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堡太極拳之內功修煉方法有哪些(2)
趙堡太極拳之內功修煉五:太極拳之松柔
太極拳是以柔克剛,用意不用力。松柔是太極拳的根本,離開了松柔就不算是內家拳。不管是哪一個門派都崇尚松柔。有人說太極拳要練三年松柔功夫。其實練拳之“至柔”、“至松”是長期追求的方法,越松柔,內勁的質量越高。松柔的功夫越高,太極拳的含金量也越高,這是成正比的。所以每派太極拳門內都有掌握松柔的訣竅,都積累了不少的經(jīng)驗。關于松柔的方法,門內都有詳細的介紹,基本上從兩方面著手。第一是“神松”,也即是從思想放松,心神寧靜,所謂神舒體靜,《 問.上古天真論》曰:“恬淡虛無”。恬者,內無所蓄,淡者,外無所遂,虛無者,虛極靜篤,臻于自然。即摒棄雜念,寧靜淡泊,暢遂情志,愉悅平和。第二是“形”松。要求四大節(jié)八小結具放松。身手步眼無處不松柔而合于自然,一切動作都要輕靈、柔和。起手陰陽,左旋右轉,輕如飛燕,柔若軟綿,如芭蕾舞姿之輕盈,或如魚貫之流暢。
練太極拳不可不柔,只有松得盡柔如綿,方顯太極之功夫。楊式太極有綿拳之稱。所謂“綿里藏針”即此意也,極柔軟,極堅剛。
吳監(jiān)泉為吳式太極拳開山奠基人,以太極之柔馳騁天下。又創(chuàng)辦“監(jiān)泉太極拳社”,譽滿海內外。“松柔”的功夫對太極拳來講是至關重要的大事,它是進入上乘功夫的關鍵。至于如何著手練松柔功,各家都有經(jīng)驗和專文介紹。
趙堡太極拳對松柔功夫有其獨特的見解,鄭悟清老師在《太極拳體用》中寫道:“一切運動以柔活為上,唯其慢始能柔,唯其勻始能活”。又曰:
初學而內要靜空,周身內外要輕松。
內靜空氣行于外,外輕松內應精神。
功夫不可須失斷,臨用之時顯奇能。
又云:“輕搖之以松其肩,柔隨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穩(wěn)其步。”趙堡太極拳對于松柔論說特別重視,本書中的《趙堡太極拳之特點——論“耍拳”》文中已較詳細地介紹了。本門第八代宗師和兆元首創(chuàng)“耍拳”之公式,所謂“耍拳”之公式,所謂“公式”者,即練架成功之公式,能按此練法去做,必然能奠定內勁之基礎,練出成功的碩果。耍拳公式者,即以柔中求剛為目的,以輕靈自然為原則,以中正平圓為用功方法,這三者為耍拳公式。趙堡太極拳宗師和兆元,在練功教學過程中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始創(chuàng)太極拳公式之謂,其以松柔為目的,以自然為原則,以輕靈為方法,這三者道出了太極拳之真奧秘,似簡易,實猶難。不尚用力,練太極拳時不能帶一點力,更值得注意的是不能顯示發(fā)勁,其內勁蘊于內,而不顯于外,其中道理簡而明之,為了使后人不要誤入歧途,宗師特依此“耍拳”之公式教學門人。
“耍拳”之公式的進一步要求是什么?他告訴我們要像頑童那樣隨便。頑童的特點是什么/頑童是“天真”,他不就是想玩耍嗎?怎么樣高興就怎么玩,沒有牽掛,沒有躊躇,不遲滯,不凝思,這里取其隨意、自然而小孩獨有的天真。天真的含義是什么?從字面上講,天者,天地之天,先天之天;真者,真知、真覺之真,真精真神之真。道教有“元始天真”,又為天地之真,失天之真。這里所沿用之“天真”,即孩童玩耍時的天真,是生命之初的天真,是不被后天污染的天真,我們平時所謂的“天真無邪”,即此之謂。無牽無掛,無憂無慮,猶如“混沌世界天真爛漫之時”,沒有做作,沒有虛偽,不避疑慮,嬉笑無心,純真而可愛。我們在練太極拳時,運用“耍拳”的要求,他就可能放松到不受任何信息干擾,不受任何污染的糾纏,輕松自然,無我無他,隨心所欲地,視天地萬物如不見地,悠然自得地如“肌肉若一”地“耍拳”。如此我們的“耍拳”與上古真人之天真奧秘相通。我們說“天真”與“耍拳”,這是一種境界,由此我們受到啟發(fā)。
