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雷架太極拳的簡介
忽雷架太極拳的簡介
忽雷架太極拳一代大宗師陳清平(1795-1868)將其一生武學精華心血,根據(jù)陰陽八卦開合順逆之理,結合陳氏太極拳的大架、小架以及二路炮拳中的實用動作,在晚年的時候融匯創(chuàng)編。因感于弟子李盾忠孝且練功刻苦所以傳予于他。后人稱為忽雷架。
關于陳清平身世和師承對于太極拳界是一個大謎團,而且有很大爭議。陳清平或叫陳清萍、陳青萍。溫縣陳家溝認為陳清平為陳氏第十五世,陳氏太極拳第七代傳人。幼年師承族叔陳有本習練陳氏太極拳小架,對太極拳奧秘深有領悟,青年時已名揚鄉(xiāng)里,深得太極拳一代宗師陳長興,陳有本所贊譽。由于家庭經(jīng)商需要遂遷于離家八里的趙堡鎮(zhèn)。陳正雷《陳氏太極拳械匯宗》中說陳清平贅婿于趙堡鎮(zhèn)。陳鑫的陳氏家譜把陳清平列為陳氏十五世,后注拳可師。又有趙堡人稱其師祖為王宗岳,王宗岳傳蔣發(fā),蔣發(fā)又傳邢喜懷,傳張楚臣,傳陳敬伯,傳張宗禹,傳張彥,傳陳清萍。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忽雷架太極拳的簡介。
陳清平宗師簡介
陳清平遷居趙堡后,終日除經(jīng)商,習練拳械外,利用閑暇向村里青少年傳授些太極拳。天長日久,學藝者眾多,遂在鎮(zhèn)里開辦武館,正式授徒,趙堡鎮(zhèn)一帶皆其所傳,他結合個人心得體會,在其所學拳的基礎上有所改進創(chuàng)新,形成與原來套路不同的太極拳小架套路。所授徒弟,多有所成。他在陳氏太極拳小架的基礎上,吸取其它武術精髓,結合太極拳陰陽開會,剛柔相濟的基本原理逐漸變出各種太極拳流派和不同套路。如其弟子武河清(禹襄)系河北省永年縣人,初習同鄉(xiāng)楊露禪因其不肯輕意授人僅得其大概,后得知楊式來源于陳氏,遂乘來河南舞陽探兄之便,專程來到陳家溝習練陳氏太極拳。因陳長興年事以高,不能傳拳。所以從學于陳清平。1852年禹襄親赴河南,從學于溫縣趙堡鎮(zhèn)陳清平學習新架太極拳僅月余而精妙始得,并從長兄武澄清處得王宗岳《太極拳譜》,讀后大悟。在鉆研太極拳陳氏新老架式的基礎上,結合《太極拳譜》之精華,通過自身練拳體會,融會貫通,創(chuàng)出姿勢緊湊,動作舒緩,身法端正,步法輕靈并要求內(nèi)氣潛轉,以氣成式的太極練法。此式既不同于陳使老架和新架,也不同于楊氏大架和小架,自成一派,后人稱之為"武氏太極拳 "。又如其大弟子和兆元(趙堡鎮(zhèn)人)新創(chuàng)的代理架太極拳。
李景炎宗師簡介
這里還得提到對忽雷架傳承、總結和發(fā)揚的另一位宗師,陳清平晚年所收的弟子李盾又名李景炎(陳辛莊人或叫李屯、李景彥)。自幼家貧,父早亡,和母相依為命。因受村中練拳之風影響投在陳姓另一門下習拳。好長一段時間由于保守關系,得不到真?zhèn)?,便想投到陳清平門下。學習太極拳小架。因聰明好學在陳清平一家全家染病的時候不離不棄,殷勤照顧又刻苦練功,深得乃師贊譽。乃被陳清平收為入室弟子。其功夫純正,拳法精絕。后以保鏢為業(yè),江湖上有"鐵胳膊李盾"的美稱。晚年精研拳法,總結畢生積累的技擊精髓,博采諸家之長,對師傳拳架從動作、身法、步法、練習方法及推手技巧諸方面進行再創(chuàng)造發(fā)展,形成了一套風格迥異的太極拳套路。因此拳在發(fā)勁階段,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剛,如閃電似迅雷,動作剛勁精巧,周身抖擻如顫抖,兩腳搓碾震促嚓嚓有聲,俗稱"太極忽雷(溫縣俗稱天上響雷叫響忽雷)架",這套拳架有十五層練法,內(nèi)外兼修,以柔促剛。后經(jīng)其子李火焰,弟子楊書文、張國棟等人廣為傳播,現(xiàn)全國各地(其中尤以溫、武、博三縣和臺灣習者眾)和美國均有傳人。
忽雷架太極拳
忽雷架太極拳,太極拳中的一種架路,屬小架范疇,是太極大宗師陳清平先生根據(jù)大架,小架,二路炮拳技擊中的實用動作,結合太極拳原理融匯創(chuàng)編。勁路獨特,風格別具,多年來,在王圪垱村(陳家溝東鄰)僅極其少數(shù)人家秘傳秘練,被人們鮮聞鮮見。
