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實踐
知識與技能是支撐教師立于講臺而不倒的兩根支柱。新教材中,文學作品占40﹪,高中生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不少于300萬字,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廣博的知識儲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實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和實踐
一、要有較高的知識技能素質
知識與技能是支撐教師立于講臺而不倒的兩根支柱。新教材中,文學作品占40﹪,高中生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不少于300萬字,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廣博的知識儲備。沒有深厚的文學底蘊,就無法駕馭教材引導學生。當然,不僅僅是文學,還應該有史學、哲學、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知識的準備。因此,就知識而言,語文教師應具有高層次的網(wǎng)絡化結構,才可能左右逢源。同時,現(xiàn)代教學的新局面也要求我們在教學技能上應具有高智能的復合型結構。由于新教材對教學目標的重新定位,教學中注意追求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這對語文 教師的要求也相應有了新的內容。我們要充分挖掘自身潛能,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不斷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質,能說會寫,博學廣識,力求做一個復合型的人才。
二、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個性素質
素質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天賦、素養(yǎng)、才智和能力。教師思想道德素質是指人對社會善美丑惡以及其他現(xiàn)象的認識、行為和做法。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個人素質。
2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一、 要有新的教學觀和教材觀
有什么樣的語文教育觀就有什么樣的語文教學。合理使用新教材,必須要有新的教學觀和教材觀。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更新知識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學的本身其實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活動。鑒于此,我們提倡語文工具性的同時也十分重視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對此葉圣陶先生早有過論述:“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shù)、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jīng)、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語文教育才算對極大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盡了份內的責任?!? 可見葉老把學習語文和做人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了語文學科的價值功能。使用新教材,就要求教師完全走出“應試教育”的魔圈,將教學的目標定位于對學生心靈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以長遠的、發(fā)展的教學觀念指導教學。另外,新教材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篇目多,這就要求我們有新的教材觀。
二、要變“用一本教科書教”為“用多本教科書教”
我以前不管是讀書是還是教書,總是認為老師是教課本,學生是學課本,老師是通過教課本教給學生知識,學生是通過學課本掌握所學知識。在新課改的實踐中,我逐步感受到在教學中要教多本書,教科書是一本書、老師是一本書、學生是一本書、生活是一本書。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jīng)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huán)境構成的一種生態(tài)系統(tǒng)?!?/p>
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師根據(jù)參考書的答案講出,那學生只能得到一種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學之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那么學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學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雖然有的是感性的認識,但都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在討論中相互學習,互相啟示對方。
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善于捕捉課程資源,不僅僅是課本,其實你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是傳授知識的載體。
3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實踐
一、“閱讀”為“主”,“看圖”為“賓”
教育部頒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確定了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課程改革方向,一種新的課程理念正在形成:從科學主義的精細處理到和人文主義的機智探索相平衡,以人為本成為基本趨勢。高中語文,正是從科學主義的精細肢解走向人文主義的機智感悟。
高中語文課教出語文味是手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出語文味,積淀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語文能力才是目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就是要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經(jīng)歷、閱歷和文化積淀,去體味、感悟作品,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去理解、鑒賞作品,從而產(chǎn)生對文本的情感美、文體美和語言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創(chuàng)作欲。這樣,在長期的濡染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美感,觸發(fā)學生的靈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由文字閱讀轉向圖像的一覽無余,思維的直接勢必擠兌了文字想象的空間,其操作性質是感性的、平面化的,學生腦海中的空間是直觀的、僵化的,在這一過程中,圖像左右了學生的思維,萎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圖像反“賓”為“主”,久之,學生甚至淪為圖像的“奴隸”。在教學實踐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本位,加強語言文字的閱讀,激發(fā)想象力,以致練就欣賞和鑒賞能力,然后以圖像課件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也就是以學生的“閱讀”為“主”,“看圖”為“賓”來組織課堂教學。這樣,學生的主體本位就名副其實了。
二、直接經(jīng)驗(經(jīng)驗閱讀)和間接經(jīng)驗(體驗閱讀)合一發(fā)展
高中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在學生接觸一定規(guī)范的語文材料后,習得語言,學會用語言交流思想。學生的發(fā)展,是學生與語言文字相互作用、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結果。
可見,體驗閱讀獲得的知識是學生發(fā)展的資源和起點,當學生體驗某種特定性質的知識時,知識所內含的特定內容和掌握方式,就以改造了的形式轉化為學生個性經(jīng)驗的一部分。學生的各種發(fā)展是在體驗閱讀(間接經(jīng)驗)的基礎上引起的,是知識的內化,是知識的超越。那么,教師就是將人類歷史經(jīng)驗的精華即科學知識轉化為學生頭腦里的精神財富。
一切知識不需要,也沒必要都讓學生親自探究,同樣也不可能讓學生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就積累下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直接的生活經(jīng)驗來。況且,高中階段的讀書,除了極少的“經(jīng)驗性閱讀”以外,絕大部分屬于“體驗性閱讀”,在有限的時間內,體悟前輩先哲的人生經(jīng)驗,以豐富自己的思想,優(yōu)化自己的思維。只有把“經(jīng)驗性閱讀”和“體驗性閱讀”結合起來,才能受到全面性的教育。不能為了有限的直接經(jīng)驗,而排除或輕視間接經(jīng)驗,人為地把“探究式學習方式”與“接受式學習方式”對立起來。以“接受式學習”引領“探究式學習”,把直接經(jīng)驗(經(jīng)驗閱讀)和間接經(jīng)驗(體驗閱讀)有效的結合起來,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的語文素養(yǎng)。
4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實踐的操作方法
一、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讓語文課入情入境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是使用各種電化教育器材,即把幻燈機、投影儀、計算機等搬入課堂,作為教具使學生更直觀的學習知識的一種手段?,F(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使教學內容變直觀,通過視、聽等多種方式觸發(fā)學生的思維,聯(lián)想和想象,提高學生感知,理解能力。比如在學習語文課本中具有沉重的歷史意義的課文時,如魯迅先生的《紀念劉和珍君》,這是可以利用電腦播放悲創(chuàng)的音樂,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可以獲得一種生動真實的感覺。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它作為應試教育必考科目,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據(jù)新的新課改要求,我們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地更新我們的教育理念,不斷探究學生學習效果能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方法。而課堂教學作為學習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門極其深厚的學問,吸引著廣大教育人士探索、創(chuàng)新。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fā),結合個人的教學經(jīng)驗不斷總結,不斷改進,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廣大語文教師鉆研探究。
二、實踐與理論結合
眾所周知,在所有學科的教師講授課程的教學目標中都有三維目標。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指的是學生通過學習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兩個目標的過程和所要采用的方法。這個目標主要強調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地經(jīng)歷學習的實踐過程,二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探究、合作研究來實現(xiàn)學習目標。那么如何在課堂上實現(xiàn)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呢?通過這幾年的教學,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在課堂上最能施行的實踐方法是結合課內外閱讀開展活動。閱讀本身即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博覽群書,在閱讀過程中撰寫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交流閱讀感悟。通過課內外閱讀活動,學生不僅增加了知識容量,而且對課內知識有了更好的了解。不僅有助于學生把握文章主人公的情感,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實踐相關文章:
1.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實踐
上一篇:高中語文有效的教學方法
下一篇:當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方法有哪些