練趙堡太極拳從有意到無意,拳經(jīng)有“意過則滯”,宗師要求不能用意,不用意憑什么“耍拳”呢?憑的就是“覺”。就如斯賓諾莎所說的“直覺知境”。道家心元神的體現(xiàn)。“用意不用力”這在太極拳書里介紹的已經(jīng)很多,包括拳經(jīng)里也有許多這方面的論述,“用意”和“不用意”之間是否有什么矛盾,有什么不同之處,有時還會困惑練功者,其實都一樣,一個是“無為”法,一個是“有為”法,殊途同歸。其中又有相互滲透,“無為”中包含有“有為”,“有為”中包含有“無為”只是在修煉中“無力”偏重于“有為”,或“有為”偏重于“無力”而已。各門之中自有其各自的成規(guī)以及各自的經(jīng)驗方法。
趙堡太極拳之內功修煉六:太極拳之“無為”修煉
趙堡太極拳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不能用意”,而這種不用意的方法,在練功過程中能夠真正達到神舒體靜之目的。成人練架大都是用意用心,而我們練太極拳時要做到“不用意”,“不用意”而正是自然松弛的絕妙之法,老師走架時既輕松又自然,仿佛三尺羅衣掛在無影樹上,和風之輕揚,柔順之松凈,這正是不用意之“耍拳”公式的效果。練拳到一定層次其任督二脈自然打通,道門稱之周天法即所謂也。暢經(jīng)通絡,丹田隨勢而運轉,這是太極拳內勁產(chǎn)生和發(fā)動的基礎。
以前我學過形意拳,其中有一句名言說得好,也是內家拳其理一貫,練功之訣竅,其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練功就是練這個“真意”。何為“真意”?真意者即虛無之正覺,而這個“真意”只有在不用意的完全放松的條件下產(chǎn)生,這個“真意”是“正覺”,正是神以知來趨于上乘的高級內勁。而太極拳之內勁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產(chǎn)生,它是在太極拳之“耍拳”公式,不用意,不發(fā)動,而產(chǎn)生的一種強大高質內勁。而你有意識地去練,用心用意去追求,往往就不顯于出現(xiàn)這種內勁,這是一種不覓自得,感遂而通的內勁。就如道門之內丹修煉,要求入靜,排除雜念,松靜自然。然后能松始而能靜,由靜而能定,能定而現(xiàn)空,如此寂兮寥兮,這樣就停止了識神的干擾,不用意則意靜神明,神是生命的主宰,
在意靜神舒的狀態(tài)下,才能發(fā)揮元神的自然本能,所以說不用意的“耍拳”公式是內氣運行的關鍵。
和兆之宗師的“耍拳”公式正是歷代先哲高人的總結經(jīng)驗,和師歸約于三條,定為練拳之公式,言簡意賅,這是宗師用心良苦之為。這也正是太極拳“無為”入手的道理。只有練太極拳相當程度,已有內功之入門者,才能感受體察到它的存在,所以這方面的理論很少,長期以來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前輩們以自己行動之心得,逐以“體知”、“親證”、“妙悟”等方法驗證太極拳之深奧內涵,所以這里還包含了一種鮮為人知的東西,具有“超驗”的性質。但這些都無關緊要,只要你達到了這種境界,自然能“體知”,能“親證”,能“妙悟”,而感悟太極拳博大精深之真內涵。
太極拳是在極松柔、輕靈自然、中正平圓、不用力、不用意,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無為”虛靈清明的境界。“無為”是自然的道,只有在孩童似的天真無為,不著意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調動內氣能變之動力,也是處于先天狀態(tài)下的自我主宰之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因其自身的發(fā)動而知覺,這是“無為”之“道”的特性,是人體內運動規(guī)律的表現(xiàn),這是太極拳的道,古丹經(jīng)稱此為“真意”發(fā)動。初練太極拳為之有為法,繼之進入“耍拳”無意無拳之“無為”境界。何為“無為”者,即返歸自然之道。
