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對冠心病的影響
太極拳對冠心病的影響
太極拳是健身養(yǎng)生的最佳手段之一,尤其對神經(jīng)衰弱、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腰肌勞損、關節(jié)炎等慢性病治療效果甚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您介紹:太極拳對冠心病的影響。歡迎閱讀!
太極拳對冠心病的影響
【概述】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病,是指因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機能障礙和(或)器質性病變。冠心病癥狀表現(xiàn)為胸腔中央發(fā)生一種壓榨性的疼痛,并可遷延至頸、頷、手臂、后背及胃部。冠心病發(fā)作的其他可能癥狀有眩暈、氣促、出汗、寒顫、惡心及昏厥,嚴重患者可能因為心力衰竭而死亡。中醫(yī)雖無冠心病病名,但大量古代文獻對“胸痹”、“心痛”的描述與現(xiàn)代醫(yī)學的冠心病的臨床表現(xiàn)極為相似。胸痹的病名最早見于《內經(jīng)》。對于胸痹的原因,《靈樞·五邪》云:“邪在心,則病心痛”。《素問·痹論》載:“心痹者,脈不通。”對冠心病心絞痛疼痛性質、部位的描述,如《素問·臟氣法時論》云:“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
太極拳對冠心病的影響
【健身原則】益氣通脈,活血化淤。
【太極養(yǎng)心樁】 兩腳同肩寬,腳尖向前,既不外撤,也不內勾,自然站立;兩膝向前微屈,身體正直;胸微內含,小腹放松;兩手抬至胸前,左手勞宮穴對著左心房、左心室,手指尖不能超過乳頭(乳頭外側),手掌與身體相距l(xiāng)5~20厘米;右手勞宮穴對右心房、右心室,手掌與身體相距30~40厘米。掌心向內,十指自然分開,兩眼向前平視(閉目或半閉目亦可),口似張似閉,以鼻自然呼吸。意念誘導:兩手勞宮穴發(fā)出紅光照亮心臟,意識誘導以誘導區(qū)無疼痛等不適感為好,如果有不適反應,意識應立即轉移離開此部位。如自覺有心跳加快、心慌或有針刺疼痛感時,應立即將意念轉移到手上,心臟的種種不適就會很快消失而恢復正常。樁功姿勢在練功全過程中可因治療需要進行自我調整。站樁勞累或年老體弱、病情嚴重者可采用坐式或臥式。站、坐可以相互調整。用這個功法每天可多練習幾次,每次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站累了可用坐式,休息以后又可以練站式。應當注意的是,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時期、一次練功時間內,樁法姿勢不要多變,多變則影響練功入靜狀態(tài),影響功效。
【太極健身法】 開啟心臟的保護神——野馬分鬃健身法。
(1)動作操練:松靜站立——兩腳開立——兩臂前舉屈膝按掌——收腳抱球——轉腰邁步——弓步分手——扣腳轉身——收腳抱球——轉腰邁步——弓步分手——扣腳轉身兩臂前舉——落手開立——松靜站立——拍心包經(jīng)。
(2)技術要求:上體中正,胸部舒展,兩臂保持弧形,身體以腰為軸轉動,弓步動作與分手的速度要均勻一致。弓步時,邁出的腳先是腳跟著地,然后腳掌慢慢踏實,腳尖向前,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腳夾角成45°~60°,需要時后腳跟可以后蹬調整。
(3)練習次數(shù):重復多次。
(4)時間:5分鐘以上。
(5)意念:①起勢,吸氣:兩臂慢慢向前平舉,兩手高與肩平,與肩同寬,手心向下。用意念指揮兩掌隨著吸氣徐徐直臂上提,同時收小腹,提肛門。意念:氣從雙腳—膝—下丹田—中丹田(膻中穴)。兩掌提至與肩同高,掌心向下,隨呼氣兩掌在體前徐徐下按,同時屈膝下蹲,松小腹,松肛門。②左式,吸氣:收左腳,兩手在體前抱球,同時收小腹,提肛門。意念:氣從左腳——膝——下丹田——中丹田(膻中穴)。弓步分手時意氣分上下行,左臂斜上分,氣由中丹田——肩——肘——腕手掌(勞宮穴)——中指指尖(中沖穴)。右手下按,氣沉丹田,同時松小腹,松肛門。保持弓步分手的姿勢,意守兩手內關穴,自然呼吸3次。③右式動作相反,意念相同。④收勢,呼吸意念同起勢。最后拍打手臂內側,疏通心包經(jīng),點按內關穴。
(6)機制與功效:野馬分鬃健身法調動了心包經(jīng),心包經(jīng)一通,周身百脈皆通。按“經(jīng)脈所過,主治所病”的原則,可以看出心包經(jīng)可以通治上、中、下三焦的病證,特別用于治療心臟、血管有關的疾患。內關穴最早見于《靈樞·經(jīng)脈》,它所屬的這條經(jīng)絡叫心包經(jīng),通于任脈,會于陰維,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意守內關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開人體內在機關,不僅有補益氣血、治療心臟病的功效,而且具有安神養(yǎng)顏的作用。
【健身贈言】健身養(yǎng)心健體,避邪扶正延年。
看了“太極拳對冠心病的影響”文章的人還看了:
10.從醫(yī)學觀點談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