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圓的關系是怎樣的
太極拳是我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遺產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我國一項傳統(tǒng)的體育健身項目。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太極拳與圓的關系。歡迎閱讀!
簡述太極拳與圓的關系
自中國古代起就多以圓來表現(xiàn)完美,圓滿。“圓”看似簡單,其實很神奇。《呂氏春秋》中說:“天道圓,地道方,圣王方之圍。”倘若用現(xiàn)代幾何學的理論來分析圓形,就可以發(fā)現(xiàn)它比任何一種形態(tài)的面積、體積、空間的容量都要大。
其始端沒有定位,中心無所不在,圓形始終相通,無始無端,永無終點。難怪有些哲學家認為:“一切立體圖形,最美的就是圓形。”《周易·系辭》中說:“耄之德,圓而神。”
太極拳與圓具有直接的緊密的聯(lián)系。太極圖的圖像是以圓形而展現(xiàn)的。哲學家們通常是以靜態(tài)之美去贊美圓,而太極拳則是以動態(tài)之美來表現(xiàn)圓。太極拳的動作每一招每一式均離不開圓弧,往往是一氣呵成,圓滿而就。
外在的拳勢運動,在動作上猶如那自然旋轉的渾圓球,無軌無際,周而復始,處處體現(xiàn)出那無招不圓、無勢不圓的形式。而內在的神意運動也如同渾圓的球,精、氣、神俱融入無形的圓弧狀的旋轉運動中,在意念的連接下促進內圓的陰與外圓的陽相依相融而成為渾然一體,至此達到周身無處不太極,無處不是圓,無處不是拳的境地。
圓是自然界最不容易擒拿的形體,也是最能化解來力的形狀之一,所以太極拳取法于圓,效法于圓,無論身法、步法、手法,無不走弧形,劃圓圈,絕不直往直來。
根據(jù)太極拳拳理要求的“一動無有不動,一圈無有不圈”,太極拳在動作外形上有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胯圈、膝圈、足圈等;在體內則是氣流流注旋轉。練拳時先由大圈練到小圈,再由小圈練到外形看不到圈。
太極拳許多動作都有抱球的過程,如摟膝拗步、野馬分鬃,轉換中大多有抱球,含胸拔背勢就是個圓 ,后背不是平的,更不是凹陷的,如果是平的或是凹陷的,勁力就合不起來,所以外部是圓的。
含胸不是一味扣胸,而是將兩肩窩舒展,胸前如空桶一般,這也是一個圓。所以,含胸拔背是內外的兩個圓。并且這個圓不是外形圓,是有氣在包裹的,如人在氣團中一般。如此練拳的感覺是飽滿的,是有內勁的,練拳達到一定層次,會感到氣在流動圓活飽滿。
除了胸前的,許多地方都有圓,手是圓的,掌心是內含的,虎口是撐圓的;四肢是圓的,手臂和腿部不是僵直的,而是弧線形的、放松的。襠部是圓的,不是夾襠、尖襠,更不可敞胯吊襠。也如同胸前一般,有一種內外裹勁撐圓的感覺。
還有運動中求圓,手在空中所形成的路線是圓的,是弧形的。胯在轉換中不是直出直入的,而是圓的,是弧形旋轉的。腳在前進或后退時不是直出直入的,而是先收到另一只腳的踝骨處再出腳的,但不要特意去畫圓,要以腰轉動形成的平圓,是沿著椎骨為軸線,平行轉動的圓。
總之,太極拳與圓不分家。一圓之中八門勁力俱全,圓是化打合一的最佳運轉形式。練勁圓轉,技精路捷。初練太極拳時,畫圓轉圈的幅度較大,久而久之,畫圓轉圈幅度便逐漸縮小,這就是“先求開展,后求緊湊”的練習過程。
如果能夠練至別人在外形上看不出有圓有圈時,即達到“由有形而歸于無跡”的境界。大凡練拳或推手的功力深厚者,經過長期的訓練,身體各部位畫圓轉圈都很細微,即所謂“精煉已極,極小亦圈,緊小脫化”。
這“三個圓”是什么
一是手腳在運行時,自身要螺旋式的走成一個圓,整體要像在一個圓里走,保持不要出這個圓;
二是周身其他部位的運行也要協(xié)調地走曲線;
三是造型態(tài)勢也要棚圓。
總之無論怎么走,都要走圓,進也是螺旋,退也是螺旋,快慢都是螺旋,用螺旋式的走法將陰陽勁結合一起練習,使之達到平衡。
螺旋式運動是陳氏太極拳的一大特點,正如《孫子兵法》所說:“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zhàn)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其運動之妙,就像一堆圓形巨石從高山翻滾而下,其驚人之勢,所向披靡,銳不可擋。
陰陽消長,圓活應變。從太極圖直觀地來談這個問題。太極圖中陰魚“魚頭”放大的部位,陽魚恰處于“魚尾”狀,從空間來看,陽魚在這一方位被“擠”小了.同樣的道理,在另一端,陽魚的“魚頭”放大,而陰魚在縮小,被“擠”成了“魚尾”。
這是《易經》揭示的另一重要的運動現(xiàn)象,即陰陽共處于一個“圓”時,其運動規(guī)律是此消彼長,陰進陽退。陽進陰退。易者,變也,這個變化有章可循。
只要明白了此道理,練拳就能達到進退自如的境界。如果是推手,就能你進我化,邊引邊進,左引右進。
太極拳與圓的關系相關文章:
1.太極拳圓的妙用
6.太極拳圓的襠認識
太極拳與圓的關系是怎樣的
上一篇:如何練太極拳基本的松圓
下一篇:練太極拳的合力運用簡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