓圈,怎樣公轉,怎樣自轉,公轉自轉怎樣配合,不慢則找不細致。
所以,慢是為了找運動規(guī)律,不圓而慢則處處是滯勁,不圓而松則處處懈怠。
比如才學寫字,也是要求慢,用意在不可潦草,須了解用筆的方法,怎樣頓,怎樣提,怎么轉折,并不是以慢為好,假設說練拳越慢的功夫越深,等于寫字越寫越慢,那還怎么運用呢?
剛開始是學習太極拳的時候不太容易沉下心來,容易精神緊張。
所以初練拳也要求慢,不過慢的有限度,平均一趟拳約以十幾分鐘為度,最快也不少于八分鐘。
才學時,不可貪多,要一式一動的大輪廓記清了,走對了,再學新的。以后還得特別注意小的動作和兩式銜接處的小圓圈,拳經說“得勢爭來脈,出奇在轉關”,這是緊要關頭,也是拳的妙處。
在初學時,虛實變化配合不易掌握。特別是腿的虛實轉變,慢了可以體會清楚,并且加強了腿的支持力量,是有好處的。
頭趟拳如金剛搗碓的右腳,金雞獨立的右腳,擺蓮腿等全是腳上發(fā)勁,掩手肱拳、背折靠、及二路的許多式子全是發(fā)勁。發(fā)勁是松開轉圓的發(fā),對內臟無絲毫影響,即對手腳發(fā)勁之點也毫無感覺才對。
但初學時,可以先不發(fā)勁。二趟拳發(fā)勁處較多,尤其轉身跳躍處較多,身轉不圓則氣用不調,所以必須頭趟拳練有相當基礎再學二趟。
原理規(guī)律全掌握了,就可以慢練,也可以快練,總是圓為主。能做到慢而輕靈不滯,快而沉著不浮,就對了。慢而不滯須轉換的恰當,快而沉著須轉換的圓滿。
練架須全趟的練,又可以拆開單式的練,特別是較難練的式子,更得拆開多練,以求深入體會達到精熟。
練拳時的快與慢
太極拳的有慢有快、快慢相間的運動特點,是相對其他太極拳而言的。從“慢而不滯、快而不亂”的內涵來說,是與其他太極拳的“勻速緩慢”的內涵相一致的,都要求達到以意行氣、內外合一、心息相依、神氣相合、呼吸深長、氣沉丹田、柔順沉著、完整一氣。
由此可見,太極拳的快與慢不在形式而在內。從造拳者的初衷來講, “拳名太極”實天機自然之運行,陰陽自然之開合也,一絲不假強為,強為者皆非太極自然之理”。由此可見,太極拳的快與慢是自然而為,不是“應該”有快有慢,而是“刨然”有快有慢。
快與慢的標準,應該是意、氣、神、形能否合一,若能合一,自然能快能慢,隨心所欲,順勢而為;若不能合一,其快必亂,其慢必滯,臨陣交手,必為人制。
因此,練陳式太極拳不應追求形式上的快慢相間,而應注重意、氣、神、形的完整統(tǒng)一,循太極自然之理,由慢而生靈,即拳經所云。
慢到十分功夫,
即能靈到十分,
惟能靈到十分火候,
斯敵人跟不上我,
反以我術為奇異。
所以,練拳宜慢不宜快,能慢盡管慢。從起式開始,到收式結束,須慢慢領起,緩緩運行,默默停止,形似潺潺流水,又似和煦春風,柔順和緩,沉著兼?zhèn)洹C恳粍菥?,每一式亦要?開展時要慢,沉合時亦要慢;一起一落要慢,一屈一伸亦要慢。
56式陳式太極拳教學相關文章:
2.陳式56式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