忽雷架現(xiàn)在被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初步認識了解和喜愛。此拳是以階梯式逐步加圈加深的功法,它分十五個層次,十五種功法,一套架路,每個層次表現(xiàn)形式不同,在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套路去練習,可謂環(huán)環(huán)相扣,階層遞進。分為初學套路、勁架、惡行架、功夫架四個套路,且以立圓為主。太極本是個圓,不是平圓,而是個立體圓,四面八方都是圓。"忽雷架"在轉圈畫圓當中手,身,腿一齊轉立圓纏絲,形成渾身上下無處不太極。由于上下轉立圓,周身上下容易拉活,內(nèi)氣由督脈上,任脈下形成大小周天,每招每式是從技擊實戰(zhàn)中的動作提煉出來的的精華組成,每招每式路短勁快,發(fā)勁是在周身一起轉圓的過程中陡然脆發(fā),形成周身一體,勁快而猛烈,恰似旱天炸雷,送綽號為"忽雷架"。該架虛實轉換明顯,如在上動中轉的是整體正轉勁,手,身,腿一齊轉動。正是拳書所云:"一陰一陽為之道也。"此架路內(nèi)氣轉換迅速,潛轉力強,因而有人美稱為"忽靈架",有忽然靈動之意。上下起伏大,活步樁功多,周身上下容易拉活,行氣沉氣非常之好,也有人稱之為"忽領架"。此架路在練功過程中需逐漸加圈,形成大圈帶小圈,小圈領大圈(也稱引大圈),內(nèi)圈促外圈,渾身均是圈,一動一個圈,渾身均是圈,一動一個小圈。由于內(nèi)氣轉換迅速,一動轉一個小圈時周身一個圪顫,又形成了圪顫功,人們又送美名曰"圪顫架"。該架另一特點是步法靈活多變,除進退左右定步外,還有促步,輾步,跌步,滑步,搓腳等,素有波腳之稱。架勢呈內(nèi)方外圓,緊湊而開展,略高而起伏。招招疾速靈活,可柔可剛,以柔促剛,絲絲入扣,接骨斗榫。步隨身轉,手領腳動,手出步進,進退一體。無論是以手領腳,還是一身領手,手,腳,心,身合一,開如弓,合內(nèi)扣,內(nèi)外統(tǒng)一。手轉腿隨,足動手領,出招動步,封,逼,套,插,關,掃,滑,搓連綿不斷。步頻質(zhì)略形似醉,落之如入地生根。動如波濤起伏,手,身,腿一齊纏絲,由圓走方,由方歸圓,卷放開合,以走圈不見圈為上乘。練習中一動百動,渾身纏動;身法中正而能靜,落地樁步屹立而能定。此架被當?shù)刈u為武術之瑰寶,太極之精華。盡管"忽雷架"十五個層次,十五種功法,但它仍可以按三個階段進行修煉。
忽雷架太極拳的第一階段:主講柔活
周身放松,舒筋拔骨,架勢大而柔軟。在將招式記熟的基礎上要求做到走圈到位,尤其是對手,肘,肩的要求,手走到什么部位,肘沉到什么部位,如何松肩,總之,要求把整個架路走活,使身體的各個部位轉動拉活。
忽雷架太極拳的第二階段:行走內(nèi)氣
主修內(nèi)圈,所謂內(nèi)圈指體內(nèi)之圈,丹田怎樣轉動,襠怎樣虛靈轉活等。行走內(nèi)氣必須是在周身松活,骨節(jié)修煉使體內(nèi)有氣感,在隨著周身上下的轉動而上下轉動。功至一定度時,呼吸與動作自然能配合,不可做作,使內(nèi)氣從涌泉起到丹田達梢節(jié),合勢時歸丹田通于腿腳而入地。在這個階段,要求架勢撲低,走低架功,重新收起練起伏架功。忽高忽低,猛起猛落,在成勢時,腰襠猛轉,手成勢要快。達到勁內(nèi)速換。
忽雷架太極拳的第三階段:為大功階段。
架勢由圓歸方,走練方架功,再由方歸圓走虛靈功,并且逐步加小圈,達到小圈轉關直射,閃戰(zhàn)騰挪,渾身纏抖,勁發(fā)而脆,小圈抖動,成勢脆發(fā);起落閃戰(zhàn),騰挪彈抖,腳下掃套,插彈,架勢生風而猛烈,有"形抗五岳,勢壓三峰"之感。此階段非大志苦其筋骨者難以告成。在此大功以后仍要在意識條件下修煉皮膚功以達到蚊蠅不能落,手指不敢觸,此階段快蓄快發(fā),一觸即發(fā),周身掤滿,內(nèi)外統(tǒng)一具備,周身處處是太極,渾身上下無不陰陽,處處柔,處處剛。
太極拳忽雷架是太極拳中的奇葩,是中華武術中之瑰寶。因老一輩保守,被人們鮮聞鮮見,只在陳家溝王圪垱村極少數(shù)人家秘傳秘練?,F(xiàn)改革開放,我們有必要弘揚宣傳,讓廣大太極拳愛好者認識了解并能夠?qū)W習。它不僅出功快,而且在健身方面因功法不同,也有獨到的功效。此架分高,中,低三種,老年人可以學高身法架路。由于它圈多,手腿(抬起)一齊轉圈,活動骨節(jié),故對防止關節(jié)炎,肩周炎,老年人的腿腳不靈,腰脊僵硬都有極好的收效。由于它活步樁功多,行氣沉氣快,對恢復體力,治療神經(jīng)性頭痛,血壓高都有極好的效果。樁身多起伏多,力從涌泉起上行周身到梢節(jié),周身容易拉活,內(nèi)氣上下,左右轉換,使身體內(nèi)部器官形成自我按摩,對氣管炎,腸胃病等都有獨到療效。由于架勢左右動作多,虛實明顯而使腰脊為軸使兩腎上下左右旋轉運動非常好。腎乃臟腑之首,腎虛則病生,腎強則體健。練"忽雷架"不僅增強腎臟,對于長期無力,困乏懶動,精神不振都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