和兆元宗師首創(chuàng)“耍拳”之公式,其中有二個特點,一是以兒童玩耍,二是輕靈、松柔、中正、不用意??此坪唵危珔s是練功者之關鍵,這把練功者與大自然相融合,而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而正是這個忘我境界,逐漸上升至“無為”,這個“無為”是道的“無為”,修煉“有為”,進入“無為”,而歸復于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什么是“道”呢?老子《道德經(jīng)》對“道”作了極為客觀而明確的論說,他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萬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之為名曰大。”又曰:“道之為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老子所描述的“道”,其中有一個含義,一是指宇宙的基本物質,二是指宇宙萬物的基本規(guī)律。這個“道”只有從“無為”中體知、親證、妙悟它的存在。
自古以來道門內丹派分無為和有為兩種,而其中主要區(qū)別是“無為”著手與“有為”著手。太極拳是以動為主,動中求靜,法演先天,道肇生化,而從有為到無為,也是在修煉過程中互相轉化。從太極理論方面來看,從無到有,并從有到無的有無相生規(guī)律。“無生有”,“有生無”,造化之不息,氣運之消化,此皆太極之理,無為無不為之道。
太極拳練功到一定境界就是進入“無為”的修煉階段,而無為的基礎就是我們偉大宗師提出的公式三條和不用意的條規(guī)。宗師茍有真知灼見,因為只有通過親證、體知身臨其境之妙悟“無為”神而明的階段,這是自然萬物之理,也是太極拳的總旨,也只有到了“無為”的層次,這樣才能達于出神入化的妙境,無為而無不為了。
《太極拳行功心悟》是一種修與悟的體驗,是由體知、親證、妙悟長期結淀而成,余在三十年前是寫不出如此文章的,即便能寫也只是文采,體而不實,而根本談不上寫“心悟”。以前鄙人曾提出希望老師寫一本太極拳的練功心法之書,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實現(xiàn)這個愿望,所以也是非常遺憾的事。要寫一本太極拳的書不難,但是要寫出太極拳的真蒂,寫出太極拳的“骨與肉”,以及老師的練功心法,入門途徑,實非易事。對學者能夠啟蒙得以登堂入室之階梯,能道出寫太極拳之行動秘訣、玄竅,對大道無形也無法,以及太極之道的攀登很有裨益。
趙堡太極拳之內功修煉七:太極拳之呼吸法
“意氣須換得靈,能呼吸,然后能靈活。”
對于初學太極拳的人,只能要求精神集中,專心練習動作,不可注意呼吸,這樣很容易顧此失彼,徒勞無益,增加思想負擔,結果不但呼吸練不好,就練動作也難練。因為任何緊張情緒,都會影響呼吸的自然深長。
太極拳動作與呼吸配合的基本規(guī)律是:在變換姿勢時吸氣,掌或拳向前進擊出呼氣,所謂起吸落呼。在初練太極拳時要求自然呼吸,隨著時間的變化,呼吸的深度逐步自然加深,這時腹部起伏逐漸明顯,吸氣時小腹內收,呼氣時小腹隆起,此即是我們所說的“逆式呼吸法”,也稱丹田呼吸。
太極拳很少談呼吸,不是不講究呼吸,如果運用不當起到相反的作用,心無兩用,顧此失彼,使動作與呼吸之間失拍。拳經(jīng)云“能呼吸,然后能靈活。”不能因噎而棄食,拳經(jīng)還是強調要呼吸配合動作,能呼吸,然后再現(xiàn)拳的靈活。所以如何掌握太極拳的呼吸法,尤其是腹式呼吸,這對太極拳來講至關重要。
