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對肩部的要求
太極拳對身體各部姿勢的要求,是歷代太極拳家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而提出的一些外形合內動的要求。太極拳由于當初偏重于技擊,所以要求也多從技擊性上著想,但也都合乎人體生理規(guī)律,因此保健作用也很高。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太極拳對肩部的要求。歡迎閱讀!
太極拳對肩部的要求
練太極拳時,不論以身領手或以手引身,都是順勢轉圈,因此要求手臂在伸縮轉圈時能松柔靈活。但是,手臂能不能松柔靈活,關鍵在于肩關節(jié)能不能松開。松開關節(jié)是在意識引導下,經(jīng)過較為長期的鍛煉才能逐漸做到的。運動成為習慣后,則自然能肩松而下沉。肩關節(jié)充公松沉后,全部手臂的伸縮纏繞,就能從心所欲地如風吹楊柳般活潑地毫無滯機。
“沉肩墜肘”為太極拳的重要法則之一。太極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沉肩墜肘”也能幫助“含胸拔背”的自然形成,能“含胸拔背”才能“氣沉丹田”。肩部的松沉和旋轉活動,能起到舒展肩部韌帶、肌肉并牽引背部兩側肌肉形成氣貼脊背的作用。能松肩,才能沉肩。練太極拳時要全身放松,對肩關節(jié)也要從放松上著想。練拳日久后懂得虛實的轉換,要從“沉著”上著想;對肩關節(jié)也要從沉肩著想,使內勁由松柔趨于沉著,手臂則輕靈圓活,又極為柔軟沉重。這樣手臂就會逐漸加強“剛柔內含”、似松非松而富有彈性和韌性的掤勁。掤勁的質量越高,推手時發(fā)揮粘走相生的作用越大,就容易用肘部和手掌去牽動對方的重心,在引進化勁時也不致被對方壓扁,成為引進落實,使自身處于不利地位,而是充分發(fā)揮引進落空的作用。
沉肩墜肘時要注意腋下留有余地,約可容一拳,不要把臂部夾緊在肋部,要“肘不貼肋”使有回旋的余地,并可免失掉“松開我勁勿使屈”的彈性和韌性。
每勢定勢時,肩與胯形成一條垂直線,兩肩松沉并微向前合,使有氣貼脊背之音,兩肩骨節(jié)一線貫通,且互相呼應。這樣,舒展中就有團聚之意,加強掤勁和合力作用。動作過程中不論前進后退,左旋右轉,肩與胯也須保持上下對準的垂直線,符合太極拳“立身中正”的要求。
動作時兩肩要平齊,要防止在轉動時形成兩肩一高一低,破壞身法的中正不偏。
陳氏太極拳主張兩肩關節(jié)有微向前合之意,以便有助于涵胸、氣貼脊背,以便肋部肌肉、肋骨的弧形松沉。兩肩關節(jié)的微向前合,腹部兩側腹肌的外向前合,更能發(fā)揮掤勁和合力作用。
看了“太極拳對肩部的要求”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