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不能出圈
太極拳不能出圈
練習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太極拳的特點是離不開三個圈,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太極拳不能出圈。歡迎閱讀!
太極拳不能出圈
凡太極的都知道,人分三圈:內圈、中圈、外圈。設定圈為的就是限定人的動作范圍,因為經驗證明,人的有關部位不能超出某個范圍,否則就要吃虧。
三圈都是以自身的中軸為圈心的同心圓。內圈:自己的肩寬為直徑的圈就是內圈;中圈:膝到哪兒,哪兒就是中圈;外圈:腳到哪兒,哪兒就是外圈。
請注意,以上三圈的劃分,愚下不以肘、手為準,而是以膝、足為準,而且含著一個意思是,中、外圈的大小是變的。不少同好注意了不能出圈的條規(guī)矩,但還是出圈,原因就在于中、外圈不是以下盤為準,而且錯以為自身的中、外圈的大小是不變的。
比如:走架的時候,架子較低,膝足距離圈心遠,中、外圈就大,這時候只要直身居中,肘就不容易出中圈,手也不容易出外圈;但是到了推手的時候,站得高,圈小,如果還按走低架的習慣,手、肘就很容易出圈;只有等出于推手的需要而上步,步子大了,中、外圈擴大,手、肘才能隨之擴大動作范圍。
愚下見過許多書里的圖,都是以手臂平伸時的肘、手位置為準,這樣劃分使習者容易認為圈子的大小是固定不變的,步子小的時候,肘、手出了圈還沒意識到是出了毛病。如果籠統(tǒng)地劃分,只說肘膝為中圈,手腳為外圈,要緊的都沒說到,全靠習者自家分析總結摸索,提高得慢不說,還免不了出錯。
這個問題很簡單,但是很多人還真沒注意,吃了虧還不知道怎么吃的。
手出了圈,破壞了正確的結構,被人牽引時,如不借機上步(變出圈為不出)使招,對方可捋可挒可采拿,一大堆技術可以使,自己就只有挨摔。“手不夠,腳來湊”,好話。“腳不夠,手來湊”,就是找挨摔。
也難怪在這方面犯錯,先賢的話有時也說得模糊。比如,書上說:“俯肩一靠破銅墻”,就容易讓人誤解。文中用了“俯”字,有人就忘了身不能前附后仰的要求,成了附身肩靠,出了內圈,而且壞了身法。愚下就見過,有人俯身使靠,教人順勢一個抹脖摔了個馬趴。
使靠須直身,夠不著就上步,肩只可隨手臂的螺旋纏繞原地向前旋而不要向前探,保持含胸,身子微沉,重心始終保持在兩腳的中間。這么著,靠著則人出,靠不著平衡不失,不但不會為人所乘還能接著使技術。這都是不出圈的好處。
試想,如果我們按照正確的三圈的規(guī)矩,在走架推手的時候不出圈,對方的機會就少得多,對方不講究這條規(guī)矩,我們的機會就多。陳中華大師說過:“不給對方機會就是功夫。”
也許是受武俠小說的影響,不少太極人總覺得功夫是氣功或者是秘傳絕招,其實基本功扎實,基本技術的質量高,使得嚴實,平常的技術屢使屢效,就是絕招。
內圈最難練
拳要練得好,架子要練.小.練寸接寸拿寸出入。
先求開展,后求緊湊,要由大而小,由開而合,由外而內,由身而心。
太極拳微在何處求?就是:均整、協(xié)調、平衡。
所謂“均整”就是:上下、左右、前后、內外,一氣貫穿,周身一家。
所謂“協(xié)調”就是:上下、左右、前后、內外,同步運轉,無一不合,連貫無間。
所謂“平衡”就是:上下、左右、前后、內外,用力均衡,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只要你做此動作讓你拳腳更靈活
上打云掠點提,中打挨戳擠靠,下打吃根埋根。
微又從何處悟?即為:矛盾中求中和。
身不舍正門,腳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處。貼身近發(fā),三盤連擊。
陰陽虛實急變化,命意源泉在腰間。源泉于腰,發(fā)力于腰。
看了“太極拳不能出圈”文章的人還看了:
1.太極拳小常識
4.太極拳的內功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