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式太極拳拳譜拳法解讀
32式太極拳拳譜拳法解讀
太極拳為武術拳種之一,是華夏民族值得驕傲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您介紹32式太極拳拳譜解讀。歡迎閱讀!
32式太極拳拳譜解讀
預備式:兩腳并步,身體直立,保持舒松、自然、端正、平靜的狀態(tài)
1、起勢:左腳分開半步與肩同寬,兩手慢慢前平舉,曲蹲、按掌(要保持沉肩頂頭含胸立腰,兩手輕輕地按到腹前)
2、右攬雀尾:微微向右轉身,兩手在右胸前相合,提腳向左前方上步(東南),弓步左捧手,前手與肩同高,手心向內,力點在前臂的外側,后手按在胯旁;坐腿轉腰扣腳,抱手收腳把右腳提起來收到左腳的內側,轉身向正西上步;弓步右棚手(后手按在胯的旁邊,掌心向下);伸臂翻掌,坐腿、轉腰、后捋捋到腹前,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轉腰、搭手,身體轉向正西,兩手在胸前相合,左掌掌指輕輕貼在右腕的內側,弓步前擠,坐腿轉腰向右平畫弧,轉腰扣腳旋臂,右手內旋停在右肩前(正南);然后重心右移,按掌、收腳、丁步,左手掌指一直附在右腕內側(西南)
3、左單鞭:勾手、轉身、出腳,身體向左轉,出腳的方向正東偏北;弓步推掌
4、左琵琶式:跟步擺掌,坐腿帶手,虛步合手
5、進步搬攔捶:轉腰穿掌,上步穿掌,進步攔掌(左手心翻轉向下,右手變拳落在腰間,拳心轉向上),丁步打拳(右拳拳眼向上,左拳拳心向下停在左臂的下面,右腳收攏成后丁步)
6、如封似閉:坐腿翻掌,上步收掌(經(jīng)過胸前到腹前,手心翻轉向前下方),弓步推按
7、摟膝拗步:第一個:轉腰撇腳,擺手收腳,收手上步(正東),弓步摟推。第二個:轉腰撇腳,擺手收腳(轉腰看后手,與肩同高,手心向上),收手上步(曲臂收手到肩上頭側正東),弓步摟推。
8、右單鞭:坐腿、轉腰、扣腳、云手,重心左移、坐腿、轉腰,云手、翻掌、收手,勾手、轉腰、上步(正西偏北),弓步推掌
9、右云手:坐腿、轉腰、扣腿、松勾,右云(兩手交叉在身體的前面向左向右立園畫弧,手心向內帶有一定的棚勁,高不過頭,掌心對著自己的鼻子,下面的手經(jīng)過小腹前)、翻掌、收腳并步(兩腳平行向前,相距10到20厘米成小開步),左云、翻掌、開步、出腳,右云、翻掌、收腳并步,轉腰左云、翻掌、開步
10、野馬分鬃:轉腰、抱手、提腳,轉身上步(正西),弓步分手(前手與肩同高。手心斜向上),轉腰撇腳向右轉,抱手收腳,轉腰向西上步,弓步分手
11、海底針:跟步翻掌,右手向前擺擺到右腰前,坐腿提手到肩上頭側,左手翻轉按在右腹前,虛步向前下插掌(上體略向前傾)
12、閃通臂:立腰、提手、出腳,弓步推掌(右手舉在頭側上方)
13、攬雀尾:轉腰撇腳、腰向左轉(兩手慢慢下落分開),抱手提腳、左胸前抱球,向正西出腳上步,弓步棚手,伸臂翻掌,坐腿后捋轉腰(后手心斜向上,右手心斜向內),轉腰搭手,向正西弓步前擠,坐腿收手經(jīng)過胸前往下沉按到腹前,弓步推按
14、轉身撇身錘:坐腿扣腳轉腰分手(兩手在體側側平舉),重心右移,坐腿收腳握拳合手(右手落在左前臂的內側,左手變拳停在腹前拳心向內),轉腰上步舉拳(上不方向正東偏北),弓步撇打(左臂和左腿上下相對,方向東北,拳與頭同高,拳心斜向上,右手附在左前臂上面)
15、捋擠勢:扣腳轉腰(右手畫一個小平弧停在左臂的上方,帶手畫一個小弧),弓腿抹掌(腰手都轉向東南),收腳后捋捋到腹前。轉腰搭手上步(方向東南,兩手合在胸前),弓步前擠,坐腿扣腳轉腰左手畫弧(穿手停在右前臂的上方),弓腿穿抹轉向東北,捋手收腳,搭手出腳上步方向東北,弓步前擠
