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改進方法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它綜合了聽、說、讀、寫幾個方面的特點,既是小學生識字的重要途徑,又是寫作的必備前提。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閱讀改進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閱讀改進方法
一、提倡“熟讀深思”法
在閱讀教學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自己進行閱讀,同時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和閱讀的技巧。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出與之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任務閱讀。提倡“熟讀深思”法,就要一改以往教師的滿堂灌,學生多讀多思,自己進行感悟,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可采取四步讀書法,即初讀—再讀—精讀—熟讀。以此四步,學生可以邊讀邊質疑再到解除疑惑,以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同時對于重點詞匯進行重點的理解,充分體現(xiàn)“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書就是要學生去讀,自己品出其中的味道,而不是靠老師給講出來。這樣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提倡“啟發(fā)誘導”法
實踐證明,啟發(fā)誘導講課能達到識事、達意、掌握表達形式的目的。例如教師在講解《草船借箭》的時候,學生對于文章中的主人公不了解,不知道他們?yōu)楹螘?lián)系到一起,這些課本上沒有的內容,就需要教師對于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講清兩個人物之間的關系,這對于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作用,在進行啟發(fā)時要用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和方法,否則會導致啟而不發(fā),不但不會對理解課文有幫助,還會有偏差,浪費時間。
三、提倡“精講巧練”法
精講就是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抓住重點,讓學生學得容易學的明白;巧練就是要有明確目的出習題,出典型題技巧題,讓學生舉一反三,掌握做題的技巧和規(guī)律。精講精練可以引導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思想。
四、提倡“內容和語言統(tǒng)一”法
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要指導學生自覺通過語言文字去正確理解思想內容。在做語言的分析時要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句。因此,不能忽略作者對某些詞句的獨具匠心的用法。一定要注重語言以及修辭,不能只停留在對內容的理解上。
五、提倡“讀寫結合”法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讀是吸收的話那么寫就是表達。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讀寫的結合。閱讀教學要使學生認真去體會作者的思路意境,這樣積累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就可以從范文當中學習到各種文章的不同的表達方法,寫作時就有所借鑒,有所依照。
2小學語文閱讀改進方法
1、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j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
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fā)、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xiàn)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2、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的閱讀以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很強,這是探究事物的動力,動力一旦形成,它不僅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定指向性,即主動積極的態(tài)度,而且使注意狀態(tài)、興趣狀態(tài)保持下去,從而始終積極主動地讀書。如果教學時充分利用小學生易產(chǎn)生好奇心的心理特點,以引起好奇處為切人點,順應學生需要心理,就能使其主動進行探究式的讀書。
3、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
4、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3小學語文閱讀改進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執(zhí)著的追求。從小培養(yǎng)興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不盡。小學語文教材里,記敘文和文學作品占了大部分,這些課文寫人、記事、繪景、狀物,內容具體,形象生動。在學習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文章中精煉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對文章里生動的記述和描寫產(chǎn)生強烈的感受,在腦子里喚起相應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鳴。這時,他們就會被形象的畫面所吸引,進入文章所描繪的境界;他們就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閱讀當中得到樂趣。
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開頭就生動鮮明、引人入勝,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語文課本里有很多題目新穎引人。
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十分尊重、愛護和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做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來抓。
二、著力培養(yǎng)自學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關鍵在于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如果教師認為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老師怎么講,學生就怎么聽,學生只要能把老師講的知識記住就行,這樣學生就會處于被動地位,學得死,知識面窄,更談不上獨立掌握知識的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學生要想真正學到知識,只有自己動腦、動手、動口,老師是代替不了的。老師的主導作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去激發(fā)學生的內因,讓內因起作用,才能引起質的變化,一旦學習真正成了學生主觀上的需要,那他們就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成為學習的主人。