太極拳之呼吸原則上是以自然呼吸和逆腹式呼吸為主,初練時不刻意追求動作配合呼吸,取其自然呼吸法為好。但到練拳有基礎后,既要做到能呼吸,然后能靈活的階段。如何呼吸配合太極拳動作,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趙堡太極拳是“以襠代手”、“以身領手”,也就是通過“運襠”,由襠胯來帶動四大節(jié)八小結的運作,太極拳之活與不活全在胯,它不僅帶動了肢體的動作,同時由于襠圈帶動丹田起伏旋轉,并有節(jié)律地收放,收則為吸為陰(胯走內圈),放則為呼為陽(胯旋外圈)。呼吸與動作節(jié)律而合拍,不快不慢,且能自動配合調節(jié)進行不自覺地自動配合呼吸,更能恰如其分,無過不及地進行“體呼吸”,而這種丹田呼吸非常有規(guī)律,可以不用意念來指導呼吸,所以也不會感到呼吸的疲勞,或者動作與呼吸因節(jié)律失拍而造成滯氣。
戲劇家、歌唱家他們在唱曲中必須運用呼吸來吐氣發(fā)音,“運腔”的好壞與配合好呼吸至關重要,呼多少氣,吸多少氣有一定的量。他們必須掌握呼吸的時機,要有板有眼,有節(jié)奏地配合呼氣和吸氣。太極拳在這方面是絕對正確,根據(jù)動作的要求輕重緩急,適得其好,不多不少,形氣合一,以襠代手,啟胯運襠。當襠胯向內華圓時,腹部會自然內收,無需腹部用力收縮,當襠由內向外劃圓時,腹部自然外凸,無需用力外凸,這樣自然腹式呼吸和身體的動作配合起來。所以整個太極拳有一個發(fā)動的源頭,這個源頭就是“襠胯”,練太極拳就是練的襠胯,只有掌握了“運襠”,一切都會進入自動化的運轉,“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此動靜之機,其關竅、玄機也在于此。
趙堡太極拳之內功修煉八:太極拳“自動化”
說到太極拳“自動化”,就是一動無有不動的體現(xiàn)。當然不是隨便亂動,而是有嚴格節(jié)律的量度。也不是所謂的“自發(fā)動力”,它是通過所有全過程的訓練,搞定正確度和各種要領合格后的太極拳運動。
首先通過正確的領架,認真“克隆”老師拳架之“形神”。不求多,只在于“精”。幾個動作,或幾個拳式,先求動作的精確度,再求形與神的十分相似,老師的神韻、拳架幾整體結構。尤其“運襠”,老師是如何啟動的。先求有其“襠圈”,這是太極拳的基本動力,也是需要有“體知”、“親證”、“妙悟”的方法來取得成功的。
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首先要求精確,張三豐在太極煉丹秘訣中有《太極十要訣》,此要訣是學太極拳為入道之基,也是衡量太極拳正確與否的標準。
前文已經(jīng)講到練架和寫字臨帖,要一筆一筆的臨摹,沒有到位不要往下練,每天練十遍趙堡太極拳還不到一個小時,十遍共有750式,如果練一個“金剛”,就等于750個“金剛”,一天練1000個“金剛”也不成問題。當然先要求正確,合符要領,繼之懶扎衣、白鶴亮翅、單鞭。不要多練,力求精確,要有老師的神采韻味,形架時盡量達于精微之處也相似,尤其對老師“運襠”是如何啟動的,能有妙悟才能夠克隆出老師的太極拳。一般的人連老師的架子都看不懂,所以要有比較,比較才能看出差距,就像臨摩碑帖,先求形似,再求運筆的方法,既流暢而沉穩(wěn),既有大氣磅礴而又規(guī)矩森嚴,取其神得其韻,循其度而行其氣。太極拳必須正確領架,稍有不慎,便入俗套,難能成功。“嚴格正傳”是太極拳的首要問題,
如果有了明師就必須“森嚴規(guī)矩”,循規(guī)蹈矩,一步一步的去練。有人說要有自己的風格特點,這是將來的問題,現(xiàn)在談風格未免太早,但骨子里還是一樣,沒有根談不上枝葉的茂盛。