16、右拍腳:坐腿扣腳轉腰分手,抱手提腿獨立,分手拍腳(正東偏南)
17、左分腳:落腳(正東偏南,東南穿手),弓腿分手,提左腿抱手,分手分腳(東北)
18、右蹬腳:落腳合手兩手握拳(左拳在上,兩個拳心都向上),蹬、抖彈(兩個拳同時向前向上然后向兩側分開、抖開,腿是一個快速發(fā)力的蹬出、收回。兩拳分開成立拳,舉在由胸前抖彈分開后拳略高于肩,前拳和腳相對,方向正東)
19、進步栽拳:落腳撇腳(腳尖外撇),轉腰擺手,收腳擺掌,上步收手握拳,弓步栽錘(正東)
20、左右穿梭:轉腰撇腳,抱手收腳,上步錯手(兩手成抱球狀,下面的手向前向上,上面的手向后向下,兩手交錯運轉),弓步架推(東南),轉腰扣腳,抱手收腳,上步錯手,弓步架推掌(東北),
21、肘底錘:坐腿轉腰扣腳(左手翻轉向上,右手收到腰前),退步翻掌(左手翻轉向下橫在體前,右手翻轉收在腰間),虛步劈掌(右腳提起微微活步成右虛步,左手握拳拳眼向斜上方,收在右肘的內側下方,左手指尖對準鼻尖高不過眉
22、倒卷肱:側手翻掌,提腳收手,退步推掌,虛步推掌(定勢時前腳順勢扭直成虛步,推出去的手指尖對準自己的鼻尖,高不過眉,后手收到腰間手心向上)重復三個
23、右下勢:轉身扣腳合手腹前(右手在上兩手手心向下),提腳舉手舉到胸前,仆步分掌右腳伸出去成仆步(兩手向兩側分開右手與腰高,左手與肩同)
24、金雞獨立:弓腿舉手(右腳尖外擺,左腳尖內扣),獨立托掌(托到肩前,手心斜向前上方托舉,左腿提起來,膝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上下相對,右手按在體側,手先向前撩,然后手臂內旋,掌指轉向身后提膝托掌)
25、左下勢:落腳(落在右腳的內側),轉身(右腳尖外撇),合手(兩手合在腹前),仆步分手(左仆步,兩手向兩側分開,左手與腰同高右手與肩同高)
26、上步七星:弓腿舉手(重心移到前腿),虛步棚拳(方向正西成右虛步,兩個拳腕關節(jié)交叉,拳背相搭,右拳在外,左拳向內)
27、退步跨虎:向后右腳退一步(兩拳分開,退步變掌),坐腿、虛步、分手撐掌(右手舉在右額的前上方,左手按在體側成左虛步)
28、轉身擺蓮:(左腳向西北扣腳活步)合手扣腳,轉身擺掌(身體轉向正東,兩手向右擺向右側,眼看右手,左手停在左肩前,兩個手心都向右也就是向南),擺腿(腳從右擺起來經(jīng)過一個扇形向左,兩個手在頭前拍擊腳面)
29、彎弓射虎:落腳擺手握拳,弓步架打(落腳的方向東南,兩手經(jīng)過向下向右擺動,擺到右側,兩手開始握拳,弓腿轉腰架打,架拳架在額角的前上方,打拳與胸同高,兩個拳眼斜相對,左拳斜向上,右拳斜向下,打拳的方向是東北)
30、左攬雀尾:轉腰撇腳分手,抱手收腳,向前左腳上步,弓步左棚手,擺臂翻掌,轉腰后捋,轉腰搭手,弓步前擠,坐腿收手,弓步前按
31、十字手:轉腰扣腳,撇腳分手(兩手側平舉),坐腿合手扣腳,收腳開立抱手(兩手交叉手心向內棚舉在胸前,兩手高于肩平)
32、收勢:翻掌分手,垂臂落手,收腳還原。
夏季練太極拳注意事項
1、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練時間不要超過二十分鐘。練習時要根據(jù)個人體質,循序漸進。開始練時可先分段練,漸漸打完整套拳路,當身體不適時,應酌情暫停。
2、避免在空調密閉的環(huán)境中練功,不宜在煤煙彌漫、空氣污濁的庭院里進行健身鍛煉,
3、訓練場地要選擇蔭涼通風的地方。同時注意避開風口,以防風邪。不在烈日下和不通風的悶熱地方練習,以免中暑,應選擇公園、廣場、樹林、花園等環(huán)境安靜而幽美、空氣清新而曠達的場所。
