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的文化內涵與特點
中華武術的文化內涵與特點
武術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文化,這是武術區(qū)別于其它運動項目的最大特征,也是武術魅力之所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中華武術的文化內涵與特點。歡迎閱讀!
中華武術的文化內涵
在外國,中國的武術被稱作“功夫”。長久以來,作為功夫的武術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有很多人因為愛上了功夫,最終愛上了中國。
我們都知道,中國功夫并不是電影上華麗的拳腳與特技,也不是銀幕上漫天飛舞的劍仙。真正的中國武術,是清晨老人們的打太極拳,行如流水,意似閑云。是如游龍般瀟灑自如的劍舞,是如猛虎般威風八面的刀術。中國的武術,發(fā)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賽場,習于日常,載于武藝,歸于武德。從來無需證明自己,只是通過刻苦的鍛煉不斷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種接近自然的完美。擁有強大力量卻不用來戰(zhàn)勝別人,而只是以武會友,互通有無。從不炫耀武力,只是堅守著心中仁義禮智信勇的情操。中國的武術,中國的武者正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詮釋著中國的文化,傳承著中國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
中華武術的特點
(一)攻防技擊性
武術作為體育項目,動作具有攻防技擊性仍然是它的本質特征,如散打的技術與實用技擊術基本是一致的,集中體現了武術攻防格斗的特點,只是從體育的觀念出發(fā),以不傷害對方為原則,嚴格規(guī)定了禁擊部位和保護器具。作為中國武術特有表現形式的套路運動,雖然拳種不同,風格各異,有的還具有地方特色,但無論何種套路,其共同特點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攻防動作構成套路的主要內容。雖然套路中不少動作的技術規(guī)格在原技擊動作的基礎上略有變化,或因連接貫串及演練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備攻防意義的動作,但通過一招一式表現攻與防的內在含義仍然是套路技術的核心。
(二)內外合一、形神兼?zhèn)涞拿褡屣L格
講究動作形體規(guī)范,又求精氣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運動觀,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所謂內,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氣息的運行;所謂外,指人體手眼身步的活動,如太極拳要求“以意識引導動作”,形意拳講究“內三合、外三合”。套路演練在技術上特別要求把內在的精氣神與外部的形體動作緊密結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斷意連,使意識、呼吸、動作協(xié)調一致。這一特點充分反映了武術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倍受中國古代哲學、醫(yī)學、美學等方面的滲透和影響,形成獨具民族風格的運動形式和練功方法。
(三)廣泛的適應性
武術的內容和練習形式豐富多樣,不同的形式和內容都有與其相適應的各種練功方法,其動作結構、技術要求、運動風格和運動量不盡相同,分別適應不同年齡、性別、職業(yè)、體質的需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興趣愛好加以選擇。同時,武術運動不受時間、季節(jié)的限制,場地器材也可以因陋就簡,這種廣泛的適應性給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看了“中華武術的文化內涵與特點”文章的人還看了:
2.中國武術文化內涵
5.武術的概念及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