太極拳要學會“運襠”,也就是襠走圓弧,學會了襠圈的旋轉方法,其他就方便了,因其方法是一樣的,所謂一通百通。如此繼續(xù)往下練,就能有比較系統(tǒng)而又正確的架子,并在老師的“精微”之處加以研練,越“精微”其質量越高。太極拳之松柔是內功的基本法則,甚至要練很長時間。其方法從和兆元的《“耍拳”之公式》為好,如此練下去上功極快。太極拳之“無為”修煉法是耍拳公式的產(chǎn)物,不注重形體上的絕對標準,著重內功的修煉,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練太極拳就是練的“真意”。太極拳的“無為”是由“有為”開始,由“有為”進入更高的“無為”修煉,如達至“無為無不為”之境者,則如唐代李道子的《太極授秘歌》:
太極拳要做到“自動化”首先要“一動無有不動”,是有規(guī)律的動,不能手腳不一致。這里有一個關鍵,就是“以襠代手”,“襠”是指揮中心,是帶動整個動作的發(fā)動樞紐。在松柔的基礎上下功夫,繼而進入自然的“耍拳”公式之境界,有“有為”而達于“無為”,由“運襠”帶動腹式呼吸。此內外相合、上下相隨,一開皆開、一合皆合,一動俱動,一靜俱靜,無過不及,不貪不欠。其動作全在于自動化,無需用意識來完成。當然初學要有規(guī)矩,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先熟其招,后求其精。
拳經(jīng)云:“有著熟而漸悟懂經(jīng),由懂經(jīng)階及神明”。這是長期儲存反復應用的結果。就像我們背詩、背口訣,背得滾瓜爛熟,一有機會,這些熟知的東西一涌而出。當然更重要的是太極拳的總體結構,“以襠代手”、“以身領手”是由內達外,不覓而得的內勁。內功到了一定程度,外形動作的變化不重要,或緊湊、或開展,而內在的動力不變,就像鐘表的機芯,是動態(tài)的基礎,表殼可以任意調換,形是給人看的,但是表芯的好壞,是手表質量的關鍵。太極拳也是一樣,它的內勁是不形于外的,是長期鍛煉的結晶。趙堡太極是“運襠”來帶動剎手的,故有“以襠代手”的說法。木偶戲的表演是演員手的運作,而這個手牽動了整個木偶的動作,演技精湛絕妙,也在于手之靈乎。我之練太極拳也頗似木偶戲中之木偶,而千變萬化之動作是由襠胯指揮,而這個“襠”就是木偶戲中的“手”。杜元化在《太極正宗》中說:“以膀胯為主宰”,“周身活潑全賴于此”,“兩胯為天機,貴于松活”。太極拳在襠的指揮以自動化之程度演練太極。練功有素者可以體察、親證、妙悟到其中奧秘。
趙堡太極拳之內功修煉九:太極之道
易經(jīng)曰:“一陰一陽為之道”,“為天下之母”,太極者陰陽之道,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者陰陽也。《內經(jīng).素問》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陰陽是自然界對立統(tǒng)一的根本法則,一切事物的變化都依據(jù)這個法則發(fā)生的,所以生存毀滅都由這個法則起始的,這就是自然界一切奧秘的所在,人也是自然界生物之一,治病必須尋求這個根本法則。
由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陰陽對立統(tǒng)一體,并且都是由陰陽代表的兩性物質產(chǎn)生的,人體不僅要保持體內的陰陽平衡,而且還要與自然界的陰陽相適應?!端貑枴吩唬?ldquo;生之本,本于陰陽。”所以經(jīng)常地保持陰陽二者的相對平衡,就能延年益壽。古人有真人、至人、圣人、賢人,他們以各種不同的方法調和陰陽,而得出的效果也不一樣,這里僅介紹真人之修煉法,《素問》曰:“上古有真人者,提契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所以說只要能夠保持陰陽相對平衡就不生病,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能把握陰陽者,即能長壽。”