4、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5、在打開電扇的室內練習,要注意力電扇遠些,電扇應搖頭轉動,不能對準練習者直吹。
6、訓練時間以安排在早晚涼爽時為好。
7、夏季氣溫高,準備活動的時間可以短些,內容可以少些,針對性應強些,可多采取提高注意力,引起興奮性、有專項技術性質的動作。不做準備活動就練,會因身體沒有獲得一定的興奮性,而導致動作不協(xié)調,甚至引至損傷。
8、訓練內容以技術的全面訓練為主,兼顧重點動作和短缺環(huán)節(jié)的突破性訓練。應注意根據(jù)氣溫,靈活調整運動量,在氣溫過高的時候訓練,運動量應小些,耐力和力量性訓練應減少,柔韌性訓練可增多。
9、口渴時不要圖痛快大量飲水,最好是溫開水適當補充食鹽。一般運動中不要飲水,如出汗過多,可少量補充。如僅是渴感,可口含水簌簌嗓門,就能緩解。運動剛結束,最好不要馬上喝水,稍稍休息后,在少量多次的飲用。喝點淡鹽水,有助于保持身體的水鹽平衡,喝些糖水、果汁、有助于盡快補充消耗的能量,促進身體恢復。
10、運動后,不要馬上走近電扇也不能讓電扇對著身體直吹。切忌練完后立即進行冷水澡。
11、夏季太極服可選擇面料有很多,棉、絲綢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從實用性和觀賞性上來看,絲綢的材質可能會更好一些。絲綢面料與棉質面料比較,制作的成衣飄逸,懸垂感好。棉質太極服在運動之后出汗會影響透氣性,穿在身上不夠柔軟,會讓人感覺不舒服。此外絲綢的太極服也比較好打理清洗,起皺以后也不需要熨燙。
太極拳基本八法五步練習方法
1、掤
相彈簧一樣,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張開,向外展,如水負舟行。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樣。“掤”也有化解按勁。“掤”不代表只有向前,“掤”也有向上的,如起勢,兩手向上向前平舉就是含“掤”勁。
2、捋
如順著力引進落空,舍己從人。隨波逐流。將敵之來勁,順著他力,加上轉腰動作,并且保持“虛靈頂勁”的要求。看雖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勁,做到敵不之我,我獨之人。做到敵不之我,我獨之人必須練習推手,則練成聽勁(用皮膚觸碰而知其勁的方向)。而且敵之虛實變化要注意。
3、擠
似將一物擠出去,若敵“捋”,則以“擠”破解,似球撞必還的感覺,勁向前而進中寓后坐之意。
4、按
主要與化解擠,肘,靠。以阻截敵功,向下引而化為無形。就如水下瀑布一樣。必須有下沉的感覺,如起勢中的下按動作一樣,有往下沉的感覺。
5、采
一種變守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勁,綜合運用刁,拿,切,纏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須直中求曲,點中含面,以順為主,隨曲就伸。采多數(shù)運用在敵的關節(jié)部位。
6、挒
有帶一點纏勁。旋轉手臂,注意旋轉時須以肩帶臂,將對方纏住后,側向內或外橫向前牽動,逼其就范。牽動時以腰發(fā)力。旋轉之勁,先松后緊,迅猛快脆,如飛輪揚水。
7、肘
集中力于肘部,包括擠,撞,點,壓等法。講究要有爆發(fā)力,寸勁。力道充沛飽滿。
看了“32式太極拳拳譜解讀”文章的人還看了:
3.關于拳譜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