當今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總量迅速增長,但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將來才能獨立地探究新的領域,索取新的知識。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既要改進教法,又要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如:《鵝》是一篇習作例文,屬于半獨立閱讀課文,教學時應當減少老師的講解,多讓學生動腦筋,自己讀懂課文,所以我一開始就讓學生看課文后邊的思考題,然后啟發(fā)學生帶著問題一步一步地讀懂課文?!段覑酃枢l(xiāng)的楊梅》也是一篇習作例文。習作例文擔負著指導閱讀和指導寫作的雙重任務。
也就是說不但要求學生能在老師的輔導下讀懂課文,而且要求學生掌握本課的寫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本質和特點,按照其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說明事物。因此,在指導閱讀后向學生布置一篇作文。《我贊美__》、《我愛故鄉(xiāng)的__》《我愛學校的__》等?!儿Z》講完后,要求學生觀察一種小動物,啟發(fā)學生用學到的抓住事物特點介紹小動物的方法,寫出自己熟悉的小動物。這樣做體現(xiàn)了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三、要滲透政治思想教育
我們小學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塑造一代新人,培養(yǎng)一代新人,去建設兩個文明的新世界,這是當前極為重要的戰(zhàn)略任務。閱讀教材每一篇課文都有鮮明的思想性?!洞缶V》里講到,語文教學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它具有兩性:一是工具性,二是思想性。這門學科的政治思想教育,是憑借閱讀教材,在字、詞、句、篇的教學中進行的。
每教一篇文章,就要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字、詞、句、篇,通過這些語言形式來理解其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在語言文字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思想教育。這就說明語言文字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任務,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二者都重要。還說明,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孤立地進行,而要在語言文字教學中相機滲透,二者是有機結合的,相輔相成的。當然,我們反對不顧思想內容的純語言文字的教學,也反對脫離課文,架空的分析思想內容??傊Z文課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從教材實際出發(fā),要根據(jù)課文中固有的思想內容在閱讀教學中進行。
四、樹立教學的整體觀念
語文教學是一個多因素的整體。就小學語文來說,是由識字、寫字、聽話和說話、閱讀和作文諸因素構成的,諸因素之間又有各自的體系。通過科學的排列組合,縱橫聯(lián)系,構成語文學科的整體。有些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忽視了課文的整體,一篇課文,只注意其中某些詞句,或是只注意開頭結尾,或者只偏重認識一些生字,或者只講求思想教育……凡此種.種,都是忽視了整體。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課文的整體觀念。在接觸任務一篇文章時,教師首先要了解這篇課文在本單元的地位、作用,重點讀寫訓練項目是什么。
4小學語文閱讀改進方法
1、學習“品”的方法
詞是構成語言和句子的基本單位,而句子又是語言表達的基本方式,正是由詞和句子作為基本構成形式構建了文章的完整性。語文教學課堂上對于詞和句的掌握,特別重要。對于詞和句的掌握是學生掌握閱讀的基本方法,品的教學方法就是要學生多讀、多說和多看。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用品的方法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性掌握,掌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內在含義。所以“品”的閱讀方法是語言學習最基本的方式。語文閱讀作為其他知識學習的基礎,必須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品讀能力,從字、詞、句甚至是人體的肢體語言理解真正的含義,這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生活的必備知識。
2、激勵學生的感悟
好的閱讀方法能夠使學生不斷遞升閱讀平臺,實現(xiàn)一次次的提升。但閱讀終究是項特殊的精神活動,它的內蘊是極其豐富的,它的外在是十分廣闊的,因而對整個閱讀教學和閱讀活動的正當追求自然也應該是永無止境的。為了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激勵學生的感悟。
小學生還是處于兒童時期,對于世界和未來充滿了向往和好奇,所以也是一個尋求知識的階段。激勵學生的感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激勵和鼓勵是非常重要的。激勵學生的感悟,可以激勵學生掌握關于某一事物的知識而推知同類或相似類中的其他事物,這不僅是一種學習能力,也是一種學習策略。掌握這種學習方法,對于提升閱讀能力很重要。
3、閱讀要抓住重點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就是掌握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會使其終身受益。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推動全社會的讀書活動、營造健康向上的書香社會等都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好的閱讀方法就是要學會抓住要害,抓住一個關鍵字、一個關鍵句,這都是抓重點、抓要害的表現(xiàn)。
閱讀抓住重點是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方式改進的關鍵,是打破以往教學觀念,推陳出新的舉措。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語文的教學只是大量的背誦、大量的閱讀,而忽略了大量閱讀中抓重點,使學生們處于一種超負荷學習,感覺好像什么都懂了,其實什么也沒有真正懂的朦朧狀態(tài)。所以,小學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抓重點的能力,這也是語文教學的關鍵。
小學語文閱讀改進方法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閱讀改進方法





上一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訓練方法
下一篇: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指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