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磨氣與腰脊旋轉
丹田磨氣與腰脊旋轉
丹田磨氣又稱丹田內轉。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丹田磨氣與腰脊旋轉。
丹田磨氣與腰脊旋轉
丹田磨氣又稱丹田內轉。關于丹田部位有多種說法,一般見解丹田為人體臍下一寸左右靠內三分處以此為中心的下腹立體圈圈。這一區(qū)域實際上包含兩腎及腰脊部位,是一個輻射與牽連人體全部器官(包括五臟六腑、筋骨皮肉血)的中心部位,既是人體重量的中心,也是第二大腦所在。印度哲學家奧修認為,個體存在時,自我感覺宇宙的中心亦在這個神秘的部位。中國的道家開山鼻祖老子主張“虛其心,實其腹”,指的也是這個部位。
故歷來的太極拳家無論何門何派都十分重視這個部位的鍛煉,提出了丹田磨氣(或內轉)與腰脊主宰的訓練方略。
現筆者根據實訓體驗,說說丹田磨氣與腰脊主宰訓練的要旨與心法。
丹田磨氣與腰脊旋轉一、理性全面認識
丹田磨氣是一個操作技藝系列,必須在心意導向下實施。“意識導氣”過程既是腎球帶動上眼球、下睪球(女為乳房)“六球”運轉的過程,又是帶動催發(fā)腰脊旋轉磨合以促發(fā)脊椎運動的過程。只有在腰脊的主宰作用得以充分實施后,身形手勢的轉換往復、進退折疊才會按序進行,“被動練拳”才能得以和諧實施。
丹田磨氣與腰脊旋轉二、以臍輪轉圈帶動丹田磨氣
以往,我也試圖在訓練太極中丹田內轉,可總找不到內轉的途徑。后來,學習了魏樹人先生的“述真”、“剖析”系列著作,遵循“心中一靜、一怔、一定、一寧”等提示,又學習了錢惕明先生“九一心法”系列,始知“磨氣”的實施要靠“神視凌空”的指揮與“臍輪轉圈”的帶動,嘗試訓練意守肚臍、吸氣斂臍、臍輪命門兩相連、命門輸氣貫兩臂、涌泉臍輪同呼吸、心神一定、神光下照等,人體與外環(huán)境交換空氣,體內陰陽二氣交感而致中和,逐步體味到臍輪轉圈必定帶來丹田之氣的磨合、揉搓的細微運作,身形手勢的變換、轉移的意趣便強烈起來,一動有一動的精彩,一靜有一靜的微妙,乃至行止坐臥均可試行。
丹田磨氣與腰脊旋轉三、腰脊旋轉與丹田磨氣有區(qū)別又有聯系
兩者區(qū)別在于側重點不同,聯系在于節(jié)律一致。訓練中腰脊如何主宰周身一致?其竅在于腰脊以命門為中心進行旋轉。命門前通神闕(臍輪中心),下至會陰,上連勁源,直達百會,是脊椎二十四節(jié)最要害的穴位。以命門為中心的腰脊旋轉,即可達到“主宰”的目的。當腰脊旋轉(含左旋、右旋、上下旋及抻拔)與丹田磨氣合二而一時,太極的訓練將大幅度提升境界,可感覺意趣無窮。
丹田磨氣與腰脊旋轉四、現用一個簡單動作——合抱混元說明訓練法要
1、郾立身中正,兩臂靠體側左右平抬至與肩平,手心吸地氣,下腹內收,斂氣不憋。
2、郾雙手心由下上翻接天氣。
3、郾兩肘后張緩緩向前如抱混元氣球,兩肩先合后開,兩臂相應先開后合,成圓球狀,如同抱一氣球,抱攏時似有阻力,下腹由內斂轉外脹再轉內斂。
4、郾兩手心似乎按乳點轉下按,似乎按于齊腰深的水中的兩個葫蘆上,緩緩向下,收于腿側。作此動作時,手臂上下前開后合、后合前開時,則腰脊似乎上下旋轉、左右螺旋,腹部內斂外脹,則丹田前后翻滾、左右磨合。手臂上提時,腿部彎曲,腳下沉踩;手臂前合時,膝微曲,腳下沉勁由腳趾轉腳跟;手臂下按時,腳下沉勁由腳跟轉腳趾,如此形成上下照應,勞宮與涌泉呼應。
混元抱球分前式、左式、右式三個形式,左右式相仿,身體角度雖有變化,但動作原理不變。這個動作怎樣才合乎要則?其檢驗標準有四:①手心發(fā)熱麻脹;②內斂脹擴與動作節(jié)律一致,與呼吸深長細相配合;③口內津液隨斂而生,隨擴而咽;④即使做一二次拳味也很濃厚,精神勃發(fā),舒適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