太極拳練的就是陰陽,一陰一陽為之道,就是在陰陽兩個對立中尋求和諧與統(tǒng)一。太極拳是從陰到陽,從陽到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辯證統(tǒng)一運動。拳經(jīng)云:“陽中寓陰,陰中寓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經(jīng),懂經(jīng)后越練越精,才能隨心所欲。這就是老子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的精妙絕論之論述。陰來陽走,陽來陰走,相互交替,若陰陽互抱,“陽長陰消,陰長陽消”,道出了天地萬物的根本道理。
太極拳與“陰陽”有什么關系?它在太極拳中如何運用?初學者尚可不知,但是這“陰陽”之道太重要了,究其道哉,太極拳練的就是“陰陽”二字。陰陽是兩個對立面的概括,而兩者之間又是不可分離相互依存的。如陽者為天,陰者為地;陽是白,陰是黑;陽是正,陰是反。幾十年來中醫(yī)就是憑著“陰陽八綱”為病人診斷和治病的。所謂“八綱”即陰陽、表里、寒熱、虛實。而其中陰陽是總綱,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也就是把陰陽兩綱,作為辯證的首要。著名醫(yī)學家張景岳指出:“凡診病施治,必須先審陰陽,乃為醫(yī)道之綱領,陰陽無謬,治焉有差?醫(yī)道雖繁,可一言以蔽之。曰陰陽而已。”在臨床上把千變萬化,錯綜復雜的病情,歸納為陰陽兩大類的基本性質而澄治。
太極拳練的就是陰陽,不明陰陽,如者人入山,豈有不險?太極拳推手不但要把握自己的陰陽,更要知道對方的陰陽之變化。聽其陰而知其陽,覺其陽而知其陰。聽就是聽對方的勁路,覺對方陰陽之變化。從理論上講陰為吸、為開、為蓄、為走、為化、為虛、為粘;陽則為呼、為合、為放、為實、為粘、為走,既對立有統(tǒng)一。形成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互應托。太極拳是半圈化,半圈發(fā),攻守兼?zhèn)?,即陰化陽發(fā)。趙堡太極拳推手時都以手背接對方之手,順勢化解對方進攻,使其背勢,引進落空,陰中有陽,陽起到粘制對方,既化亦粘,使其重心不穩(wěn),其根自拔起,不擊亦倒。陽中寓陰,陽中包含著柔化,即粘著打,走化著打。校正落點,因對方是在不停地變動,如不在圓的切線點上,等于是空發(fā)。陽中有陰也正隨勢應變的導向作用。陰隱陽顯,陽隱陰顯。陽主動而陰主靜,動之極則陰生,靜之極則陽生。太極之理無乎不在?!短珮O拳說》曰:“陰無陽不生,陽無陰不成,陰陽之氣,修身之基”,又曰:“有生有死,造化之流行不息;有升有降,氣運之消長無端。”
太極拳之陰陽不局限于手上動作的變化,它是全身性的,兩手有陰陽的配合,兩腳也有陰陽的變,胸腹腰背皆有陰陽的組合,形成一個整體陰陽。處處有陰陽,處處分虛實,動靜之開合,進退與吞吐。陰中無陽是軟手,光走而不能粘,是為病手;陽中無陰是硬手,光粘而不能走,亦為之病手。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太極者,法演先天,道肇生化。一靜一動互為其根,處處有陰陽,處處分虛實,全身皆太極。在太極拳推手中如何取勝對手,其關鍵是什么?太極拳宗師邢喜懷在《太極拳說》中告曰:然陰陽和合,斯理孰持?勝負兩途,斯驗孰主?“一判陰陽兩須分,聚合陰陽逢在中”。是以云,其妙者“一”,其竅者“中”也。
正是:
敵欲進擊來勢猛,我虛我實實亦虛。
左重右虛右重杳,忽隱忽顯陰陽變。
人剛我柔隨曲伸,我順人背為能粘。
進之猶難退愈艱,陰陽變化妙無窮。
猜你喜歡:
3.太極拳的內功心法
4.太極拳內功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